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殷之光:中国革命视野下的阿拉伯民族独立与第三世界秩序观的形成
关键字: 殷之光国际主义时刻中国阿拉伯民族独立中国第三世界秩序观中国革命81Tareq Y. Ismael,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Iraq,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8, pp. 79-102.
8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4卷,第391页。
83这是毛泽东在接见叙利亚共产党中央总书记巴格达什时谈到的一个问题,他也将同样的意见告诉了赫鲁晓夫。参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4卷,第188—189页。
84这是毛泽东1964年6月9日,在会见阿拉伯也门共和国总统阿卜杜拉•萨拉勒的时候提到的话。参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5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360页。
85这是毛泽东1964年6月18日接见在华工作四年的桑给巴尔专家阿里和夫人时,谈到非洲人民的斗争时讲的一番话。同上,第364页。
8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5卷,第487—488页。
8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6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91页。有趣的是,凯杜里也表达了类似的观念,在他看来,只有阿拉伯世界超出西方民族主义认同建立联合,可能才是阿拉伯现代化的希望,参见:Elie Kedourie, Politics in the Middle East,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8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6卷,第268页。
8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3卷,第530页。
90周一良:《中国人民和阿拉伯人民的情深厚谊》,载《人民日报》1958年7月28日,第3版。
91《加强中埃友好合作的步骤》,载《人民日报》1956年4月18日,第4版。
92《为了和平,开展国际贸易!》,载《人民日报》1956年5月24日,第4版。
93《我国收音机开始出口》,载《人民日报》1956年5月29日,第1版。
94《给埃及家庭》,载《人民日报》1956年8月14日,第5版。
95周恩来:《为“亚洲电影周”题词》,载《人民日报》1957年8月9日,第1版。
96《在“埃及电影周”开幕式上夏衍副部长的讲话》,载《人民日报》1957年9月29日,第4版。
97在埃及电影周期间,《人民日报》还刊发了一系列参展电影介绍以及埃及电影发展的回顾。参见:《促进中埃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 埃及电影代表团启程来我国》,载《人民日报》1957年9月24日,第6版;金声:《埃及电影事业的发展》,载《人民日报》1957年9月28日,第3版。
98《欢迎来自尼罗河畔的客人——祝埃及电影周开幕》,载《人民日报》1957年9月28日,第3版。
99《开罗的中国电影节开幕 我国电影代表团见到了纳赛尔总统》,载《人民日报》1957年9月18日,第6版;《埃及人欢迎中国电影》,载《人民日报》1957年9月29日,第4版。
100《多产粮食多出钢狠狠打击野心狼 安徽陕西辽宁人民以实际行动支援中东人民》,载《人民日报》1958年7月24日,第2版。
101例如:《美国侵略者赶快滚开 工人代表、石景山钢铁厂工人王才的讲话》《我们恨透美帝的强盗行为 农民代表、黄土岗农业社主任殷维臣的讲话》《我们以实际行动支持你们 工商界代表、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主任委员乐松生的讲话》,载《人民日报》1958年7月18日,第2版;《射穿战争贩子的胸膛》,载《人民日报》1958年7月26日,第8版;《福建安徽湖南黑龙江抗议示威运动怒涛汹涌 侵略者如不悬崖勒马定将自食恶果》《北京电池厂提前完成赶制任务 一批干电池运往伊拉克》《愤怒的吼声震撼整个开滦矿山 工人决心多出煤炭打击侵略者》《上海二十万店员痛斥美英侵略罪行》,载《人民日报》1958年7月27日,第2版;《愤怒的口号响遍原野 反侵略意义家喻户晓 五亿农民坚决支援中东兄弟》,载《人民日报》1958年7月28日,第1版;《增加生产,支持阿拉伯兄弟——记北京棉纺织联合厂工人抗议美英侵略中东的活动》,载《人民日报》1958年7月28日,第2版;《千千万万酷爱和平的中国妇女大声疾呼不许美英海盗蹂躏中东姐妹》,载《人民日报》1958年7月29日,第2版;《警告美英侵略者!》,载《人民日报》1958年8月1日,第8版;《从农村来的抗议》,载《人民日报》1958年8月6日,第8版,等等。
102《中国穆斯林支持阿拉伯弟兄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主任达浦生的讲话》,载《人民日报》1958年7月18日,第2版。
103马坚:《重读古兰经》,载《人民日报》1958年8月3日,第8版。《古兰经》中体现圣战的“你们在那里发现他们,就在那里杀戮他们!”,以及“你们当为主道而抵抗进攻你们的人”等经文,也单独出现在1958年7月20日《人民日报》第8版的文艺作品介绍中。
104《阿拉伯人民的斗争一定胜利,北京天津访问过中东的人士集会抗议英美侵略》,载《人民日报》1958年7月27日,第2版。
105《站在保卫和平的最前线》(社论),载《人民日报》1958年8月4日,第1版。
1061958年7月28日《人民日报》的第8版上,刊载了马坚、刘连增翻译的伊拉克诗选,其中就包括两首白雅帖的诗。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依据莫斯科外国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翻译出版了白雅帖的《流亡诗集》。
