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观点 | Opinion more
-
这里我要批评一下美国人,你们太“浪漫”了
我们目前的制度体系,从改革开放算起也至少已经运转40年了。每个人都不得不承认,过去40年中国是如此成功。中国共产党为全世界做了一件好事,我认为美国人没有足够重视这一点。[全文]
-
美国不应一门心思搞垮中国,必须承认中国也要维护自身利益
我们面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经典局势,在政治上双方都没有多少让步的余地,均衡一旦被打破,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全文]
-
美日炒作中国“经济胁迫”,我们要有实际反击
“美帝国主义者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讲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讲理,要是讲一点理的话,那是被逼得不得已了。”[全文]
-
美国没有人在认真搞外交,为什么?
美方官员走进会场撂下话:“我们不喜欢你们(中国),我们在道德上鄙视你们,如果有办法拖你们的后腿,我们一定会付诸实践。我们肯定会遏制你们的发展。但是,现在有几件事需要拜托中国,你们愿意帮帮忙吗?”这就是今天美国开展外交的方式,水平之低劣,令人“叹为观止”。[全文]
-
美国中小企业主:拜登的对华贸易政策,根本不考虑我们的死活
当他们回顾数十年来学习中文、在中美两国来往奔走的努力时,总是表达出一种近乎悲伤的失望感——由于地缘政治和极端化的立场,这些努力全都化为乌有。[全文]
-
中美航班恢复,美国在向中国“释放善意”?
现在美国“主动”增加中国航班,在外媒看来无疑是个美国“释放善意”的信号,英国《金融时报》直接称“这是华盛顿对北京做出的一个小让步”。嗯?释放善意?让步?[全文]
-
再过20年,中美是否能结束这种大国竞争状态?
目前这个时期,重要的是要认识到竞争是存在的,但重要的是竞争需要有限度,确保我们在高层相互之间有持续的沟通,能了解对方的红线是什么,不要让各自陷入危机中。[全文]
-
美国需要朋友,但没有国家喜欢听说教
前财政部长拉里·萨默斯这样描述美国在世界舞台上的日益孤立:“一位发展中国家人士告诉我,‘我们从中国得到的是一座机场,从美国得到的是一通说教’。”[全文]
-
这个群体,将决定中美关系未来走向?
中国中产阶级上升的时候获益于美国的中产阶级,他们是市场,他们是购买者。但现在美国的中产阶级并不是这么看待中国中产阶级的,虽然他们也不像美国政客说的那样,认为是中国的中产阶级抢了他们的饭碗,但他们至少没有觉得自己从中获得了更大的利益。[全文]
-
只有解决这两个问题,中美高层才能顺利交往
现在中国无论在国际上做什么事,美国都要站出来反对,既没有是非观,也不考虑事实依据。美国在搞美国的“两个凡是”:凡是中国做的一定要反对;凡是中国提倡的美国一定不赞成。[全文]
-
“与其减少对华贸易,不如减少美元贸易”
冻结俄罗斯外汇储备、制裁俄罗斯寡头资产等行为,在西方赢得了满堂喝彩,却令其他国家不寒而栗——他们意识到,以美元持有资产是有风险的。[全文]
-
这次“围台”军演,看点在东侧
台岛一旦被封锁,美日支援一旦被隔离,台军面对的就是一盘死棋。如果台军还举棋不定,解放军的远箱火、巡飞弹、巡航导弹、弹道导弹、空中攻击、舰炮轰击都会入场,“劝说”台军认清形势。再顽冥不化,就直接化顽为冥。[全文]
-
马克龙访华后发生了什么?
Politico欧洲版同意并在网站上特别说明,文章“所引用的所有句子都是(马克龙)说出来的,但总统在采访中更直接地谈到台湾和欧洲的战略自主的部分内容被爱丽舍宫删掉了……”为什么要删掉?显然是因为马克龙在台湾和欧洲战略自主的问题上走得很远,已经走到法方意识到会引起华盛顿和欧洲亲美势力的不满的程度。[全文]
-
遏制与反遏制,中美之间一场无法避免的战略较量
美国早已不能容忍中国,遏制中国、“战略竞争”成为两党共识和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主轴。美国将纠集一些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全面遏制,对此,我们应该怎么办?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反遏制。[全文]
-
这场“会面”宛如一场奇葩的“政治偷情”
佩洛西的“危险地缘政治游戏”只能玩一次,蔡英文没有了去年8月在台湾主场接见佩洛西的存在感和体面仪式,麦卡锡也缺乏佩洛西之旅冲撞“底线”的过山车刺激感。二人会面成了短暂寒暄。[全文]
-
只有将不平等问题归咎于中国,美国人才会好受一些
正是因为许多地方的家庭结构如此支离破碎,所以美国确实存在你所说的那些差距。不幸的是,这个问题在美国被赋予政治意味,因为它涉及种族和阶级等因素,这掩盖了家庭结构极不稳定的事实。[全文]
-
美国政商学界人士纷纷访华,什么信号?
