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小枫:新史学、帝国兴衰与古典教育
关键字: 新史学帝国兴衰古典教育注释:
[1]参见莫利,《“非历史的希腊人”:神话、历史与古代之利用》,彼肖普编,《尼采与古代:尼采对古典传统的反应和回答》,田立年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页31 - 46。
[2]洛维特,《雅各布·布克哈特》,楚人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页36 – 37,49 - 50;施奈德尔巴赫,《黑格尔之后的历史哲学:历史主义问题》,励洁丹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页58 - 66。
[3]尼采,《不合时宜的沉思》,李秋零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页135。以下简称《观察》,随文注页码。凡有改动,依据《尼采全集》德文版第一卷,参考杨恒达等译,《尼采全集》第一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4]August Ludwig von Schlözer,Vorbereitung zur Welt Geschichte für Kinder. Ein Buch für Kinderlehrer,M. Demantowsky / S. Popp校勘笺注本,Göttingen,2011。
[5]科瑟勒克,《“历史/史学”概念的历史流变》,刘小枫编,《从普遍历史到历史主义》,谭立铸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7,页350 - 354。
[6]比较考克斯,《希波战争:文明冲突与波斯帝国世界霸权的终结》,刘满芸译,北京:华文出版社,2019。
[7]比较阿诺德,《地理大发现》,闻英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龚缨晏,《西方人东来之后:地理大发现后的中西关系史专题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费尔南多-阿梅斯托编,《1492:[现代]世界的开端》,赵俊、李明英译,北京:东方出版中心,2012;阿布-卢格霍德,《欧洲霸权之前:1250 - 1350年的世界体系》,杜宪兵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本特利,《旧世界的相遇:近代之前的跨文化联系与交流》,李大伟、陈冠堃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5。
[8]凡尔纳,《地理发现史:伟大的旅行与旅行家的故事》,戈信义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15。
[9]施米特,《中立化与非政治化的时代》,见施米特,《政治的概念》,刘小枫编,刘宗坤、朱雁冰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页121。比较赫坦巴哈等,《俄罗斯帝国主义:从伊凡大帝到革命前》,吉林师范大学历史系翻译组译,北京:三联书店,1978;土肥恒之,《摇摆在欧亚间的沙皇们: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的大地》,台北:八旗文化出版公司,2018。
[10]比较堀幸雄,《战前日本国家主义运动史》,熊达云译,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10;豪斯霍弗,《太平洋地缘政治》(1925),马勇、张培均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9。
[11]比较大桥武夫,《战略与谋略》,古月译,北京:军事译文出版社,1985;井口和起,《日俄战争的时代》,何源湖译,台北:玉山社出版事业公司,2012;原田敬一,《日清、日俄战争》,徐静波译,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2016;和田春树,《日俄战争:起源和开战》,易爱华、张剑译,北京:三联书店,2018。
[12]林毅点校,《梁启超史学论著三种》,香港:香港三联书店,1980,页3 – 40(以下随文注页码)。比较米什拉,《从帝国废墟中崛起:从梁启超到泰戈尔,唤醒亚洲与改变世界》,黄中宪译,台北:联经出版公司,2013。
[13]比较杨念群/黄兴涛/毛丹编,《新史学:多学科对话的图景》,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宋学勤,《梁启超新史学的当代解读》,北京:中国社科出版社,2013。
[14]比较克劳利,《征服者:葡萄牙帝国的崛起》,陆大鹏译,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16。
[15]黑格尔,《世界史哲学讲演录》,刘立群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页12。
[16]沃格林,《天下时代》,叶颖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8,页254。
[17]斯科菲尔德,《廊下派的城邦观》,徐健/刘敏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6;努涅兹,《公元前4至前2世纪出现的普遍历史写作》,刘小枫编,《西方古代的天下观》,北京:华夏出版社,2018,页167 – 188;比较H.C. Baldry,The Unity of Mankind in Greek Thought,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5。
[18]赫勒敦,《历史绪论》,李振中译,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5;比较欧文,《天才的一生:伊本·赫勒敦》,苑默文译,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18;R. Simon / K. Pogátsa,History as Science and the Patrimonial Empire,Académiai Kiadó,2002。
[19]兰克,《世界史:从最古老的种族到前现代过渡时期的西方历史》,陈笑天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2017。
