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工力量:2023科技产业领域十大关键词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科工力量】
01.“遥遥领先”(新能源车)
“遥遥领先”成为国内科技圈的热梗。
在9月的问界M7发布会上,余承东90分钟内至少5次提及“遥遥领先”。
这也是2023年中国汽车行业的真实写照,夹杂着战略、技术、品牌、营销、渠道等方面全方位竞争,以及,近乎惨烈的价格战,形成一个热带雨林般繁荣和残酷的生态。
年初,特斯拉打响价格战第一枪,随后,比亚迪、问界、小鹏等品牌迅速跟进,大量品牌被动跟随。2023年1-8月,汽车行业销售利润率低至4.9%,低于整个工业企业5.5%的平均水平。
价格战加速市场新陈代谢节奏,受益方是国产品牌和新能源车。2023年上半年,国内自主品牌销量达到了598.6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2.4%,市场份额达到了53.1%。到11月,中国新能源车的渗透率首次超过40% ,国产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55%,昔日巨头广汽三菱突然宣布退出中国市场,成为日、韩系合资车率先崩溃的缩影。
2023年还是中国城市辅助驾驶的落地元年。4月份上海车展,余承东喊出2023年城市辅助驾驶覆盖45城的口号,理想、蔚来、吉利、魏牌、智己、百度等纷纷跟进,到年底,华为宣布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在12月向全国开放,理想、小鹏也纷纷表示提前完成落地目标。
02. ChatGPT(人工智能)
2023年,人工智能的热度贯穿全年。
去年年底,GPT-3通用语言大模型开始“智慧涌现”,ChatGPT在全球高调出圈。
AI行业走过几十年荆棘之路,经历两起两落之后,终于迎来产业落地的“iPhone时刻”。某种意义上来说,“所有业务都值得用人工智能再做一遍”的逻辑是成立的。
国内方面,百度、中科院自动化所、华为、讯飞、阿里云等有相关积累的单位和企业纷纷借势拿出自己的大模型产品,各种基于底座大模型的开源微调模型和行业垂直模型也层出不穷,资本和市场出现“百模大战”。
目前,英伟达GPU芯片+CUDA开发工具+OpenAI的算法和大众影响力+优质英语语料数据+全球优秀开发者+成熟的资本市场,共同构建了一个强势生态。但中国这样的国家,有责任为全世界提供“第二选择”。
人工智能在算力和底座大模型层面呈现“国之重器”的特征,在赋能行业层面呈现“市场利器”的特征,因而适合用新型举国体制的思路去发展。我国发展人工智能的优势有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庞大的数据、丰富的应用场景、非常多有潜力的年轻人;同时有四个短板,基础理论和原创算法薄弱、关键核心元器件薄弱、开源开放平台建立不足、高端人才不足。
目前,中国人工智能已经来到全球第二的位置,业内的普遍看法是,中国AI大模型在今年年底追到GPT-3.5的水平,到明年将追到GPT-4水平,差距在逐渐缩小。
03. Mate 60(芯片)
2023年8月29日,一个足以载入中国现代科技史的日子。华为Mate 60 Pro悄然发售,一举点燃了公众热情,每一个关心着家国命运的普罗大众,都在这部“争气机”横空出世后,体验了犹如当年“两弹一星”号外面市时父辈的激情。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Mate 60,同样是整个中国半导体产业在外部疯狂打压下淬炼成钢的象征,从材料到设备,从设计工具到成套工艺,新型举国体制动员起来的雄浑伟力,在2023年实现了被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冲过暗礁鳞次的险滩,中国半导体产业这艘大船,已经探索出了直挂云帆的全新航路,即便是芯片“卡脖子”公众情绪最具象的载体——光刻机,2023年国内也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国望光学这一有望从根本上解决我国DUV光刻机曝光光学系统卡脖子问题的项目,生产基地主体结构目前已全部完工,而瞄准新一代EUV光刻机关键技术,依托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成立的光刻光源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也已在今年启动筹备。
Mate 60,已经吹响了中国半导体产业全面向上突破的号角,更多激动人心的里程碑,就在不远的前方。
04. C919(国产大飞机c919/民用航空)
5月28日,又一个载入中国民用航空史册的日子,中国自主研发的大型客机C919成功完成首次商业载客飞行。
第二架,8月4日投运,第三架,12月13日投运……9月,东航再次与中国商飞签署购机协议,在2021年签订首批5架的基础上,再增订100架C919。
在上海虹桥机场停机坪拍摄的即将首航的C919飞机(图/新华社)
C919之外,ARJ21新支线飞机在国内外市场的推广取得了良好成绩,累计订单超过200架。CR929宽体客机的研发工作正在稳步推进,预计未来几年将实现量产。在产业链方面,国产大飞机的配套企业不断壮大,涵盖了发动机、航电系统、航空材料等多个领域。
