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杰:中国经济破局,必须解决深层次问题
最后更新: 2022-07-11 07:56:12原因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概念引发打击资本的担心
预期转弱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在去年五六月份的时候提出了“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概念,而且陆续在资本扩张的一些领域采取了一系列动作,导致人们以为国家要打击资本。企业界一旦产生了这样的判断,以为我们要打击资本,就会非常紧张,就不可能再去搞投资、增加消费。
实际上,“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并不是要打击资本。
首先,资本是逐利的,追求利润的;其次,资本是一种逐利的经济范畴,资本不逐利就不叫资本;再次,资本在追逐利润的过程中,有可能和国家的宏观政策是相吻合的。
当资本与国家宏观政策相吻合的时候,叫资本有序运行;也有可能和国家的宏观政策是对立的、不协调的,这时候一定程度上就叫资本无序扩张。所以判断资本是有序运行还是无序扩张的主要指标,就是看与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否协调。任何企业在逐利过程中都要注意与国家宏观政策的协调。
我们最近讲“资本无序扩张”,不是指整个经济,而是有所指,指资本在五个领域的无序扩张。
第一个领域是房地产。
房地产资本无序扩张,不断利用高杠杆推动高地价,利用高地价推动高房价。尤其是2015年以后,大量地产商下沉到了四、五、六线城市。从消费属性来讲,这些城市房子已经够了,于是这些房子大量变成投资品,因为可以增值保值,但是基本属性是消费属性。
资本无序扩张极大地扩大了资本属性,改变了房地产的消费属性,导致我们目前困难重重。要三年时间才能解决房地产无序扩张带来的后遗症,不仅是恒大出问题,还有整个产业的供应商、投资人、购房者等。
第二个领域是教育。主要指义务教育。
我们国家教育分两类,一类是义务教育,一类叫非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国家拿钱,非义务教育是个人、国家、社会共同完成。
义务教育本来是国家拿钱的领域,而各种培训班的无序扩张导致个人负担非常重——初中生每年一个家庭支付的教育费用在10万左右,据说还不是准确数字。资本无序扩张,到处兴风作浪,造成了整个社会焦虑,我们不得不清理它。
第三个领域是娱乐圈。
资本的娱乐圈不断扩张,不断包装各种所谓的偶像、饭圈、粉丝圈,导致一系列问题爆发。
第四个领域是互联网。
互联网领域无序扩张非常明显。一些资本利用互联网平台不断推动垄断,使得中小企业实在活不下去,不断被盘剥。最近不得不提出要重视线下零售。这样搞下去,中小企业没法生存,导致整个营销成本太高。
第五个领域是互联网金融。
一些资本变相地利用科技,叫所谓的金融科技。科技就是科技,不能把金融利用科技也叫科技,这是两个不同的东西。金融利用科技不是科技创新,还是金融,不能混淆。甚至把所谓的高利贷包装成普惠金融,导致企业融资成本不断上升、消费者融资不断上升。金融领域无序扩张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目前大家讲的所谓资本无序扩张主要集中在这五个领域,不是指整个社会都是资本无序扩张。
这五大领域的资本无序扩张导致中国的宏观经济很难持续运行,我们提出来要解决资本无序扩张的问题,目的不是打击资本,是希望更多的资本进入和国家宏观政策相吻合的轨道,希望更多资本能够解决我们中国经济目前的短板。
原因三:人们担心中国是否会进入金融风险持续爆发的阶段
预期转弱的第三个原因,就是从2020年开始,金融方面不断“暴雷”,不断产生一些有重大影响的金融问题。例如房地产流动性问题,房地产暴雷;还有信托,去年差不多每个月接近100亿不能正常兑付,一年达到了1000多亿左右。人们感到中国金融风险可能要持续爆发,所以预期不好,不敢投资,更不敢消费。
在中国怎么化解金融风险呢?