[20]肯尼迪,《大国的兴衰》(1988),蒋葆英等译,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89;西姆斯,《欧洲:1453年以来的争霸之途》(2011),孟维瞻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
[21] Friedrich Christoph Schlosser,Geschichte des 18ten Jahrhunderts und des 19ten bis zum Sturz des französischen Kaiserreichs,1836-1848;英译本:History of the Eighteenth Century and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Till the Overthrow of the French Empire,)
[22]卡普兰,《即将到来的地缘战争:无法回避的大国冲突及对地理宿命的抗争》,涵朴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页9。
[23]帕戈登,《两个世界的战争:2500年来东方与西方的竞逐》(2008),宇方译,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8,页7 – 8;比较莫里斯,《西方将主宰多久:东方为什么会落后,西方为什么能崛起》(2010),钱峰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24]帕克,《城邦:从古希腊到当代》(2004),石衡潭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页3。
[25]黄克武,《百年以后当思我:梁启超史学思想的再反省》,见杨念群等编,《新史学:多学科对话的图景》,前揭,页58 - 59。
[26]霍恩布洛尔,《希腊世界》,赵磊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5,页50 – 54。比较卡根,《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爆发》,曾德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卡根,《伯罗奔尼撒战争》,陆大鹏译,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16。
[27]卡根,《雅典帝国的覆亡》,李隽旸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页3 - 5。
[28]莫米利亚诺,《现代史学的古典基础》,冯洁音译,北京:三联书店,2009。
[29]李孝迁编,《史学研究法未刊讲义四种》,上海:上海古籍书店,2015,页258 - 285;比较李孝迁编,《中国现代史学评论》,上海:上海古籍书店,2016。
[30]兰克,《历史上的各个时代》,杨培英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兰克,《世界历史的秘密》,易兰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兰克,《拉丁语日耳曼民族史:1494 - 1514》,付欣、刘佳婷、陈洁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兰克,《近代史家批判》,孙立新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兰克,《德国史稿》,王顺君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2016。
[31]莫米利亚诺,《19世纪古典学的新路径》,见刘小枫编,《古典学与现代性》,陈念君、丰卫平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5,页3 - 44。
[32]比较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四卷),郭方等译,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13;沃勒斯坦,《变化中的世界体系:论后美国时期的地缘政治与地缘文化》,王逢振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徐轶杰、杨燕译,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9。
[33]考茨基,《唯物主义史观》(共六分册),《哲学研究》编辑部编/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4 - 1984;比较库诺,《马克思的历史、社会和国家学说》,袁志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34]刘小枫编,《西方民主与文明危机:施特劳斯读本》,北京:华夏出版社,2017。
[35]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 - 2000,中国的奋斗》,计秋风、朱庆葆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36]孙江,《后现代主义、新史学与中国语境》,见杨念群等编,《新史学:多学科对话的图景》,前揭,页659 - 677。
[37]鲁滨孙,《新史学》,齐思和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1989;伊格尔斯,《欧洲史学的新方向》(1975),赵世玲、赵世瑜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勒高夫/诺拉,《新史学》,姚蒙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希梅尔法布,《新旧历史学》,余伟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多斯,《碎片化的历史学:从《年鉴》到“新史学”》,马胜利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8]芬利,《古代世界的政治》,晏绍祥、黄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页xix。
