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观点 | Opinion more
-
“巴尔干火药桶”会被再次引爆吗?
科索沃地区对于欧美来说更像是个大型“人造民族独立建国理论实验”,成功与否欧美自身都能接受,只是苦了当地民众与棋子们。[全文]
-
美国大搞电动车补贴步步紧逼,欧盟还剩什么办法?
欧盟提出让美国也给欧洲企业豁免,这本身就是对WTO原则的一定程度的背叛。如果欧洲坚定支持WTO的公平贸易规则,就应该反对美国的补贴,而不是寻求将自己纳入补贴范围。但欧盟的意思是,美国可以搞补贴,针对中国、韩国、日本都没关系,但是不要针对欧盟。[全文]
-
德国从战争下的时代转折中惊醒,明白军事是硬伤
德国夹在俄罗斯与欧洲、北约之间,自身短板暴露无疑,无论政界还是普通民众,深刻体会到无力感。德国社会在安全观方面的转折,是由当下形势逼出来的,促使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些事情。过去德国着眼于发展文化软实力,用价值观的力量,以柔性的方式扩大对外影响力,但在当下显得过于理想化。[全文]
-
越来越多年轻人相信,这是欧洲得救的唯一途径
由于今天斯洛伐克没有足够强大的共产主义政党,不喜欢资本主义和现行民主制度的人大多转向极右翼政党,因为这些政党向人民承诺了非常相似的事情——一个照顾人民的强大政府。[全文]
-
科索沃当局愈发嚣张,塞尔维亚能怎么办
就像中国网民在评论塞尔维亚局势时常说的那样“弱国无外交”。西方列强巧妙的运用了塞目前相对孤立的处境以及与友好伙伴之间的距离,强迫塞接受一个旨在使科索沃独立的“最终方案”。这是一场持久战,对塞尔维亚来说,只要不放弃底线,统一的希望总归是有的。[全文]
-
“我的电动车还没到货,法国电价就要涨了”
家乐福负责人表示,旗下商场众多,有几千个供货商,还有数百万顾客,因此有义务作出“表率”。不过要减少日常电耗,需要做很多投资。话虽然说得漂亮,但法国人都知道家乐福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肯定是马克龙“打了招呼”,给了承诺,家乐福才如此不惜血本。[全文]
-
冲突延长后,欧洲上上下下都在分裂
俄罗斯还想传达的信息是:我们还在继续进攻,所以别试图再提出一些折中的解决方案。意大利政府已经试过了,但并没有奏效。现在意大利成了所谓的“俄罗斯理解国”的典型代表,大众逐渐开始理解俄罗斯与西方保持敌对竞争关系的原因。[全文]
-
科索沃仗着西方疯狂挑衅,但塞尔维亚别无选择
科索沃每天都会发生大大小小的挑衅,他们想把塞族彻底赶出去,但塞政府无能为力,一旦把安全力量派过去,就意味着与北约开战。这场战争我们很难赢,所以就算明知所谓的国际社会不站在我们一边,也只能继续谈判斡旋下去。[全文]
-
拔掉美国这根“刺”,现在的欧洲既没意愿也没能力
对于俄罗斯的诉求,比如北约军队从中东欧国家撤出,这是法国和德国能决定的事吗?驻在波兰的军队是谁?这些就不是法德能够影响的。从根本上来说,要看欧盟有没有意愿、有没有这个能力,我想目前欧盟在这两方面暂时都不具备。所以,美国这根刺难以拔掉。[全文]
-
俄乌冲突后,马克龙追求的“独立自主”就在眼前?
俄乌冲突,让形势发生了逆转,也给德国的内政外交带来了转折性的变化。马克龙指望德国出钱,其实就要一个承诺。只要德国同意建立欧盟军队,那么我们可以找欧洲银行借钱嘛。大家都是债台高筑,虱子多了不咬,债多了不愁啊。先搞起来吧,美国靠不住啊![全文]
-
欧洲重整军备,大概率是为美国“做嫁衣”
欧洲要重整军备,重整以后欧洲的安全是欧洲自己说了算,还是美国说了算,我认为很可能是后者。如果欧洲没有自己的战略自主,在安全上没有独立性,再怎么重整军队也是增强了美国和北约的力量,替美国“做了嫁衣”。[全文]
-
丹麦和立陶宛争相邀请美国驻军,扬基饽饽又香了?
德国还是欧洲的火车头,尽管法国总想充当火车司机。其他老欧洲国家在经济上挂靠德国,有空子就捡漏;在安全上拉住美国,外来和尚好烧香。东欧国家则排队找大腿,经济上吃老欧洲,安全上抱住美国,因为老欧洲不肯被拖下水。而美国,正一心悄悄溜号,专心对付中国。[全文]
-
从喀布尔时刻到AUKUS,马克龙心里想的是“法国回来了”
今天,欧洲还自我感觉良好,自认为是世界的一极,但战略思维与战略资源严重脱节,政治野心与政治决心严重脱节,计划和宏图制定了一大堆,但既缺乏政治决心,又缺乏具体的执行力。只要有必要,美国有能力甩开欧洲单干,这是因为美国有这个本钱。但是欧洲没有。[全文]
-
为什么是立陶宛?
1990年立陶宛再次独立后,新修缮的第九要塞纪念馆把苏、德在考纳斯的历史并列呈现,将二者一并称作外来侵略者对立国人民的奴役和殖民。此举招致俄罗斯的反对,同时引来一些犹太团体的批评。后者指责立陶宛民族主义者在纳粹针对犹太人的大屠杀中扮演帮凶角色,而维尔纽斯一直用战争受害者身份为自己洗白。[全文]
-
莫迪不抱团抗疫,反抱团“抗中”?
