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小枫:新史学、帝国兴衰与古典教育
关键字: 新史学帝国兴衰古典教育《新史学》呼唤新的教育意识
1904年2月至1905年9月,为争夺对我国辽东半岛的控制权,日本与俄国在我国土地上打了一场典型的“世界史式”的战争。因为,这并非仅仅是日俄两国之间的战争,背后还有英国和法国在远东的角力,实际上是英日同盟与法俄同盟之间的战争。德国和美国正在崛起,为了各自的利益,美国支持日本,德国则支持俄国,即便当时德国与法国在欧洲仍处于敌对状态。
两个异国在我国土地上争夺地盘已经不是头一回。1622年6月,荷兰人在东印度群岛站稳脚跟后,曾攻击葡萄牙人占据的我国澳门,以图夺取通往日本和我国台湾的海上交通线的控制权,遭葡萄牙的澳门守军用火炮给予重创。尽管如此,就战争规模而言,历时长达一年半的“日俄战争”仍算得上我国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大事。直到今天,我们对这场战争的成因、过程以及历史影响的探究远远不及日本史学界,颇令人费解。[11]
战争爆发之前两年,流亡日本的梁启超(1877 - 1929)在报纸上发表了名噪一时的《新史学》(1902),史称我国现代史学意识的开端。[12]梁启超痛斥中国传统史书有四弊,根本理由是传统史学无助于中国“强立于此优胜劣败之世界”。
在笔者看来,这篇文章也理应被视为呼唤我国现代新式教育的标志性之作。毕竟,梁启超对“旧史学”的指控明显带有改革传统教育的意图。他指责说,我国历代积累的史书已经“浩如烟海”,让人“穷年莫殚”:
即使有暇日,有耐性,遍读应读之书,而苟非有极敏之眼光,极高之学识,不能别择其某条有用,某条无用,徒枉费时日脑力。(《新史学》,页9)
梁启超并没有无视我国古代史书中蕴藏着政治智慧,问题在于,并非只要是读书人都能汲取这些智慧,遑论普罗大众。从古代史书中汲取政治智慧需要“极敏之眼光,极高之学识”,而这样的人古今中外任何时代都数不出几个。如今,非动员全体国民不能救国于危难,彻底更改史书的写作方式,编写全新的历史教科书势在必行。
结束对中国传统史书的针砭时,梁启超发出了迄今传诵不衰的呼吁:
呜呼,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悠悠万事,惟此为大。新史学之著,吾岂好异哉?吾不得已也。(《新史学》,页9)
这不也是在呼吁“新教育”吗?史界革命与教育革命是二而一的事情。首先,必须重拟史书内容;第二,必须为国民而非为少数人写史,这意味着必须普及史学教育,“以激励其爱国之心,团结其合群之力,以应今日之时势而立于万国者。”
当时的中国还没有“国民”,要让“臣民”成为“国民”,就得凭靠新式教育塑造“国民”意识。因此,梁启超有理由认为,新式教育的第一要务是改变史书内容和书写方式施行“国民教育”,否则,“声光电化”之类自然科学知识只会培育出“世界公民”。
接下来的问题是:重述历史应该依据何种史学原则呢?
梁启超概述了他从西洋人那里听来的人类“进化说”,即人类进化之公理在于“优胜劣败”。在任公看来,这种公理已经得到世界历史的证明,而中国史书却从未涉及这样的公理:
历史生于人群,而人之所以能群,必其于内焉有所结,于外焉有所排,是即种界之所由起也。故始焉自结其家族,以排他家族,继焉自结其乡族,以排他乡族,继焉自结其部族,以排他部族,终焉自结其国族,以排他国族。此实数千年世界历史经过之阶级,而今日则国族相结相排之时代也。夫群与群之互有所排也,非大同太平之象也,而无如排于外者不剧,则结于内者不牢;结于内者不牢,则其群终不可得合,而不能占一名誉之位置于历史上。(《新史学》,页16)
在今天看来,梁启超所表述的“进化论”史观太过粗糙,也太过质朴。但他受时代的知识语境局限,我们不必苛求。我们倒是值得注意这里出现的“世界历史”这个语词,因为它表明梁启超的头脑已经有一种世界史觉悟,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没有对他的这一觉悟给与足够的关注。[13]
在《新史学》中我们可以读到:
何谓世界史的?其文化武力之所及,不仅在本国之境域,不仅传本国之子孙,而扩之充之以及于外,使全世界之人类受其影响,以助其发达进步,是名为世界史的人种。吾熟读世界史,察其彼此相互之关系,而求其足以当此名者,其后乎此者吾不敢知,其前乎此者,则吾不得不以让诸白种,不得不以让诸白种中之阿利安种。(《新史学》,前揭,页19)
梁启超没有意识到,按他对“世界历史”的这一理解,他所宣扬的人类“进化”说其实很难站得住脚。既然世界历史就是“国族相结相排”的历史,何以可能说“今日则国族相结相排之时代”,人类有史以来不就一直如此吗?如果所谓历史“进步”即一国之“文化武力”能“扩之充之以及于外”,那么,古代中国堪称相当“进步”。问题仅仅在于,中国古人的地缘视野有限,不知道真正的世界地域有多大。但西方古人的地缘视野即便比中国古人大得多,同样不知道整全的世界是什么样!
