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邹骥:应对新三样短期“产能过剩”,踩刹车是药不对症
编者按:9月28日,2024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在北京开幕。本届论坛以“全球产业结构变革与经济展望”为主题。本文为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在论坛上的演讲,观察者网授权整理发布,经作者审核。
【演讲/邹骥,整理/观察者网】
以风、光为主的新能源要挑大梁
这个议题内容太过丰富,在此我只能非常简单地讲讲。
第一,我还是要从应对气候变化和提振经济的紧迫性说起,这是逻辑的出发点。其实我不是经济学家,但得要围绕论坛的议题发言。气候变化的紧迫性和提振经济的紧迫性,这两个结合起来,最后决定了我们的需求,而且要把它变成市场的有效需求。
这两个紧迫性的具体内容我不赘述了,只是气候变化的紧迫性里面有一个时间要求,大概需要我们在未来20-30年里、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碳中和,否则很难实现到本世纪末升温远低于2度的目标,尽量达到1.5度的升温幅度。一旦这个升温幅度被突破,自然生态系统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可逆的、巨大的变化,其造成的损失——用尼古拉斯斯特恩爵士(Lord Nicholas Stern)的话说,将超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损失。自然科学告诉我们损害会很大,而且对整个地球系统可能是不可逆的伤害,所以有时间要求。
那么,这两个紧迫性里边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能源转型,不限于这个问题,但这是核心问题。
能源转型从以化石能源为主,转向以非化石能源为主。无疑,现在我们谈论的以风、光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核能、生物质能等目前已经浮出水面、上升趋势显著,这些是要挑大梁的,特别是风和光。另外,还有能源终端使用部门,比如工业、建筑、交通的电气化,这两个要绑在一起看待。
我本人有幸参加《巴黎协定》谈判的全过程,那时候我们已经在实现战略转身了,但有的还只是概念。我记得特别清楚,当时我给解振华主任画库兹涅兹曲线,说中国肯定要达峰的,中国应该有达峰的目标。而且,人均排放的达峰水平和整个变化趋势和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那时候好像还都是从理念出发,从一些其他国家、其他经济体的实际经验出发。
央视新闻
全世界跑的都是中国新能源车,那时中国可能真是发达国家了
但是,《巴黎协定》是2015年12月谈判成功、2016年签署的,到如今有八九年时间了,这期间发生了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奇迹,这就是以风和光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动力电池技术,直接影响到汽车技术,风光发电成本降了80%-90%,而且还在继续降,然后电池技术迅速产业化,变成国民经济的支柱之一。
去年我们“新三样”出口一下子就达万亿。我算了一下,大概占我们整个出口额的4%,这可不是小数,而且这个份额还会继续上升。今年上半年,中国的出口也很猛。国际市场尽管存在问题,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噪声、加税政策,但是挡不住。
我6月在伦敦见到一些朋友,他们给我们算过,比我们算得还透,说“即便欧盟加百分之几十的关税,你们还赚钱呢!”我心里想,反正还是赚,那反过来说明我们的成本有多低。我们的底气是在这个地方。
在这种形势下,问题就转化为我们如何对待这几个产业,怎么评价它们的地位?包括在国民经济当中的地位、在能源转型中的地位、应对气候变化的地位,乃至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战略地位?
