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平:高考是古典时代通才的葬礼?呵呵
关键字: 同济教育高等教育大学教育高考基因选择权社会分工大家知道,和土建行业,和工业相比,媒体的资金密集度很低,是一个很穷的行业。我现在毕业14年了,收入和留在本行的同学相比,不敢说差十倍,起码也要差个三四倍。同学坐在一起吃饭,我不主动买单都可以不脸红。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选择媒体这个行业,而不是留在设计院或者施工单位多赚点钱。我考虑了一下,应该是这个工作的视角可以让我觉得世界更有趣。
所谓有趣,就是你多少了解一点世界的日常运转模式,然后发现某些运行方式的设计非常巧妙,超出了一般水平的智商,或者是创造了非同一般的美感。这就是有趣。大多数博物馆和展览馆就是为了展示这种有趣,尽可能地发挥科普精神,让外行也能看懂专业的趣味。
但是世界上大多数地方并不是博物馆,比如说工厂、车站、学校,这些地方首先要满足实用性,然后才会考虑一点美感和趣味。在这些地方要发现美感和趣味,是要具备一点基础知识的。比如说上次我朋友叫我去看上海车展,我这个人不懂什么汽车,看车没看出什么意思。倒是那个展厅让我很震撼。就是虹桥机场西面新建的那个国展中心。最大的一个展厅是3万平方米,可以把四个足球场塞进去,或者是装下一个辽宁号航母。中间一根立柱都没有。这么大的一个钢结构建筑拿来做展馆,对我来说,展厅本身才是最好的展品,值得让我在下面研究一个小时。
很显然,这个趣味性来自我的大学专业课。虽然我从未设计过任何钢结构建筑,但毕竟是学过结构工程,学过钢结构课程,所以见到一个超级展馆还是会看的很有趣。这样看来,如果对更多的行业有了解,这个世界就能提供更多的趣味。比如说如果我懂汽车的话,车展就不会只看建筑了。如果你对很多行业有了解,哪怕到纯粹工业区出差,你也能把工作变成娱乐。人生的大多数时间毕竟是要用来工作,大学里读的一点书未必能让你赚很多钱,但可以把你几十年的职业生涯变成一场很有意思的旅行,让你给自己当一个优秀的导游。这个趣味是赚钱也换不到的。
三 分享一点人生的经验
前面谈了拓宽知识面的四个优势。要真的发挥这四个优势,你不能指望一大批零散的知识点就能解决问题。我们是学工科的,工科的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就是建立模型,根据简化的模型来解决问题。我当年觉得自己学工程学不好,就是因为流体力学和弹性力学的每个公式都理解,但脑子里就是想象不出三维模型,最后只能把专业变成爱好了。
现在我建议大家广读书,多接触社会,也是希望能把你们把获得的多学科模式,最后变成一个世界模型。比如说,你现在闭上眼,想象一个典型的中国县城,应该能估算出大概有多少人,整个县的经济规模有多大,县里有多少孩子、多少学校。如果是以工业为主的县,你可以大概想象会有什么水平的工厂;以农业为主的县,每年要拿多少国家补贴?往前推20年,这个县的大概面貌是什么样的?你在这样一个县里面可以找到什么样的工作,有什么样的发展前景。这样的模型才能帮助你考虑问题。
当然,我只是举一个例子,并不是让你真的去当一个县委书记。你了解的世界模型可以很粗糙,可以有不完善的地方,数据只要不差出十倍就算合格,但一定要做到大多数知识相互联系,在时间和空间上能对接到一起。用你们中学政治课的语言来描述,就是应该给自己建立一个量化的世界观。这个世界观里应该包括数学、工程、规划,也应该包含历史、地理和社会学,每个新学到的知识都可以在世界观里面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朋友圈里那种零散、不连续的知识有根本性的区别。这可能才是同济大学作为一所大学能给你最重要的东西。但是,很显然,大一发给每个人的学科培养计划里面没有这方面的内容,只有你自己才能制定自己的世界观培养计划。对于具体的世界观形成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线,这里我分享一下我的经验。希望能对你们有所帮助。
1 免费的公开课
首先,同济现在是一所综合性大学了。我查了一下,现在大概有30多个独立的学院或者系,这意味着同时会有上百个专业开设基础专业课。比如说,我1998年就要学一门叫土木工程概论的课程,而且会有院士和很多有一线工作经验的高级工程师来上课,给我们这些还在学基础课的大一学生介绍整个学科的概念,希望我们学完了之后,能够大概画出一副学科地图。
这说明,对于每个专业的学生来说,全校有100多门介绍各个学科的基础课你可以去听,而且肯定能听懂。因为这些课程的目的就是向刚刚毕业的高三学生介绍学科基本情况。听了基础课之后,如果你还有兴趣,还可以在这个学科蹭蹭课。反正没人因此要考你,也不会影响你的绩点,更不会有人因此收你的学费,但是对拓展你的知识面大有好处。
除了这些基础课,其他的选修课也不要太局限于学分,有兴趣就选,没选上也可以去旁听。实在不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只要有时间,也不妨在同济和周边的大学随机听几门课。我现在还记得我大一上学期选的两门人文课程,一门是文化人类学,一门是文革史,虽然看上去和我的土木工程专业没啥关系。但现在回忆起来,无论是在专业内还是专业之外,我都很感激我的选修课老师。
此外,我建议大家不要忽视很重要的一个免费公开课,就是每天的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参考消息,以及每年统计局的公开数据。不要觉得这是政府的例行公事就觉得他们不重要。我承认这些东西包含很多的虚假信息,还有很多官话套话,但扣除这些内容之后,它们依然是中国最客观的公开数据来源。尤其是新闻联播中间的十分钟,大多数内容是对这个国家有长期影响的重大事件,而不是媒体上每天炒作的暂时热点。非常有利于你建立一个定量的社会模型。就算其中有误导的内容,我相信各位已经有足够的能力辨别出来他们。实际上,这些刻意误导的内容正是大学生重要的政治课。
2 把图书馆当图书馆
第二点是充分利用图书馆。同济大学现在每年招生4千人,建校100多年,总共招生可能也就是不到二十万。但是同济图书馆有300万册书,就算每个毕业生写十本书,也填不满这个图书馆。换句话说,图书馆里面储存的人类知识,远远超过同济大学所有毕业生创造的知识总量。这么一个免费的资源放在学校里面,应该尽量把它用好。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钟晓雯
-
最新闻 Hot
-
商务部:美方主动向中方传递信息,中方正评估
-
“群聊泄密门”始作俑者被解雇,原来他早就被…
-
“英伟达焦虑:若DeepSeek用中企芯片…”
-
瑞安航空:若涨价,退了波音考虑C919
-
“白宫在努力控制叙事,但美国消费者很清楚”
-
美财长:该降息了
-
“我们会考虑恢复斯大林格勒的名称,但最终要由市民决定”
-
“经济上没好消息,但他是靠这个当选的,问题就来了”
-
义乌玩具商对特朗普翻白眼:我们不在乎!
-
挑起对华贸易战,“特朗普让美国娃准备:为国牺牲”
-
内阁“鼓掌欢送”,特朗普:委屈你了
-
无罪判决被撤销,李在明参选韩总统之路再添波折
-
为什么丧亲也成了婚恋中的“劣势”?
-
日本急着跟特朗普签协议:中国都说你不可靠啦
-
美乌终于签了矿产协议,最后一刻仍在“拉扯”
-
黄仁勋劝特朗普:得改,中国紧追其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