根植于大飞机项目,科工力量正在关注另一个可能出现“换道超车”的领域:低空经济。
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是中国独有的航空产业赶超机会,一是中国通过C919和ARJ21项目,有了独立自主开发飞控系统的能力,培养了大量人才团队;二是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变道超车,带来了三电产业链优势,低成本、高可靠性的电机、电池、电控系统在全世界范围内有优势。
同时,电气化还为智能化提供了基础,低空经济成为人工智能产业落地的新场景。
今年10月13日,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全球首张无人驾驶航空器适航证,相关产业明年有望加速发展。
05. 新星球大战(登月、火星、星链 航天/商业航天)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这句话与现实世界的关联,从来没有像2023年这样紧密。
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三步走”发展战略取得完全成功后,中国载人登月任务在2023年正式批准立项,预计2030年前中国人的脚步将踏上月面。而在海外,SPACE X今年两次星舰试射,则标志着埃隆·马斯克载人火星探索乃至火星大规模移民的梦想,迈出了扎实的一步。
仰望星空的同时,常规航天发射活动2023年也空前活跃,全球今年已成功的轨道发射任务突破200次,中美两国在其中就占到了80%,充沛的发射能力支持下,互联网卫星、5G卫星星座等正从概念加速化为现实,其应用价值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
而要跟上超大规模卫星星座部署的需求,成本低廉、反应敏捷的民营航天是不可或缺的要素,2023年,中国民营航天领域异彩纷呈,7月“朱雀二号”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入轨,缔造了人类航天史上液氧甲烷动力实用化零的突破。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以军杀害3名人质前,误认为“求救声是哈马斯伏击”
2023-12-29 08:12 巴以恩仇录 -
我国学者首次建立从端粒到端粒的中国人全基因组
2023-12-29 07:44 -
能够拍摄天体“彩色纪录片”的巡天望远镜“梦飞”来了
2023-12-28 10:00 天文 -
面向太空的“超级CT”!最大空间环境地基监测网如何建成?
2023-12-27 18:17 -
我国单体规模最大漂浮式光伏电站并网发电
2023-12-27 15:31 科技前沿 -
把星光变成照片,墨子巡天望远镜运行百天获16500幅图像
2023-12-27 11:31 科技前沿 -
我国最新一代深远海一体化大型风电安装船试航
2023-12-27 08:29 -
全球首创!我国成功研制可注射溶栓纳米机器人
2023-12-26 10:28 科技前沿 -
几分钟成功复现诺奖成果!AI科研机器要来了?
2023-12-26 07:37 -
我国成功发射天目一号气象星座11~14星
2023-12-25 09:38 航空航天 -
逆转催化剂“熟化”,中国科学家用新思路实现突破
2023-12-23 17:46 科技前沿 -
华为云CTO:云原生与AI叠加,将带来七大技术“跃迁”
2023-12-23 10:16 观网财经-科创 -
美驻华大使称“中国没打算合作”,国家航天局发声
2023-12-22 10:04 中美关系 -
祝贺!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一次出舱活动
2023-12-21 21:56 航空航天 -
续集?“发现LK-99存在超导相的明确证据”
2023-12-21 09:39 -
2023全球十大工程:ChatGPT、中国空间站、鸿蒙…
2023-12-20 11:40 科技前沿 -
我国科学家开创新理论,研发出超薄高能效光学晶体
2023-12-19 14:44 -
应对AI安全风险,OpenAI要搞分级
2023-12-19 11:56 人工智能 -
全球最先进大洋钻探船来了!
2023-12-18 11:46 科技前沿 -
英特尔推出第五代至强和酷睿Ultra,多个中国厂商到场支持
2023-12-18 08:54 观网财经-科创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哪来的谈判?特朗普在臆想,中国会给他狠狠上一课”
-
俄军宣布完全收复库尔斯克,乌方否认
-
CIA副局长之子在俄乌冲突中死亡,“生前为俄方战斗”
-
“强度极大”!伊朗一港口突发爆炸,已致5死超500伤
-
罗马教皇方济各葬礼举行,英法美等多国领导人出席
-
大错特错!“给特朗普献计的人,压根不懂中国”
-
比较见真章,美国车主心态崩了:怎么中国啥啥都有…
-
特朗普称“克里米亚归俄罗斯”,泽连斯基回应
-
“美国百年优势,特朗普百日玩完,中国要赶上了”
-
领英创始人:若欧洲这么看中国,美国就惨了
-
“特朗普虚晃一招,中国没上钩”
-
日本:中国不买,我们想买美国玉米
-
特朗普:我开玩笑的
-
爱泼斯坦案关键证人自杀,曾称遭英王子性侵
-
“不跟中国做生意,美国货架要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