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舸:发展嵌入传统——藏族农民的生计传统与西藏的农业技术变迁
最后更新: 2023-05-04 08:34:58(二)两类品种的经营成本比较
对上一问题,舒尔茨(Theodore W. Schultz)的理论是可能的答案,他批判了“文化贫困论”,从经济学视角指出,农业的增长主要取决于现代农业要素的可得性和价格,农民是理性的,并非无法理解或是不愿意使用新技术,而是由于他们受制于投入和风险,所以要改造传统农业,就需要国家为农民提供廉价的生产性要素。
但是,从事实上看,首先,两类品种的种子价格差不多,农民还可以自己留种。而且对于新品种,国家不但会免费提供种子,还会额外给予良种补贴。此外,由于国家多年的建设,西藏可灌溉耕地面积接近总耕地面积的70%,能满足矮秆品种对水源的要求。矮秆品种的抗倒伏性能还远强于高秆品种,因而,矮秆品种的种植风险反而要小于高秆品种。
第二,矮秆品种所需要支出的更多成本主要就是更多的化肥消耗。但是,由于实际上国家已经做了舒尔茨要求的“提供廉价的生产性要素”,因而高秆品种和矮秆品种在化肥上的成本差异非常小。
尿素和磷酸二铵是青藏高原土壤类型下青稞种植所需的主要化肥,一袋尿素(40公斤)国家补贴价是45元(市场价105元左右);一袋磷酸二铵(50公斤)国家补贴价是75元(市场价180元左右)。西藏农民目前种植高秆品种,亩均的化肥投入大约是30元~40元。而按照格尔木种植矮秆品种的施肥标准和西藏的化肥价格,每亩地40公斤尿素和25公斤磷酸二胺,化肥亩均支出不过80元。考虑到格尔木的耕地是近年来新开垦的沙地,地力较差,需要多施肥的因素,实际上,西藏的亩均化肥投入应该在70元以下,实际亩均成本增加不过30元。这显然不是“农民无法承受的经营成本”。
同时,国家补贴的廉价化肥供应非常充足。事实上,西藏主要的化肥经销商西农集团(自治区农牧厅下辖的政策性公司)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不能为西藏农业提供足够的廉价化肥,而是廉价化肥常年滞销,很大一部分化肥都被加价(略高于补贴价,远低于市场价)转卖到青海、四川等地销售。
“我们种地化肥用得多,都到西农(格尔木办事处)去买,西藏化肥有补贴,特别便宜,西藏人脑筋怪得很,不爱用化肥,我们也就沾点光,嘿嘿。”(格尔木市农民ZJY,2012年9月4日)
化肥生产车间员工正在搬运化肥(图自《拉萨日报》)
第三,使用农用机械并不会增加农民的成本,反而是不使用农用机械的成本更高。
格尔木种植矮秆品种一般都是使用联合收割机操作,收割、脱粒、装袋的流水线作业。而西藏绝大多数地区仍然坚持人工收割(播种和犁地,两地都是机械化操作)。然而,这并非是因为西藏没有足够的农用机械,也不是因为机械化的成本更高,事实上,高秆品种的人工收割成本要远高于矮秆品种的机械化收割。
例如,格尔木机械收割的成本每亩仅50元。而由于有国家补贴,西藏农民如果使用联合收割机收割,平均成本仅40元(如果是乡政府或村委会的收割机,只需要30元 / 亩的成本;而如果是私人收割机,也只需要50元 / 亩),政府还会另外发放15元 / 亩的油料补贴。
而在西藏,高杆品种一般只能使用小型收割机,小型收割机的市场价是每亩50元,国家补贴后的价格是每亩30元。但是为了多获取作物秸秆,大部分农户仍然选择雇人手工收割。
每个雇工每天工资是50元,由于高海拔原因,平均每天只能收割0.8亩,此外雇主还需要管吃管住,根据藏族风俗,主人提供的饮食“肉、酒、烟要管够,酥油茶随便喝”。因而,1亩地的实际收割成本接近100元。而且另外的脱粒和装袋(小型收割机收割后,也需要另外脱粒和装袋),也还要花费约20元,总计约120元。
相比之下,每亩种植高杆品种的收割成本要比矮秆品种高80元,是它们化肥投入差的两倍以上。
即使不以雇工的形式收割青稞,而按照藏族传统的互助组换工方式收割,其成本依然比机械收割高。因为,虽然不用支付货币工资(工资实际上是以劳动力交换形式支付),但是饮食依然要“肉、酒、烟、酥油茶充足供应”,并且要更好,不计算换工要付出的劳动力,一亩的收割成本也要50元,加上额外的脱粒和装袋支出的成本,收割成本差还是超过了化肥投入差,并且还没有计算农户自己大半个月(给整个换工圈内收割所需的时间)劳作的人工投入。
以上事实表明,实际上国家已经按照舒尔茨的药方去“改造传统农业了”,成本和风险等制约“理性小农”技术更新的瓶颈已经不存在了。但为什么依然没能左右到农民的行为选择呢?