印欧合作并非一片坦途,以最为迫切的抗疫为例,印度是全球“豁免新冠疫苗知识产权”倡议的发起国之一,而欧洲国家对此整体持负面态度。在经贸投资领域,八年前“逼停”双方谈判的分歧至今仍然存在。[全文]
-
10年之后欧元将消失?要吸取法国丧失货币主权的教训
对欧元区各国来说,欧元其实是外国货币,扩大政府开支只能增加税收或借债,存在着债务违约和国家破产的制度性根源。要解决欧元内在的危机,欧元区就必须统一各国的财政,变成一个国家,但各国不同的发展水平与诉求导致这不可能达成。间歇性动乱将不可避免。[全文]
-
中国给足欧盟里子,西方政客却“大谈政治”
中欧全面投资协定是欧盟梦寐以求的。中方在谈判中充分回应欧盟诉求,给足欧盟里子。协定的开放水平大大超过中国现有的所有双边自贸协定,欧盟凭此可以比其它发达国家获得先发优势。有人说欧盟对华制裁是做给美国人看的,欧洲工商界将阻止政治家的狭隘举动,但很多时候商业利益对政治进程并不具有决定性作用。[全文]
-
英国会不会有一丝丝后悔?
英国脱欧后,成了局外人,连蹭热点的机会也没了。过去半年,英国对华政策发生了重大调整,对中国持有更大的怀疑和敌视,禁用华为5G,干涉香港和新疆等重大问题,同中国闹得很僵。这样的政治氛围,中英谈自贸协议,显然不合时宜。[全文]
-
英国如果硬脱欧,对中国是福是祸?
当遇到现实困境,右翼思潮总是向后看,不由自主地缅怀过去的荣光来安慰自己。虽然英帝国自二战以后就土崩瓦解了,但长期以来英国上下普遍有怀念英帝国时期的思潮,他们从没认清自己的国力随着实体经济的萎缩,已被削弱到不可恢复的境地。[全文]
-
单身人士一次最多邀请俩亲密访客?欧洲第二波防疫把我整懵了
新一波疫情面前,欧洲的年轻人展现了大无畏、不怕死的一面,成为了第二波疫情的冲浪者。甚至很多人认为反正自己年轻,死亡率低,就算得了也无所谓。还有人觉得反正病毒也杀不死,戴口罩也不能解决问题……[全文]
-
-
资讯 | Information more
-
“美国如何解释?是不是有难言之隐?”
-
欧盟高层意见不一:事关中国,你该找我协商
· 欧盟表态 -
他怒斥泽连斯基:先管好自己
-
塞尔维亚经济部长呼吁对俄制裁,被要求辞职下台
-
美国卖欧洲买,欧洲去年武器进口量几乎翻番
-
BBC主持人因批评难民政策遭停职,同事罢工力挺:他有权说话
-
德国汉堡一教堂发生枪击案,已致7死25伤,凶手疑似身亡
-
“西方官员不再怀疑是俄罗斯下令袭击北溪管道”
-
德国曾于1月搜查一嫌疑船只,德防长称不能草率下结论
-
欧洲“织女星-C”火箭首次商业发射失败,问题出在乌克兰部件
-
“一个没有美国的北约,将是解决方案”
-
“欧盟明确表示俄乌停火是一条‘红线’,不会同意”
-
芬俄边境,芬兰开建200公里围栏
-
波兰采购1400辆国产步兵战车:打造“北约桥头堡”
-
“退出北约,反对三战”,法国巴黎上万民众抗议示威
-
一移民船在意大利海岸附近沉没,已发现遇难者59人
-
“美国是欧洲衰落的罪魁祸首”
-
对这个乌克兰邻国,普京出了新招
-
赫什再爆料:挪威海军和CIA合作“秘密袭击”,从越战开始
-
赫什:美欧多方知道“北溪”被炸实情,包括参建管道公司的老板
-
-
· 欧洲乱局 ·
从英法街头的刺杀事件,到瑞典骚乱,到德国的占领法兰克福运动,再到土耳其游行示威,危机中的欧洲沸腾了起来。在经济危机的压力之下,依靠高福利维稳的制度越来越难维持。而福利吸引的移民被长期边缘化,在危机中更为贫困,成为动乱的“主力”。同过度“慷慨”的福利制度一样,欧洲多元文化政策也濒临破产。
-
因为他,柏林电影节获奖导演把到手的奖杯退了
-
丹麦在与德国边境建围栏:防猪瘟
-
黄背心中国工厂:5万件急单圣诞前发货
-
大胆劫匪!抢完超市还敢抢警车
-
乌克兰国防系统账号admin,密码123456
-
英国军情5处首次公开招实习生:要程序员,月入两万!
-
英媒质问“不收难民还挺骄傲”,波兰政客这样怼
-
不满C罗加盟!菲亚特员工闹罢工:我们10年没涨工资了
-
大量难民涌入 希腊市长们带头抗议
-
伦敦希思罗机场安全信息泄露?数据U盘在大街上被找到
-
欧盟高官女儿遭难民奸杀 嫌犯认罪竟称:怪她太美
-
这里风景如画,如今却成了恐怖小镇
-
西班牙女警以一敌五 击毙4名恐怖分子成英雄
-
罗马尼亚“直播女孩”盛行 月入3万
-
300多非洲移民“闯关”涌向西班牙…
-
23起性侵4起强奸发生后,瑞典最大音乐节取消
· 这次是瑞典…… -
荷兰精子银行员工私自“播种” 造60多个孩子
-
德国:难民性侵6岁女孩 仅被判20个月监禁
-
瑞典警察大吐苦水:一个星期接好多强奸案,嫌犯都是难民
-
上次喷粪,这次喷奶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