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维为:“文明型国家”话语的形成及其对全球政治叙事的影响
西方主流媒体中最先报道“文明型国家”的是英国《经济学人》杂志。2011年6月16日《经济学人》Banyan专栏以略带嘲讽的标题《天下无新事》(Nothing New under Heaven)做了报道:今天中国最热销的书之一是张维为的《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中国学者不愿被西方主导的“民族国家”概念所束缚,要追溯自己的古老文明,张维为称“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把古老文明与超大型现代国家融为一体的‘文明型国家’,并日益从自己的文明之根寻求启迪、规范和标准”。这篇文章的基本立论还是白鲁恂的论述,即古老文明本身是现代国家建设的包袱,而非财富。
同月,美籍日裔学者、《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一人》的作者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来沪访问。上海春秋研究院和《文汇报》社安排笔者和他于6月27日下午进行了一场很有意义的辩论。
日裔美国作家、政治经济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图源:维基百科
福山所持的观点并不复杂:西方式的自由民主代表了人类历史的最高阶段,在这个意义上,历史终结了。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崩溃似乎印证了他的观点。在与他辩论的过程中,笔者以中国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立论,指出“文明型国家”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和逻辑,中国还处在自己“全面上升的初级阶段”,中国正在探索超越西方模式的下一代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法律制度。
当时正值“阿拉伯之春”爆发不久,他认为中国也可能经历“阿拉伯之春”,笔者认为不可能,并用中国标准分析了“阿拉伯之春”的困境,认为埃及这样的国家恐怕还没有成熟到中国辛亥革命时期的水平,笔者预测“阿拉伯之春”不久将变成“阿拉伯之冬”。后来证明笔者是世界上最早做出这个预测并创造了“阿拉伯之冬”概念的人。
同样,本着“文明型国家”的逻辑,在福山提到中国需要政治改革时,笔者指出中美两国都需要政治改革,但美国政治改革的迫切性比中国更强,因为中国的政治改革已经融合了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的元素,而美国的政治制度还属于前工业时期的产物,如果不进行实质性的政治改革,美国将选出比小布什还差的总统,美国走衰的速度还会加快。现在看来笔者的预测也是靠谱的。
换言之,“文明型国家”理论是对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底层逻辑的建构,对解构西方话语(特别是西方的所谓“普世价值”话语),建构中国话语,以中国作为标准进行跨国比较和预测等大有裨益,它是可以与西方主流话语进行对话、交流乃至交锋的原创性中国话语。这场辩论的视频及中文和英文全文均于2011年发表,在国内外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被一些媒体称为“世纪之辩”。
据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报道:2011年9月5日,中国领导人会见时任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Robert Zoellick),向他推荐了《中国震撼》一书。报道称:“就在前一周,佐利克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文章《中国仍需要回答的大问题》,他提到中国的经济增速在下降,中国面临无数制度性挑战:它需要扩大需求、更低的储蓄、扩大消费等,与此同时,还要保护环境、解决不平等问题、降低对外国市场的依赖。中国需要‘完成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这位世界银行行长愿意提供帮助”;“中国领导人回应了佐利克的担忧。他承认世界银行在中国扮演了重要角色,但他并未接受佐利克的建议,反而向他推荐了张维为的著作《中国震撼》”。
这一年,笔者花了很大精力把《中国震撼》一书翻译成英文,2012年4月由World Century出版社在美国出版。《中国震撼》书名不易翻译,中文“震撼”既指物理上的振动,也指心灵上的撼动,英文中没有对应词汇。
观视频创办人潘小瓅建议采用与中文“震撼”略为接近的Wave(浪潮),笔者欣然接受,整个英文书名成了The China Wave(“中国浪潮”),副书名“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则直译为The Rise of a Civilizational State。笔者当时还征求了美国学者罗伯特·库恩(Robert Kuhn)的意见,他认为直接用副书名The Rise of a Civilizational State就够了:“这种表述更具冲击力、更霸气(more powerful and aggressive)。”
《中国震撼》英文版
