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飞龙:“一国两制”进入下半场,国家精神教育可以用这三部电视剧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田飞龙】
2021年特区政府《施政报告》发布,几多“惊艳”,有亮点、有魄力,同时以更长的“附篇”对过去四年“施政”总体情况进行检讨和评估,试图向香港社会解释清楚这几年香港变乱和变制的来龙去脉,对“一国两制”新路向予以政策说明。这是特首林郑月娥任内的最后一份《施政报告》,具有政治总结和框架规划的双重意义。
10月6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新闻发布会上。图自新华社
林郑月娥自称担任特首是“人生最大挑战”,并引述社会意见认为“一国两制”转入了下半场,需要有新的认知和作为。这份“施政报告”相对淡化了“民主发展”议题,凸显了国安法制的体系化、民生议题的中心化与融合发展的战略化。
无论是以“爱国者治港”重构香港民主,还是聚焦民生回应社会长期痛点,乃至尝试战略性思考跟上国家发展步伐,特首及其团队一定都感受到了来自“一国”范畴的政治精神、政治伦理和政治方法的强大理性和影响力。
香港“一国两制”正在经历“下半场”关键性的内在结构转型,“一国”凸显,“民生”凸显,“融合”凸显。这些转变得以顺利完成的关键点,正是香港社会对真正的“国家精神”的理解与认同。
特首在《施政报告》中提及进一步加强宪法与基本法教育,以及国民教育和价值观教育,厚植“爱国者治港”的社会政治基础和文化土壤。她甚至提及今年9月对新的“公民与社会发展科”的观课经验,计划亲自给“有兴趣”的香港教师讲解一堂有关“一国两制”和《基本法》中行政长官宪制地位和角色的示范课程。
“特首讲课”,这在香港“一国两制”实践中属于首次,折射了特首在思考和承担《基本法》实施责任方面的新思考。
认真检讨回归以来特首在基本法上的“全面责任”,尤其与以特首为核心的特区政治体制的规范预期相比较,既往作为过于自我节制以及受困于“四座大山”(立法会拉布、公务员抵制、司法复核压制和社会运动夹击)的制度性围困,难有主动、自觉和突破性的政治承担。
如今,制度性梗阻已然消除,社会民心转型在即,转型发展责任压实,特首积极能动发挥关键治理领域的角色,正当其时。《施政报告》多次提及在国安、民生、融合发展中的特首责任及特首督导角色,更加凸显真正的“行政主导”宪制自觉及其作为。这不只是林郑个人的见解和责任,应当理解为“一国两制”下半场的新制度条件下,特区政府形成的新的“施政伦理”。
推动“一国两制”结构性转型发展,并始终承担对香港的最终保护和促进责任的,正是特首在《施政报告》中多次提及的“中央”,即“一国两制”中的“一国”。
“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因其属于新事物,经历了复杂转型的探索过程,逐步从“井水不犯河水”式的放任治理变为“全面管治权”下的积极治理,以及在制度体系上寻求中央管治权和高度自治权的有机结合。
“两权”正向有机结合并突出中央管治权的主导性和监督性,而不是“国防、外交”之外中央完全无权,放任香港以接近“完全自治”的方式自我治理,这是2012年以来中央治港方略的关键转变。
这一结构性调整的法理准备现于2014年的治港白皮书,融合政策展现于2019年初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而制度体系的应急式立法和中央管治权的决定性进场则肇始于2019年年底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会上明确提出了建立健全“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的框架构想并迅速转化为2020年的香港《国安法》和2021年的《新选举法》,中央治港的体系化和组合拳思维正式形成。
新制度的引入,不再是基本法“释法”形式的小修小补,也不是简单寄希望于香港高度自治的放任治理,而是由中央新时代国家体制改革、战略调整与香港角色再定位而展开的自上而下的自主性垂直立法,是“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的结构性扩展。
这一扩展是新时代整体国家精神与民族复兴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实际超出了香港社会的既有理解和习惯认知,超出了有关工作部门的固化政策思维和工作习惯,造成一种重新理解和适应的强大压力。
