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观点 | Opinion more
-
中国制造真的被边缘化了吗?亲历汉诺威工业展
前不久朋友圈里疯传一篇文章《德国汉诺威参展发现:为什么中国制造被边缘化?》,出于好奇,临近汉诺威工业展尾声的时候,走马观花地把几个展馆都看了一遍,希望能亲自验证上述论断是否准确。[全文]
-
这次,欧洲的挣扎展现得淋漓尽致
对于中国在这些重大问题中能发挥多大作用,欧洲持观望态度;但与此同时,在俄乌冲突久拖不决的状况下,他们一定程度上期待中国可以发挥对俄罗斯的影响力。因为在欧洲人的认知中,俄罗斯处于不利局面,已经成了中国的“小伙伴”,所以中国对俄罗斯有很强的影响力。[全文]
-
贝尔伯克来,只是走个过场?
从去年11月来访的朔尔茨,到刚刚离开的贝尔伯克,欧洲政治家接二连三到访中国,相较中国一以贯之的立场,他们好像都处在各自不同的频道,从他们身上很难看出欧洲对外政策的整体原则和脉络。[全文]
-
德国对叙利亚救援“变脸”,只因害怕得罪美国?
正如德国外交部中东事务处的西格尔博士的分析,鉴于叙利亚仍处制裁中,没有必要在救援问题上“刺激”美国人。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德国执政者的政治妥协。 [全文]
-
德国这一年,陷入在痛苦的“自我否定”中
法国可以理直气壮地回应说:作为大国,我们所考虑的国家利益原本就与你们不同!类似的话,德国官员却说不出口,历史包袱是重要原因。德国羞于谈论国家利益,总是以欧盟为“掩护”扩展自身影响力。但如今欧盟的队伍却越来越难带……[全文]
-
德国送“豹”给乌克兰,你们不觉得这很讽刺吗?
稍微细想一下就会发现,当年德国统一的条件与当前危机的前提完全是自相矛盾的。33年前,北约被视为防止德国好战情绪复燃的可靠保障。但眼下,北约成员国的这一身份却迅速将德国卷入了这场军事冲突当中。[全文]
-
瑞典实施“歧视性核酸政策”,中国游客可以起诉吗?
他们辩称在中国飞往瑞典的航班上的美国人和澳大利亚人不会被豁免,他们的待遇同普通中国人一样,因此他们并没有歧视中国人。但请允许我发问,在一趟从北京飞往斯德哥尔摩的飞机上,你如何能够找到美国人或者澳大利亚人的存在?[全文]
-
德国精英层的“恋俄情结”
他们明白,普京不会独自做出决定并付诸行动的。如果没有俄罗斯精英们的共识,俄罗斯就不可能进攻乌克兰。然而,德国政治家们仍然经常把“普京”和“俄罗斯”划清界限,而且不只是出于外交政策的考虑。他们已经习惯这么做了,选民也希望他们这么做。[全文]
-
为什么德国人那么热衷于搞“人权”道德审判?
看到中国在中东地区不断收获信任和欢迎,而德国在海湾国家的形象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恶化,这很令我感慨。我经常在网络上看到中国网友对于德国的评价,他们认为德国对中国整体上非常不友好,德国总是傲慢地、自以为是地说教。[全文]
-
德国队折戟,不只是因为“敏感话题”
一百多年前,尼采呼唤“超人”的降临。而今天的德国足球有决心完成对“强者道德”的自我诠释吗?[全文]
-
朔尔茨坚持访华,德企纷纷“加码”中国,什么信号?
德国和欧洲内部稳定与否是影响中德关系和中欧关系的核心。德国当前对华政策的波动,主要原因还是其政府内各党力量失衡与社会中对变化与不确定普遍存在的焦虑。只要德国和欧洲内部能够相对稳定,那么中德关系和中欧关系就会稳定发展。[全文]
-
中资入股汉堡港,这笔账该怎么算?
汉堡港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局面,去年到今年港口吞吐量排名掉了一位。这时更应积极跟班轮公司合作,以争取更多的业务。即使跟班轮公司谈收购条件,也是要求对方保证投入多少资金建设港口设施,有多少船舶挂靠,有多少箱子交给码头操作。但实际中,德国的出发点却是“利用经济影响力获取贯彻战略利益”。[全文]
-
我带着这五点想法,开启北京之行
在当前局势下,我们不能假装“一切如常”,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我出访北京。如今,面对面的沟通前所未有地重要。中国现在是,将来依然是德国的重要伙伴。如果中国发生了改变,那么我们应对中国的方式也必须改变。这要求我们把握好分寸,兼有务实精神。[全文]
-
当下德企在华做生意,都会考虑三个问题
德国作为出口导向型国家,中国是第二大客户,(占德国出口比重)大概与美国或法国体量相当,我们从脱钩中几乎得不到任何好处。但如今,受三个主要因素的影响,我们面临一个多少已经不同以往的局势……[全文]
-
朔尔茨为何而来?
