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小枫 | 美国“遏制中国”论的地缘政治学探源
最后更新: 2019-10-11 08:06:06斯皮克曼的地缘政治感觉
斯皮克曼的《世界政治中的美国战略》一书几乎与日本军国政治人提出“大东亚共荣圈”同时出笼,而这个观念相当于“日本和平”秩序。在“结语”部分,斯皮克曼就东亚的未来提出了如下预见:
远东是最后一个实现自治的力量地区,在政治力量方面远不如欧洲和美国。然而过不了多久,先进的技术便能将亚洲本身的力量潜能转化为真正的军事实力,而且等这一日到来时,亚洲的军事重要性比起欧美将有大幅度提高。届时,亚洲的权力平衡将极为关键,不仅因为这会影响到美国的战略原材料供应,也因为如果权力不均将会给世界带来的严重后果。
……然而,战后亚洲的主要难题不是日本而是中国。历史上的“天朝大国”拥有的力量潜能比“樱花之国”绝对要大得多,而且一旦这些潜能转化为实际的军事力量,亚洲大陆附近的这个战败岛国的位置就会十分尴尬。当远程轰炸机可从山东半岛或海参崴发动攻击时,日本“纸城”的火灾发生率就要骤涨了。(《美国战略》,页444)
斯皮克曼接下来还有更为深谋远虑的预断,即崛起后的中国必然与美国的国际战略地位迎面相撞:
一个拥有4.5亿人口的现代的、有活力而且军事化的中国不仅是日本的一大威胁,也挑战着西方列强在亚洲地中海的地位。中国未来将发展成为一个国土广袤且控制着中部海域大部分海岸线的国家。它的地理位置与美国相对于美洲地中海的位置相似。中国一旦崛起,它现在对亚洲的经济渗透肯定会表现到政治方面。所以,我们可以设想出未来有一天控制亚洲地中海的不是英国,不是美国,也不是日本的舰队,而是中国的空军力量。
这些话出自1941年的斯皮克曼之笔,听起来像是1980年代末美国国防部首席“智囊”安德鲁·马歇尔(1921-)为白宫写的策论报告。[17]
日本当时已经占领了大半个中国,斯皮克曼仍然认为,战后美国面临的威胁来自中国而非日本。从今天的视角来看,美国人不得不佩服斯皮克曼的敏锐观察力。一年多后发表“和平地理学”演讲时,日本在南太平洋与美军争夺新几内亚岛(New Guinea)的战役才刚刚开打(7月),但仅仅半年后就已显败绩。[18]这意味着日本帝国试图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南部防线被撕裂,而斯皮克曼已经提前明确提出了“遏制中国”的方案。
中国是一个体积庞大的政治体,似乎对于任何一个相邻的政治体来说,考虑“遏制中国”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其实不然。对今天的我们来说,要理解美国政治人的思维方式,恐怕还得从马汉入手。因为,马汉是美国地缘政治学的开山祖,他已经勾画过“一幅耸人听闻的图景”:如果有四万万之众的中国人被现代化装备起来,西方文明“被窥视的一天”迟早会到来。
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1840-1914)及其著作《海权论》(同心出版社2012年中译本)
然而,中国“在甲午战争后全面崩溃”,八国联军有如旅游一般劫掠北京,让马汉把警惕的目光转向了日本。起初他以为,“日本的国土面积、人口和孤岛的位置限制了它的‘发展远景’,其对亚洲大陆的领土野心将受到约束,然而,这种看法很快就消失了。”[19]
东亚与美国隔着偌大一个太平洋,美国政治人的头脑为何担心中国或者日本被现代化装备起来后会对美国的安全构成威胁?与我国学界的业内人士更看重马汉的“海上强权论”不同,斯皮克曼更看重麦金德提出的“海上强国与心脏地带”的历史冲突论,并由此发展出他所谓的“海上强国与边缘地带”的历史冲突论。
斯皮克曼的地缘政治地图
我们必须问:斯皮克曼的道理何在?
