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舸:发展嵌入传统——藏族农民的生计传统与西藏的农业技术变迁
最后更新: 2023-05-04 08:34:58四、秸秆有多重要?——高原环境与藏族生计的整体性
乍一看,藏族农民关于草(秸秆)的观念非常奇怪,种植农作物的目的显然应该是收获粮食,怎么变成了收获秸秆?秸秆不是废物么?
在我国的一般经验中,秸秆不仅没有任何利用价值,反而会引发许多治理问题。国内处理秸秆的主要方式是焚烧,并导致了多地每年春秋两季严重的灰霾天气。为了治理这一问题,政府煞费苦心。看似不起眼的秸秆却是我国基层治理、农业经济与环境保护三个领域的大难题。
那么,为什么秸秆这一在全国大多数地区都是负价值的物品,到了西藏却成了炙手可热的资源?是什么原因秸秆成为了藏族农民观念中的宝贝了呢?
要回答这一问题,就必须去看制约藏族农民选择品种的整个生计传统和自然环境,理解秸秆对于藏族生计的重要意义,才能真正理解这种观念的实质内核以及制约农业技术变迁的决定因素。
不同生计模式的实质是人类适应多样化自然环境的结果。秸秆之所以重要,关键在于它在藏族生计模式中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农牧结合”是藏族农民特有的生计模式,它的意义并不能简单从经济角度去理解,即所谓的既种粮食又养猪的多种经营。它实质上是藏族农民几千年来基于高原环境的实践形成的一套农与牧之间复杂精密的生计模式。青稞种植和牛羊养殖是它的两大基石,两者之间互相支撑,形成了“以牧补农,以农养牧”的生计模式。
这种生计模式是对自然界的适应,包含着对生态资源的高效整合和综合利用,并能够巧妙避开当地生态系统的脆弱环节,以确保其持续利用。正是因为这一套生计模式的需要,“草很重要”成为了藏族农民的种植观念,制约着技术变迁的方向。
(一)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与农区牧业
青藏高原的地形地貌特点是山地与河谷交错纵横,由于光热和灌溉条件的限制,一般只有海拔较低、能够灌溉的河谷可以开垦耕地,目前西藏的总耕地面积为34.93万公顷(卫星测量数据,农业部门和统计部门的数据是22.95万公顷),仅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0.31%,这不过相当于内地一个农业大县的耕地面积。
按习惯亩计,地广人稀的西藏人均耕地仅1.14亩,比全国的平均水平还低很多。并且,由于自然条件、复耕指数等限制,平均亩产更是远低于内地。显然,仅依靠耕地,藏族农民难以维系自身生计。
但另一方面,西藏分布着广阔的草原,总面积达0.84亿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71.15%,是耕地的232倍。约百分之四十的草场分布在西藏的农区,西藏的农田和村舍周围都分布着广阔的草原。从数据上看,在西藏自治区2010年开始的农区草场承包过程中,各地平均每人能分到百亩左右的天然草场。
对农民来说,由于海拔太高和缺乏灌溉水源等原因,这些草场无法开垦,但是却可以放牧牛羊,因而养殖牲畜成了西藏农区家家户户固有的生计习惯。西藏的牲畜从地理分布情况看,牧区仅占47.2%,农区占24.2%,半农半牧区占28.6%,农区牧业产值占整个农业产值的三成左右,半农半牧区的牧业产值则达到整个农业产值的六成左右。
(二)牛羊与藏族农民的传统生计
根据笔者在西藏不同地区的入户调查,比对《西藏统计年鉴 2011》,目前,藏族农户的普遍经营模式是耕种5亩~30亩地,饲养4头以上的牛,包括用于耕作的犏牛和用于产奶的奶牛,以及数量不等的绵羊和山羊,少部分农户也饲养鸡、猪、驴等牲畜。
对藏族农民来说,牛羊的价值主要并不在数据统计上,而是气候恶劣并且农业收获有限的条件下,维系生计的基石。具体来说,牛羊的生计作用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第一,提炼来自牛羊奶的酥油是藏族抵御严寒的关键。
西藏受特殊地理环境的影响,高寒缺氧,气候条件恶劣,在这种环境下,仅依靠摄入淀粉类食物(粮食)是难以长期生存的,必须摄取高脂肪类食物,而酥油的脂肪含量高达90%,能有效地帮助人们抵御严寒。
随着时间的积累,藏族还形成了独特的酥油茶文化,他们认为,酥油(茶)有治疗“高原反应”、头疼、感冒等多种作用。酥油(涂抹在皮肤表层)也是藏族农民抵抗干燥、严寒和大风,保护皮肤的重要工具。
可以说,酥油是藏族人民能够长期在青藏高原生存的支柱。此外,酥油还是必不可少的宗教用品。
第二,牛羊的皮毛是传统衣物、被褥和坐垫的原料。
