

-
观点 | Opinion more
-
出海企业要突破“三道围墙”,印度是其中的“瓮城”
“一定要做美国市场”,“跟美国做生意才能做大”——此轮中企出海潮中始终存在这样的迷思。其实世界很大,没了美国还有其他新兴市场,中国企业一样可以发展得很好。[全文]
-
看待中企出海,不能停留在能否守住“世界工厂”的层次
2004年,美国对中国蜡烛大幅加征反倾销税税率,使得大批中国蜡烛企业迁到越南。20年过去了,有的蜡烛厂仍在给美国市场供货,然而,当年发起贸易战的主体——美国蜡烛协会可能已经不存在了。[全文]
-
西方客户不买我们最想卖的东西,而南方兄弟又没钱买,怎么办?
在脱钩断链的大背景下,帮全球南方就是帮自己。谁在政治上和市场上跟我们走,谁坚持买我们的华为、大疆和电动汽车,谁就是我们的朋友,那么我就有义务在地缘战略上保护他,闹颜色革命的时候力挺他,发生金融和债务危机的时候更要联合一帮朋友们去给他输血。[全文]
-
西方越限制,国产生态机会越多
我们不是闭门造车,不是盲目揣测用户喜欢什么或者愿意用什么,在产品定义阶段,我们已经走到用户侧,走到应用侧,看一看用户接下来需要什么,未来需要什么,以了解和规划我们的芯片要去定义什么样的设计和功能。[全文]
-
摆脱依赖,中国需要布局自己的“出海生命线”
如今,要保证中国资本、产业、产品顺利出海,前提就是要构建多条中国自身掌控力更强、更稳定的物流航运体系。[全文]
-
新能源出海“大时代”,我们要参与全球供应链的再次设计
为什么中国制造的优势是在一个加速通道里面发生?这跟供应链有关。“中国大出海”的“大”不是好大喜功的“大”,而是“大航海时代”的“大”,我们要用全球视角去看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用全球格局进行包容化的布局。[全文]
-
“很多事只有我们能干成,换任何一家美国或欧洲企业都不行”
如果是小的工程,可能印度、土耳其或埃及的承包商也能干。但如果是非常大的工程,那么既有技术又有人手,且还有经验去组织张罗的,就只有中国这唯一的选择了。[全文]
-
我在越南看中企大出海,“成色”究竟如何?
利润、市场、中美关系都正在驱动着中国和国际企业向着越南涌入,但中企现在也面临着来自当地管理、文化、服务等国际化挑战。建立企业国际化能力,而非只是将产品卖出去。有些企业,即使海外收入占比超过50%,依然没有真正的国际化的能力。[全文]
-
中国赢了吗?美国怎么办?
中国发展不是为了赢,是为了比昨天的自己更好。中国也无意制造美国的衰落。美国真要学中国,就需要拥抱以物为本的经济思维,放弃以钱为本的经济思维。但美国做得到吗?[全文]
-
泰国出现“反中资浪潮”?卷王出海被人嫌弃太卷,该怎么办?
再过二十年,泰国人将完全忘记比亚迪、长城是中国公司,完全忘记蜜雪冰城是一家中国企业,忘记Lazada和拼多多实际上是中国平台。只要它们足够优秀,顶得足够长久,就终将被视为泰国经济体系中原生的组成部分。[全文]
-
这几年做生意发现:美国日本对新技术最保守,和印度打交道要当心……
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有自由地热爱自己祖国的权利,而不是只有美国人爱美国才是合理合法。让肯尼亚人热爱肯尼亚,让埃塞俄比亚人热爱埃塞俄比亚,这是值得赞颂的事情,爱国并不可耻,阻止和嘲讽他人爱国才可耻。[全文]
-
中国基于社交平台的电商模式,在美国行得通吗?