斯皮克曼对马汉提出的“海上强权论”的理解与我们的理解大异其趣。在他看来,马汉的核心论点在于,“海上强权的发展使西欧各国政治力量的影响能够到达最远大陆的沿岸”,以至于“一个大陆上的实力状况会从另一个大陆的实力分布状况中反映出来”。[20]换言之,马汉让斯皮克曼得到的重大启发是:美国不能因为与自古以来战火不断的欧亚大陆隔着两个大洋就可以高枕无忧。
在地缘政治分析的框架内,美国在地理上受到包围。实力资源的分布,为旧大陆提供了比新大陆更多的施展武力的可能性。(《和平地理学》,页79)
美国“被包围”的感觉是斯皮克曼的地缘政治学意识的核心,坦布斯在为豪斯霍弗的《太平洋地缘政治》所写的英译本导言中强烈表达的正是这种“被包围”的感觉。
尽管目前新大陆的工业生产力几乎与旧大陆匹敌,但只要美国面对的是一个联合起来的欧亚大陆边缘地带,它就会发现自身无法摆脱被一个更胜一筹的力量所包围。因此,无论在和平时期还是战争时期,美国的主要政治目标是必须防止旧大陆的实力中心联合起来反对其利益。(《和平地理学》,页62)
翻看一下美国的历史地图就知道,美国的政治地缘位置好得不能再好。[21] 我们中国人有理由觉得不可思议:斯皮克曼一再强调“美国在地理上被欧亚大陆及非洲和澳洲包围”(《和平地理学》,页44),这种感觉从何说起?斯皮克曼的政治感觉与其说来自新大陆的地缘政治位置,倒不如说来自除英伦三岛和北欧诸岛之外的欧洲人的历史生存感觉。“被包围”的感觉难道不是一个荷兰人、法兰西人更不用说德意志人的生存感觉吗?毕竟,斯皮克曼20岁时才移居美国。
被包围的西半球
(载《和平地理学:边缘地带的战略》,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无论如何,斯皮克曼有理由更看重麦金德。麦金德年轻的时候,大英帝国的海上军事力量已经独霸全球,正是凭靠英国作为“海上强国”崛起的历史,马汉总结出一套甚至让英国的政治头脑也如梦初醒一般的所谓“海权论”。尽管如此,凭靠欧亚大陆的历史经验,麦金德显得比马汉更有远见,即他更看重边缘岛国如何防御来自欧亚大陆的攻击,以及如何凭靠海上优势对欧亚大陆实施“反包围”。[22]
麦金德的地缘政治意识的立足点是:19世纪以来,英国的海军力量从英伦三岛经好望角延伸到日本,并沿长江深入中国内陆,围绕世界的大海角建立起海上强权。马汉的地缘政治意识的重点仍在美国如何追仿大英帝国的足迹,斯皮克曼则追随麦金德警惕欧亚大陆上的政治势力打破海上帝国的包围圈。
好些地缘政治学的教科书类史书说,斯皮克曼修改了麦金德的“心脏地带”决定论。其实,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动,麦金德自己已经将边缘地带看得比心脏地带更为重要。斯皮克曼完全赞同麦金德的观点:如今“大陆心脏地带变得没有边缘地带那么重要”(《和平地理学》,页60)。
固然,斯皮克曼批评了麦金德的理论:
从来未曾真正存在单纯的陆上势力与海上势力的对抗。历史上所形成的对立阵营经常是:一些边缘地带国家和英国一起对抗另一些边缘地带国家和俄国,或英国和俄国一起对抗一个主导性的边缘地带国家。(《和平地理学》,页57 - 58)
斯皮克曼凭此修改了麦金德的名言,即控制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带而非心脏地带,才能控制欧亚大陆,进而掌控全球。但是,如果我们过分看重斯皮克曼对麦金德理论的这一著名修改,那么,我们就会忽视斯皮克曼与麦金德之间决定性的承继关系。毕竟,斯皮克曼并没有改变麦金德的如下具有世界历史视野的地缘政治学论断:自海上军事力量出现以来,地缘政治冲突的疆场不仅已经超逾欧亚大陆,而且海上强国已经基本形成对欧亚大陆的包围。
换言之,就担忧边缘岛国会被欧亚大陆势力包围而言,斯皮克曼与麦金德一脉相承。如果说“麦金德用大陆心脏地带的陆上势力与英国海上势力之间的关系来界定东半球上的势力集群”,并凭靠“阻止欧洲大陆上出现任何势力的联合”来获得自身的安全(《和平地理学》,页49),那么,斯皮克曼不过让自己的美国视角取代了麦金德的英国视角,进而提出这样的防御性战略:想方设法遏制欧亚大陆边缘地带出现任何势力的联合。
从这个方面来看,美国和英国相对于欧洲大陆来说站在同一个位置。如果没有大陆盟国提供可供军队活动的基地,美国和英国都无法充分施展其武装力量。(《和平地理学》,页77)
