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平:高考是古典时代通才的葬礼?呵呵
关键字: 同济教育高等教育大学教育高考基因选择权社会分工1 搜索时代
就算不考虑那么科幻的未来,就在眼前,学习方式的变革也可能会颠覆以往的学习速度,压缩我们的学习时间。
15年前,我在研究生院瑞安楼听讲座。复旦的葛剑雄教授在这里讲,说当年跟着谭其骧教授学历史,要死记硬背很多历史年表。因为年轻的时候不花几年背这些资料,老的时候考虑每个问题的细节都要到图书馆搬梯子查书,验证一个思路要好几天,研究效率就下来了。与其老的时候耽误时间,不如年轻的时候花点笨功夫。
然后葛教授得意洋洋地炫耀,说谭其骧先生肯定没想到后来出现了电脑。把历代史书和年表都装到一个电脑里面,想查就查,想查什么稀奇古怪的时间,电脑都可以根据关键字瞬间搞定。这就节约了很多年轻时候的苦功夫。历史研究水平肯定会因此上一个台阶。
又过了几年,学生宿舍不仅普及了电脑,还普及了互联网,每个学生都可以随时用搜索引擎来查东西。信息搜索的范围和深度又比单机电脑时代提高了好几个数量级。许多过去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现在都可以用正确的关键字来获得。维基百科可以让你瞬间找到过去只有专业人士才掌握的资料。你不用把大多数数据都完全准备好就能动笔写一篇逻辑很复杂的文章。比如说现在这篇演讲稿,2万多字,引用了100多个数据和案例,大多数是我昨天晚上用百度完成的。这一方面降低了你进入新知识领域的门槛,另一方面也让知识面开阔的人能更准确地使用搜索关键字,让学习成为一个加速发展的过程。显然搜索引擎可以节约我们的学习时间。
到了前年,我去北京开会。一个管宣传的副部级领导高高举起他的手机,问我们:“这是什么东西?”台下的人说是手机,是电话。他说不对,这东西是有史以来和人类结合最紧密的机器,是人类体外的一个器官。因为现在的手机都能上网,都能存储大量的信息,你可以随时通过手机把你的大脑结合到互联网上,利用全世界电脑的信息。这比电脑上网时代更先进,更方便,在绝大多数场合都可以用。你完全可以把搜索引擎的搜索也看成一种思考,把手机里存的信息当成你大脑的外部存储器。
过去我在火车上有了新想法,只能记在笔记本上,下了火车再查资料慢慢验证,看看是不是有人已经用过这个新想法,或者是不是有其他研究可以否定这个想法。现在不用下火车,我立刻就可以用互联网来验证想法,如果成立的话,立刻就可以用这个新结论做前提,思考下一个问题。这当然也是提高了学习和研究的效率。
或许在十几年内,我们就可以给大脑直接塞一个芯片,把新华字典和算术规则都放进去,把自动翻译软件也放进去,让小学生不必学算术和识字,让中学生不用学外语。是不是人生用来做原创性研究的时间又增加了很多年?就算我们还不能直接给大脑接芯片,用好眼下的搜索引擎和计算机数据库,省下来的时间也足够我们掌握上一代人没法想象的知识体系。
2 VR时代。
今年还有一个IT概念被热炒,就是VR技术。在人类获取的所有信息之中,眼睛提供了80%以上的信息。但是,计算机技术出现了几十年,我们始终是通过打印机或者电脑屏幕来阅读计算机运算结果。信息世界被电脑屏幕分成了现实的三次元世界和虚拟的二次元世界。我们用电脑来帮助自己学习,其实还是把电脑当成一本可以互动的书来读,没有让电脑直接影响我们的逻辑。
但是VR技术改变了我们利用电脑的方式,我们带上Vr眼镜,可以直接进入电脑设置的3d世界。如果Vr场景设定的足够好,你甚至没法判定自己到底是在真实世界还是虚拟世界。我们可以直接用虚拟空间的图形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再传递给另外一个人。不用再把这个逻辑转化成语言了。关于这个进步,今天我用文字很难解释清楚,还是请大家看几张图片:
大家看看,这几个数学证明是不是可以绕开语言,直接用图形瞬间解释清楚?如果用文字来描述,证明首先很麻烦,其次绝对没有这么直观。
这说明,将来的学生可能根本不会像我们那样理解数学公式。对他们来说,公式未必需要写在一张二维的纸上,而是可以呈现为图文结合的方式。教师在Vr空间里演示一下,逻辑就印在每个人的脑海里了。这是不是也会明显压缩学习时间?会不会明显增加数学公式的适用范围?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 Vr技术也没有多了不起。在教学上说,无非是就是做几何证明题添加辅助线的增强版。这么说当然也不算错。的确添加辅助线本质上也是一种低水平的Vr技术,在模型空间里添加一条本来不存在的线,引入一些不能直观体现的参数,帮助你思考。
但技术是可以量变到质变的。开发了这么多年的vr技术,到这一两年终于开始进入游戏市场,说明它创造的新空间已经不再是现实空间的加强版,而是可以独立存在的符号体系,可以像我们学到的数学符号一样标准化、通用化。未来的学生可以用一个标准化的三维虚拟空间来容纳逻辑,可以在这个空间里考试和交作业,当然也可以用这个空间来学习新知识。过去我学流体力学和弹性力学,因为想象不出三维模型而痛苦的不得了。有了VR,我没准也能在短时间内学会当年没有真正理解的概念。当然我们的知识面会因此拓展。
3 科幻时代
总而言之,我非常看好技术对人类的改造,不认为高考是通才教育的葬礼。前面我提到,分工让我们享受富裕的生活,但一旦解决了温饱问题,我们反过来就会讨厌被分工限制住,向往更自由的生活。这个矛盾是现代人大多数痛苦的来源。好在技术进步没有停在分工越来越严密的时代,反而给我们提供了新的学习方式,让通才教育复活,提供更自由的生活,从而解决分工和人类本性之间的矛盾。这个时代应该说是人类文明的第二个青春期,而不是老年。
