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舸:发展嵌入传统——藏族农民的生计传统与西藏的农业技术变迁
最后更新: 2023-05-04 08:34:58(二)被接受的新技术
因此,如果我们不从另外一种霸权的角度(极端的环保主义话语否定一切发展举措,要求维持原生态,特别是对于西藏这一全世界最著名的“原生态”圣地),而是从藏族农民生计的角度去思考,那么就会看到他们对发展的强烈需求。问题就是:什么样的发展才能够解决传统生计模式严重的内在危机?
现代技术是唯一答案,农民对待矮秆品种的态度是“追在屁股后面给钱给种子给化肥都不种”,但他们对待同为育种科学产物的高秆品种的态度却大相径庭:
老百姓有意思得很,我们推矮秆品种,怎么都不肯种。推藏青320,喜马拉雅19这些(高秆)品种的时候,我们一开始不敢搞大,试着推一点。结果老百姓看见有人种,追在我们屁股后面要种子。(行政干部CZBD,2012年8月24日)
以种植最广的高秆品种藏青320为例,我们来看它被农民接受的惊人速度:
日喀则所1981年的时候做实验种了不到1亩藏青320,收了几百斤,旁边有群众看试验田里的青稞长得比自己地里的好,就找他们要种子自己种。幸亏这些老百姓,才保留下了种子。他们所里没接着种,我们所(自治区农科所,藏青320培育方)的种子第二年因为事故全给毁了。(LL,2012年8月21日)
而自从这几位老百姓要了种子之后,藏青320在日喀则地区日喀则县就如燎原之火一般普及了起来:
1983年,日喀则县达则区加庆则乡某位藏族群众(根据笔者考证,这位群众就是上段的群众之一)凑巧得到了一些藏青320的种子,于是播种了4.5亩。当年,在大旱的情况下,获亩产213公斤,被该品种的选育者——时任自治区农科所所长徐兆润重新发现后,经过详细考察,制定了推广计划。此后,藏青320的种植面积在该县以10倍以上的速度扩大,1984年45亩,1985年800多亩,1986年7630亩,1987年11650亩,1988年2.3万多亩;平均亩产250公斤~300公斤。
而由日喀则县开始,藏青320迅速遍布全自治区。
1987年推广面积达三万多亩,1988年藏青320在日喀则、拉萨、山南等地的推广面积达五万余亩,1989年全区计划落实面积十五万亩左右。
目前,藏青320已在四川甘孜、青海玉树等地试种推广。1988年玻利维亚政府代表团引入该国试种。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藏青320的种植面积就达到了120万亩,超过全区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和青稞播种面积的二分之一。并且,藏青320其实是在1985年才通过审定的,根据相关法规,一个新品种必须经过三年自治区组织的试验种植(不包括之前品种培育方自己的试验)并审定后,才可以推广种植。某种程度上,1986年以前种植的藏青320都是“非法的”,并且它后来的审定也没有做够规定的三年试验,这种快速通过主要是被农民的种植热情倒逼出来的。
图截自央视视频
为什么在面对同样作为现代技术的高秆品种时,农民或者说传统农业文化没有对它有任何抵制,相反特别积极呢?
在这里,要从两个层次理解这一问题。
第一,高秆品种是现代育种科学的产物,因而,在粮食产量上具有传统品种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藏青320具有穗大粒多、千粒重高、品质好、粮草兼顾等许多特点。在农业生产中藏青320比年楚河三县多年主推的喜马拉雅4号增产20%~30%,在拉孜县比当地品种(传统品种)增产30%~50%。
上面档案中的参照品种实际上已经是产量较高的品种了,80年代初期,全区青稞亩产仅150公斤,而藏青320、喜马拉雅19等品种的产量在三百公斤以上,是传统品种的两倍以上。与和平解放时期相比,则是四倍以上。
但仅此还不能回答以上问题,因为矮秆品种的产量是高秆品种的1.5倍。仅按照现代科学的标准,高秆品种其实是不合格的。更关键的原因是,它同时结合了发展和传统的双重需要,在增产粮食的同时,不仅没有像矮秆品种那样以降低秸秆产量为代价,反而大幅提高了秸秆产量。
具体数据上,20世纪50年代,青稞的亩产量是七十余公斤,当时种植的传统品种的植株高度是90厘米~110厘米,穗头小籽粒少产量低,理论籽秆比大概为0.35:0.65,每亩秸秆总产量(包括根系、麦茬和可收割秸秆)是140公斤,可收割秸秆产量约为80公斤。
20世纪80年代,品种有了一定科学改良(但主要属性还是传统品种),加上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化肥的作用,青稞的亩产量是150公斤,理论籽秆比没有大的变化,每亩秸秆总产量280公斤,可收割秸秆产量约为160公斤。
而现在的高秆品种藏青320和喜马拉雅19(两者占到总播种面积的90%以上),其植株高度反而上升到了110厘米~130厘米,由于穗大粒多,理论籽秆比约为0.4:0.6,其粮食亩产是300公斤,因而,每亩秸秆总产量450公斤,根据籽秆比1:1的农民经验,可收割秸秆产量300公斤。因而,作为现代育种科技和本地生计需要相结合的高秆品种,又怎么会不受欢迎呢?
那个时候(80年代),老百姓特别想要新品种、好品种,田都分到户了,谁不想多收粮食?谁不想多喝(酥油)茶,做新衣服?政策允许大家养牛羊了,但草还得从地里来。(LL,2012年11月17日)
- 原标题:发展嵌入传统:藏族农民的生计传统与西藏的农业技术变迁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拉萨客栈命案受害者家属发声
2023-05-04 07:46 -
西湖景区回应高价捞手机:非工作人员,接到求助会免费打捞
2023-05-04 06:52 -
江汉黄淮江淮等地有强降雨天气
2023-05-04 06:51 极端天气 -
五一国内出游2.74亿人次:同比增七成,超过2019年
2023-05-03 18:28 节日谈 -
山东聊城一化工厂爆炸,死亡人数升至9人
2023-05-03 16:49 -
上海地铁1、2、10号线今晚加开定点加班车
2023-05-03 15:43 -
切阳什姐等30人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2023-05-03 15:43 -
陕西西安一架直升机坠落,3人遇难
2023-05-03 15:26 航空安全 -
“复兴号”动车组将首次驶上青藏铁路
2023-05-03 14:31 -
香港警队招募将取消最低身高要求,增设“中英文笔试”
2023-05-03 13:49 香港 -
“花341亿建生态区,要全部铲平种田”?成都回应
2023-05-03 10:36 -
假期前四天:出境游涨幅超44.4%
2023-05-03 07:51 -
史航深夜再回应:不存在性骚扰,和几位当事人都交往过
2023-05-03 07:29 -
四川一干部拍地关键时刻借上厕所透底价,捞取感谢费700万
2023-05-02 23:05 廉政风暴 -
“千眼天珠”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6月将试运行
2023-05-02 20:05 科技前沿 -
美25家军火商赴台,讨论合作生产无人机与弹药
2023-05-02 19:48 台湾 -
两“母女”插队发飙?当事人回应
2023-05-02 17:09 -
香港新一届区议会将从4个渠道产生,引入资格审查制度
2023-05-02 16:24 -
接替刘赐蕙,简启恩任香港特区警务处维护国安部门负责人
2023-05-02 16:18 -
假期首日:检查组进入包间,几个似带醉意的干部愣住了…
2023-05-02 15:43 基层治理
相关推荐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6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1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8“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