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观点 | Opinion more
-
巴西为什么还没有加入“一带一路”?
卢拉此次访问中国,巴西在全球变暖议题上投入更多的注意力,这是外交政策上的胜利。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但巴西没有利用这次访问机会与中国签订相关协议。我个人认为这是一次外交上的失利。[全文]
-
华为的困境,给了中国企业什么教训?
无论是华为还是中国,都低估了帝国主义的阴险和奸诈,在部分领域高估了自身应对“极限施压”的能力。整个事件最大的教训是:不要对美国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总想着美国的制裁会留口气,或者只限制最先进的N代产品或N-1代。[全文]
-
如果我们的宣传片都能像华为那样,谣言还会满天飞吗?
有外籍工程师给我看过一则向当地政府汇报用的视频,这个片子是一个怀孕母亲构想的,核心逻辑就是支持华为的基础设施建设,受益的是每一个家庭,服务的是每一个心系家庭的个体。[全文]
-
华为起诉小米好不好?促进科技竞争是根本
早日积极投身科技竞争,面向海外市场就会更从容。从这个角度讲,过去国内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严,像小米这样前途远大的创业企业也是受害者。[全文]
-
应对美国科技脱钩,中国要下定狠心做这件事
为了对付中国,美国采取通盘策略从各个层面出击对中国展开技术封锁,但是他们只能卡供给;中国政府也应该采取通盘策略,对他们的需求,即中国的大市场实行统一管理。中国的政策的重点应该是集中资源促进中国本土产业链的形成,而不是各自为政,分散地追求单个项目或单项技术的全球领先。[全文]
-
关于华为的新闻揭示了事实,但英国民众还看不清
最近,《泰晤士报》披露,英国情报部门GCHQ曾表示,华为不构成丝毫间谍威胁,然而,据报道,美国副国家安全顾问马修·波丁格为此咆哮着对英国内阁发表了“长达五小时”的长篇大论(值得注意的是,《泰晤士报》并非中国的朋友)。[全文]
-
美国芯片法案锁死中国?多给国产机会
去年手机和汽车缺芯的时候,导入了很多国产芯片公司,说实话,这些芯片公司或多说少出了些问题。今年再看的话,他们当初的产品也越来越稳定,厂商也会投入人力物力修改问题,现在已经完善得比较好了。[全文]
-
白热化的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已经整体领先欧美
为什么我们今天发现国际巨头谈出来的理念已经落后了?因为今天中国正在综合性、系统性地创新,每条赛道上都有选手在比拼,其市场容量既能容纳低层次竞争,也能支撑高层次的创新。各种创新完全可以在中国市场这片广大的试验田上充分竞争。[全文]
-
华为进入匍匐生存阶段,从最新的财报说起
华为需要在未来比较短的一段时间内,把成绩拿出来。这个成绩不需要闪耀全场,但是一定要稳定,风吹不散雨打不烂,支撑起华为的生存,支撑起超20%的研发比。[全文]
-
历史赋予攀登世界巅峰的机会,中国企业一定要把握住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东西方两大体系重新取得平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基于自身工业基础、规模效应、文化底蕴等优势、所有中国企业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机会,有机会攀登世界巅峰,但这必须先摒弃过去的依附和跟随思维。[全文]
-
美国反华高压无效,中国还躺赢了,这是新的世界大势吗?
对于接纳华为5G的国家来说,抵制美国压力是一个问题,敢于为坚持对华为5G开门而对美国掀桌子,这就是完全不同层次的问题了。美国自认为“有恩惠”的阿联酋敢于为坚持华为5G而抛弃F-35,这简直是乾坤颠倒的问题了。[全文]
-
接受鸿蒙、欧拉捐赠的开放原子基金会,是什么格局?
