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韦诺:香港需要怎样的民主理念?重新认识“民主回归”
最后更新: 2021-07-23 10:02:35基于抗共和选举的考虑,民主党采取了“和稀泥”策略,奉行大帐篷(Big tent)政策,尝试用当时欧美时髦的“第三条道路”(The Third Way)作包装,试图左右逢源,吸纳不同政治光谱人士加入,并争取跨阶层支持,尤其是中产阶级。
所谓大帐篷政策,即在政党内部,有持相异甚至完全相反的不同观点或意识形态的派系存在,但是这些派系在某一问题上具有共识。港同盟创会会员陶君行直言:“泛民”政党都是有个套路的,就是全部以‘反共反中’作基本点。它既不会像左翼政党,相信世界应该公平,财富要再分配;也不会像右翼,说公共政策养懒人。一般西方政党都有这种想象,但“泛民”的想象从来离不开对中共的态度。
曾任民主党智囊的刘细良亦表示:“汇点”与港同盟合并成民主党,不过是个松散的政治联盟。它是基于对中共的态度,而不是左翼还是右翼。
结果,民主党在民生问题上往往出现左摇右摆的情况,例如最低工资议题上,1999年民主党反对设立,但10年后就转为支持。民主党的“和稀泥”策略亦激化党内派系斗争,导致分裂。还是以最低工资议题为例,民主党的主流派和少壮派出现激烈斗争,结果不少核心成员退党。面目模糊亦导致后来民主党的力量被旗帜更为“鲜明”的激进政党所削弱,如“社民连”和“人民力量”。
总体而言,从“民主抗共派” “逢中必反”的态度,以及在立法会内“拉布”和否决对民生有利的议案的表现来看,就能明白民生在他们眼中是可以随便牺牲的。
“民主抗共”之所以不断提出“改善民生”口号,旨在配合在立法会内外的行动,拖垮港府施政,不断阻碍港府解决经济民生问题,影响港府的治理表现,从而削弱港府的认受性。然后,将“普选”说成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唯一方法,主张港府一直无法解决民生问题的原因在于港府是经过“不民主”的程序产生的,唯有透过一人一票普选行政长官,港府才有可能解决民生问题。他们这样做,就可以在选举中骗取更多选票,并动员民众加入反对势力。
4. 对内地与香港关系的看法
如上所述,当年“民主回归”倡议者是“火红年代”的学运分子,他们几乎都属于战后婴儿潮的一代,在香港土生土长,他们对香港的认同及归属感是毋庸置疑的。然而,这不代表他们在看待内地与香港关系时抱有“大香港主义”,凡事以香港为本位。
“汇点”元老王卓祺教授1982年的一篇文章《地球不是绕着香港转的》充分反映“民主回归”对内地与香港关系的态度。王卓祺指出:“我们不单安于逸乐,亦由于香港经济上的奇迹,更由于中国文革后对自身社会、制度的反省,香港人便自夸自耀,以为中国的四个现代化一定要依靠香港的资本、技术、管理的输入。近几年来,返国内旅游的、投资的,都莫不以为香港人最行,但我们从来不反省我们精神生活的空虚、生命的虚无……我们极需要重新检讨我们与内地的关系,以及反省香港社会优劣之处;而不是像目前一面倒自以为地球是绕着香港来转的。”[35]
王卓祺,图片来源:中评社
“民主回归”强调,内地与香港关系属于“不对称”的:香港是特别行政区,是中国的一个城市,这是香港要面对的现实条件及制约之一。然而,“民主回归”更从中国的整体利益出发去看内地与香港关系。曾澍基指出:“'民主回归派’把香港的前途看作为中国发展的一个部分,将香港和国内的关系看成是小我与大我的关系,照顾小我,自然要关注港人利益,但不能拿中国的整体利益作牺牲……香港的相对自主性要照顾,港人利益要关注,但中国的物质以及精神利益要放在首位,分清主次……不要把香港问题孤立,要把本地的发展和中国的发展结合起来作分析及展望。”[36]
“民主回归派”的设想,是希望内地与香港在互信的基础上,扩大改革的空间,以及吸收各自经验的可取部分,形成内地与香港关系的良性互动。曾澍基强调,这类相互影响并无强制性,更不属于“和平演变”的阴谋或阳谋,旨在希望香港实验可让内地吸收可取部分,无意将既定蓝图加诸对方,更无任何颠覆中国共产党及社会主义制度之意图,而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又必须优先考虑中国的整体利益,要把人民的福祉放在最高位置。[37]
基于这种对民族利益的重视,“民主回归派”虽然并非全盘肯定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但从中国整体长远发展利益着眼,始终希望中国共产党能不断自我改革更新,带领民族复兴。
至于“民主抗共派”,他们当中有部分会自称为民族主义者,但会同时强调爱的是属于文化及历史上的中国,而不是作为政治实体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有部分“民主抗共派”甚至眼中根本没有中国,爱的只是英国或美国。无论如何,“民主抗共”都认定中国共产党是最大的敌人,不论采取什么手段,都要对抗以至推翻它。“泛民”多年来从美国(特别是通过黎智英)所得的政治献金,可见一斑。即使是被很多人认为有民族认同的司徒华,也没有阻止民主党和支联会收取美国的政治献金。