但最后由于种种原因,我们还是使用了The China Wave:The Rise of a Civilizational State,效果也不错。后来证明,英文“civilizational state”确实是一个较有冲击力的概念。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克里斯托弗·科克(Christoph Coker)于2019年出版了一本以“The Rise of the Civilizational State”(《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为书名的专著,产生了相当大的国际影响。
笔者在《中国震撼》英文版序言中这样写道:“此书本是为中国读者而写,鉴于中英文语言之间的巨大差异,以及语言背后的更为深刻的文化差异,所以英文翻译过程不能只是原书的直译。我大致遵循了“三七开”原则,即70%为原书直译(包括内容、风格和语气等),30%的内容则进行了必要的修改甚至重写,以便更为贴近外国读者的需求。例如,我增加了关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增添了我与福山关于中国模式的辩论(辩论是在本书中文版出版后举行的),辩论涵盖了外国读者特别关注的一些内容。”
笔者还写道:“整个世界都在热议中国崛起及其全球影响,但中国国内则进行着另一场激烈的辩论,辩论双方的观点截然不同。一方认为,中国充满问题和危机,除非中国走西方道路,采用美国模式(虽然美国自己深陷危机),否则中国的发展将毫无希望。另一方则认为,无论中国存有什么问题,中国都处于自己近代以来最好的时期,中国应该继续沿着自己探索出来的大致成功的模式前行,同时注意吸收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中国是一个文明型国家,中国独特的发展模式及其政治话语,确实挑战了西方的许多预设和价值观,包括西方所界定的民主、自由、人权、现代性,等等。”
笔者最后这样写道:“中国已经向西方学习了很多东西,并且还将继续学习下去。也许现在到了西方需要向中国学习的时候,用邓小平的名言来说就是西方需要‘解放思想’,去了解甚至学习中国的方法和理念。不论这看上去似乎多么格格不入,这对西方国家有好处。”
- 原标题:“文明型国家”话语的形成及其对全球政治叙事的影响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刘惠 
-
乌克兰基辅市长:基辅遭到打击,部分建筑被击中
2022-11-16 08:04 乌克兰之殇 -
王毅当面告诉俄外长:传闻你生病住院,我当时就判断是假新闻
2022-11-16 07:50 中俄关系 -
人民日报钟声:元首外交为中美关系发展指明方向
2022-11-16 07:33 中美关系 -
美国新增感染47904例、死亡433例
2022-11-16 07:28 美国一梦 -
美方制裁伊朗部分实体,声称参与向俄提供无人机
2022-11-16 07:27 -
美共和党已在众议院获得212个席位,麦卡锡赢得议长提名
2022-11-16 07:00 美国政治 -
俄宣布制裁100名加拿大公民,包括好莱坞演员金·凯瑞
2022-11-16 06:59 俄罗斯之声 -
“就没有能替代中国的市场,如果有我们早去了”
2022-11-15 23:01 德意志 -
王毅晤拉夫罗夫:这是俄方理性和负责任的态度
2022-11-15 22:59 中俄关系 -
习近平会见西班牙首相桑切斯
2022-11-15 22:42 中国外交 -
“美国未来会有比特朗普更好选择”
2022-11-15 21:54 美国政治 -
前议员不满80%奥运会吉祥物是“中国制造”,法国官员神回复
2022-11-15 21:54 -
拉夫罗夫:又要促谈又要军援,欧盟有点“政治人格分裂”
2022-11-15 21:39 俄罗斯之声 -
乌财长:希望明年国际援助50%是赠与形式,无需偿还
2022-11-15 21:14 乌克兰之殇 -
3小时12分!中美元首这次会晤有何细节,什么信号?
2022-11-15 21:10 中美关系 -
G20峰会上,泽连斯基提议与俄方“全员换俘”
2022-11-15 20:35 乌克兰之殇 -
习近平会见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
2022-11-15 20:20 中国外交 -
习近平会见塞内加尔总统萨勒
2022-11-15 19:51 中国外交 -
“为了世界杯,停战一个月吧”
2022-11-15 19:41 -
称被关在男子牢房,跨性别网红不干了
2022-11-15 18:53
相关推荐 -
想得挺美:收中国的钱,反哺美国“冠军” 评论 165多家美企施压中国供应商降价,“中方不会容忍” 评论 360升级!美防长撂狠话,胡塞:瞄准所有美军舰只 评论 210国安部曝光4名“台独”网军分子 评论 464“特朗普想搞新世界秩序,但美元要先遭殃” 评论 68最新闻 Hot
-
美国要鸡蛋,欧洲国家不肯给:我们自己也不够
-
想得挺美:收中国的钱,反哺美国“冠军”
-
“特朗普苦了美股,反倒美了中欧”
-
“欧盟关税下,欧洲车企与中国走得更近了”
-
菲总统亲姐姐有不同意见:参院将调查杜特尔特被捕
-
多家美企施压中国供应商降价,“中方不会容忍”
-
“我和普京约好时间了,要谈发电厂和资产分割”
-
“什么时候了还在指望美国,痴心妄想!”
-
“出差”8天,“加班”9个月,终于看到了回地球的曙光
-
升级!美防长撂狠话,胡塞:瞄准所有美军舰只
-
中国顶尖人才来自美国?斯坦福博士“真相”了
-
莫迪对华最新表态
-
“民主党支持率跌至历史新低”
-
香港《大公报》再发文:饮水思源有担当,背靠祖国谋发展
-
美方直说了:做好“割地”准备吧,加入北约也没戏
-
怕美国针对,法国总理“窝里横”:欧盟这么搞不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