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观点 | Opinion more
-
老外质疑我们赤膊打铁花有假,一北京老爷子看不过去说了句话…
“老外,我们这是真铁水,我们也是血肉之躯,我们玩的是真玩意儿。我们中华民族玩都不要命,就敢往火海里钻,要是国难当头,我们怕谁?!”[全文]
-
欧洲政客为何更愿意迎合东南亚裔?
疫情期间,旅法大陆同胞收到了来自国内的中药,还会在华人社区发放,那些平时说自己不是中国人的东南亚移民,也开口说中文了:我们也是华人,我们也需要中药。我的邻居就是一例。[全文]
-
经济恢复活力后,物价会上涨吗?
2023年仍将保持宏观政策对经济复苏必要的支持,不会随便撤梯子。然而,也要警惕刺激过度。至今,美国还在消化2021年初新一轮财政刺激和美联储紧缩太迟酿成的“苦酒”。对于中国,避免出现物价上涨与经济下行的经济滞胀同样重要。[全文]
-
在白俄罗斯过“越南春节”,被俄罗斯朋友说哭了……
阿纳托利·瓦列宁的父母曾在2016年因一次意外的矛盾激化而冲动离婚,但他的父母仍对对方抱有感情的种子,只是俄罗斯人好似天生一般的冷漠矜持让他的父母迟迟无法和解。然而,2019年的东正教圣诞节发生的事改变了一切。[全文]
-
原来中国人过春节,不只是上街跳舞
当我还在欧洲生活时,我对中国新年的庆祝活动只有模糊的概念。我一直认为中国人庆祝这个重要节日的方式就是在龙下跳舞,以及在街上的红灯笼下跳舞。[全文]
-
通过经贸,更多阿富汗人正在了解中国和春节
以往很多阿富汗人通过中国制造的商品了解了中国,现在他们通过做出口生意,他们的工厂、工作计划等都会围绕中国市场来展开,对中国文化和习俗了解也越来越多。[全文]
-
春节消费升温,是今年经济一个不错的起点
当市场购销两旺,企业加大库存,银行就会增加贷款和流动性,进而企业和银行的信心都会增加,银行会对未来有更加良性的预期,带动投资者信心增加,我预计2023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在没有任何外部冲击的条件下,会有一个不错的起点。[全文]
-
和女友回四川过年,民俗和红色文化是我的“必修课”
今年我也在女友的家乡巴中过年,因为我是美国共产党员,我对党史特别感兴趣,巴中是中国革命的摇篮,红军的故乡,这次过年,希望有机会去更加深入探寻和了解这里的红色文化。[全文]
-
大家心里的那股劲儿提起来了
疫情让我们更加意识到亲情、感情的重要性,对身边人的珍惜和情感表达将不仅仅限于春节这几天,想到了就马上去做。[全文]
-
过年,生活的洪流滚滚向前!
这一年,很多小家过得很难很难。好年景是一年,差年景也是一年,这就是生活,是生活就要继续过。好年景,乐事多,欢欢喜喜过大年;差年景,苦事多,但也要抖擞精神过大年。[全文]
-
迪拜年味正浓,当“欢度中国年”成为一种“国家战略”
把过好春节列入年度计划,迪拜一向深为依赖的圣诞节与元旦假期反而落选,可见那个遥远的国度对“中国新年”何等重视。[全文]
-
农村杀猪记
“这头猪,在院子里,要现杀。”一听这话,我就乖乖坐进了车里,毕竟能有一次现场看杀猪的机会,怎么能轻易错过……[全文]
-
元宵放一天假,建议背后是对中国礼乐文明的回归
礼与习俗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重“时中”。或许过年未尝不可以考虑多放三天假……过大年多放假、调休几天,也是更好地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尤其是对于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的向往。[全文]
-
就该理直气壮地喊出:Chinese New Year!