[39]彭刚编,《后现代史学理论读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帕特纳/富特编,《史学理论手册》,余伟、何立民译,上海:格致出版社,2017。
[40]芬利,《古代民主与现代民主》,郭小凌、郭子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比较阿祖莱,《伯利克里:伟人考验下的雅典民主》,方颂华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5。
[41]比尔德,《罗马元老院与人民:一部罗马史》,王晨译,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8(以下简称《一部罗马史》,随文注页码)。
[42]伯克,《欧洲近代早期的大众文化》,杨豫、王海良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伯克,《法国史学革命:年鉴学派,1929 - 1989》,刘永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伯克,《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社会》,刘君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伯克,《欧洲文艺复兴:中心与边缘》,刘耀春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伯克,《什么是文化史》,蔡玉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伯克,《历史学与社会理论》,姚朋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伯克,《文化史的风景》,丰华琴、刘艳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伯克,《法国史学革命:年鉴学派,1929 - 2014》,刘永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43]蔡玉辉,《每况愈下:新文化史学与彼得·伯克研究》,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
[44]布克哈特,《世界历史沉思录》,金寿福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页199 - 238;伯克,《什么是文化史》,前揭,页7 – 16,119 - 120;比较亨特主编,《新文化史》,姜进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冈恩,《历史学与文化理论》,韩炯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45]伯克,《文化杂交》,杨元、蔡玉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6。
[46]霍布斯鲍姆,《来自底层的史学》,氏著,《论历史》,黄煜文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页305 – 324。
[47]比较吉尔伯特,《历史学:政治还是文化:对兰克和布克哈特的反思》,刘耀春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48]克莱因,《文明的崩溃:公元前1177年的地中海世界》,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页i。
[49]霍布斯鲍姆,《论叙事体的复兴》,见《论历史》,前揭,页279 – 290。比较彭刚,《叙事的转向:当代西方史学理论的考察》,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017(增订版)。
[50]比较伯克,《制造路易十四》,郝名玮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辛德勇,《制造汉武帝:由汉武帝晚年政治形象的塑造看<资治通鉴>的历史建构》,北京:三联书店,2015。
[51]伊格尔斯/王晴佳,《全球史学史:从18世纪至当代》,杨豫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比较斯特恩斯,《全球文明史》,赵轶峰、王晋新等译,北京:中华书局,2006;柯娇燕,《什么是全球史》,刘文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康拉德,《全球史是什么》,杜宪兵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康拉德,《全球史导论》,陈浩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
[52]本德,《万邦一国:美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孙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
[53]比较卡根/奥兹门特/特纳,《西方的遗产》,袁永明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卡赞斯坦,《英美文明与其不满者:超越东西方的文明身份》,王振玲、刘伟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
[54]布琼主编,《法兰西世界史》,张新木主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比较罗格瓦尔,《战争的余烬:法兰西殖民帝国的灭亡及美国对越南的干预》,詹涓译,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17。
[55]比较罗特,《古代世界的终结》(1931),王春侠、曹明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塞姆,《罗马革命》(1939),吕厚量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布兰特,《古典时代的终结:罗马帝国晚期的历史》,周锐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8;勒特韦克,《罗马帝国的大战略:从公元一世纪到三世纪》,时殷弘、惠黎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奥唐奈,《新罗马帝国衰亡史》(2008),夏洞奇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勒特韦克,《拜占庭帝国大战略》,陈定定、王悠、李希瑞译,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18。