107萨依德的《献给和平战士》翻译发表在1958年8月5日《人民日报》的第8版上。1959年,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则出版了题为《黎巴嫩和平战士诗选》的小册子,其中收录了这首《献给和平战士》。
108例如:许薇文:《看伊拉克影片“邻居”》,载《人民日报》1959年7月14日,第8版。在1957年亚洲电影周上展出的由著名黎巴嫩导演乔治•纳赛尔(Georges Nasser)拍摄的电影《向何处去》(Whither?),以及1957年埃及电影周时放映的四部电影都成为这段时间里的重要文化资源。
109当时被引用最广泛的一句便是“当你进去以前,先想想能不能出来”。
110这些诗歌有的来自著名作家,例如:萧三:《打断侵略者的脊梁》,袁水拍:《滚!滚!滚!》,沙鸥:《屠刀挡不住历史的轮子》,马少波:《不准魔鬼乱动!》,袁鹰:《黎巴嫩一小孩》,载《人民日报》1958年7月18日,第8版;李广田:《支持黎巴嫩兄弟》,载《人民日报》1958年7月19日,第8版;也有的来自普通工人、农民与战士,例如:541工厂工人李学鳌、北京国棉一厂工人范以本、北京人民印刷厂王杰雄、上海国毛一厂秋漪东、水兵谭积全,等等。参见《人民日报》1958年7月26—27日,第8版。
111张铁生:《贝鲁特一瞥》,载《人民日报》1958年7月23日,第8版;杜前:《在黎巴嫩做客的日子里》,载《人民日报》1958年7月26日,第8版。
112例如:方曙:《贝鲁特的深夜》,载《人民日报》1958年7月26日,第8版。
113例如:陈中宣:《黎巴嫩小孩(儿童剧)》,载《人民日报》1958年7月27日,第8版。
1141958年7月19日《人民日报》第8版的舞台与银幕专栏报道了这样一个故事: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和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以战斗的姿态各编演了两出活报剧。他们分别在天安门、百货大楼前等处演出时,在场的观众十分激动。为使更多的人看到这些富有政治教育意义的活报剧,希望剧院能在剧场演出的正式剧目前,加演一个这样的活报剧,就像放映正式的影片前的新闻短片。这样,将更扩大这些活报剧的影响,使更多的人受到教育。1958年7月21日,《人民日报》上还刊载了由“中国戏剧家协会宣传队”创作的广场剧《卖国贼的下场》。
115例如:马少波:《斩断侵略者的黑手》,载《人民日报》1958年7月23日,第8版。
116例如:《支援伊拉克黎巴嫩人民(快板剧)》,载《人民日报》1958年7月20日,第8版;《世界人民同声吼,滚蛋滚蛋快滚蛋!——民间歌手们的怒火》,载《人民日报》1958年7月21日,第8版;《群兽图(拉洋片)》、《打蛇妖(木偶剧)》、《艾克苦唱迷魂曲(金钱板)》,载《人民日报》1958年7月24日,第8版;《阿妈妮走亲戚(山东快书)》,载《人民日报》1958年7月27日,第8版。
117天津美术出版社:《一面大跃进,一面反侵略!》,载《人民日报》1958年7月26日,第8版。
118关于“学哲学,用哲学”的历史讨论,参见周展安:《哲学的解放与“解放”的哲学——重探20世纪50—70年代的“学哲学,用哲学”运动及其内部逻辑》,载《开放时代》2017年第1期。
119《写诗当武器,唱歌当战鼓,支援阿拉伯兄弟的斗争》,载《人民日报》1958年7月28日,第8版。
120Foreign Radio Broadcasts, FBIS-FRB-58-139, UAR, 1958年7 月 18日。
121Foreign Radio Broadcasts, FBIS-FRB-58-196, UAR,1958年10月8日;FBIS-FRB-58-154,UAR。
122Foreign Radio Broadcasts, FBIS-FRB-58-158, Iraq。
123Foreign Radio Broadcasts, FBIS-FRB-58-147, UAR。约旦人民电台是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境内移动广播的一家电台,受纳赛尔政府资助,在1958年7月伊拉克革命时期,着力进行反对哈希米王朝的政治宣传。关于这家电台及其与纳赛尔政府的关系,参见:James P. Jankowski, Nasser’s Egypt, Arab Nationalism, and the United Arab Republic, Boulder: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2002, p. 144。
124这是毛泽东在1970年8月11日会见南也门总统委员会主席鲁巴伊等人时谈到的观点。参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6卷,第316—317页。
- 原标题:国际主义时刻 ——中国革命视野下的阿拉伯民族独立与第三世界秩序观的形成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李泠
-
“机智!中方出新招,进一步堵住漏洞” 评论 45“谁都不想挂电话” ,美俄元首两小时都聊了啥? 评论 134“中国提出需求,俄方愿保障:就差技术方案了” 评论 221“比美国先进20年,但中国稀土业要居安思危” 评论 221俄美元首通话超2小时,俄乌停火谈判有戏? 评论 94最新闻 Hot
-
“谁都不想挂电话” ,美俄元首两小时都聊了啥?
-
雷蒙多焦虑:美国每天都要有“落后中国”的紧迫感
-
“中国提出需求,俄方愿保障:就差技术方案了”
-
讲个笑话,这就是“全球最大的民主国家”…
-
“G6要告诉美国:要对华施压,还要被你胁迫,臣妾做不到”
-
“比美国先进20年,但中国稀土业要居安思危”
-
黄仁勋:全球一半AI人才都是中国人,根本阻挡不了
-
特朗普要查哈里斯
-
英法加谴责以色列:震惊!再不收手就制裁!
-
特朗普还是忍不住,暗示拜登“隐瞒癌症病情”
-
“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张永宁,任宁德市委书记
-
孙杨退赛
-
特朗普拟对中国起重机加100%税,“美国这行80年代就黄了”
-
安徽凤阳鼓楼瓦片大面积滑落,当地通报
-
陈奕迅发文报平安
-
“特朗普的耳朵成了关键战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