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点 | Opinion more
-
中国下一轮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或来自这方面的改革
尽管中国在劳动市场的改革空间有限,但在产品市场方面,改革的空间仍然较大。[全文]
-
我们总是喜欢检讨“大而不强”,其实大本身就是强
毫无疑问,出海已经成了一个趋势。当年美国和日本都是在海外再造了一个美国和日本,不出意外的话,中国也必须在海外再造一个中国,所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全文]
-
怎样让“大环境”好起来?促民间消费不如政府带头花钱
在困难的时候让地方政府学会过紧日子,我认为这是不恰当的,相反,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要花钱,那么问题,谁来花?现在个人和企业在大环境的压力下不敢花钱,那么只能由政府花。[全文]
-
产能过剩并非卡脖的梦魇,而是“成长的烦恼”
即使是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依然会面临路线之争与产业试错。这些现象本质上正是一个后发国家在赶超道路上,不可避免的“时代烙印”。从各行各业的宏观全局来看,经济运行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充满着看似“无心插柳”、实则产业互联日益加深后的“绿树成荫”。 [全文]
-
当下到底需不需要经济刺激政策?
缺乏宏观思维的人可能会错误地将国家比作微观企业,担心更多的债务和货币早晚会让刺激政策付出代价(比如债务危机和通胀及资产价格失控)。但宏观经济的运行规律并非仅凭得自微观的经验所能把握。在供给过剩的宏观经济环境中,政府债务(主要应为内债)和货币发行都可持续。[全文]
-
经济仍在盘旋,我们是否会“失去多少年”?
老实说我不能讲得再直白了,记不记得我劝大家,离开市场、离开房地产是一个选择。还有更厉害的话能说的吗?已经说到尽头了吧。[全文]
-
安待春天,要赚钱还是有机会的
没有见过大周期的房地产商是不可靠的。现在见了大周期,但是也希望大家不要太担心。[全文]
-
经济还在发展,为何体验却有落差?
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的态势,为何人民群众的体感仍然较差?从外贸、投资、消费“三驾马车”的数据,以及其中所展现的新旧动能转化阶段的问题,我们能窥见当前经济的运行情况,以及“落差感”乃至“痛感”的形成原因。[全文]
-
拆解克鲁格曼“唱空论”:中国的故事是成功应对全球化的故事
中国过去四十多年,即便满大街都是外国车子,也没人抱怨。但中国的新能源车刚出口到欧洲,就迅速成为欧美朝野的敏感话题。为什么?全球化对各国都有利弊,中国没有停留在抱怨上,而是主动适应和改变。全球化并非罪魁祸首,真正的责任是美西方民选政府,他们没有应对全球化做好转型的机制和头脑。[全文]
-
西方所谓的“开放倒退论”,都没抓准中国发展的重点
通过贸易和资本流动,中国的外部循环,加上开源数字技术的扩散,正在冲击迄今为止占主导地位的全球资本积累制度的“中心——外围”结构。这些动向可能会继续下去,甚至在三中全会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背景下加剧。 [全文]
-
不应泛化新质生产力,什么好东西都往这个“筐”里装
新质生产力通常指新业态、新模式和新技术,其不确定性较大。不确定性意味着风险,这对金融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文]
-
陈文玲:中国经济基本要素没有变,但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7月16日,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季度观察·圆桌纵横谈”在上海举行。“中国经济季度观察·圆桌纵横谈”是[全文]
-
中国经济发展有独门法宝
如果这些新型的、创新的、高质量、高毛利的科技引领产业可以逐步发展起来,弥补老发展模式里的缺陷,那么我们中长期经济还是非常乐观的。[全文]
-
很多小国开放过程中倒在汇率脚下,中国要引以为戒
实际上,中国也面临这样的问题。但是关于什么是最优最合适的汇率选择,大家争论的结果是,没有一种汇率选择适合所有国家以及一个国家的所有事情。[全文]
-
吴晓求:中国经济如何实现一个更加宏伟的目标
-
阵痛与希望:中国经济的“破茧”时刻
传统的投资、外贸、消费都出现了不小的问题,短期内引擎没有之前那么足了。有些人唱衰说中国经济难以为继。是的,如果固守旧模式,我们确实将难以为继。有意思的是,某些观点对此开出的药方,即所谓的市场化、自由化,这个开闸、那个放水,本质上却又是要继续维系旧模式。[全文]
-
过去十年,多个关于中国的“预言”宣告破产
对一个劳动年龄人口达到9.6亿的大国来说,创造就业始终是最大的民生问题。解决就业主要靠政策来鼓励各类企业创业,提供就业岗位,才能实现充分就业目标。因此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发展,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最重要的制度创新之一,也是中国能创造超大规模就业岗位之源泉所在。[全文]