中美两国虽然存在文化差异,社交媒体用户人群也不同,但是由于中美电商会相互吸取各自先进元素。随着技术融合推进,中美双方的电商发展之路将会有更多相似性。[全文]
-
为什么消费者会选中国品牌?西方确实要思考自身竞争力是否下降了
中企在出海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着各种当地的文化冲突与压力,还需要和新的供应商和代理商建立联系。当地的商会、协会、媒体都可以为我所用,提升自身品牌和公关水平。[全文]
-
对接中国企业落地,巴基斯坦有三大优势
巴基斯坦发展经济的潜力巨大,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体现出来:人口结构,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的性价比。这次夏巴兹总理访华的一个重要的侧重点就是经济合作,而且在访华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和调研。[全文]
-
《歌手2024》“逆转”爽文背后,妙手还是险棋?
这不,原本对欧美乐坛不熟悉也不感兴趣的众人,最近在吃瓜和朴素的情感趋势下,开始钻研流行音乐趋势,开始主动搜他们的战绩、故事和往年音频视频内容了。不出意外,吃了这么多“粮”之后,粉丝团就要粉墨登场,发挥战斗力了。人类这该死的胜负欲啊![全文]
-
红海危机,中企在吉布提的经济特区受影响吗?
我们从中国发货物到吉布提受阻,好不容易找到一家船公司承运,但是相比于2023年11月份,我们在2024年1月份发货时集装箱的运价上涨了近400%。[全文]
-
汽车出口全球登顶,欧美重新入局后中国还会有优势吗?
如果美西方国家想要在技术供应上卡中国新能源汽车工业,那它们没有办法在“脖子”上动手,只能在“胸口”甚至“腰部”断供。这对于供应链上的跨国企业来说是很难接受的,它们一旦退出,那么本土汽车技术供应商就会有机会挤进来。[全文]
-
中国企业如何摆脱“国内卷完国外卷”的困局?
中企出海,目标仅仅是成为新的跨国企业,就像当初西方企业进入中国时的样子吗?类似现在的流行话语:憎恨跨国公司,理解跨国公司,成为跨国公司。我个人对此是抱有怀疑的[全文]
-
瑞幸在泰被“李鬼”索赔20亿!背后又是“中国人坑中国人”?
有门路的人,当然是有的,只是未必就能让你遇见。实际上,这些“有门路的人”,可能只是和泰国大佬们合过一张影,办了一个野鸡协会,或花钱请了几个警察替你“机场开道”而已。名字越是高大上,越是喜欢在办公室里挂国旗国徽的,你越是要留神。[全文]
-
NGO摆拍后诬陷“用童工”,中企百口莫辩,日企组合拳反击
国际机构的逻辑是“你得证明你没有用童工”,而我们的逻辑是“你得证明我有用”,我们没有办法自证“我没有杀人”。[全文]
-
-
资讯 | Information more
-
“欧盟关税下,欧洲车企与中国走得更近了”
-
阿里海外电商或在2026财年实现季度盈利
-
第50届阿拉伯医疗设备展:超800家中企惊艳迪拜
-
扩内需,稳外需,上海委员提这些建议
-
林雪萍:在海外“榨干吃尽”“唯快不破”?不如…
-
“中企出海:只要一扎根,必然会…”
-
年度盘点:渡过艰难一年的家居企业待寻出路
-
国家发改委:实行“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品牌化管理
-
合理举措!商务部再回应加强相关两用物项对美出口管制
-
“没有中国投资,我们的供应链不可能正常运转”
-
国货美妆海外首店关闭,上海家化步入变革深水区
-
这个机器人清理美国“后院”,复制电动车经验?
-
今年我国贸易顺差有望达到近1万亿美元
-
“这时候,欧盟要下手了”
-
“我们才10年,没想推翻百年欧洲车企”
-
龙蟠科技控股孙公司拟引入不超过2亿美元增资,海外产能建设有望提速
-
淘宝出海业务加码,从服饰扩容至全行业
-
淘宝出海,瞄准6700万华人和“中国审美”生意
-
“中国工程师变废为宝,西方企业眼红”
-
投影设备国内需求承压,极米科技寻求出海破局
-
-
· 中企出海 ·
深入观察当下的中国企业“出海”全貌,从品牌成长和变迁案例中窥见中国企业出海的变化与未来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