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小枫:新史学、帝国兴衰与古典教育
关键字: 新史学帝国兴衰古典教育新“新史学”与民主化的世界历史意识
此一时,彼一时也。梁启超写下《新史学》时,他的首要关切是中国能否“强立于此优胜劣败之世界”。一百多年后的今天,经历数代人的艰难奋争,中国不仅“站起来”而且也“强起来”。[35]恰好在这个历史时刻,坊间再次出现了史学热。1840年以来的屈辱和抗争的历史,一直是我国政治教育中的重点,现在我们需要更为整全的世界历史视野,完全可以理解。
置身“新时期”的我们张望西方史学界时,那里已是一派繁荣的后现代景象。人们看到,当代欧美学界的史学景观比19世纪后半期更让人眼花缭乱,但其基本取向仍然是不断求“新”。[36]尽管如此,如果我们无需在意史学这门学科的种种所谓新方法和新路径,而是着眼于西方智识人的世界历史意识的嬗变,那么,我们便不难看到,从鲁滨孙(1863 - 1936)的《新史学》(1911)到勒高夫(1924 - 2014)的《新史学》,[37]最为引人注目的史学现象非世界历史意识的“民主化”莫属。
若要问什么叫“民主化”的世界历史意识,著名的西方古代史家芬利(1912 - 1986)会乐意第一个站出来为我们解释。这位剑桥大学的古代史讲座教授告诉我们,古典史家大多不可信,比如说,修昔底德就伪造历史,因为他污蔑伯利克勒斯时代的民主人士为蛊惑家,雅典人民被这些“公知”牵着鼻子走。芬利让我们相信,虽然直到现代都还有学者不断重复修昔底德的观点,但在他的实证考据笔下,这一谬论已经不攻自破。
芬利自称古代史研究的“复原派”,即反对用现代的观点来研究古代。奇怪的是,他的《古代世界的政治》(1983)让我们看到,他自己恰恰是现代民主观念的囚徒。中译本“导言”敏锐地指出:
对于希腊化世界的君主国、罗马帝国,以及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各类由君主统治的政治机体,他[芬利]抱持几乎鄙视的拒斥态度,直接将它们从自己的讨论中剔除。[38]
在这位实证的史学家眼里,古代世界的政治单位只要不是民主政体就“没有政治可言”,因为,按照他的理解,唯有民主政治才称得上“政治”。倘若有人觉得这种说法匪夷所思,那么,他就应该理解:1960年代末,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大国出现了新一轮民主运动,“民主化史学”即这场社会民主运动的伴生物。据说,“民主化史学”有力而且有效地推动了随技术革命诞生的新型中产阶级的民主运动,而这场激进的社会民主运动又反过来促进了史学的激进民主行动,即后现代史学让我们看到的“解构”和“权利诉求”景象。[39]
芬利的《古代民主与现代民主》出版于1973年,当时,激进社会民主运动的“狂飙突进”势头一时受阻。为了替激进民主助力,芬利用自己的古代政治史研究告诉当今的精英主义者们:雅典的全民参与式直接民主从未导致所谓的极端主义。[40]
要知道后现代的“民主化史学”激进到什么程度,剑桥大学的罗马史专家比尔德(1955 - )的《罗马元老院与人民:一部罗马史》(2015)为我们提供了最新范例。[41]这个书名中缺少古典史学中的一个主要角色:皇帝。出于自己的激进民主信念,比尔德认为,研究古罗马史不必关注“皇帝的品质和性格”,甚至不必理会古罗马史书中记叙过的那些伟大人物,因为,在民主化的眼光看来,“伟人未必伟大”(《一部罗马史》,页410)。一个史学家如果有正确的政治观念的话,他/她就应该致力于重新发掘史料,以便“让我们直抵古代街道上的男男女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和焦虑的核心”(《一部罗马史》,页472)。
用“民主化的史学”眼光来看,古罗马史家留给后人的“历史”充满了重构、误解和自相矛盾,因此,民主的史学家的“重要工作便是批判地梳理这些纠结的线团”。当然,由于历史年轮的堙没,很多历史事件或普通人的生活状况,如今的史学家即便想要知道也没有可能,更不用说“重构”。尽管如此,比尔德相信,只要抱持坚定的自由民主信念,很多“几乎被历史埋没(hidden)”的普通罗马人的生活故事,仍有可能像碎片一样“被复原”(pieced together)(《一部罗马史》,页528)。
从中译本推介语中我们能够看到,英美主流报刊纷纷评价说:这部书代表了“革命性的全新古代史写法”,“极富开创性……令人振奋……”,因为,作者“让我们习以为常的观点变得可疑”,“向我们揭示出,古罗马人与许多个世纪后与权力、公民权、帝国和身份这些问题斗争的人息息相关。”
如果我们记得《埃涅阿斯纪》序歌的开首句arma virumque cano[我歌唱战争和一个人],而这个人显然不是古代街道上的某个普通人,那么,人们的确有理由说,比尔德用重述罗马史的方式颠覆了欧洲的传统政治德性。我们应该知道,比尔德不仅是剑桥大学第一位女性古典学家,她还是“自豪的女权主义者”,长期“活跃于各类网络、电视、电台等公众平台”。出版民主化的罗马史两年之后,比尔德又发表了《女性与权力宣言》(Women & Power: A Manifesto,2017),这本小册子与她的罗马史不仅交相辉映,而且相互发明。