可见,斯皮克曼与麦金德一样,脑子里想的是如何插足并扰乱欧亚大陆的政治局势,即关切海上强国如何维持自19世纪以来所形成的对欧亚陆地的包围态势。斯皮克曼所谓的“边缘地带”(rimland,即西起波罗的海,穿过东欧、中东、印度,直达南中国海和日本海的广大海岸地带),实际上与麦金德所谓的内新月形地带或所谓Marginal Crescent[边缘新月形地带]重叠。
麦金德“世界岛”示意图
前文已经指出,斯皮克曼的“遏制”论的基本观点来自麦金德,即欧亚大陆不能出现一个强大的能把陆上势力联合起来的政治体。英国地处欧洲但不在欧洲大陆,因此可以扮演“离岸平衡手”的角色。在远东,能够起到类似作用的是日本。斯皮克曼把麦金德的视角挪到了美利坚大陆,因此,他对日本另眼看待:即便战胜日本也不能摧毁日本,以便让它在美国操控下担当“离岸平衡手”的角色:
我们能够遏制日本对亚洲的再一次征战,但这不意味着完全歼灭日本军队,将西太平洋让与中国或苏联。(《美国战略》,页436)
战后的美国不正是按这种战略在行事吗?
- 原标题:刘小枫 | 美国“遏制中国”论的地缘政治学探源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吴立群 
-
默克尔:不容反犹太主义在德国助长
2019-10-11 07:50 德意志 -
新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开幕
2019-10-11 06:54 中美关系 -
欧盟发布5G安全风险评估,没提华为“威胁”
2019-10-10 22:48 华为 -
外交官妻子闯大祸 特朗普:英美驾驶规则不同,她不习惯
2019-10-10 22:12 特朗普 -
刘鹤在华盛顿会见美国工商界代表
2019-10-10 21:45 中国外交 -
俄外交部首位女发言人访华,故宫前又飙中文
2019-10-10 19:31 中俄关系 -
2018、2019诺贝尔文学奖同时揭晓
2019-10-10 19:23 诺贝尔奖 -
特朗普允许部分美公司向华为供货?外交部回应
2019-10-10 19:12 -
苹果下架“暴徒之友”及Quartz新闻 外交部回应
2019-10-10 19:02 -
人民日报对莫雷的这句质问,美国人感慨:太狠了
2019-10-10 18:51 NBA -
再为撤军辩解:库尔德也没在诺曼底战役中帮我们啊
2019-10-10 18:34 特朗普 -
36架波音737NG被查出裂缝,13架已停飞
2019-10-10 17:35 航空安全 -
CNN:NBA在走钢丝,怎么选都“不堪一击”
2019-10-10 17:02 NBA -
土耳其出兵,英法德埃多方反对
2019-10-10 16:58 叙利亚内战 -
中方迫使美企放弃自己价值观?耿爽用两个数字回应
2019-10-10 16:45 凉战 -
又要退群?美国或将退出《开放天空条约》
2019-10-10 16:33 美国政治 -
帮记者女友“抢首发做新闻”,美情报官员泄密被捕
2019-10-10 16:03 美国一梦 -
刻意隐藏开发者信息,谁在开发香港暴徒帮凶App?
2019-10-10 14:30 香港 -
拜登首次公开表明支持弹劾特朗普
2019-10-10 14:17 美国大选 -
太原舰抵横须贺,中国海军时隔10年再访日
2019-10-10 13:29 中国海军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
“我们投给特朗普,现在他的关税搅乱了我们的行业”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
“别用中国的”,美国务院内部文件曝光
-
越南总理表态:越美谈判,不能影响其他市场
-
“关税正在扼杀企业对美投资意愿,市场重心或转向”
-
“谈判推迟,美国又提要求”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
带着石破茂的亲笔信,他来中国了
-
斗争升级!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
-
外媒紧盯中方“警告”:孤立中国,特朗普恐难如愿
-
特朗普称未来三天公布俄乌和平方案,美媒曝细节
-
工业电化学奠基人郭鹤桐教授逝世,享年95岁
-
挑衅!英军高官:台海问题,准备好了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