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观点 | Opinion more
-
美国对中国的“过度反应”,将带来四个不良后果
我们学院每年都有美国陆军校官来访学。我讲的中国问题研究生课程,是他们的必听科目。一位听课的上校就跟我讲,“我们天天模拟训练的就是,如何打败中国”。[全文]
-
西方试图讹诈中国,因为他们无法举例说明中国做了什么
人们形容戈尔巴乔夫是从上到下摧毁了大厦,却没有用新的建筑取而代之。特朗普也在做同样的事情,令人更加觉得美国正处于无望的衰落。[全文]
-
如果特朗普来参加九三阅兵,对他本人和中美关系都是好事
这场阅兵,将和特朗普自己在陆军节举行的阅兵式形成天壤之别,能够展现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精气神,展现中国在军事现代化、国防现代化方面取得的成就。这个成就不仅在亚洲令人耳目一新,在全世界都是令人耳目一新,在美国人面前也是令人耳目一新的。 [全文]
-
特朗普总统,访华行程何不选在九月三日?
如果三国元首能和平友好地站在一块解决问题,世界上所有的战争贩子都得冷静一点,也为世界的下一步发展注入和平和稳定的力量,对于解决当下国际局势动荡不堪的现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全文]
-
十年轮回,美国精英重提与中国的“大协议”
他们固执地相信,只要施加足够的压力,就能让中国屈服于美国设计的国际秩序框架之内。这种肃杀的气氛持续了整整十年。直到2024年底,这种肃杀的气氛开始出现变化……[全文]
-
那些言之凿凿说中国多少年内会垮台的人,放下你们的“一厢情愿”
我把这些思路都叫“wishful thinking”,就是一厢情愿的做法,因为它们不符合实际情况。中国和美国谁也不会把谁打到解体,一定要找到共处之道。[全文]
-
美国对中国的五大共识,以及“非共识”部分
美国是否应该做出努力,尝试影响和改变中国的制度和价值,还是应该完全放弃;美国是否应该守护所谓的“第一岛链”,希望为此付出多大的代价;台湾到底是否应当被纳入美国供应链体系的一部分?美国愿意为此付出多大代价?[全文]
-
一番较量之后,特朗普难得展现出成熟理性
特朗普更多是希望在对华问题上能够解决他关注的问题。而一旦发现初期的对华政策毫无效果时,他迅速调整的商人思路就体现出来了。源于特朗普自身的性格与行为方式,让他在处理对华政策中基本上能保持回归理性、冷静与务实的轨道。这算是比较难得。[全文]
-
哈佛女孩蒋雨融对网友质疑的愤懑错位了
这件事根本上是美国价值观内斗的一个花絮,但由于蒋雨融的身份,外溢到中国舆论场上,引发更深刻、更广泛、更强烈的回响。令很多中国网友反感的,不仅是蒋雨融演讲的失真与虚假,还针对演讲所强调的那一套价值观叙事。[全文]
-
“我从来没想过,会和一个中国人并肩死战”
这场席卷全球玩家社群的非凡事件,无意间揭示了一种“中国故事”的新维度:现在看来中国故事,不仅只有中国的故事和中国人讲的故事,现在又多了一种中国人参与的故事了。[全文]
-
美国“仁慈霸权”终结,东南亚国家会倒向中国吗?
这种对权力转移高度敏感,通过外交政策再结盟确保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偏好,在东南亚国家中间普遍存在。新加坡国父李光耀曾表示:“如果东风看起来比西风吹得更强劲,那么甚至在风到来之前,人们就开始偏向那个方向了”。[全文]
-
一个国家的年轻人去另一个国家访问留学,为什么要阻止呢?
当你不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时,最自然的反应就是“假设最坏情况”——你会认为对方想摧毁你的国家,你会认为对方别有图谋。 [全文]
-
关于“美国的意义和作用”的大辩论,能拉回走极端的特朗普么?