除“年鉴学派”之外,在我国“新时期”最有影响的当代西方史学恐怕非伯克(1937 - )的“新文化史”莫属。坊间已经译介了伯克的不少著述,我们可以清楚看到,“新文化史”如何从世界历史中发掘民众趣味。[42]比尔德的“民主化”罗马史叙事完美地体现了“新文化史”派旗手伯克的主张:动用所有史学手段致力于从普通人的视角重述西方历史。
“新文化史”置换了世界历史的政治叙述,形塑出一种所谓“平民化”的世界历史意识。用第一部研究伯克的专著的书名来说,这种意识准确地表达了西方国家教育品质的“每况愈下”。[43]因为,“文化史”的开拓者是19世纪的布克哈特,而我们很容易看到,布克哈特的世界史叙事追求精神的高贵,看重“历史中的伟人”,与“新文化史”派的世界历史意识绝少共同之处。[44]
我们甚至可以设想,布克哈特要是得知自己的世界史研究所开创的“文化史”取向变成了“文化杂交”,[45]他恐怕会不得不承认,尼采当年对他提出的警告完全正确:
人们可以设想,无艺术气质和艺术气质薄弱的人被纪念式的艺术史学武装起来,有了防御能力,他们的枪口现在会对准谁?对准他们的宿敌,对准强大的艺术英才,即对准那些人,只有他们才能够真正为了生活从历史中学习、并把学到的东西变成更高的实践。(《观察》,页157)
总之,民主化史学意识的“枪口”对准了西方文明的高贵传统,对准了某些个人天生要传承高贵文明血统的心性品质。“新文化史学”的原则据说是“从下向上”,发掘历史中的普通人乃至另类群体的趣味诉求,凭靠历史上被忽视、被排斥、被歪曲的种种社会异类力量,对过去的精神贵族们所塑造的文明史施行“去中心化”的革命,给已有的世界史叙述贴上要么“欧洲中心主义”要么“男权主义”的标签,进而彻底扫荡和颠覆“既定”的西方文明“主流”传统。
- 原标题:刘小枫:新史学、帝国兴衰与古典教育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吴立群
- 最后更新: 2019-05-21 08:10:14
-
既然提起高加索人种,那何不一起谈谈欧罗巴人种和日耳曼人种?
2019-05-08 08:23 70年对话5000年 -
青春的颜色,叫奋斗!
2019-05-03 11:54 新时代之声 -
西藏考古大发现:发现青藏高原首个史前人类洞穴
2019-04-20 15:04 考古 -
在菲律宾发现新的古人类物种
2019-04-12 16:42 考古 -
侵华日军细菌战又添新罪证!
2019-03-25 19:19 -
选举产生官员是反民主的,在过去两千多年里曾是妇孺皆知的常识
2019-03-25 17:38 观学院 -
“今天,向40年前那场战争中的英雄和烈士们敬礼!”
2019-02-17 22:47 -
长城城砖被撬坏60余延长米,谁干的!
2019-02-05 20:23 考古 -
在中国,不管官多大学问多好,都不该忘记自己来自人民
2018-12-11 08:05 新时代之声 -
尘封百年,甲午海战沉船致远舰设计图在英国重见天日
2018-12-10 19:59 考古 -
直播:今天我们该如何纪念“三大战役”
2018-12-09 12:14 观学院 -
即使在最穷的中国面前,英国人也摔了跤,美国人也碰了壁
2018-11-30 07:10 新时代之声 -
唐代公主谁也没见过,怎么知道复原得准不准确?
2018-11-22 07:44 -
有些人一讲改革开放,就是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
2018-11-21 08:18 新时代之声 -
当年我们羡慕别人家家有冰箱,今天我们造给全世界
2018-11-19 08:38 新时代之声 -
疑似抗日英烈头颅现身日军老照片 日军曾“屠村”
2018-11-19 07:33 -
爱因斯坦亲笔信3.2万美元成交 信中成功预言德国未来
2018-11-15 17:21 德意志 -
埃及发现几十具“木乃猫”,真·喵星人占领评论区
2018-11-13 20:44 考古 -
“10人里有1人愿回中国,我们就成功了”
2018-11-02 06:58 新时代之声 -
当年中国没钱,但有胆子“杀出一条血路”
2018-10-30 07:28 新时代之声
相关推荐 -
“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34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03“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84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91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评论 229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