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当选美国总统对中国都一样?咱们还是不能大意
在中美关系的具体问题,无论是地区问题、地缘政治或国际关系大局,尤其是我们特别重视的台湾问题上,由于两位总统候选人的处事风格、办事的基本原则不一样,都会有很大差别。外界很难左右美国大选的结果,但对结果可能造成的影响,则需及早作出应对准备。 [全文]
-
作为香港人看美国电影《内战》,比战争更可怕的是冷漠
作为香港人,经历过过去二三十年民主化的历程和探索,这部电影引发我们去思考,香港回归后,企图引入西方的公开、公平、开放式,一人一票方式的自由民主选举政治制度,是否一个明智的决定。那些在内地仍在鼓吹在中国大地也应该引入西方的自由民主体制的人,更应该去看看这部电影。[全文]
-
23条立法和香港社会的“知情权”“言论自由权”
早在《香港国安法》通过及落实后,美西方就已经对香港的政治角色作出调整,香港目前为《基本法》23条立法并不是造成西方国家态度转变的原因。至于在欧美主导下的金融体系下,香港会不会不再被视为“国际金融中心”,这不是他们说了算的事。[全文]
-
要美国接受中国的崛起,可能远不止五年
美国的打压可能有两个结果,一是美国经由打压争取到时间,自强不息,再次变得“伟大”,能够维持其全球独大的地位。二是美国未能压倒中国的持续发展,本身元气大伤,同时未能解决内部的种种矛盾,最终被迫接受“美中共管”的倡议。[全文]
-
用“联邦”或“邦联”解决台海问题?痴人说梦
保留“军事权”与“外事权”,不做香港,是个伪命题。“邦联”这个建议的死穴,就是先要承认每个成员的主权实体。不理会,已是客气的回应。[全文]
-
在香港,怎样才算“软对抗”?
处理“软对抗”的行为,并不是依法规管这么简单。依什么法?怎样规管?有关方面需要采取因时制宜的手段。[全文]
-
沙利文解说美国的台湾政策,有什么新意思?
美国现在口头说“一中”政策没有变,已无任何意义。从美国的行动来看,其已深度介入、干涉中国内政,不断对台提供武器、情报、军事培训,对中国大陆的对台政策指手划脚、横加阻拦,不时在海峡周边展开情报搜集活动,鼓动盟友加入其针对中国大陆的对台政策。[全文]
-
要避免“台海一战”,中美也许可以这样谈
一个残酷的现实是,美国进行了十多次兵棋推演,没有一次是能胜出的。最近的一次也只是出现一个“三输”的局面,即中美双方均出现重大的伤亡及损失,而台湾则会被打成稀巴烂,所以美国的统治阶层,包括国防部的高层,也有认为不要打、不想打的“鸽派”。[全文]
-
是什么让防疫政策的制定变得“很复杂”?
一些专家学者,一方面参与了医药公司有关药物的研发,一方面又协助政府制定政策、向公众解读疫情。这些公众人物在介入疫情时,都应先交代自己的利益关系,但现在都只能依靠个人的道德操守。这些有偏见的意见,自然也影响了公众舆论及公共政策的的制定。[全文]
-
回顾香港三年防疫,躺平了吗?
三年来香港基本上是跟随内地的做法,新政府7月上台后,在商界及舆论的压力下对疫情基本上放弃管控,但并没有放弃一些检视及跟踪的措施。上月在内地发生的情况,使两地的疫情处理手法出现对调。以前是香港跟内地,从这个月开始,是内地学香港,而且走得过了头。[全文]
-
美国的自由主义“信仰”会让位于现实吗?
现实主义者认为,俄乌冲突是美国的一个重大失误,造成了全球力量平衡的重大变化,对美国极其不利。而自由主义者,如乔治·帕克及福山等,则认为这场战事是自由民主全球运动的复兴,是一场维护自由民主、国家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的“圣战”,是美国“以道德为本的外交政策”的重生。[全文]
-
香港要实现“良政善治”,这些深层次矛盾是不可回避的
香港长期自命“国际城市” ,但实际上香港人的国际视野、情怀和认识都非常有限,香港的对外关系仍然非常薄弱及片面。香港所谓的“国际性” ,其实长期只是给外来人士及利益集团提供了一个活动平台;本地人及其社会经济活动的角色,多数只是迎合这些外来因素所作出的配合。[全文]
-
香港回归25年,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
香港回归25周年是一个重要的日子,作为曾经参与基本法起草的过来人,回顾香港问题四十年的往事,“变还是不变”,“干预还是不干预”,“两制”会不会出问题,“50年不变是不是一个期限”,时间和实践已经给了我们答案。[全文]
-
从中美最新交锋,能否看清对台问题分歧的本质?
如美国不能维持台湾地区与大陆分裂的现状,会即时失去日本、韩国、菲律宾乃至整个东南亚对美国的信心及依赖。更不要说,统一后的中国国力会大大加强。这一减一加的后果,是美国不能面对的现实,这才是台湾问题在目前及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在中美关系中的微妙角色。[全文]
-
美国怕中国的一件事,我们却没有挑战它
我国在全球贸易中占比超过20%,但用人民币结算的量还不到2%,这个情况值得重视。[全文]
-
美国的台海战略不管是否“模糊”,都已失效
俄乌冲突给我们上的一课是,美国极可能会带着它的盟友搞联合制裁。我方能承受这情况多久?如不能承受,又会怎样?我们有什么有力、有效的反制措施及手段?这些都需要我们提前做好预判和准备。[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