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观点 | Opinion more
-
暴雪要网易“卖身”,是一贯的傲慢又一次发作
暴雪这种古怪的、不切实际的偏执和傲慢已经不是一两年了,而是一贯如此;暴雪的这种不合时宜的自以为是,贯穿于暴雪的所有产品线,涵盖了暴雪的整个行为模式,以至于可以将其视为暴雪的企业文化。 [全文]
-
美国新能源产业企图反超中国,胜算多大?
尽管外部环境有一些变化,但目前中国的技术、产能、产量、应用市场空间在全球都是最大规模的。新能源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应用场景上还没有传统能源这么顺利、这么适应,毕竟太阳能需要转为电能再运输到千家万户的过程。未来可能要加强系统集成建设。[全文]
-
中国西北暖湿化,能重回汉唐吗?
社会大众和媒体听到西北暖湿化,就想到可能会变成“江南”或重回“汉唐”,实际上这是个趋势,只是从纵向来看比以前湿了一些,而不是与其他湿润地区的横向对比;即使湿化到现在,西北仍是个很干旱的地方,水资源仍然很紧缺,需要节水和国家全力支持,来改善水资源条件。[全文]
-
50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让欧洲人更为痛苦
可以肯定的是,106年来从未出现过这样炎热的夏天。IPCC预测,今夏的特点是高温和干旱,极端气候组合出现、相互促进并逐步加剧。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化,极端现象组合发生的概率极有可能增加,高温和干旱在本世纪将变得更加频繁。[全文]
-
事关粮食和经济大局,抗旱这场大仗怎么打?
旱灾对我们国家的影响往往比涝灾更严重,造成的损失会有一定持续性。秋季到来之后,对于缓解旱情就比较困难了,除非出现台风这样的强降雨系统,否则很难再产生大范围的降雨,秋雨的强度也不够。[全文]
-
西北将成新江南?对这里的文明来说,水多未必是好事
在历史上,西北不是没有过更湿润的时候,塔里木的洪水也常有发生,但对这里的文明而言,水多了并非总是好事。[全文]
-
极端天气曾改写中国历史?我们不妨从容看待
就微观的历史过程而言,极端天气对历史的影响更为常见,各国历史皆有这样的例子。比如莫斯科的寒潮,曾不止一次帮助过俄国人击败入侵者。还有太平洋的台风,毁灭了元朝进攻日本的舰队。[全文]
-
“老人小孩喊着没水没吃的,我们赶紧让他们放绳子”
6月25日,广东清远英德,天气多云。水文监测信息显示,6月25日5时,北江英德(五)站水位为25.93米,水[全文]
-
故宫排水系统这么牛,怎么就没有人复制?
郑州距离黄河很近,还是黄河水利委员会的所在地,但属于淮河流域。排泄洪水,关键在于提高河道密度、增加行洪断面。郑州城区的河道不算太少,但泄洪压力主要由贾鲁河承担。贾鲁河只是淮河支流的支流,其承载的水量显然不能和大江大河比拟。雨停之后,水往哪排,怎么才能尽快排出去,是重要问题。[全文]
-
德国洪灾,出了件“不讲政治”的事
被洪水冲刷得“一贫如洗”的灾民不得不去政府门前排长队,领取每人200欧元的应急款。面对满目疮痍的现实,他们最焦虑的是“今后怎么办”。政治家的反应很“迅速”:迅速保证提供援助,迅速指定气候变化是灾难的“罪魁祸首”……[全文]
-
台湾大旱,“九蛙叠像”全暴露了
日本人固然在台留下不少大型水利工程,但有很大一部分是在清代陂塘的基础上加以扩建而成。对于清代桃园所建6685座中小陂塘,日人仅将其扩建打通,使桃园台地的水田占到耕地面积的84%。此举虽使台湾稻米(蓬莱米)产量大增,但台湾人却根本吃不上。[全文]
-
为何中国洪灾屡发,文明却从未中断
讲到中国,人们总爱说:大一统。可是为什么自古以来就是“大一统”呢?是什么构建了“大一统”?当然不仅仅是暴力,更重要的是建构起了共同的社会生活。[全文]
-
防汛现场,干部们都在忙什么?
今年的防汛时长约一个月。在防汛现场,干部们昼夜工作,忙得不可开交,丝毫不敢松懈。“白天一天没有休息,晚上又怕检查,不敢眯眼。”[全文]
-
洪水临城,为何今年市民心里不慌?