2010年以来的最近10年,技术的演进没有发生什么新的变化。而且我们惯性地感觉,美国的公司可能会拿出一个答案,但我们等了快10年,等不来一个答案,我们还继续等下去吗?所以,我们应该自己主导来做这件事情。[全文]
-
美国这是一脚踢到铁板了
中国首先能够提出来“三个底线”“两个清单”,美国人很震撼,没国家跟美国这么说话的。但要完全达到目的,估计需要一点时间,就像毛主席讲的,美国人挺骄傲的,它办不到的事才来认错,但凡有能力,肯定要欺负你,不能有幻想。[全文]
-
在孟晚舟回国事件中“带节奏”,逃不过大家的眼睛
孟晚舟事件从一开始就是一场针对中国公民的政治迫害行为,作为主谋的美国自己早已毫不客气地把所谓“司法独立”的遮羞布彻底撕掉了。至于全球舆论场的尖锐博弈中,拼命粉饰、混淆、带节奏、甚至提供虚假信息来制造“中国示弱”假象的人,注定是徒劳的。[全文]
-
孟晚舟归国,不过中企面临的风险仍在
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美关系如今正跌跌撞撞。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高科技公司和中国政府都将要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局势和风险。中国高科技企业如何利用法律武器来刺破敌人,中国政府如何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企业,将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全文]
-
晚舟归航,政治绑架破产,中美博弈的阶段性胜利
至于加拿大,中国有句老话叫火中取栗,加拿大就是那只把爪子伸到火里面去替别人取栗的角色,结果就是毛被烧焦、爪子被烫伤。任何不自量力想要挤到中美战略博弈框架中去的、要站在中间被当成夹击对象的,都要做好类似的思想准备。[全文]
-
汇丰与华为妥协背后:中国“阻断法”体系的威力
此前,中国涉外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备,中企或在华美企片面遵从美国法律,我们也许只能评论说这种做法“比较强势”,但还不能说违反中国法律。现在中国有了自己的“阻断法”体系,如果还要把美国法律凌驾于中企和中国法律之上,就很可能被认定为“歧视性的限制措施”。[全文]
-
国产高端芯片量产在即,产业升级换“芯”指日可待
多位行业人士预判,国产28nm和14nm芯片将分别于今年底和明年实现规模量产。消息一出,便振奋了整个半导体市场。那么,其规模量产意味着什么?会给产业链中的企业带来哪些机遇?将在新基建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中国芯片产业以后该如何协同发展?[全文]
-
从阿里yunOS失败看鸿蒙:“拆解”安卓从哪里入手?
散装的安卓手机厂商对安卓系统进行反哺并不上心,但利用安卓技术做手机却可以积累属于自身的技术资产,所以安卓体系在谷歌应用商店达成事实上的垄断时,还能极速扩张。反观此时,谷歌的各种发布会都是与应用市场、营收分成之类的运营相关,安卓的创新来源事实上已经聚集在华强北。 [全文]
-
我的“长电报”:美国行为的基因
美国大多数民众为了维护自己的优越感,加上好胜心态,会积极支持美国政府对华的打压政策,我们对此不应心存任何幻想。另一个危险的想法,是以为中美之间不会出现军事冲突,但人类历史证明,很多战争的发生并不是理性的。[全文]
-
-
资讯 | Information more
-
倪光南:openEuler成为中国开源的一个典范
-
“今天在软件上我们还是落后的”,任正非呼吁国产软件加强合作
-
华为:孟晚舟没有美国出差安排
-
孟晚舟当值轮值董事长后首度亮相:分享华为数字化转型经验
-
华为再发新机:搭载高通处理器,将部分旗舰功能下放
-
王传福说自动驾驶是瞎忽悠,余承东反击:大佬在故意打击行业
-
德国称正检查已安装的中国5G设备
-
卢拉参观华为上海研究所
-
小米要挖华为的墙脚?
-
诺基亚突然卖掉合资手机品牌鼎桥,华为严厉措辞公开反对
-
痛失市场后再曝分手,华为触碰了谁的逆鳞?
-
余承东连夜下令?问界展车已撤除所有华为字样
-
“我们不一定能成功,但我们向死而生,怎么能不成仁?”
-
徐直军:严禁华为品牌作为汽车品牌
-
华为回应5G手机何时能回归
-
华为去年营收6423亿,十年研发投入近万亿
-
华为:4月1日起由孟晚舟当值轮值董事长
-
华为首次同时发布双旗舰,点燃2023手机大战?
-
与华为有“秘密协议”规避制裁?德国电信强烈驳斥
-
徐直军:华为已攻克部分自主替代关键环节
-
-
· 华为 ·
华为,中国民企的佼佼者,1987年由任正非创立于深圳。目前华为在国外的收入已达到70%,是全球最大的电信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全球第二大电信基站设备供应商。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高科技民企正在全球范围内展现中国实力。2012年,华为的营业额达到2202亿元人民币,取代了爱立信成为世界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企业。
-
中国设备助俄抵挡网络攻击遭指责,诺基亚、爱立信呢?
-
搭载麒麟985 5G芯片,华为nova7系列起售价2999元
-
华为首款学习平板首发“教育中心”
-
“HMS超预期,今年目标是不下滑”
-
华为P40系列发布,起售价4188元
-
年内2亿美元推动“鲲鹏”,华为云开发者已达160万
-
对华为临时许可已五次延期,美光称“将走出挑战”
-
全球5G手机已达40款,华为称中企贡献超四分之三
-
华为推5G室内数字化新品,助力室内高效覆盖
-
华为新一代折叠屏手机在华售价不变 3月5日开售
-
余承东:HMS初显成效,注册开发者已超130万
-
华为5G手机1月出货量环比增39%,总出货超1000万台
-
华为发布5G折叠屏手机Mate Xs、5G工业模组等新品
-
华为发布十大5G硬核科技,还分享一个有趣的观点
-
华为要发5G折叠屏新机Mate Xs,京东方独家供应屏幕
-
华为成立全球生态发展部推进HMS
-
重磅!荣耀将在欧首发HMS
-
华为“5G全场景”发布会仍将举行,折叠屏新机、PC有望亮相
-
华为回应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取消:尊重这一决定
-
直播:任正非对话马凯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