一个国家的战略地位是靠基本综合国力、头部企业、经济财富和技术来确定的。今天我们看到中国要变成发达国家,还有一段路要走,得到2050年。但是如果全世界跑的都是你生产的汽车,从历史经验来看就只有日本、德国和美国,再加一点法国、意大利的份额,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那时候可能就真是发达国家了,当然这还是表象。
1月18日,在烟台港商品车滚装码头,外贸商品车在等候发运(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朱峥摄
应对所谓“产能过剩”,不是踩刹车而是要打通堵点
面对刚才我提到的两个迫切性形成的巨大的潜在需求,中国新能源产业的产能以五年的尺度来看并不过剩。COP28大会上谈论的“Triple Renewable”和“Double Efficiency”的目标,是全球共识,要实现这个目标,包括中国产能在内的全球产能是有缺口的。
在这个共识下,我们的企业投资,以光伏为例,大概每年10亿千瓦的产能应该是不够用的,服务全球,是我们期望达到的目标。但是,我们以一年、两年的尺度来看,确实出现了所谓的产能过剩,这就是一个不均衡的状态。经济发展最永恒的状态是不均衡,但它的趋势又是均衡的,这一点毫无疑问。
我们看到了短期的不均衡,但解决问题的思路不是踩刹车。现在好像是说去年风光出货3亿千瓦,风光行业开始卷了,开始降价了,企业没利润了,踩刹车。去年目标定的是1.6亿千瓦,结果达到3亿千瓦,于是今年目标定了2.5亿千瓦。
我觉得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政策一致性。现在我们也强调,能源政策、气候政策、新能源产业政策和现在整个国家要提振经济、要稳增长、要扩大需求的政策是不是一致?但这时候如果倾向是踩刹车,那恐怕不对症。
刚才我刚进门前有一个记者追着问,邹教授,您谈谈今年光伏企业怎么出清?我认为这个药方恐怕不对,可能症状你看到了,但开的药方不对。现在的重点不在于出清,重点是如何打通堵点,扩大这些产业的发展,把下游的需求创造出来,也就是所谓的供给创造需求这个题,应该是主要政策者和我们实践者要回答的问题。
所以我倒认为,今年新增风光产能的目标至少应该还是3亿千瓦,而且我认为是稍微踮着脚可以完成的,上半年是1.25亿,全年平均好像2.5亿,下半年、特别是四季度有可能还能达到3亿千瓦。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国新办8日将举行发布会,介绍系统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
2024-10-06 14:51 观网财经-宏观 -
超级牛散王孝安、方士雄,被顶格处罚
2024-10-06 14:14 金融观察 -
史上首次!长假最后一天可受理期货开户
2024-10-06 14:11 金融观察 -
“在这个世界中,美国不是稳定的锚,而是需要防范的风险”
2024-10-03 23:28 美国一梦 -
“中概股暴涨已让空头血亏70亿美元,损失惨重”
2024-10-03 13:22 中国经济 -
“‘生儿育女’后,马斯克政治立场快速转变”
2024-10-03 08:55 美国政治 -
港股大爆发!恒生指数站上22400点
2024-10-02 13:55 -
130万亩良田喜迎丰收,汾酒“第一车间”诉说持续千年的粮农故事
2024-10-02 09:59 观网财经-消费 -
马斯克可以“试错迭代”,我们行不行?
2024-10-02 09:59 观网财经-科创 -
斥资80亿元打造上海荟聚,宜家母公司: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毋庸置疑
2024-10-01 14:32 -
深交所对许家印给予纪律处分
2024-09-30 23:02 大公司 -
盛松成:稳增长政策应向民生领域倾斜,建议个税起征点提高到8000元
2024-09-30 21:44 中国经济 -
住建部、金融监管总局:扎实推进保交房工作
2024-09-30 21:31 观网财经-房产 -
李大霄:千万不要上杠杆,要吸取2015年短命行情的教训
2024-09-30 19:57 -
日本经济前路迷离:反安倍斗士上台,依然难以告别安倍经济学?
2024-09-30 18:12 -
鸿蒙誓师,见证中国互联网生态大跃迁
2024-09-30 18:05 观网财经-科创 -
荣耀:副董事长因个人原因辞职
2024-09-30 18:01 观网财经-科创 -
“有房东连夜跳价50万试探行情,中介忙得没空吃饭”
2024-09-30 16:55 观网财经-房产 -
历史新高!港股成交额突破4500亿港元
2024-09-30 15:59 金融观察 -
相关推荐 -
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评论 54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评论 298直播:跟着军工组探访俄罗斯兵器博物馆 评论 127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评论 1296商务部:中方决定同意与美方接触 评论 423最新闻 Hot
-
担心美国施压,在华德企:希望新一届德国政府确立平衡立场
-
印空军:今起在与巴基斯坦接壤地区进行演习
-
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
拜登卸任后首次受访:特朗普太掉价了,美国不代表掠夺
-
哥伦比亚准备加入“一带一路”?中方回应
-
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
首批145%关税中国货船抵洛杉矶港,美业界预警…
-
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又使坏,俄方怒斥
-
俄方宣布:8月底,普京将访华
-
特朗普又要给波斯湾改名了
-
英国快和美国谈成了?条件是…
-
改道、停飞,各大航司又遭罪了
-
巴军方公布回击细节:两国战机均未侵入对方领空
-
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
印度称向这几个国家通报了行动
-
巴军方:印度袭击已致26死46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