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观点 | Opinion more
-
推翻“罗诉韦德案”,仅仅是美国法制和人权大地震的先兆
当前裁决认为“罗诉韦德案”所依赖的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在被通过时并不承认堕胎是根本权利,因此相关权利不受这一修正案保护。一旦这样的逻辑成立、且有了先例后,同性恋的权利、跨种族夫妻的权利、甚至采取避孕措施的权利等等,都有可能因此不受美国法律保护。[全文]
-
111比8,民主党如何阻止特朗普?把他和普京绑定能行?
将特朗普与所谓的“独裁者普京”绑定在一起,塑造其“恶魔”形象,会有什么效果?到2024年,对于大多数美国人来说,这可能不会成为“反特朗普”的动力,而是支持投票给特朗普的另一个论据:希望将美国从正在摧毁他们的“深层国家”中拯救出来。[全文]
-
履历光鲜的美国国关学者,怎么变成这样了?
跨界经历本来很有希望打造一个既懂学术,又理解真实世界的中青年学者,或学者型官员。如果能多一些这样的人,推动美国的外交政策更为务实、理性,顺应多极化的大势,那对全世界可能都是好事。然而,从文章中,我们看到的只是傲慢、无知、想当然。[全文]
-
碳灭绝还是核灭绝,新冷战会逼人类选一个?
今天,我们面临着在灭绝主义和人类生态准则之间做出抉择。目前,威胁人类的这两大全球性生存危机的起因,是资本主义及其在有限的全球环境中对无限扩张的资本积累和帝国权力的非理性追求。对这种无限威胁唯一可能的回应,是一场植根于生态与和平的全球性革命运动。[全文]
-
“美元是美国的货币,但是欧洲的问题”,此话已被德国颠覆?
实际上,德国已经设法颠覆了美国前财政部长康纳利对欧洲的著名调侃,即“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但是你们的问题。”与美元有关的制裁已经成为美国的问题和德国的解决方案。[全文]
-
为了追求核优势,美国这样“坏规矩”
美国对核武器的态度是建立在其试图在零和博弈中取得胜利的观念之上的。而鉴于核冬天这一现实,美国对核武器的态度基是尤为危险的。现实的结论是,美俄之间的核攻击,不仅对双方,而且对世界来说,几乎肯定会是一场灭顶之灾”,会引发核冬天和“全球大屠杀”。[全文]
-
乌克兰危机可能升级成美俄核对抗
俄罗斯将核威慑力量置于高度警戒状态,警告北约不要以非核形式或者核形式直接干预战争,这具有不祥的世界性意义。现在主要核大国之间爆发全球核战争的可能性比冷战后的任何时候都要大。[全文]
-
一篇独家爆料,暗藏着当下美国政治的要害
高院历史上虽然出现过提前泄漏判决结果的情况,但判决书主笔法官的意见草案被完完整整地泄露给媒体却是头一遭,破坏了法院内部两派大法官之间残存的非正式规范和默契。相较于正式书面规则,非正式规则对制度的支撑和维护往往更加关键。[全文]
-
“第二中情局”在华频繁搞事情,中国不会默默接受
中国一直以来都是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渗透和颠覆的重点目标之一。具体来说在“涉疆”“ 涉港”“ 涉藏”问题背后都能看到NED的资助。根据2020年其官网公开数据显示,这一年当中,它向中国相关的69个项目提供了1000多万美元。[全文]
-
美国“唯我独尊”背后的两面性
美国在二战后长期享有唯我独尊的地位,因此它的外交与国防精英把国家安全利益的边界无限延伸。他们界定的范围从军事安全到能源供给,从海洋到太空,从气候战到细菌战威胁,从美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到高科技优势,从意识形态到软实力,从全球监听到网络安全。[全文]
-
马斯克收购后,推特就是中国传声筒?
若不走偏锋,稳健为上,言论自由的突破就有限,那么,恢复AV女优账号,或许就是马斯克买下推特后的最大成就。[全文]
-
“一个水果公司,为何能让政府推一项牺牲大众利益的政策?”
这是今日美国正在上演的一幕,但也不限于美国。……很多国家都出现了政治精英与经济精英结盟、政府没有担当、权力习惯于卸责和“甩锅”等问题,以至于各种改革措施都难以施行或大打折扣……[全文]
-
佩洛西窜访台湾前阳性,巧合还是天意?
在双方实力不对等的情况下,美国对于中美关系形成了一种错误认知,认为中国负责管理,美国就可以为所欲为还能谋求非对称优势,但随着时间推移,我们已经有了一整套从小到大的工具来应对。不论是巧合还是“新冠遁”,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试探了。[全文]
-
116起涉家暴案仅1起认定正当防卫,为何这么少?
家暴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在国外,也存在反家暴行为难以认定为正当防卫的问题。 比较中美法律,对于正当防卫的规定差别不大;不过,美国刑法在处理家暴类案件时对于正当防卫考察的范围更加广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受虐妇女综合症”。[全文]
-
都成准“战时总统”了,拜登为何还是扶不起?