(三)来自田野的回答
当舒尔茨的解释无效后,我们需要重新思考这个问题。来看一看田野的回答:
问:你们为什么不种矮秆品种呢?它的产量那么高。
答:矮的没有草(秸秆),不能种,我们西藏只能种高的,不能打草的(品种)就不是好的(品种)。
也就是说,在藏族农民的观念中,“草的多少”是评价青稞品种好坏的主要标准。与之相比,“粮食产量”这一普适标准则不那么重要。而且,前文已经介绍了,为了获得秸秆,农民还付出了高额的成本。
不仅种植作物要选择“打草多的”,“爱护草”本身也是当地的一种文化禁忌。
怎么能烧秸秆呢?我们这谁家要是烧秸秆,全村人都得骂死他。(拉萨市堆龙德庆县农民WHB,2012年9月2日)
从另一组现象,我们还能进一步看出在藏族农民观念中秸秆的重要性。
我们这里秋收,老是因为草(青稞秸秆)闹矛盾,你收了我的草,我拿了你的草,甚至还打架。大家对粮食还没这么在意。(日喀则市农民ZQ,2012年8月16日)
我刚来西藏的时候(80年代)还奇怪,老百姓怎么把秸秆这种没用的东西看得这么重?现在几十年看多了,也就习惯了。(科技专家ZZY,2012年8月15日)
- 原标题:发展嵌入传统:藏族农民的生计传统与西藏的农业技术变迁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拉萨客栈命案受害者家属发声
2023-05-04 07:46 -
西湖景区回应高价捞手机:非工作人员,接到求助会免费打捞
2023-05-04 06:52 -
江汉黄淮江淮等地有强降雨天气
2023-05-04 06:51 极端天气 -
五一国内出游2.74亿人次:同比增七成,超过2019年
2023-05-03 18:28 节日谈 -
山东聊城一化工厂爆炸,死亡人数升至9人
2023-05-03 16:49 -
上海地铁1、2、10号线今晚加开定点加班车
2023-05-03 15:43 -
切阳什姐等30人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2023-05-03 15:43 -
陕西西安一架直升机坠落,3人遇难
2023-05-03 15:26 航空安全 -
“复兴号”动车组将首次驶上青藏铁路
2023-05-03 14:31 -
香港警队招募将取消最低身高要求,增设“中英文笔试”
2023-05-03 13:49 香港 -
“花341亿建生态区,要全部铲平种田”?成都回应
2023-05-03 10:36 -
假期前四天:出境游涨幅超44.4%
2023-05-03 07:51 -
史航深夜再回应:不存在性骚扰,和几位当事人都交往过
2023-05-03 07:29 -
四川一干部拍地关键时刻借上厕所透底价,捞取感谢费700万
2023-05-02 23:05 廉政风暴 -
“千眼天珠”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6月将试运行
2023-05-02 20:05 科技前沿 -
美25家军火商赴台,讨论合作生产无人机与弹药
2023-05-02 19:48 台湾 -
两“母女”插队发飙?当事人回应
2023-05-02 17:09 -
香港新一届区议会将从4个渠道产生,引入资格审查制度
2023-05-02 16:24 -
接替刘赐蕙,简启恩任香港特区警务处维护国安部门负责人
2023-05-02 16:18 -
假期首日:检查组进入包间,几个似带醉意的干部愣住了…
2023-05-02 15:43 基层治理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他称“无法确保出席阅兵式的各国领导人安全”,俄方回击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
数千美情报人员将被裁撤,美媒炒:他们“反水”中俄怎么办
-
5年来首次,香港金管局买入美元以稳定汇率
-
特朗普下手,英伟达对华“特供版”要改
-
中国人寿通过议案,险资有望加入债券“南向通”
-
美防长命令双航母战斗群继续留在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