两会之后,美国政商学界人士纷纷访华,这是一种怎样的信号?中美政商学界人士的你来我往对于中美关系的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他们在观察中国时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当下和未来一段时间的中美关系走向又将如何?[全文]
-
取消“发展中国家”?美西方打得什么算盘
这就是“发展中国家”等概念在西方垄断话语下的遭遇:当其符合发达国家自身的利益时,发达国家可以将其迅速打造成一个全球流行的概念;当其对发达国家的利益造成威胁时,发达国家要求更改其概念内涵;当概念的内涵变迁无济于事时,发达国家最后还可以选择抛弃这些概念。[全文]
-
如今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要想保持中立,那意味着……
在参与本研究的受访者中,很少有人真正积极地为接触摇旗呐喊。到了2018年,作为曾经主流观点的接触已经被边缘化。甚至中立都变得困难,正如一位受访者所言:“在政治光谱的中间意味着什么?路毙(Roadkill)!”[全文]
-
极限拉扯,中美关系进入深度战略调整
鹅城的希望从来不是因为来了县长,美利坚的“一切如常”靠拜登也是不行的。拜登来了,特朗普的荒腔走板并没有被民主党逐一“修正”,相反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越来越“不讲武德”,陷入“红色恐惧”与“加害者躁郁症”双重阴影杂糅的美国。[全文]
-
-
资讯 | Information more
-
五角大楼:被中方拒了
-
百岁基辛格:美国自诩正义,但其他国家并不买账
-
五角大楼:中方仍未回复
-
中国驻美大使谢锋会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
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与中国美国商会及其会员企业代表举行座谈
-
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会见美国贸易代表戴琪
-
美官员承认盟友不想被卷入中美冲突,愿给对华接触空间
-
“我们想对华友好,但美国到处和人讲:对抗中国...”
-
商务部长会谈是否意味着中美关系出现拐点,外交部回应
-
“我认为中美还有机会修补关系,美国首先要…”
-
IPEF讨论半导体供应链或将形成初步文件,中方表态
-
谢锋大使会见美副国务卿纽兰:争取中美关系回归正轨
-
谢锋回复美驻华大使:让我们为这一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作出应有的贡献
-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会见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
-
拜登将提名他为新任美军参联会主席,“非常了解中国”
-
中美商务部长将会面
-
白宫谈美光禁令:中方很强硬,但不会破坏两国关系
-
美印太司令:冲突代价太高,随时准备与中国军方会面
-
中国对美光禁令不以事实为依据?中方驳斥
-
新任驻美大使谢锋抵美履新,外交部回应
-
-
· 中美关系 ·
100多年前,太平洋西岸是衰老的帝国,东岸是新兴的世界大国;如今,西岸是新兴经济体的最突出代表,东岸却显出衰退的迹象。100年前,太平洋上没有中国的声音;如今,无数的声音却在说:“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同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没有之一。遗憾的是,尽管维护、发展中美关系至关重要,大洋彼岸却总会传来不和谐的声音,做出不恰当的举动。
-
抱怨中方不接电话,五角大楼高官憋出个“新奇”说法…
-
美媒扬言“不许中国继续主导”,评论区太喜感了
-
感受下不懂球胖子的“演技”
-
收购3年后被美推翻,昆仑万维出售社交应用:将获益32亿元
-
这些旧中国债券“值1万亿美元”,美方曾研究用于贸易战
-
康辉回应新闻联播上热搜,连“怼”(duì)美国1分钟
-
国际演讲冠军、主持领导人晚宴...女主播刘欣到底有多牛?
· 首次“直播较量” -
“一如既往欢迎国际学生学者”,耶鲁校长写了封公开信
-
CCTV6今晚播出《冰雪长津湖》
-
昨晚的新闻联播,“硬”上热搜第一
-
刷屏的中国米饭美国汉堡背后,还有一张图
-
观天下预告|陈平深度分析中美竞争共存的演变趋势
-
这周六,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将空降观天下讲坛!
-
建行推“15万与特朗普共进晚餐”?总统竞选团队吓坏了
-
今天起,特朗普夫人就是我国认证过的“好汉”了
-
果然!特朗普夫人留北京看滚滚去了
-
中美签2535亿美元大单,日网民:中国才是特朗普的重点
-
美对华龙虾出口井喷:如今增长最快的市场就是中国
-
45年后重逢!中美乒乓外交见证人再次同台对决
-
中国威胁?美民调:全球近4成民众视美为最大威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