[56]卡赞斯坦主编,《中国化与中国的崛起:超越东西方的文明身份》,魏玲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
[57]霍布斯鲍姆,《耐人寻味的欧洲史》,见氏著,《论历史》,前揭,页330 – 333。比较热尔贝,《欧洲统一的历史与现实》(1983),丁一凡等译,北京:中国社科出版社,1989;哈贝马斯等,《旧欧洲新欧洲核心欧洲》,邓伯宸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施勒格尔,《铁幕欧洲之新生》(2013),丁娜译,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16。
[58]施米特,《论断与概念》,朱雁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分社),2016,页115。
[59]希瑟,《罗马帝国的陨落:一部新的历史》,向俊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布朗沃斯,《拜占庭帝国:拯救西方文明的东罗马千年史》,吴斯雅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诺里奇,《拜占庭的新生:从拉丁世界到东方帝国》,李达译,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18;菲德勒,《幽灵帝国拜占庭:通往君士坦丁堡的传奇旅程》,洪琛,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19;贝尔福,《奥斯曼帝国六百年:土耳其帝国的兴衰》,栾力夫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罗根,《奥斯曼帝国的衰亡:一战中东,1914 - 1920》,王阳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麦克米金,《奥斯曼帝国的终结:战争、革命以及现代中东的诞生,1908 - 1923》,姚志宏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
[60]兰克,《<世界史上的各个时期>导言》(谷裕译),见刘小枫编,《历史主义及其克服》,特洛尔奇等著,陈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9。
[61]欧康奈尔,《坎尼的幽灵:汉尼拔与罗马共和国最黑暗的时刻》,葛晓虎译,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18;戈兹沃西,《奥古斯都:从革命者到皇帝》,陆大鹏译,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16。
[62]阿德勒,《维吉尔的帝国:<埃涅阿斯纪>中的政治思想》,王承教、朱战炜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2;托尔,《<埃涅阿斯纪>与罗马的建构》,刊于娄林主编,《罗马的建国叙述》(“经典与解释”第54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9。
[63]沃格林,《希腊化、罗马和早期基督教》,谢华育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页182 - 183。
[64]罗布古典丛书中的Earnest Cary译本共七卷(1936 - 1950);比较E. Gabba,Dionysius and the History of Archaic Rome,Univ. of California Press,1991;C. C. de Jonge / L. H. Richard编,Dionysius of Halicarnassus and Augustan Rom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8。
[65]沃格林,《希腊化、罗马和早期基督教》,前揭,页185 – 186。
[66]沃格林,《中世纪(至阿奎那)》,段保良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页39 – 51;P. T. 金,《查理大帝》,张仁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67]卢兆瑜,《三国时代:查理大帝的遗产》,长春:长春出版社,2012。
[68] Biondo Flavio,Italy Illuminated(拉丁文 – 英文),Jeffrey A. White 编/译,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5. 比较伯克,《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意识》,杨贤宗、高细媛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7;页28 – 30;32 – 35。
[69]Ottavio Clavuot,“Flavio Biondos Italia illustrata. Porträt und historisch-geographische Legitimation der humanistischen Elite Italiens”,J. Helmrath / U. Muhlack / G. Walther编,Diffusion des Humanismus. Studien zur nationalen Geschichtsschreibung europäischer Humanisten,Göttingen,2002,S. 55 – 76.
[70]曼斯费尔德,《新的方式与制度:马基雅维利的<论李维>研究》,贺志刚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
[71]魏因伯格,《科学、信仰与政治:培根与现代世界的乌托邦根源》,张新樟译,北京:三联书店,2008。
[72]鲍尔索克,《吉本的历史想象》,见氏著,《从吉本到奥登》,前揭,页3 - 10。
