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学家建言2024中国经济”系列| 赵燕菁:“居者有其屋”,中国房地产需要两条腿走路
最后更新: 2024-05-09 05:39:54赵燕菁:我国此前政策的最大问题,就是把房地产当作一个产业。2023年中央政府做出了一系列决定,表明我们对房地产的认识有了根本性改变,即房子实际上分成两类,一类是大家在市场上交易的投资型商品,另一类是保障性的住房。
将房子分为两类,就有两类衡量房地产是否恢复的不同指标;不能用这个指标衡量说房地产恢复了,用那个指标衡量就说房地产下滑了。如果只用其中一个指标衡量,总有一个满足不了,要不就是房地产下滑崩盘,要不就是房价太高,老百姓买不起、住不起。
从两种房子类型来看,作为投资型的房地产,那就要放开,必须有流动性,不能限制它的交易;如果限制交易,就会失去流动性,那它还是商品吗?如果没有流动性,就不能用来做抵押,因为银行拿到以后脱不了手,也就没有资本价值。
中国经济的底层,有很大一部分是和房地产相关的。个人、家庭贷款基本都靠房子作抵押,地方政府的巨额负债,也是用不动产做抵押,企业能拿到很多贷款就是因为它的土地值钱,而不是因为它的利润有多高。所以,必须让投资型房地产有流动性,价格高低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买、有人卖。
房地产市场是否恢复的其中一个指标,就是商品房市场一定要恢复交易,不能是大家都在抛。资本市场就是这样,越是大家一起抛,就越贬值,反过来又促使一起抛。这就是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的区别,资本市场是买涨不买跌,商品市场则是便宜打折,肯定抢手。
但是我们也不能用管理资本市场的方法去管理房地产市场,因为房地产还有另一个属性。它和股票不同,人要住在房子里,如果股票一直上涨,不会影响日常生活,但如果房价一直上涨,居住功能就会受到影响,所以真正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把两个属性分开。
这就意味着,衡量房地产是否恢复的另一个指标,就是能否实现居者有其屋。你进入一个城市,理论上就应该能买到或者租到房子,能在这个城市住下来。
观察者网:也就是说,商品房市场流动性要好起来,保障房的建设和供给要跟得上。
赵燕菁:全覆盖,都满足,这就是好的表现。商品房卖的价格越高,说明资产估值越高。
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城市都有住房危机,跟股票市场一样,一会儿繁荣,一会儿衰落,一会儿崩盘。但是,新加坡很少受到房地产冲击的影响,非常稳定,这是因为新加坡80%以上都是保障性住房,政府提供的组屋价格很稳定,不受市场波动的影响。但与此同时,新加坡的房价是全世界最高的,中国、东南亚、中东等全世界的富人都到那里买房;新加坡不限制购房,因为一旦限购,脱不了手,谁敢去新加坡买房?
新加坡达士岭组屋。图自视觉中国
其实中国也应该这样,像一些顶级城市北京、上海等,都应该放开,让全世界的人都来买,越贵越好;但我们老百姓基本不住这种房子,所以房地产市场要有两种价格。
观察者网:正如您所言,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保障性住房备受瞩目。8月25日,国常会审议通过的《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可以说是一份标志性文件,其中明确了两个目标:第一,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让工薪收入群体逐步实现居者有其屋;第二,推动建立房地产转型发展新模式,让商品住房回归商品属性、满足改善性住房需求。这两个目标,能否理解为中央政府正在推动新一轮“房改”,为什么?我们国家最终要实现怎样的住房结构才是比较理想的?
赵燕菁:这份文件中,你刚才提到的两句话是核心的核心,虽然表面上是讲保障房,实际上就意味着双轨制,这个政策是非常重要的转折。
不建保障房,商品房根本放不开。你敢放吗?一旦放开房价就会上涨,涨到大家都买不起,社会会不稳定。因此,建设保障房的一个很重要目的是将两类房子分开,才能救活另一个。
我们一定要理解保障房和商品房的关系。保障房是稳,而商品房要有流动性,就必须接受它的波动。房地产市场的比例关系,取决于你是求稳还是求资本性。保障房比重越大,就越稳,社会越不容易波动;因为房价上涨和你没关系,反正是保障房,也卖不了,房价也很便宜,能住得起。而富人想要的是随时可以把自己投资的商品房脱手,如果要流动性更高、有更多的资本能抵押,那么商品房占比就要高。
此前中国房地产市场上商品房比重非常高的原因在于,在我们国家高速增长时期,建什么都需要钱,要用房地产做抵押;家庭拿房子做抵押,政府拿地做抵押,才能融资。所以可流动性的、资本性的土地和住房供给,必须有一定比例。
但现在我们的基础设施基本都建成了,即使再卖更多的地,也几乎没有基础设施可建了。这时就应该转向“稳”,加大保障房比例,保障房比例越大,市场波动就越小。就像前面说的,新加坡房地产市场为什么非常稳?因为80%左右都是组屋,市场房价波动跟这部分一点关系都没有,房价涨跌再厉害,也只占20%而已。
观察者网:您觉得我国保障房比例达到多少比较合适?目前就整体来看,我国房地产已经到了供大于求的状态。
赵燕菁:我个人认为,我们保障房推出晚了,其实在5年前、甚至更早一点的时候,就应该大规模建设保障房,大量减少商品房的供给。
我们商品房出现问题的原因就是供给太多,一定要保持商品房供不应求的状态,才有流动性,大家才愿意买。一旦供大于求,再好的东西,一个人有三四套、四五套,还卖给谁?就会失去流动性。
前段时间,中国房地产政策的一个较大失误或者说考虑不周的地方,就是采取增量压价的政策,即增加住房和土地供给,把房价打下来。这是非常错误的,现在后遗症很严重。
我们的“增量”应该是增加保障房的数量,从五六年前开始,就应该大幅减少商品房供地。如果那时就有《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增加保障房,涨多少都不怕,也不会出现今天的暴跌。
现在我们总是说恒大如何、碧桂园如何,但如果政府不卖地,它们想崩盘也没机会,问题还是我们的商品房供给量太大。所以,我觉得2023年的房地产政策是新一届财经班子做得非常正确的一件事,必须要把供给降下来,同时保障必须要上去,这两个是一回事。
已成为烂尾楼的恒大杭州商业中心,以往明显的恒大标识也不见踪影。图自视觉中国
观察者网:现在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也面临着许多具体的难题,比如建多少,怎么建,资金从哪里来,怎么定价,怎么配售,怎么管理?……您对此有什么建议?