-
IMF设立上海区域中心,背后大有深意
向外学习,不等于照抄国外。[全文]
-
房地产新政本质是救债务端,这关乎中美博弈走势
中美经济脱钩,双方都会出现资产端和负债端出现落差,谁的落差越小,谁的抗衰退能力越强,谁就会最终胜出。此次中国经济衰退,发端于打压房地产引发的资产负债表衰退。而5.17房地产新政乃是事关全局的“淮海战役”。[全文]
-
经济换挡期,中国成为高收入国家还面临哪些挑战?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与以前的乐观预期相比尚存在一些差距,国内外市场需求均面临着更加严峻和复杂的考验,我们必须应对和克服这些考验,以免进入高收入国家的时间被推迟。[全文]
-
-
资讯 | Information more
-
中国欧盟商会声称在华营商面临挑战,外交部回应
-
“虽有美国打压,中企AI支出翻番”
-
全国百强县,为何长三角43个大湾区仅2个?
-
国家统计局: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
7月CPI同比上涨0.5%
-
刺激消费,全民“发钱”这招可行吗?
-
24.83万亿元!前7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6.2%
-
粤苏“争霸”,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将易主?
-
廖群:以旧换新的确是人为制造需求和GDP
-
“日本被美国误导了,但我们不会重蹈覆辙”
-
31省“半年报”:广东“失速”,5大省增速超5.5%
-
就当前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
海关总署:我国货物贸易总额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
-
北京:上半年地区GDP实现2.18万亿元,同比增长5.4%
-
云南上半年GDP为14573亿元,同比增长3.5%
-
江苏上半年GDP为63326.3亿元,同比增长5.8%
-
广东上半年GDP为65242.5亿元,同比增长3.9%
-
如何弥合中国经济宏观数据和微观主体之间的“温差”?官方回应
-
如何在房地产放缓和培育发展新经济增长引擎之间取得平衡?韩文秀回应
-
“推动经济回升向好,一靠政策给力,二靠改革发力”
-
-
· 中国经济 ·
自1979年的改革开放以来到2013年间,中国取得了连续35年年均9.8%的高速增长率,为人类经济史上所不曾有过的奇迹。在全球经济体系中,中国早已举足轻重,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颇为引人注目。无论中国经济规模是否如世界银行预测的那样,将在2014年成为“世界第一”,中国的超常增长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
“扩展地方税源,提升市县财力同事权相匹配的程度”
-
中国经济“期中考”成绩如何?“质”与“量”这样发展
-
2024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进出口增长7.1% 创历史同期新高
-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三大区域共挑大梁”
-
陈文玲:开放就是最大的改革
-
陈文玲:这是中国在大国竞争博弈中的底气
-
管涛:人民币国际化加速的原因是……?
-
杨建文:产业层面要能够推出“新新三样”
-
国家统计局:6月份不含在校生25-29岁劳动力失业率为6.4%
-
“中国加入WTO是伟大的实践”
-
IMF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至5%,美国2.6%欧元区0.9%
-
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0%
-
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6.1%
-
6月CPI同比上涨0.2%,环比下降0.2%
-
标普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稳定”,财政部回应
-
前5月全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3.4%,汽车制造业增长17.9%
-
前5月国企营收同比增长3.1%,利润增长2.3%
-
5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汽车制造业增长7.6%
-
前5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7.5万亿元,同比增长6.3%
-
前4月全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