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舸:发展嵌入传统——藏族农民的生计传统与西藏的农业技术变迁
最后更新: 2023-05-04 08:34:58(三)新技术嵌入后对传统生计模式的作用
青稞新品种的直接作用是大幅提高了粮食产量和秸秆产量,它的间接作用就是基本解决了长期以来传统生计模式的内在危机,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也就是说,对藏族农民“农牧结合”的生计模式而言,新的高秆品种不仅增加了粮食,而且能够有效地满足农区养殖业的需求,进而满足农民对酥油、羊毛、牛羊粪和肉食的需求,保证农民在青藏高原自然环境下的生存。
“夏肥、秋壮、冬瘦、春死”是藏族农民对自身长期经验的总结,牲畜经常性地在冬春季节大批量死亡。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草原冬春季节极低的产草量。在历史上,虽然有了作物秸秆作补充,但是还是无法解决这一难题。但随着青稞新品种的推广,冬春季节的饲草问题已经基本被解决。
而与这一增长同时发生的是牲畜数量的增长(见表3)。
牲畜存栏数量的增长还不能完全反映牛羊养殖业的发展,畜产品的产量能进一步体现这一发展(见表4)。
和平解放时,牛羊幼畜成活率只有30%~50%,成年牲畜非正常死亡率高达30%以上55。而现在,现代育种科学培育的高秆品种推广的二十年后,牲畜的非正常死亡率只有2%~3%。56即使在严重的灾年,非正常死亡率也只有7%~9%57。并且主要集中在牧区,因为雪灾被冻死的而不是饿死的。因而,农民已经快不记得“冬瘦春死”的传统经验了,他们现在已经习惯的经验是“四季产奶”。
好的奶牛,一年四季都能产奶,冬天少一些,一年能产4000斤左右,能打200斤酥油。差的牛冬天有两三个月就不产奶了。但是和以前不能比,以前好牛也就千把斤奶。(ZQ,2012年8月16日)
82年公社解散的时候,每户都分到一两头牛,但现在每户至少也有五六头牛,还不算羊,人口多的大户,有十几头牛都很常见。(ZQ,2012年8月16日)
85年农场撤销的时候,我们家分到了一头牛和两只羊。现在已经有12头牛,一百多只羊了,都是我老爸从最开始的那点牛羊养出来的。(GG,2012年8月27日)
除了牲畜品种改良的作用外,这主要归功于现代青稞品种带来的粮食和秸秆增长。除了秸秆之外,由于粮食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人的需求增长速度,越来越多的粮食被投入到了牧业,根据田野调查的统计,藏族农民平均每年还会给一头牛喂400斤~800斤的粮食(青稞、小麦或豌豆)。
现在牛吃得好,你看我每天肯定吃不了2斤粮食。我家牛一天至少喂2斤粮食,还吃几十斤草。(山南地区乃东县农民CQD,2012年8月30日)
并且,尤为可贵的是,与牲畜增长同时发生的是,西藏农区的生态环境也在转好。这与许多地区呈现出的“超载放牧,草原沙化”是不同的:
我刚来的时候(80年代),出去下乡,公路上经常都是沙子。路边经常看见老百姓在挖树根,路边的沙生槐58都被挖光了,老百姓没燃料呀。树根挖没了,就挖草皮,其实草皮全是土,烧火根本不行,牛羊吃草根吃得也厉害。这些没了,风一来,沙子就把公路埋了。(LL,2012年11月14日)
87年的时候,我们去江孜,副县长叫我们去家里吃饭,要给我们下面条,从办公室拿了一大包报纸烧,才把面下了。县长都这样了,老百姓还用说?(LL,2012年8月24日)
现在禁止挖(树根),但是老百姓要是没烧的,禁肯定禁不住。关键还是生活好了,现在错那县的沙生槐都能长得十几米高,像乔木一样。(行政干部JC,2012年11月14日)
之所以不挖树根了,原因一是饲养的牛羊多了之后,藏族的主要燃料牛粪也就多了;二是煤气罐和沼气池的普及。
现在牛多,又吃得多,粪也就多,还有沼气(池)和煤气罐。冬天都敞开用,以前不一样,一年到头天天得计算烧了多少粪,没火,馒头、米饭都不敢做,冬天也过得不暖和。(日喀则市农民ZL,2012年8月20日)
- 原标题:发展嵌入传统:藏族农民的生计传统与西藏的农业技术变迁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拉萨客栈命案受害者家属发声
2023-05-04 07:46 -
西湖景区回应高价捞手机:非工作人员,接到求助会免费打捞
2023-05-04 06:52 -
江汉黄淮江淮等地有强降雨天气
2023-05-04 06:51 极端天气 -
五一国内出游2.74亿人次:同比增七成,超过2019年
2023-05-03 18:28 节日谈 -
山东聊城一化工厂爆炸,死亡人数升至9人
2023-05-03 16:49 -
上海地铁1、2、10号线今晚加开定点加班车
2023-05-03 15:43 -
切阳什姐等30人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2023-05-03 15:43 -
陕西西安一架直升机坠落,3人遇难
2023-05-03 15:26 航空安全 -
“复兴号”动车组将首次驶上青藏铁路
2023-05-03 14:31 -
香港警队招募将取消最低身高要求,增设“中英文笔试”
2023-05-03 13:49 香港 -
“花341亿建生态区,要全部铲平种田”?成都回应
2023-05-03 10:36 -
假期前四天:出境游涨幅超44.4%
2023-05-03 07:51 -
史航深夜再回应:不存在性骚扰,和几位当事人都交往过
2023-05-03 07:29 -
四川一干部拍地关键时刻借上厕所透底价,捞取感谢费700万
2023-05-02 23:05 廉政风暴 -
“千眼天珠”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6月将试运行
2023-05-02 20:05 科技前沿 -
美25家军火商赴台,讨论合作生产无人机与弹药
2023-05-02 19:48 台湾 -
两“母女”插队发飙?当事人回应
2023-05-02 17:09 -
香港新一届区议会将从4个渠道产生,引入资格审查制度
2023-05-02 16:24 -
接替刘赐蕙,简启恩任香港特区警务处维护国安部门负责人
2023-05-02 16:18 -
假期首日:检查组进入包间,几个似带醉意的干部愣住了…
2023-05-02 15:43 基层治理
相关推荐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6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1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8“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