第一个层面是财政。化解金融风险为什么讨论财政呢?因为财政有两个数据涉及到金融风险:一个是赤字率,赤字率是政府当年的负债率。赤字率如果高得不能再高的话,就有可能成债务风险,也没准成金融风险,金融风险是从债务风险演变而来的。
第二个数据是宏观负债率。政府、个人、企业共同负债,我们叫宏观负债;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借这个钱占整个GDP总量的比例,叫宏观负债率。这两个数据一旦冲破了上限,就会从债务风险演变成金融风险。
因为新冠病毒的原因,收入大幅度减少,支出大幅度增加。后来疫情陆续暴发,免费核酸检测都是国家拿钱。财政支出大幅度增加,导致不得不借债。去年赤字率飙升到3.6%,严重超过了上限。今年我们就提出来要解决问题,把赤字率压到了3.2%。我估计明年差不多就会压到3%以下,让这个指标达到一个正常状态。
另外一个宏观负债率,我们去年是279%,这个指标也超标了——我们国家的宏观负债率上限是250%,一旦超过上线,可能会带来未来的风险,因此一旦超过250%,就会调整。比如说2016年年底,我们宏观负债率上了270%,所以2017年中央提出来“去杠杆”,也就是去负债。2018年“结构性去杠杆”,2019年叫“稳杠杆”,这些和这个指标有关。
结果2020年底,宏观负债率飙升到279%,远远超过了250%的上限,所以去年提出来“稳杠杆”,“稳负债率”。“稳杠杆”的同时,GDP上升就会降低负债率,降到270%以上,一季度回落三个百分点;今年继续努力,可能差不多到明年这个指标就能达到一个常态。
财政这个领域目前就是这两条,一个是把赤字率压到3%,明年恢复常态,一个是把宏观负债率压到250%,争取明后年恢复常态,这样可以适当地化解金融风险的产生。
最近有人告诉我,“虽然你们说不会爆发系统金融风险,但是对我来说如果一旦撞上就是系统性的危机”。所以,我们对相关政策应该有清晰的导向,树立基本的概念,建立快速的信息通道帮助判断,否则大家都不敢投资也不敢消费。对于预期转弱的三个原因,我们做了一个大致分析,应该将这三条因素讲清楚,才能提升人们的预期,推动整个经济增长,解决预期转弱问题。
- 原标题:中国经济破局,必须解决深层次问题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遭印度执法局冻结3.9亿资产,vivo称此举“违法”
2022-07-10 14:25 观网财经-科创 -
未依法申报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市监总局发布一批行政处罚决定书
2022-07-10 10:26 大公司 -
六部门通告:禁止销售“军”字号烟酒等商品
2022-07-10 08:59 观网财经-消费 -
美国“后院”开始造反,对中国发展经验兴趣强烈
2022-07-10 08:55 这就是中国 -
加拿大最大无线网络运营商大规模断网,曾积极抵制华为
2022-07-09 15:58 华为 -
政府资助基础研究有哪些难点?科技部部长列了两点
2022-07-09 15:44 观网财经-科创 -
中国高铁开始输出国际标准,意味着什么?
2022-07-09 15:19 基建外交 -
上海瑞金医院一男子持刀伤人致4伤,民警开枪将其击伤制服
2022-07-09 13:12 -
马斯克宣布终止收购,推特:法庭见
2022-07-09 10:21 -
拜登“宣战”:最高法已失控
2022-07-09 10:19 美国一梦 -
国家统计局:6月CPI同比涨2.5%,环比持平
2022-07-09 09:47 观网财经-宏观 -
美国6月非农超预期,再加息75基点预期强化
2022-07-09 09:32 美国经济 -
安倍遇刺市场影响:短期逆转“安倍经济学”可能性较低
2022-07-09 09:30 日本产经 -
6月电动车销量创历史新高,16家车企销量破万辆
2022-07-09 08:39 观网财经-汽车 -
货拉拉等4家货运平台被约谈:要求立即整改压价竞争,规范收费
2022-07-09 07:21 观网财经-互联网 -
通用二季度在华销售48.4万辆,同比下滑35.5%
2022-07-08 23:11 观网财经-汽车 -
外媒:美国500万桶战略储备原油正流入欧洲和中国
2022-07-08 19:12 观网财经-海外 -
安倍遇袭,日本经济通往何方?
2022-07-08 16:32 观网财经-海外 -
无奈的“安倍经济学”与疫后日本经济成长战略
2022-07-08 15:57 观网财经-海外 -
年内156家银行涉反洗钱违规,合计罚没逾1.6亿
2022-07-08 14:40 银行钱荒?
相关推荐 -
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评论 9“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评论 50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评论 95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评论 311直播:跟着军工组探访俄罗斯兵器博物馆 评论 128最新闻 Hot
-
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
“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去世,享年88岁
-
教皇选举首轮投票结果出炉:是黑烟
-
特朗普:愿意出面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
担心美国施压,在华德企:希望新一届德国政府确立平衡立场
-
“以方计划会越过另一条红线”,欧洲6国外长发布联合声明
-
印空军:今起在与巴基斯坦接壤地区进行演习
-
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
拜登卸任后首次受访:特朗普太掉价了,美国不代表掠夺
-
哥伦比亚准备加入“一带一路”?中方回应
-
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
首批145%关税中国货船抵洛杉矶港,美业界预警…
-
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又使坏,俄方怒斥
-
俄方宣布:8月底,普京将访华
-
特朗普又要给波斯湾改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