本届政府未来的几年任期内,中德关系是否能稳定下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民党和德国总理能否在德国政治事务中拿到主导权,以及社民党内部对华务实理性的群体能否在党内维持住主流。[全文]
-
德国在苦恼,如何做到“既要又要”
决策者想要的东西太多,却又无法就政策目标的轻重缓急达成共识。[全文]
-
德国不应在中美之间“自残式”选边站
网络上,一个点赞最高的评论表示: “您无法否决俄罗斯和中国作为我们商业伙伴,因为这是事实”,“德国对中国的经济依赖远远大于对俄罗斯,总是追求政治上的道义会极其昂贵”。这些普通民众的反对声音在俄乌战争期间尤其常见。[全文]
-
德国从战争下的时代转折中惊醒,明白军事是硬伤
德国夹在俄罗斯与欧洲、北约之间,自身短板暴露无疑,无论政界还是普通民众,深刻体会到无力感。德国社会在安全观方面的转折,是由当下形势逼出来的,促使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些事情。过去德国着眼于发展文化软实力,用价值观的力量,以柔性的方式扩大对外影响力,但在当下显得过于理想化。[全文]
-
捷克游行只是开始,欧洲正进入相当不平稳阶段
某种意义上,美国在利用东欧来绑架西欧,尤其在北约内部。这样一来,东欧觉得两者以前只是经济上的差距,现在政治上的差距也打开了,东欧具有一种强烈要求平等的愿望,生怕西欧的法德控制了欧盟。[全文]
-
转运这台设备,为何要牵动俄美德加乌五国?
【文/观察者网 张菁娟,编辑/徐乾昂】自6月起,围绕一台设备,俄美德加乌闹得不可开交。事情起因在于“北溪-1[全文]
-
-
资讯 | Information more
-
德总理吐槽:这种行为太疯狂了!
-
被尹锡悦问及去年访华感想,朔尔茨这么说…
-
“很多国家质疑的不是国际规则,而是西方双标”
-
飞机即将起飞,“诶我手机呢?”
-
拿到军援,泽连斯基:德国真朋友!
-
德国用27亿欧元军援“迎接”泽连斯基
-
德经济部长:要我在中美之间选的话…
-
德国:继续与中方这一协议,内容不变
-
“如果中国决定这么做,就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
“我同意冯德莱恩,不应对华脱钩,而要‘明智避险’”
-
今年,柏林又给了乌克兰“一记耳光”
-
德国特斯拉ModelY搭载比亚迪刀片电池
-
德国3月份进出口贸易额环比急剧下降
-
“与中国‘脱钩’不可想象,将使德国大部分产业面临风险”
-
德国回应:不知有限制对华出口计划
-
德国将限制向中国出口用于制造半导体化学品?外交部回应
-
德国反复被美监听,这次涉及中国
-
俄方将“对等”驱逐20余名德外交官,德方最新回应
-
德外长声称:不再“天真”,放弃这项对华政策
-
德国称正检查已安装的中国5G设备
-
-
· 德意志 ·
“德国制造”是这个欧洲强国的标牌,不少中国人对德国印象最深的是其“牛气十足的工业制造业”。100多年来,无论是一战和二战前,战后重建,还是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即便美英趋之若鹜追求“金融神话”时,德国始终坚守立国之本,也因此成为在这金融危机中“一枝独秀”的西方国家。可惜这辆德意志战车也会故障,邻国糟糕的表现拖累德国经济。糟糕的产出数据正在削弱其经济陶醉感。
-
德方否认:没有这事
-
说起她访华,德著名作家开嘲:她能当外长就是事故,连实习都不配
-
追求性别平等权利,柏林允许女性在公共游泳池裸露上身
-
白人男子长期性骚扰校内女生,德国名校学生会竟建议不要报警…
-
全程摆拍?
-
无 法 自 拔
-
全球最大圆柱水族箱爆裂,1500条鱼被冲上街头
-
不忍了,德国当局出手
-
德国球员这个动作,有日本人觉得被“挑衅”了
-
集体捂嘴抗议的德国队,输球后被无情群嘲
-
乌大使又来要武器,德国网民怒了:无底洞!
-
德媒记者整活,气候活动人士傻眼了
-
“和普京谈谈吧,8欧元的烤肉能变成4欧”,朔尔茨:嘿嘿嘿
-
“不要啥都指望政府,你可以穿两件毛衣过冬”
-
德国动物权利组织要求食肉男性“戒色”,激起公愤了
-
乌军士兵正接受采访,一辆“纳粹”涂装装甲车轰隆隆驶过
-
特朗普:我曾经送给默克尔一面用来投降的白旗
-
为抗议气候变化,他们开始把手粘在世界名画上…
-
德国运煤抵御能源危机,但运河干了…
-
德国将用颜色识别疫苗接种状态,德媒:中国搞了两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