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民主就不容易打仗”?
有西方学者曾提出过一种今天看起来很荒唐的理论,叫“民主和平论”,他认为采取西方式民主的国家不容易打仗。这种理论一度十分流行,在中国也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到今天还能迷惑一部分人。[全文]
-
西方对“一带一路”的心态:从冷嘲热讽到争相模仿
“一带一路”把全球欠发达地区和新兴市场连接在了一起,加强它们的合作发展能力,这一客观效果加快瓦解新、老殖民主义,动了一些旧秩序既得利益者的奶酪,这也是为什么 “一带一路”从实施开始就一直伴随着各种责难、抹黑、诋毁,[全文]
-
在中东“拉偏架、玩双标”,美西方会变得越来越孤立
巴以之间核心的问题有三大争端。一是领土和主权,二是东耶路撒冷的地位,三是巴勒斯坦难民的回归问题。整个加沙地带、约旦河西岸的人道主义灾难不断加剧,所有人都希望尽快停火止战,尽快进入和平进程,通过真正的对话、协商来解决问题。[全文]
-
美国发明了“中美国”这个词,其实是想忽悠我们
中国当然不会听这一套,中国领导人回答他们说,我们主张一个多极世界,我们不想让中国和美国来决定全球的发展如何。[全文]
-
没有中国对全球绿色革命的贡献,生态保护恐怕是负增长
2015年前后是雾霾最严重的时候,我经常被媒体问一个话题:伦敦烟雾事件治理用了50年,洛杉矶烟雾事件用了30年,中国改善空气质量要多长时间?那时候我说“等不得,也急不得”,如今我觉得我们的改善速度超出预料。[全文]
-
美国迟早要认识到这一点,早认识比晚认识好
美国想维护一点身为超级大国的架子,希望能先跟中国沟通,确保这样做不会导致任何风险,然后来“炫耀”一下。但中方现在的逻辑非常清楚,我们要改变他的行为方式,要给美国立规矩。[全文]
-
从华为的“遥遥领先”谈起
最开始不光技术不成熟,而且成本还高,因为没有规模效应。但是一旦应用,技术成熟,产品成熟,然后上规模,那很快就能切换到国产的状态。一旦切换过来,那就回不去了。[全文]
-
用中国式现代化标准看看美国,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美贸易战、科技战爆发之初,我们就明确预测美国将会输掉,而且会输得很惨。美国在经济上对中国的依赖已经超过了中国对美国的依赖,背后的逻辑就是世界格局已然发生了变化。[全文]
-
东进,东进,我们的铁军!
新四军的“铁军精神”在中国各个战线都在延续。[全文]
-
“我们国家有黄金、有铀矿,为什么我们还是那么穷?”
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毛主席说,是第三世界国家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所以他说我们在联合国安理会的这一票,永远要属于发展中国家,要为发展中国家仗义执言,代表它们去改变这个不公平的世界。[全文]
-
“一带一路”远超西方战略家想象,是越走越宽广的人间正道
我碰到乌兹别克斯坦的一位部长,他说,现在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在中亚地区都有存在,也提出了各种倡议,但“一带一路”的成果最实,确实是平等互利的项目,中亚国家受益,中国也受益。[全文]
-
周恩来精神的意义:从万隆到金砖
以往这些发展中国家,资源在手里,但没有办法把它变成自己发展的一股力量,因为许多定价权、话语权在西方世界的手里,但现在不一样了。[全文]
-
西方谣言太离谱,反倒降低了讲好新疆故事的门槛
我对西方记者多次讲过,我经常把你们编造的一些涉疆视频放给中国公众看,总能引来哄堂大笑,你们编的故事实在太离谱。虽然这些谎言还能欺骗不少外国民众,但某种意义上也使我们讲好新疆故事的门槛变低了,我们只要把新疆每天发生的日常生活放到网上,西方的谎言就不攻自破。[全文]
-
世界进入“大争之世”,中国有稳到最后的底气
随着实力下降,西方的心态也变了,它觉得不安全了、不自信了。不自信的一个表现,就是什么问题都跟安全挂钩。美国在这方面是典型,一个小小的华为把它吓得够呛,以举国之力打压人家华为。[全文]
-
“一带一路”,把几乎所有边境省份变成开放最前沿
印尼雅万高铁,刚开始当地人都不相信,说“什么高铁,不要修了,还要我们动迁。”我们让当地动迁户每20家人家选一个代表到中国来,从广州坐高铁到北京,再从北京坐到上海。他们看完以后回去,“快修快修!我们也要像北京上海那样有高铁。”结果很快就动迁了。[全文]
-
“文明型国家”中国与美国的区别,是恒星与行星之别
“文明型国家”中国更像一颗恒星,它经历了无数岁月,一直守望着太空,在自己的轨道上运行,独立闪烁着自己的光芒。因为恒星太高太远,它的光辉需要很多年后才被世人所看到。但一旦人们意识到这是恒星而不是行星时,对它的认识,对其它行星的认识,对整个世界的认识,都会为之改变。[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