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抛开美国独立自主,欧洲需要破除三大心魔
俄罗斯是邻国,而美国不是,所以根深蒂固且长期存在的反俄情绪必须得到解决。否则,理智应对这一地理现实将成为难题。[全文]
-
泽连斯基现在尝到作为代理人的滋味了,赏味期快到了
唐纳德·特朗普将自己塑造成“和平总统”,试图将乌克兰战争的责任归咎于他的前任乔·拜登。特朗普的表达习惯是断言,如果他是总统,战争就不会发生。当然,这是一个无法证伪的反事实,必须被视为一种盲目的信仰;你要么相信特朗普,要么不相信。[全文]
-
有美国这样的“朋友”,乌克兰和欧盟何需外敌?
在这场胆小鬼博弈中,欧洲大概率会率先退缩。美国有随时抽身的资本,而欧洲则不然,他们害怕被抛弃。[全文]
-
劣迹斑斑的国际开发署“断粮”了,美国海外干预就此终结?
特朗普政府的决定与其说是为了结束美国的干涉,不如说是为了重塑美国的权力工具,使之更符合其国家利益的愿景。世界各国非但不会为美国国际开发署的资金被取消而欢欣鼓舞,反而可能会加强对外国干涉的警惕。[全文]
-
对金砖国家来说,摆脱美国市场依赖最多只要4年
对金砖国家征收关税的举措,与其说是维护美元的霸权,相反可能——甚至极有可能——加速货币多极化的进展,对美国的政治经济和生活水平产生不利影响,美元地位的削弱也将加速。[全文]
-
数字威斯特伐利亚的出现,是对美国技术平台的直接挑战
“只要美国霸权隐藏在阴影中,它仍能保留其帝国之位。而现在它已暴露在聚光灯下,面临碎裂,或者情况更糟。”[全文]
-
接触政策已经失效,美国还想重塑中国?
特朗普的论调和首都圈内的氛围并不相悖。在一定程度上,特朗普本人的观点助长了这种氛围,而这种氛围又反过来影响着政治格局,进而塑造了行政部门与立法部门互动的动态。他们是相辅相成的,而非针锋相对的。[全文]
-
怀旧政治能再度唤醒并实现“美国梦”吗?
怀旧政治拥有一套独特的机制,“涉及将理想化的辉煌过去、衰败的当下与乌托邦式的未来进行并置和比较,这在许多方面与基督教关于堕落与救赎的叙事相似”,这些机制和特征在当代美国政治话语中普遍存在。[全文]
-
“备受推崇”的米尔斯海默有两个盲点
过度简化的理性主义假设和二元对立论,很容易把人引向一条既不能带来安全,也不能带来繁荣的危险道路。 [全文]
-
为什么金砖国家需要建立自己的支付系统?
金砖国家的支付系统对现有的货币多极化结构来说是锦上添花,随着时间的推移,前者有可能把后者取而代之。这样一来,金砖国家支付系统可能会更有效率,交易成本更低。[全文]
-
从奥库斯到巴以冲突,澳大利亚的软实力正在下滑
澳大利亚面临的风险是可能进一步强化作为西方殖民势力的延伸,向亚洲寻求安全的历史地位,而非积极参与、作为亚洲的一分子为地区安全做出贡献的地位。[全文]
-
在太平洋岛国,澳大利亚重新摆出了父亲的姿态
中国只想证明,这是 "两人也能一起玩的多赢游戏"。与此同时,太平洋岛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可以有效地进行风险对冲,并确保他们自己及其社区的利益能够得到的关注。如果说西方集体失语是中国在太平洋地区积极行动的表象反映,那么至少,它迫使殖民大国展示出对太平洋国家利益的真正关心。[全文]
-
“次级帝国主义”澳大利亚,有种怕被遗弃的恐惧
随着亚洲的强大,特别是中国的崛起,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精英阶层就愈发不安。因为澳大利亚与亚洲经济融合日益加深,澳大利亚对这一融合的依赖就会不断增强,与此同时,美国在该地区的优势地位就逐渐减弱。[全文]
-
西方所谓的“开放倒退论”,都没抓准中国发展的重点
通过贸易和资本流动,中国的外部循环,加上开源数字技术的扩散,正在冲击迄今为止占主导地位的全球资本积累制度的“中心——外围”结构。这些动向可能会继续下去,甚至在三中全会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背景下加剧。 [全文]
-
北约正在为挺进亚洲做准备,它与上合最大的区别是……
当北约国家聚集在华盛顿考虑向亚洲扩张,扩大其“消极和平”体制时,世界已经有了其他的可行方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为人类的和平之路提供了路标,从实现机制的角度讲,上合组织提供了一种将经济发展视为寻求实现“积极意义上的和平”的有效方法。[全文]
-
中澳正在消除分歧,但澳大利亚仍是一个焦虑的国家
澳大利亚的中长期态势如何发展,与其说取决于其自身的自主决策,不如说更多取决于美国如何应对在该地区霸权地位的逐渐丧失。[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