基于林则徐(1785 - 1850)组织翻译的英人慕瑞(Hugh Murry)所著《世界地理大全》(1836,中译名为《四洲志》,约1839),魏源(1794 - 1857)编著的《海国图志》(1843)才不仅让中国智识人而且也让日本的智识人与西方人在“地理大发现”后获得的世界地理新视野接榫。
- 原标题:刘小枫:新史学、帝国兴衰与古典教育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吴立群
- 最后更新: 2019-05-21 08:10:14
-
既然提起高加索人种,那何不一起谈谈欧罗巴人种和日耳曼人种?
2019-05-08 08:23 70年对话5000年 -
青春的颜色,叫奋斗!
2019-05-03 11:54 新时代之声 -
西藏考古大发现:发现青藏高原首个史前人类洞穴
2019-04-20 15:04 考古 -
在菲律宾发现新的古人类物种
2019-04-12 16:42 考古 -
侵华日军细菌战又添新罪证!
2019-03-25 19:19 -
选举产生官员是反民主的,在过去两千多年里曾是妇孺皆知的常识
2019-03-25 17:38 观学院 -
“今天,向40年前那场战争中的英雄和烈士们敬礼!”
2019-02-17 22:47 -
长城城砖被撬坏60余延长米,谁干的!
2019-02-05 20:23 考古 -
在中国,不管官多大学问多好,都不该忘记自己来自人民
2018-12-11 08:05 新时代之声 -
尘封百年,甲午海战沉船致远舰设计图在英国重见天日
2018-12-10 19:59 考古 -
直播:今天我们该如何纪念“三大战役”
2018-12-09 12:14 观学院 -
即使在最穷的中国面前,英国人也摔了跤,美国人也碰了壁
2018-11-30 07:10 新时代之声 -
唐代公主谁也没见过,怎么知道复原得准不准确?
2018-11-22 07:44 -
有些人一讲改革开放,就是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
2018-11-21 08:18 新时代之声 -
当年我们羡慕别人家家有冰箱,今天我们造给全世界
2018-11-19 08:38 新时代之声 -
疑似抗日英烈头颅现身日军老照片 日军曾“屠村”
2018-11-19 07:33 -
爱因斯坦亲笔信3.2万美元成交 信中成功预言德国未来
2018-11-15 17:21 德意志 -
埃及发现几十具“木乃猫”,真·喵星人占领评论区
2018-11-13 20:44 考古 -
“10人里有1人愿回中国,我们就成功了”
2018-11-02 06:58 新时代之声 -
当年中国没钱,但有胆子“杀出一条血路”
2018-10-30 07:28 新时代之声
相关推荐 -
“特朗普误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评论 41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评论 95“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评论 205“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评论 130特朗普又“眨眼”:中方来谈吧,签个“特殊协议” 评论 536最新闻 Hot
-
纽森宣布:加州已超日本,成为全球第4大经济体
-
中国田协通报:涉事10人禁赛3年
-
97岁航空发动机泰斗温俊峰逝世,曾参与研制歼7、歼8系列发动机
-
“每天睁眼就焦虑,得做心理建设才敢点开手机”
-
马哈蒂尔:特郎普的高关税撑不了3个月
-
“特朗普误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
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
“美官员私下承认:误判了!特朗普原以为中国会最早…”
-
“特朗普这伙人,别砸了‘美国’这块‘金字招牌’”
-
白宫激辩解除“北溪-2”制裁?他俩火速回应
-
“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
“收到中方警告”,韩国业界:后果很严重
-
中企直说了:不会妥协,现在是美国人没的选
-
“这就是中美的不同之处”
-
“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
美财长不痛快:IMF和世界银行,与中国走太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