中国向来不介意“文化挪用”,但对外时,我们自然要理直气壮地将这个节日翻译为 “Traditional Chinese Calendar New Year”,或者更自信点直接使用汉语拼音“Xinnian”或者是“Chunjie”。[全文]
-
双奥仅隔14年,一个全新的中国喷薄而出
如果说2008年那一次中国向世界发出的声音是“奥运会你好!我终于来了!”,那么2022年的这一次,世界听到的声音就已变成了“奥运会你好!还是我来吧!”[全文]
-
新疆维吾尔族也过春节,一起写对联,跳麦西来甫
春节时候,我们维吾尔族的乡镇都会组织大家一起挂灯笼、贴对联、贴窗花,还有春节活动,非常热闹。我们也会跳起麦西来甫,大家在麦西来甫熟悉的旋律中一起欢歌载舞。[全文]
-
和阿富汗人一起过年,用松子做一面中国国旗
一个阿富汗同事采购物资,不知拔河绳子的粗细长短,他便站在商店现场来电话询问,中国人习惯是多少人参加?广告牌灯箱做好了,我们考虑安装在大门前还是十字路口,引来塔利班交警看稀罕。大胡子哨兵看不懂,我便给他讲“中阿经贸”,一群人说好。[全文]
-
春节要跪拜吗?先看看含义是怎么变化的
这种趋势发展到清朝甚至演化出对皇帝的“三跪九叩”,而自称“奴才”甚至成为一种特权,至此跪拜礼彻底和“奴性”联系在了一起。但需要正本清源的是,古礼中跪拜礼本身的精神,恰恰是追求的是人格对等,只是后来发生了扭曲。[全文]
-
春节年俗里,有中国的文明智慧
中国人对于世俗幸福生活的追求不是俗不可耐的庸俗,而是大俗方是大雅,其中有对于祖先、对于上天、对于给予人类的万物的礼敬与回报。中国人深深地知道祈求不是坐等,反而是要求自己如乾卦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全文]
-
神治→天治→民治,春节意涵的历史性跨越
这个已经走过了四千多年历程的节日还将继续走下去,因为四千年来,无论是在驱鬼祛邪的意义上,还是在顺天应时的意义上,它其实都是围绕着人民的美好生活这个中心主题的,万变不离其宗。如果再用一个词语概括春节在今天这个时代的意义,那就应该是:礼赞人间![全文]
-
-
资讯 | Information more
-
商务部:重点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36.9%
-
习近平向全国广大劳动群众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
-
“五一”假期首日全国铁路共发送旅客1966.1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
超历史峰值10%!国铁预计今日发送旅客1950万人次
-
今年五一旅游预计达2.4亿人次,有望破2019年同期
-
交通运输部部署做好“五一”假期交通运输服务保障工作
-
中方:中国是妇女赋权的行动派
-
大年初一烟花爆竹“炸”出重污染天气,广西防城港被约谈
-
免税店狂欢,海南离岛免税单日销售额达1.65亿
-
春节市场信心回暖:外卖堂食爆满,90后革新年俗潮流
-
国家电影局:2023年春节档电影票房67.58亿元
-
春节假期四川接待游客5387余万人次,居全国第一
-
春节前6天,出入境人员达239.2万人次
-
春节假期3.08亿人次出游,收入3758亿元
-
游客点四个菜花1500元?北海店家回应
-
假期近尾声,全国铁路预计今日发送旅客1210万人次
-
春节期间多地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
-
晚上不开门遭游客怒踹?寺方回应
-
黄山市长:摄像头调出来看下,游客从这里下山还要多久?
-
“起初销往美国,国内连续3年供不应求”
-
-
· 节日谈 ·
节日是重要的文化现象与历史传承,也是民众放松休憩、走亲访友、联络感情的好时机。中国不仅有诸多传统节日,也受到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等洋节日的“侵袭”,在这背后总有些政治故事与商业计谋……
-
“这估计能吹一辈子吧!”
-
韩女团成员因一句“中国新年”被骂到道歉,评论区又要让韩国人破防了
-
“我们不希望在孩子心中,王昭君是迪士尼公主一样的形象”
-
韩国教授声称要“发起运动”,在春节英文译法中去掉“Chinese”
-
元旦吃饺子汤,也能被种族主义攻击?
-
众多台湾艺人祝福祖国,绿媒快酸不过来了…
-
百万支鲜花被销毁,这个情人节云南花农平均损失过万
-
过年聚餐要不要取消?
-
故宫角楼年夜饭6688元一桌,已订满
-
各大卫视跨年晚会节目单来了!竟然有他们…
-
“高空作业人员”出没,网友:出来玩迟早要还的
-
为了不上学,9岁的他逆行高速…
-
国庆长假有人排队5小时看网红景点
-
景区做无人值守“一元午餐”,2天被多给了274元…
-
黄山栈道挤满游客,脚底万丈深渊?官方:不是我们景区
-
4天,4526.3亿,国庆旅游消费创纪录!
-
实力宠游客?重庆市民:公安局连发3条短信让我错峰出门
-
这个市委大院,为什么会有国庆游客跑去“打卡”?
-
6614桌排吃饭,1180位等打车…这个国庆你堵在哪儿了?
-
付费自习室成假期“打卡”热点 你会为“充电”消费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