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来五年是关键,中国需警惕七大问题
我国必须有中等收入群体扩张计划,给农民赋权,给整个中产群体和中小企业发展的空间。[全文]
-
经济换挡期,中国成为高收入国家还面临哪些挑战?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与以前的乐观预期相比尚存在一些差距,国内外市场需求均面临着更加严峻和复杂的考验,我们必须应对和克服这些考验,以免进入高收入国家的时间被推迟。[全文]
-
中国转型关键期蕴含巨大潜能,不懂行的只看到风险
很多人认为,应对消费不振的现象,我们按照美国的政策来“抄作业”就好了,通过“直升机撒钞票”和“天上掉馅饼”,我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我们不可能“抄”美国的“作业”。因为按照美国的逻辑来做,采取15%、16%的赤字率、大规模地进行扩表和补贴,我国的通货膨胀率可能不止像美国从百分之二点几上升到9.1%,而是可能会从百分之二点几上升到16%、17%的水平。这不是我们要的结果。[全文]
-
刘元春:明年经济怎么干?这些“新提法”有深意
2024年中国经济政策的定位会从短期主义向长期主义、向积极主义进行转变,通过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有机结合来解决当下的一些经济问题。[全文]
-
2024年需要积极财政政策的全面回归
我们不能够按照欧美所采取的量宽方式进行“大水漫灌”。因为即使大水漫灌,也无助于推进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也不能解决三重压力叠加的深层次问题。[全文]
-
这一轮经济情况比较复杂,不能用传统复苏模式来理解
从各类参数6月份环比的增长和发展的趋势来看,虽然中国经济还会有所承压,但大部分指标底部可能在6至7月份就会出现。因此,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和支撑点开始明显显现。[全文]
-
构建新的稳增长政策,首先要打破价格下滑的恶性循环
虽然我国经济的整体复苏路径没有中止,但分化带来的预期弱化值得高度关注。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疫后社会心理修复面临新的挑战。[全文]
-
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没有明显增加,这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要谨防“价格下降—收入下降”的螺旋机制形成。出台中期定位收入增长的方案。注重形成居民收入四个部分的有效增收机制: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支付。[全文]
-
消费投资哪个重要?这有个“一石几鸟”的方案
中长期增长一定是靠投资、靠创新,而不是简单靠消费。但经济循环的动态平衡一定要通过收入分配政策、通过政府这个“看得见的手”的调节,来使收入分配所形成的消费能力与供给能力相匹配。原理很简单,但大家争得天昏地暗,非要强调哪一个很重要,实际上动态平衡是关键。[全文]
-
2023中国经济怎么稳怎么进?听三位经济学家深度解析
明年经济工作有哪些要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新提法、新表述传递出哪些重磅信号?[全文]
-
解决全球通胀,中国给出一个重要方案
全球想平抑当前的价格,最重要的就是全面进口中国的各类商品,同时也向中国这个超级大市场出口相应的商品。也就是说,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红利,分享中国经济大市场所带来的增长动能是目前解决全球滞胀的一个重要方案。[全文]
-
中国经济表现好于西方投资机构预期,很正常
他们对于中国经济的弹性和韧性仍了解不足,大多从一种全球的逻辑、疫情的逻辑来看待中国经济,因此会出现这种低估。[全文]
-
美国激进加息,对全球和中国经济将产生什么样冲击
面对国内持续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美联储开启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最激进的加息步伐。[全文]
星期二 2025-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