虽然现在购买成衣已经成为藏族农民衣物的重要来源,但是传统服装由于其对环境的适应性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论大人小孩,都有自己的传统服装。养羊的主要目的是获取羊毛以制作氆氇(藏装的一种)和卡垫(可以作为坐垫、被褥)等。一般都是自家手工制作,养羊较少的农民也是从其他地区购买或交换未加工的羊毛,自己加工制作衣物和被褥。
氆氇是藏民手工纺织的毛织物和以此做成的长袍和围裙的统称。图中妇女穿的即为氆氇。
第三,长期以来,牛羊粪都是藏族农民的燃料和肥料的唯一来源。
由于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限制,除海拔较低的林芝地区外,高大的乔木在西藏极其罕见,因而藏族农民也就无法像内地农民那样使用树木枝叶作为燃料,他们做饭、取暖长期依赖于牛粪。捡牛粪、晒牛粪是家庭主妇和小孩每天必做的工作,满满的牛粪墙是西藏农区独特的风景。
即使现在煤气在许多农村也普及了,但一般仅被用于烹饪那些需要旺火的食品,而藏粑、酥油茶制作和烹饪,以及非常重要的冬季取暖,依然主要依赖于牛粪。就连城市居民的冬季取暖也喜欢从农村购买牛粪。羊粪则一直是主要的农家肥料,能较好地维系和保养地力。
第四,宰杀自家牛羊是藏族农民的主要肉食来源。
藏族农民一般会在秋季宰杀,因为牛羊这个季节最肥。牛羊多的农户一般每年杀一头牛。“我家有10头牛,一年杀一头,还杀几只羊,能吃大半年,还给城里的孩子送”(GD,2007年7月24日)。牛羊少的农户,会隔年宰杀,需要肉的时候可以用“物物交换”的方式从邻居处获得。目前,西藏农民的人均肉奶消费量在全国各省区中是最高的。
吃穿用住、防寒取暖,牛羊通过这样的方式构成了藏族农民生计模式的基石,是他们能够在气候条件恶劣的青藏高原长期生存并繁衍的根本。对藏族农民来说,如果不饲养牛羊,那么他们在青藏高原严酷的自然环境下就无法生存。
换句话说,虽然藏族农民的主要经营内容是农业,但是对维系生计而言,作为副业的牧业却更加重要。这是藏族生计与众不同的地方。
- 原标题:发展嵌入传统:藏族农民的生计传统与西藏的农业技术变迁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拉萨客栈命案受害者家属发声
2023-05-04 07:46 -
西湖景区回应高价捞手机:非工作人员,接到求助会免费打捞
2023-05-04 06:52 -
江汉黄淮江淮等地有强降雨天气
2023-05-04 06:51 极端天气 -
五一国内出游2.74亿人次:同比增七成,超过2019年
2023-05-03 18:28 节日谈 -
山东聊城一化工厂爆炸,死亡人数升至9人
2023-05-03 16:49 -
上海地铁1、2、10号线今晚加开定点加班车
2023-05-03 15:43 -
切阳什姐等30人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2023-05-03 15:43 -
陕西西安一架直升机坠落,3人遇难
2023-05-03 15:26 航空安全 -
“复兴号”动车组将首次驶上青藏铁路
2023-05-03 14:31 -
香港警队招募将取消最低身高要求,增设“中英文笔试”
2023-05-03 13:49 香港 -
“花341亿建生态区,要全部铲平种田”?成都回应
2023-05-03 10:36 -
假期前四天:出境游涨幅超44.4%
2023-05-03 07:51 -
史航深夜再回应:不存在性骚扰,和几位当事人都交往过
2023-05-03 07:29 -
四川一干部拍地关键时刻借上厕所透底价,捞取感谢费700万
2023-05-02 23:05 廉政风暴 -
“千眼天珠”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6月将试运行
2023-05-02 20:05 科技前沿 -
美25家军火商赴台,讨论合作生产无人机与弹药
2023-05-02 19:48 台湾 -
两“母女”插队发飙?当事人回应
2023-05-02 17:09 -
香港新一届区议会将从4个渠道产生,引入资格审查制度
2023-05-02 16:24 -
接替刘赐蕙,简启恩任香港特区警务处维护国安部门负责人
2023-05-02 16:18 -
假期首日:检查组进入包间,几个似带醉意的干部愣住了…
2023-05-02 15:43 基层治理
相关推荐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6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1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8“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