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中国经济怎么稳怎么进?听三位经济学家深度解析
最后更新: 2023-01-04 15:33:42我认为,目前我国宏观政策的决策方式和政策风格也需要做出些改变。现在对宏观经济政策的讨论与建议,我觉得更值得政府参考的是那些更专业和更独立的意见,而不是更容易达成共识的看法。比如说,中国现在的潜在增长率到底是多少?为什么这些年的增速出现下滑趋势?这些问题似乎已有定论,官方的智囊机构也有公开一致的说法,但从这些年的经济表现来看,这些判断还是有可商榷之处。很多问题讨论的并不充分。
前几天在环球时报年会上,我大胆提议,是否可以考虑成立一个政府的经济顾问委员会(类似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那样),在短期宏观经济政策上发挥更独立的角色。比如说,这个委员会可以由国务院任命一批一流的学院派经济学家为成员,这些成员属于纯粹的学者,在宏观经济研究领域有独到的见解,能独立为政府提供经济政策咨询意见,相对于现有非常分散的各大政府智囊或智库机构,这个经济顾问委员会的意见会更独立、权威和专业,给出的意见值得政府在出台政策时特别参考。
观察者网:会议五次提到“内需” ,在明年经济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中,扩大内需被放在了首要位置。在扩大内需上,“恢复和扩大消费”被摆在优先位置。此外,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还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您认为扩大内需未来可以从哪些方面发力?在外需逐渐疲软的背景下,如何“继续发挥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
张燕生:扩大内需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首先,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例。要让老百姓消费,首先要让老百姓手里有钱。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56.7%,人均经营净收入占比15.7%,人均财产净收入占8.9%,人均转移净收入占18.7%。因此,如何提高人均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可以在改革上下很多功夫。
第二,要提高居民消费占GDP的比例。要让老百姓有钱之后花钱,就必须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但现在这方面仍存在很大问题。
第三,要提升中等收入人群占总人口的比例。目前,我国14亿人口中只有4亿中等收入群体,太少了。应当实施中等收入人群倍增战略,到2035年前达到8亿人。
如果政府扎扎实实把这三个问题解决好,那么扩大内需、消费成为头车就会成为现实。
今年11月份,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37048亿元,同比增长0.1%。IMF预测,2023年全球1/3的经济体将陷入经济萎缩,也就是将出现全球性经济衰退。因此,明年外需将出现萎缩,稳外贸的挑战很大。
但是,近期江苏、浙江、福建、四川等多地组织外贸企业包机出海“抢单”是对的。出去“抢订单”是在修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联系,修复和海外客户的关系,我们需要弥合过去三年造成的信息鸿沟。
2022年12月18日,义乌机场进口处,由永康市23家企业组成经贸团远赴阿联酋,抱团出海抢市场。
观察者网:我注意到,此次会议用较大篇幅关注了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强调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亮明态度,毫不含糊。近年来您一直呼吁,要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是我们竞争力的一个主要来源”。您认为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是什么,未来可以怎么做?
张军:我的同事曾经做过一个研究,欧美60%—70%的就业都是大中型企业提供的,但是在中国,超过一百人的企业占比非常低,中小微企业提供了百分之八九十的就业岗位。
有一种说法是,我们的民营经济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这些企业有很强的创造力和生存力,是我们经济的底盘。这些市场主体不需要国家投入,反而为国家做重要贡献,当然有理由保护这些底层的经济活力。
在这些市场主体当中,我们有一大批非国有的企业非常成功。这些企业覆盖很多领域,有制造业的,有现代服务业的,也有新经济领域的。这些都是民营企业家创业成功的企业,我们在政治上应该允许并鼓励他们做强做大。他们拥有国有企业难以比肩的竞争力和创造力。为什么我们对民营企业不能一视同仁呢?
这次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我非常认同。
我认为关键是要有实质性的保障。要通过立法的形式,把对民营经济的保护确定下来。所谓“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通过改革不断走向市场经济体制,而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就是国家要保护市场主体的权益,因此民营企业的产权要受到法律保护。古人说,“有恒产者有恒心”,“恒产”就要求个人财产受到立法的保护。
关于平等保护民营企业,我国《宪法》也有相关规定。《宪法》第十一条规定:
“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我认为,在保护民营经济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公权力(power,即政府的权力)和权益(right,即个人权益)之间的摩擦。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或许可以像设立金融法院一样,专门设立一个试点法院。这个法院的功能就是保护民营企业的产权,专门审理这类案件,这样可以少受地方政府干预。
我们经常说,一个真实的行动胜过一打口号。2017年,最高法宣布依法再审三起重大涉民企产权案件:顾雏军案、张文中案和江苏牧羊股权纠纷。这“三大案”被视为中国依法保护产权、纠正民企冤假错案的重要风向标,对提振民营企业家的信心意义重大。
另外,很多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确实会受到歧视,比如说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甚至当他们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时,一些地方政府还会利用这个机会,通过当地的国企或国资将其收购。这种现象还是蛮普遍的,尤其是在这几年经济下行、很多企业债务压力比较大的背景下。
一般来说,民营企业势单力薄,遇到这种情况也没有办法抗衡或理论,但是这会对他们的预期和信心都造成非常负面的影响。用立法来阻止地方上的这些事情发生,已刻不容缓。同时,我认为在涉及保护民营企业权益不力的问题时,倒是应该问责地方官员。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王慧 
-
航天科技集团2023年计划:全面推进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测工程
2023-01-04 15:26 航空航天 -
伊恩·克劳福:我们也许会在“人民城市”上海永远住下去
2023-01-04 13:20 老外讲故事 -
天府可乐回应破产传言:申请破产的是老企业
2023-01-04 13:15 观网财经-消费 -
《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治规范与分级诊疗流程》发布
2023-01-04 12:56 抗疫进行时 -
事关新冠重点人群,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通知
2023-01-04 12:33 抗疫进行时 -
清华研究团队发现新冠病毒纳米抗体,对变异株BF.7等均保持活性
2023-01-04 11:58 -
东航第二批C919乘务员4日开始集训
2023-01-04 11:50 中国大飞机 -
海口多名男子持械打砸超市,当地警方回应
2023-01-04 11:33 -
瑞丽姐告国门将恢复人员货物通关
2023-01-04 11:00 -
东莞放开限购首周,新房成交量环比增950%
2023-01-04 09:40 中国房市 -
高福:医院不是菜市场,应逐渐过渡到“看病要预约”
2023-01-04 09:12 -
北京地铁1月8日起取消乘客测温
2023-01-04 09:08 -
XBB毒株会引发第二轮感染吗?中疾控回应
2023-01-04 08:55 抗疫进行时 -
河南省财政下达80亿元应对疫情补助资金
2023-01-04 08:50 抗疫进行时 -
不用抢购纸尿裤!
2023-01-04 08:14 -
多地拼经济,重点“瞄准”促消费
2023-01-04 08:07 中国经济 -
教育部:寒假期间各地严防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
2023-01-04 07:58 中西教育 -
财政部长刘昆:今年每一分钱都用到国计民生关键处
2023-01-04 07:45 观察者头条 -
刘国中调研四川、重庆: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2023-01-04 07:39 抗疫进行时 -
“阳了”看病吃药医保咋报销?多地已明确
2023-01-04 07:18 抗疫进行时
相关推荐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评论 83“断供”阴影下,国产操作系统的破局时刻 评论 99“印巴冲突是叙事之战,中国装备重要性凸显” 评论 184特朗普故弄玄虚称“和某大国达成协议”,就这? 评论 165巴外长证实:歼-10击落印军“阵风” 评论 716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