如今的局势之所以引人注目、甚至可说具有革命性,正如本场讲座宣传中所说,是因为特朗普在这三大争论中都持极端立场。这在美国是一个新情况,我们从未有过在这三大问题上都持极端立场的总统。[全文]
-
有些国家想牺牲中国来讨好美国,我看这是与虎谋皮
凡符合美国利益的,即使盟友反对,也要干。凡不符合美国利益的,即使盟友支持,也不干。[全文]
-
关税战是否成中国的战略机遇?我想起了拿破仑曾说过一句话
如拿破仑所言:如果你的敌人犯了错误,就不要打扰他。美国不是我们的敌人,但如果有人将这种竞争看作是战略性博弈,他们可能会这么想。[全文]
-
欧洲看到了中国对美国的态度,没有必要自找麻烦
中美日内瓦会谈后,欧洲对美贸易谈判的立场更加坚定了。这几天我先是在维也纳,接下来在德国,后面还要去希腊,在交流的过程中感觉到他们都认为要对特朗普硬气,没有其他选择。[全文]
-
全世界应看到中国的示范意义,站直了才能把美国打退
有些人就是想抱一条结实一点的大腿。在他们的认知领域里,洋人的大腿是比较粗、比较结实的;而在诸多洋人当中,美国人的大腿是最粗、最结实的。[全文]
-
在启动关税战后,特朗普又犯下一个严重战略失误
这枚本欲孤立中国的战略楔子,反而重塑了博弈格局,令其他所有参与者获益并进一步削弱美国的立场。该决定将一场高压谈判式的博弈转化为一场延迟并协调的博弈场景。[全文]
-
专心妨碍中国拒绝提升自我,美国将付出巨大的机会成本
有句老话说得好:“当变局之风起于浮萍之际,有人选择修筑城墙,有人选择制造风车。”美国人放弃自我改进与把握机遇,反而倚仗日渐衰微的霸权在国际上耀武扬威,习惯用经济制裁、金融打压、军事胁迫等蛮横手段迫使他国屈服。这绝非与中国或其他新兴的、重新崛起的大国竞争的正道。[全文]
-
中方将带着审视者的心态与美方“接触”
有些网民怀疑“这是不是美国的烟雾弹或缓兵之计?”其实不必过虑,若美方言行不一,企图以接触为幌子继续施压,中方早已明确,“绝不会牺牲原则立场、牺牲国际公平正义去寻求达成任何协议”。[全文]
-
-
资讯 | Information more
-
特朗普这番涉华回答,让拱火的主持人都语塞了
-
“若出现这种情况,中方绝不接受,将坚决反制”
-
又卖惨,“没中国,我们只能停工”
-
“特朗普正计划访华,带上数十名CEO”
-
商务部:经批准,中美进一步确认了伦敦框架细节
-
又炒作:中国发展太快,令人震惊
-
哈佛大学教授:中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应找到共存的战略定位
-
美方松口:乙烷可运往中国,但…
-
“美国至少需要一代人的时间,才能减少对华依赖”
-
特朗普希望中方能从美国购买石油,外交部回应
-
“敦促美国聚焦外交努力,停止无端指责”
-
为对付中国,美国又要搬石头砸三星、台积电的脚
-
美企扬言“我们可以挑战中国”,一盆冷水泼来…
-
“他俩闹掰,中国把美国看得更透了 ”
-
“中国不要,欧亚买家接盘”
-
主动设置议题!中方揭批美国:只谈吃亏
-
CNN主播:特朗普像黑手党老大,但欺负不了中国
-
美高官不爽盟友:我们不向中国卖芯片,让他们钻空子
-
“对中国,特朗普果然让步了”
-
“中方还是会控制稀土出口量,不让美国囤积”
-
-
· 中美关系 ·
100多年前,太平洋西岸是衰老的帝国,东岸是新兴的世界大国;如今,西岸是新兴经济体的最突出代表,东岸却显出衰退的迹象。100年前,太平洋上没有中国的声音;如今,无数的声音却在说:“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同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没有之一。遗憾的是,尽管维护、发展中美关系至关重要,大洋彼岸却总会传来不和谐的声音,做出不恰当的举动。
-
Arm CEO也急:限制对华出口,他们自己发展,这可不好
-
中美在伦敦谈了16个小时
-
商务部:已依法批准一定数量稀土出口合规申请
-
美领导人称中方将会提供稀土,外交部回应
-
李成钢:过去两天,中美团队沟通是“非常专业、理性、深入、坦诚的”
-
详讯来了!美方表态:将与中方相向而行
-
中美经贸磋商下一步有什么安排?外交部回应
-
巴拿马运河管理局就长和出售港口表态,中方回应
-
美方鼓噪将在台美军增至千人,国台办警告
-
中方:中美原则上达成了框架
-
中美经贸磋商在午餐后继续进行
-
这次谈判,美方为何来了这三个人?
-
当地时间10日,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将继续进行
-
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举行
-
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正在英国举行,外交部:请保持关注
-
中国学者被起诉走私危险菌种,我领馆视频探视
-
中方:这是美国内政
· 万斯“表忠心” -
特朗普称“稀土产品的复杂性不应再有任何疑问”,中方回应
-
两个月!中国拒买美国石油
-
美商务部长催国会打钱:想在中国增加人手,好监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