在座的同学们比我年轻,比我更熟悉计算机技术,将来会比我享受到更发达的医疗和生物技术服务,我相信你们比我更有机会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在更高的层次上成为古典时代的那种通才。只要你有意识地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十年后的你完全可以像高中时一样全面发展,而且在各个领域都有超出入门水平的知识。你们的生活也会因此和我这一辈人完全不同。
我描述这个未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进步,听起来像科幻电影。实际上,我自己也觉得这个未来像科幻作品。但科幻作品未必就不可信,我们现在回想一下5年来的历史,可以发现,我们的生活已经是一部科幻小说了。
5年前是2011年,京沪高铁是2011年6月30号通车的,到现在还不到5年。5年后的今天,我工作在上海,把家安在在北京外围的廊坊,每个月都会坐高铁往返于两地之间。可以说我现在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时速300公里的铁路了。
同样在2011年6月,12306网站上线,现在你们谁还能脱离这个网站买车票?我上大学的时候错过了统一订票,是要到体育馆里排队买票排一夜的,武警拿着冲锋枪,一个区一个区地放到场地中央去买票。现在网上购票和当时相比,显然是科幻电影的情节。
还有微信,也是2011年上线的,到现在刚刚5年零4个月。我想在座各位的生活都已经和微信融为一体了吧。在我这个媒体行业,许多人靠一个微信公众号已经能获得几千万投资。5年前这个情节算不算科幻小说呢?
还有很多东西也是这5年内出现的。比如说2011年中国在太空里还没有空间实验室,丙型肝炎还不能被治愈,第一代身份证还能用,知乎刚刚出现几个月还没有开放注册。我们同济门前的地铁10号线通车也才6年,现在是不是大家已经离不开它了?其实大多数新事物都是因为融进了我们的生活,才失去了刚出现时候的科幻色彩。
从现在的趋势看看,5年、10年之后的世界恐怕要比我前面说的更接近科幻小说,许多行业,包括我们同济擅长的土建、机械、规划等行业都会有根本性的变化。新闻、电影、行政管理等文科职业的变化还会更大。为了跟上这个时代,我们有必要抛弃过去的很多教育观念,利用新技术把自己发展为一个新时代的通才。
五 我的大学在同济
在今天演讲的最后,我想提醒一下各位校友。今天的同济大学是一所大学,而不是工程学院。我前面提到过1952年院系调整,当时的中国还是个落后的农业社会,需要迅速建立全面的工业社会分工,所以同济的多学科综合办学模式的确显得是浪费,只能是西方工业社会的一个附属品。一旦上海不再是依赖于西方国家存在的殖民城市,同济大学就必然会随着中国的现实需求转型。最后,同济大学变成了一个以土建为主的工程类院校,是符合中国发展大势的。
但是,2011年之后,中国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可以说建立工业分工体系的任务已经完成。在这个背景下,同济要重新成为综合性大学,符合当前的历史发展方向。但是,在讨论这个目标之前,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一个问题:到底大学和工程学院有什么区别呢?工程学院我们很好理解,就是培养工程师的地方。那么,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是大学?
对于我来说,第一次接触到“大学”这个概念是因为高尔基的那本《我的大学》。我在一个很破旧的工人图书馆里读到了这本书,发现标题名不副实,因为主角从头到尾都没上过大学。但是,他没上大学依然可以读书,可以学习知识,在贫民窟和工厂中间认识这个社会的真相。到全书结束的时候,他比大多数大学生更了解当时的俄国社会,足以让他把自己青年时代的经历称作大学。
在拿到毕业证14年后,我回顾这些年对大学教育的理解,发觉最后还是高尔基的定义最准确。大学应该是一个给我们提供世界观的地方,只有职业教育的地方不能算大学。所以,各位在同济的教育应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学院给你的专业技术教育,一部分是你自己利用全校资源获得的通才教育。你们入学的时候可能更看重同济的专业教育,希望进入毕业生月薪排行榜全国前十名的学校;但既然来到了同济,我希望大家也不要浪费这个综合性大学提供的学习硬件,尽早为自己打造一套完整的世界观。这就是我今天想谈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
nanashineko解读:
我司有位年收几十万,前年跳槽以后年收百万的
高中学历。
学历是个敲门砖,你能力到了的话谁特么管你啥学历。-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钟晓雯
-
阵容庞大!关键时刻,拉美伙伴“力挺”中国 评论 9转头,特朗普就炮轰欧盟 评论 292“中美会谈成果远超预期,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 评论 257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评论 1113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评论 162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