“民主抗共派”对内地与香港关系的看法,在上文提及过的《站在历史巨人的肩上——民主党对港中关系的回顾及展望》表露无遗。从标题上的“港中关系”,以及内文的“港中矛盾”、“港中融合”等字眼,就能看出那种以香港为本位的“大香港主义”心态。
在文件中,民主党多次用上“香港”与“中国”来形容内地与香港的关系,将两地关系视作两个独立个体,将香港独立于中国去看,并视两地关系为一种对立的敌我关系。例如,文件指出:“中国在国际政治及经济领域的影响力增大,香港与中国的政治议价与博弈亦必须考虑此因素。”[38],“现时香港面对的问题,是大陆各方面干预带来的影响。”[39]
基于“大香港主义”心态,民主党在文件中一直强调香港比内地优胜,例如:“现时,中国经济发展虽然可观,惟法制的确立和国际社会的信任等,仍远远未及香港水平。”[40]“廉洁奉公、民主、自由、人权、法治等香港的核心价值,一直被香港人视为香港与大陆分野的重要部分。”[41]
同时,民主党在文件中扬言:“香港政府应以香港作为本位、以香港市民的利益作为任何具体决定和安排的优先考虑,而这些涉及港中两地的讨论,香港有最终是否认同或参与的决定权。”[42]显然易见,“民主抗共派”眼里根本不存在中央。在他们眼中,香港比内地其他省市(以至中央)的地位更为高尚。
“民主回归”被“民主抗共”取代成主流路线
在推动香港民主发展方面,“民主回归”有着重要角色。王卓祺指出:“1984年中英签署《联合声明》,其中并无可以普选行政长官的条款。1990年颁布的《基本法》却出现了行政长官‘可以选举或协商产生’的第45条。这说明什么?就是八十年代笔者等当时的年轻人,已经成功争取落实民主回归。”[43]
刘乃强则表示:“于1997年7月1日,香港已经顺利回归祖国。而从那天开始,根据基本法,香港朝着普选作倒数。我们‘民主回归派’于上世纪80年代初对中央的要求,基本上已经达到。”[44]
“民主回归”在促进港人积极面对回归方面亦发挥重要作用。如上所述,八十年代初中英双方展开谈判时,社会上的意见领袖不断鼓吹“维持现状”。“汇点”是当时最先表态支持香港回归祖国的论政团体,他们独排众议,透过不同舆论平台,从理论层面驳斥“维持现状”,主张“民主回归”。
然而,假如说“民主回归”因历史而萌生及兴起,它亦无可避免要面对历史的冲击。曾澍基指出:“‘民主回归’的落实,需要一定的主客观基础。”[45]
标签 香港-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陈轩甫 
-
河南暴雨致安阳殷墟景区露天遗址进水,部分房屋渗水
2021-07-23 10:01 河南暴雨 -
习近平在西藏林芝考察调研
2021-07-23 09:31 观察者头条 -
31省份新增本土确诊12例,均在江苏
2021-07-23 09:27 新冠肺炎抗疫战 -
阳性人员隔离期间组织他人玉石直播,瑞丽一出租屋房东被行拘
2021-07-23 09:2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已发现遇难者,民众反映有小孩跑进隧道失联
2021-07-23 09:18 河南暴雨 -
国家防总工作组赴河南新乡
2021-07-23 09:18 河南暴雨 -
台风“烟花”:最强可达16级,不排除在浙江沿海北上
2021-07-23 08:17 极端天气 -
男子在微信群诋毁河南受灾群众,北京警方:刑拘
2021-07-23 08:10 河南暴雨 -
郑州京广路隧道近百车辆被淹,正在抢险
2021-07-23 07:54 河南暴雨 -
上海发布今年首个台风蓝色预警
2021-07-23 07:53 -
第二轮增援!京沪苏鲁湘5省市510名指战员连夜赴豫
2021-07-23 07:37 河南暴雨 -
郑州希岸酒店趁暴雨涨价到2888元 被罚50万
2021-07-23 07:23 河南暴雨 -
香港特首向河南人民表示慰问,各界持续捐款捐物
2021-07-23 07:20 河南暴雨 -
河南紧急启用五个蓄滞洪区
2021-07-23 07:18 河南暴雨 -
河南偃师百万吨生活垃圾厂坝体出现裂缝,已紧急加固
2021-07-23 07:10 河南暴雨 -
-
沈阳一客货车相撞事故致8死
2021-07-23 07:05 -
南京新增2例本土确诊,机场社区一小区升为中风险
2021-07-23 07:04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江苏溧阳发布一阳性患者行程轨迹,曾到过医院
2021-07-22 22:54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河南新密发改委副主任王俊杰遇洪水失联,家属:已不幸遇难
2021-07-22 22:40 河南暴雨
相关推荐 -
两名以色列驻美使馆人员遭枪杀 评论 44贴脸开大!特朗普白宫“伏击”南非总统 评论 130CIA高官又上头:首要任务,中国 评论 150“彻底失望!进一步退十步,24小时不到就背弃我们” 评论 221硬搬新加坡组屋抹黑中国,美使馆大翻车 评论 132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