洪水接“二”连“三”袭来,但政府和民众联手,结合传统的人海战术和现代的高端科技,从时间与空间两方面,对整个堤坝实时全面监控,并根据获取的即时信息迅速作出反应。此事也让笔者不由想起一句流行语: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全文]
-
算三峡经济账,可能需要一个千年视角
“九八九八不得了,粮食大丰收,洪水被赶跑。百姓安居乐业,齐夸党的领导,尤其人民军队,更是天下难找。国外比较乱套,成天勾心斗角,今天内阁下台,明天首相退朝。闹完金融危机,又要弹劾领导。纵观世界风云,风景这边独好!”[全文]
-
安徽不是水乡,为何饱受水灾之苦?
到了清朝,这唯一的阻碍也没了,该蓄水就蓄水,改泄洪就泄洪,一切以保全国家漕运和淮南繁华为目的。至于皖北、苏北的民生,则显得没有那么重要,甚至无需考虑,频繁且剧烈的水患不只是天灾,也有人祸的因素。[全文]
-
蒙洼第16次放水蓄洪,为什么不再“大逃难”?
2018年时总人口19.5万人,耕地面积18万亩。开闸蓄洪,就意味着这一大片地区都将被洪水淹没。但是,值得注意的是,7月20日开闸蓄洪之前,电影《王家坝》里的大逃难,在蒙洼蓄洪区并没有再次上演。[全文]
-
“洪魔肆虐,家乡告急”!村里人都去哪里了?
洪灾面前,谁来保卫家乡?空心化的村庄究竟承载的是乡愁,还是农民的退路?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村庄发展向何处去,空心村如何实现有效治理?[全文]
-
2020年会发生与1998年同等规模的洪水吗?
我国从建国以来至今,已有13次关于“厄尔尼诺现象”的记录。以1998年洪涝灾害影响最为严重。2020年又是一个“厄尔尼诺”年,就是2019年的“翻版”,发水的可能性很大,出现洪水的概率更高,形势更加严峻。[全文]
-
三峡大坝能防多大洪水?泄洪会威胁下游安全吗?
能防千年一遇洪水的三峡怎么不见发挥功能了?洪水期不蓄水反而泄洪,这不是要下游遭殃吗?三峡只知道发电挣钱,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却置若罔闻?[全文]
-
-
资讯 | Information more
-
国合署:中方愿向缅甸等国家提供紧急救灾援助
-
痛心!福建3名落水基层干部遇难
-
水利部:22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
-
江西强降雨53.6万人受灾,直接经损6.7亿元
-
干部落水失联后,亲属发声
-
江西强降雨致49.7万人受灾、直接经损5.2亿元
-
18时05分,决口合龙!
-
4名干部落水失联,当地组织500余人搜救
-
福建龙岩4名基层干部查看水情时落水失联
-
防汛四级应急响应启动,工作组专家组赶赴指导抢险救援
-
江西10地遭遇特大暴雨,最新救援进展
-
江汉黄淮江淮等地有强降雨天气
-
俄蒙境外火已蔓延至我国边境,850人参与灭火
-
沙尘跨过长江!京津冀等地或现沙尘回流
-
沙尘又来,怪蒙古国?
-
今年第8次沙尘将波及15省区市,为何如此频繁?
-
北京已达严重污染!今年北方沙尘天气为何如此频繁?
-
三月暴雪!河南发布蓝色预警
-
今明沙尘污染将影响上海,短时可达中度至重度污染
-
沙尘主体已进京:北京全市重度污染,部分区严重污染
-
-
· 极端天气 ·
极端天气一般是指50年一遇或100年一遇的小概率事件,比如冬天暴雪、夏天暴雨。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出现频率发生变化,呈现出增多增强的趋势。
-
英环境署署长:别那么娇气,喝污水净化水吧
-
韩国议员在暴雨受灾地区离谱发言:下点雨就好了,拍照好看
-
“不打领带,保持凉爽”
-
“全家已撤离,请党放心”
-
赴郑州救灾返回广州被骂“带回病毒”,志愿者气哭
-
救援现场网红偷救生艇直播,河南警方介入
-
消防员托记者买辣条:群众太热情了,怕付不上钱
-
河南暴雨,这张画又击中了网友的泪点
-
郑州女婴被埋1天1夜获救,母亲遇难时保持托举姿势
-
驰援河南,“散装”江苏又来了
-
20年前,20年后
-
张冠李戴评河南暴雨,长江学者微博被禁言
-
暴雨自救指南
· 大雨还在下! -
郑州特大暴雨导致地铁站被倒灌,多站点临时关停
-
纽约地铁被淹,美网民“碰瓷”中国
-
加拿大遭遇极端高温,贝壳全熟了
-
女子暴雨中遛鱼回家蒸着吃,鱼:你逗我?
-
“灭种”之灾!澳山火已致2万多只考拉死亡
-
澳消防员喜迎大雨跳起舞,仍有50处火情不受控
-
“双11特供”强冷空气已发货,请对照“查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