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太平洋岛国,澳大利亚重新摆出了父亲的姿态
中国只想证明,这是 "两人也能一起玩的多赢游戏"。与此同时,太平洋岛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可以有效地进行风险对冲,并确保他们自己及其社区的利益能够得到的关注。如果说西方集体失语是中国在太平洋地区积极行动的表象反映,那么至少,它迫使殖民大国展示出对太平洋国家利益的真正关心。[全文]
-
“次级帝国主义”澳大利亚,有种怕被遗弃的恐惧
随着亚洲的强大,特别是中国的崛起,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精英阶层就愈发不安。因为澳大利亚与亚洲经济融合日益加深,澳大利亚对这一融合的依赖就会不断增强,与此同时,美国在该地区的优势地位就逐渐减弱。[全文]
-
西方所谓的“开放倒退论”,都没抓准中国发展的重点
通过贸易和资本流动,中国的外部循环,加上开源数字技术的扩散,正在冲击迄今为止占主导地位的全球资本积累制度的“中心——外围”结构。这些动向可能会继续下去,甚至在三中全会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背景下加剧。 [全文]
-
北约正在为挺进亚洲做准备,它与上合最大的区别是……
当北约国家聚集在华盛顿考虑向亚洲扩张,扩大其“消极和平”体制时,世界已经有了其他的可行方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为人类的和平之路提供了路标,从实现机制的角度讲,上合组织提供了一种将经济发展视为寻求实现“积极意义上的和平”的有效方法。[全文]
-
中澳正在消除分歧,但澳大利亚仍是一个焦虑的国家
澳大利亚的中长期态势如何发展,与其说取决于其自身的自主决策,不如说更多取决于美国如何应对在该地区霸权地位的逐渐丧失。[全文]
-
在亚洲,谁会是美国霸权的替罪羊?
当岸田说“不应该指望美国在没有援助的情况下独自完成这一切”时,他传达的信息并不含蓄:美国已经没有能力独立完成这一切了。[全文]
-
繁荣或安全,亚洲只能二选一?
中日韩三边会议对于三国之间停滞不前的自由贸易谈判或许是一次有益的重启。在西方传统二元论的思想体系下的国际关系,安全与繁荣是相互排斥的选择。然而,中国的行动或许可以在亚洲为繁荣与安全找到平衡点。[全文]
-
做“阑尾”还是堡垒,欧洲要想清楚
欧盟绿色转型的雄心已经破灭,他们还没有与一个现实和解,那就是实现绿色转型成本最低、最快的路线是与中国合作,而不是与中国对抗。[全文]
-
以“威慑”为名,美国故意在南海钉楔子
材料科学和各种技术的不断发展,再加上高效的制造业供应链,确保了中国拥有高效、强大的战斗力。但这并不是一场比拼男子气概的较量,那是使用“威慑”话术的愚蠢之举。相反,这一切关系到该如何建立一个维持该地区持久和平与繁荣的稳固架构。[全文]
-
耶伦访华:美国是时候照照镜子了
耶伦的言论实际上表明,美国已经承认自己无法再与他国竞争。然而,更糟糕的是,试图在质优价廉产品的制造和出口上对中国横加指责,无异于攻击“全球大多数”的发展雄心,并且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共同行动背道而驰。[全文]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恰恰是不够
请注意,比亚迪的产能利用率约为85%,特斯拉的产能利用率为92%。这再次表明,并不存在“产能过剩危机”,尤其是考虑到韩国汽车行业60%以上的产量始终用于出口这一事实。[全文]
-
加入奥库斯的澳大利亚,美国的附庸?
澳大利亚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克服被“伟大保护者”抛弃的恐惧?中国能否在创造“第三空间”方面发挥作用,让澳大利亚能够探索这些可能性?[全文]
-
西方因“被取代”而焦虑,世界迎来“危险的十年”
可以预期,跨大西洋两岸的新保守主义者将会加大力度,竭力维护西方殖民霸权和美国的霸权地位。未来几年,欧亚大陆上出现颜色革命的风险可能会进一步提升。[全文]
-
基辛格的遗愿:与中国和解有多难?
基辛格的精辟回应可能是正确的,但它掩盖了实现这种和解所面临的挑战。这些挑战与其说是中国带来的,不如说是美国本身造成的,尤其是其政治精英自我和解、让美国脱离自己制造的虚幻假象所面临的挑战。[全文]
-
旧金山会议之后,美国能拿出多少诚意?
在此次旧金山习拜会上,美国总统拜登重申了美国坚持 "一个中国政策 "。需要警惕的是,不要忘记美国和西方在乌克兰问题上曾经蓄意欺骗的前科,这一事件已将乌克兰和乌克兰人民引上了一条“布满报春花的歧途”。[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