事实上,这正是“一国两制”下半场或2.0版的本质所在,是国家崛起、香港融入以及“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有机统一的合理化进程。
无论是香港本地,还是有关工作部门,留恋“过去”并在熟悉和习惯的政策思路和工作方法中“周旋”是一种极其舒适的行为模式,甚至是政治经济利益思考的惯常依赖,但新时代的“一国两制”必须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国家安全、选举安全、融合发展以及国家角色的主导性,并只有在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得到有效制度保障的条件下,香港才能获得国家持续性的制度和政策支持,以及在应对内外挑战,尤其是本土势力和外部干预势力破坏时有足够的制度力量自我保护。
走出既往的“舒适区”,香港再出发不是原地打转,而是脱胎换骨,力争在21世纪新全球化的大洗牌过程中不掉队、有角色、有前途。
《施政报告》提出的“北部都会区”是大手笔,深港融合的政策导向是大战略,深港联合打造中国“技术主权”体系和先进生产力、先进制度文明的结构取向是大智慧,特首对此已有敏感领悟。但香港社会的精神转型,包括产业思维转型与青年价值观转型,仍有待时日。
《施政报告》展现了特首历经“人生最大挑战”之后的完整思考和表达,有团队智慧,有中央政策启发,也有个性化的发挥。政治人格与风格从来都是制度与个体复杂互动的产物,既需要作为制度人格的规范与专业化,也需要作为个体人格的血肉感和同情心。
特首在“一国两制”宪制秩序中起着沟通连接香港民众和国家的关键枢纽作用。这不是林郑的孤立角色,而是真正立足“一国两制”完整架构和发展需求的香港公务员尤其是问责官员的共通角色。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刘惠 
-
中纪委机关报:让侮辱英烈者付出应有代价
2021-10-09 07:50 捍卫英雄 -
国家邮政局长:邮政业大而不强、快而不优的基本业情没有改变
2021-10-09 07:49 -
山西新绛堤坝决口合龙
2021-10-09 07:12 极端天气 -
乌鲁木齐市委书记徐海荣,赴任广西
2021-10-09 07:01 -
中央政法委书记:坚决拥护党中央对傅政华进行审查调查的决定
2021-10-08 23:45 廉政风暴 -
内蒙古:全力推动煤炭产能释放,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2021-10-08 23:00 -
国家发改委征求意见:将“挖矿”活动列入淘汰类事项
2021-10-08 22:00 -
检方对罗某平诉讼立案调查
2021-10-08 21:52 -
布林肯称希望中国对恒大采取负责任行动,外交部回应
2021-10-08 21:15 中国外交 -
赵立坚怼日媒记者:这不是外交问题
2021-10-08 21:08 台湾 -
CIA组“中国任务中心”,香港保安局回应
2021-10-08 20:52 香港 -
钧正平:惩治罗某平不是目的,要遏制住虚无历史歪风邪气
2021-10-08 20:47 -
严金海任西藏自治区代理主席
2021-10-08 20:16 高层人事 -
国常会:纠正“一刀切”停产限产、“运动式”减碳
2021-10-08 20:12 观察者头条 -
@罗昌平 被关闭
2021-10-08 19:24 -
“在台湾问题上,美方对中方是做过明确承诺的”
2021-10-08 18:17 中国外交 -
经济日报:避免平台经济陷入低水平竞争循环
2021-10-08 18:06 大公司 -
一线城市中,深圳为什么性别比最高?
2021-10-08 17:43 中国经济 -
CIA设“中国任务中心” 赵立坚:典型冷战思维
2021-10-08 17:12 中美关系 -
美军秘密训练台湾军队?中方回应
2021-10-08 17:08
相关推荐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6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1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8“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