[73]巴特勒,《古希腊人对德国的暴政》,林国荣译,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17;比较汤因比,《希腊精神:一部文明史》(1959),乔戈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雅克瓦基,《欧洲由希腊走来:欧洲自我意识的转折点,17至18世纪》,刘瑞洪译,广州:花城出版社,2012。
[74]波特,《尼采、荷马与古典传统》,彼肖特,《尼采与古代》,前揭,页29 - 30。
[75]陈斯一,《再论“荷马问题”中的口头与书面之争》,刊于《古典学研究》(第二辑:荷马的阐释),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页1 - 19。
[76]周春健,《元代四书学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周春健,《宋元明清四书学编年》,台北:万卷楼图书公司,2012。
[77]葛兆光等,《殊方未远:古代中国的疆域、民族与认同》,北京:中华书局,2016;张志强主编,《重新讲述蒙元史》,北京:三联书店,2016;比较王晴佳/李隆国主编,《断裂与转型:帝国之后的欧亚历史与史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78]王晓渔,《历史教科书与国家主义》,刊于《思想》(第31辑),台北:联经出版公司,2016;钱穆,《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民族性及中国文化》,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79。
[79]刘凤云、刘文鹏编,《清朝的国家认同:“新清史”研究与争鸣》,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页2;葛兆光,《何为中国:疆域民族文化与历史》,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2014;葛兆光,《历史中国的内与外:有关“中国”与“外围”概念的再澄清》,香港:香港中文出版社,2017。
[80]平野聪,《大清帝国与中华的混迷:现代东亚如何处理内亚帝国的遗产》,林琪祯译,台北:八旗文化出版公司,2018,页43;比较张昆将,《东亚视域中的“中华”意识》,台北:台大人社高研院东亚儒学研究中心,2017。
[81]日本东亚研究所编,《异民族统治中国史》(1943),韩润棠、张廷兰、王维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82]马戎编,《“中华民族是一个”:围绕1939年这一议题的大讨论》,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16。
[83]康拉德,《全球史的再思考》,冯奕达译,台北:八旗文化出版公司,2016。
[84]珀律比俄斯,《罗马的兴起与天下一统》,刘小枫编,《西方古代的天下观》,前揭,页2。
[85]比较施蒂默尔,《德意志帝国:一段寻找自我的国家历史:1848 - 1918》,李超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诺恩,《俾斯麦:一个普鲁士人和他的世纪》,陈晓莉译,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18;斯特恩,《铁与金:俾斯麦、布莱希罗德与德意志帝国的建立》,王晨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
- 原标题:刘小枫:新史学、帝国兴衰与古典教育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吴立群
- 最后更新: 2019-05-21 08:10:14
-
既然提起高加索人种,那何不一起谈谈欧罗巴人种和日耳曼人种?
2019-05-08 08:23 70年对话5000年 -
青春的颜色,叫奋斗!
2019-05-03 11:54 新时代之声 -
西藏考古大发现:发现青藏高原首个史前人类洞穴
2019-04-20 15:04 考古 -
在菲律宾发现新的古人类物种
2019-04-12 16:42 考古 -
侵华日军细菌战又添新罪证!
2019-03-25 19:19 -
选举产生官员是反民主的,在过去两千多年里曾是妇孺皆知的常识
2019-03-25 17:38 观学院 -
“今天,向40年前那场战争中的英雄和烈士们敬礼!”
2019-02-17 22:47 -
长城城砖被撬坏60余延长米,谁干的!
2019-02-05 20:23 考古 -
在中国,不管官多大学问多好,都不该忘记自己来自人民
2018-12-11 08:05 新时代之声 -
尘封百年,甲午海战沉船致远舰设计图在英国重见天日
2018-12-10 19:59 考古 -
直播:今天我们该如何纪念“三大战役”
2018-12-09 12:14 观学院 -
即使在最穷的中国面前,英国人也摔了跤,美国人也碰了壁
2018-11-30 07:10 新时代之声 -
唐代公主谁也没见过,怎么知道复原得准不准确?
2018-11-22 07:44 -
有些人一讲改革开放,就是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
2018-11-21 08:18 新时代之声 -
当年我们羡慕别人家家有冰箱,今天我们造给全世界
2018-11-19 08:38 新时代之声 -
疑似抗日英烈头颅现身日军老照片 日军曾“屠村”
2018-11-19 07:33 -
爱因斯坦亲笔信3.2万美元成交 信中成功预言德国未来
2018-11-15 17:21 德意志 -
埃及发现几十具“木乃猫”,真·喵星人占领评论区
2018-11-13 20:44 考古 -
“10人里有1人愿回中国,我们就成功了”
2018-11-02 06:58 新时代之声 -
当年中国没钱,但有胆子“杀出一条血路”
2018-10-30 07:28 新时代之声
相关推荐 -
“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34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03“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84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91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评论 229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