老布什和小布什时期美国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都分别使总统的支持度迅速攀升。而从炒作俄罗斯动武算起,到冲突实际爆发并延续至今,美国公开地深度介入俄乌冲突已经有数月之久,拜登的民意支持率为什么反而降到了低谷呢?[全文]
-
美国想自救,先扫除共和党鹰派
共和党人必须认清现实:自由帝国主义不应该被误认为保守主义,现在需要回到古典保守主义外交理念。这种外交政策的第一支柱是适度克制,第二支柱是国内产业发展和能源独立。有捐款支持的共和党鹰派是国内发展的障碍,威胁美国的恶魔并非来自国外。[全文]
-
西方终会发现,这个“老大”真不靠谱
对美国人来讲,俄罗斯太大就是原罪。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这书里就讲过,美国什么时候对俄罗斯能真的放心?当俄罗斯变成5、6个俄罗斯时。这想法有点恶毒,但美国人讲得挺坦率。[全文]
-
美国不会再打军事内战,但道德内战呢?
现在美国爆发内战的可能性很低,至少今天联邦政府掌握了强大的军事和情报力量来镇压可能的反抗行动。在林肯生日前后应该讨论下我们能从内战中吸取哪些教训,来避免美国的内部冲突升级成暴力事件。[全文]
-
俄乌冲突,美国内战
我们现在亲眼见识了非理性重大事件是如何发生的,一环扣着一环的利益结构接续现形,过程仓促、草率、愚昧,加上决策者的判断失误、身不由己与自欺欺人。[全文]
-
“裱糊匠”总统发布工作计划,能把美国修好吗?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拜登像一位裱糊匠,也可以说他站在一个关键性的历史时刻,要么带领美国重振雄风,要么错失这一宝贵时刻。他是否能够帮助今天的美国有效地战胜挑战,实现美国的重新伟大,大家可以拭目以待。[全文]
-
-
资讯 | Information more
-
一年内,美国超100万选民“转投”共和党
-
美保守派大法官又想推翻这案子,美媒:事关新闻自由
-
特朗普:美国已“沦为笑柄”
-
“美国老盯着堕胎,对华芯片法案却搁置,体制问题啊”
-
“中国又能嘲讽美国了”
-
嘴上都是主义,心里全是生意?
-
联合国:生殖权是妇女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
拜登敦促国会搞“汽油税假期”,佩洛西没说“支持”
-
“中国部分技术领先,美国要竞争得抛开繁文缛节”
-
美参议院时隔30年打破控枪“僵局”,但拜登回不去了…
-
美最新民调:仅一成美国人认为“油价高赖普京”
-
白宫“双标”:中国进俄油关乎全球安全,印度没事
-
“水门事件”检察官:这个案子,能把特朗普送进监狱
-
拜登:访欧不访乌,每周和泽连斯基通话4次
-
得州共和党,宣布拜登“非法”
-
耶伦:特朗普时期一些对华关税“没有战略意义”
-
“副总统当时有生命危险,和暴徒距离只有12米”
-
卢比奥又来了:提议禁止向中国出口美国石油
-
美国各州初选战迎来高潮,特朗普完成首次“复仇”
-
“我正在改变美国人的生活”“对呀,越改越糟”
-
-
· 美国政治 ·
20多年后,自由民主主义在福山的眼中也终结成为一张废纸。曾经高捧民主与市场的美国政治家福山,如今却在细剖美国政治制度诸多流弊,感叹改革无望、“死路一条”。由希望到失望,由确信到质疑,政治家、学者的“叛变”,美国国内矛盾的燃烧,“梦想”中的美国政治制度魔力还能令多少人着迷?
-
拜登差点又“摔了”
-
三名共和党人“倒戈”,美国迎来首位非洲裔女性大法官
-
被传在泽连斯基演讲时没鼓掌,美国议员遭政客轮番抨击
-
特朗普不满媒体对鲍威尔报道太正面:希望我将来也能获此待遇
-
整天被特朗普恶毒攻击作何感受?哈里斯放声大笑
· 特朗普发起猛攻 -
特朗普:如果他们不行,我来
-
“普京应该不希望我连任,虽然我感觉他挺喜欢我”
-
如今专职为特朗普辩护的她,曾…
-
美国政客叫嚣“中国病毒”,林书豪怒怼后捐款百万
-
拜登竞选集会当众“卖萌”,一口咬住妻子手指
-
因向特朗普车队竖中指被炒 如今总统高尔夫球场归她管了
-
白宫发言人辞职后,他俩"毛遂自荐"
-
权游原作者公开挺拜登:这两个太像
-
特朗普:假如我去竞选以色列总理…
-
7岁男孩卖热巧为边境墙筹款 被骂“小希特勒”
-
这两位又心里头痒痒了?
-
美驻古巴外交官遭“神秘声波攻击”?科学家:蟋蟀叫
-
开内阁会议,桌上摊着啥呢?
-
被退役上将骂 特朗普也不示弱:像狗一样被奥巴马炒了
-
“我永不原谅你!”“我永不原谅你丈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