赵燕菁:既然大家都觉得建保障房是正确的,那为什么以前不建?说穿了,还是因为没钱。改革开放前,我们国家全是保障房,为什么要建商品房?因为保障不了,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靠政府给大家提供福利住宅。
我们以前的房地产存在各种各样的毛病,但为什么发展至今,所有的住房、高楼大厦都是靠房地产解决的?因为房地产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能把政府基础设施的未来收益贴现过来,所以我们才有钱。
政府在城市里修建大量的公共基础设施,如道路、管线、学校、医院、机场、火车站等等。像道路这类设施,我们都是免费使用的。那么,钱都跑哪儿去了?实际上全跑到住房里去了。地铁一修、学校一建,房价就会上升,如果旁边还有公园,房子就更升值,这就是公共产品的溢价。公共产品没法售卖,就通过房子给它贴现过来,人们买房子就是买了这些水电、地铁的基础设施,所以房子有很高的流动性,大家都愿意接受,这是融资的来源。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房佶宜 
-
陷入“40万买院士”争议的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今年都颁给了谁?
2024-05-08 22:03 -
习近平:中塞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正在徐徐展现
2024-05-08 18:33 观察者头条 -
为防攀比,学校拟统购600元一双的运动鞋?校方回应
2024-05-08 17:06 -
福建舰首次航行试验现场视频来了!
2024-05-08 15:53 中国海军 -
年轻干部妄想赌球“一夜暴富”,巡视期间仍顶风作案
2024-05-08 13:40 廉政风暴 -
近月“第一脚刹车”!嫦娥六号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
2024-05-08 10:20 航空航天 -
中国海警舰艇编队今日在我钓鱼岛领海巡航
2024-05-08 10:10 钓鱼岛持久战 -
广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秀隆被逮捕
2024-05-08 10:06 依法治国 -
“中国或支持特斯拉测试无人驾驶出租”
2024-05-08 08:51 观网财经-汽车 -
中国新型储能开启“黄金赛道”,直接推动超千亿元投资
2024-05-08 07:56 能源战略 -
有自媒体账号仿冒国安与粉丝互动,国家安全部提醒
2024-05-08 07:12 国家安全 -
福建海警位金门附近海域依法开展常态执法巡查
2024-05-07 22:34 两岸关系 -
警方通报:无业男子发表“辱华”言论并编造公职人员身份,已刑拘
2024-05-07 22:29 依法治国 -
云南镇雄致2死21伤案嫌犯已落网:被抓时手中还拿着矿泉水面包
2024-05-07 21:21 依法治国 -
中国央行连续第18个月增持黄金储备
2024-05-07 20:42 观网财经-金融 -
全球首次!中国团队利用自体再生胰岛移植治愈糖尿病患者
2024-05-07 18:05 -
云南镇雄警方通报医院持刀行凶案:2死21伤,嫌犯为一村民
2024-05-07 17:28 -
中国联通原总经理李国华一审被判16年
2024-05-07 17:25 廉政风暴 -
国家烟草专卖局原局长凌成兴被逮捕
2024-05-07 17:15 廉政风暴 -
云南镇雄发生一起恶性伤人事件,初步了解逾10人伤亡
2024-05-07 14:19
相关推荐 -
“中国打贸易战有秘密武器:AI机器人大军” 评论 77中国不买美国液化气了,换中东 评论 103把中国货“藏”在加拿大,“我们赌特朗普会认怂” 评论 97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评论 472和特朗普一起“孤立中国”?欧盟拒绝 评论 63最新闻 Hot
-
“纯关税壁垒最粗暴,欧盟快和中国谈吧”
-
总计7亿欧元,欧盟对苹果、Meta“罚酒三杯”
-
“俄乌都得在领土上让步,再不同意美国就退出”
-
中国不买美国液化气了,换中东
-
把中国货“藏”在加拿大,“我们赌特朗普会认怂”
-
涉及稀土,马斯克:正与中方协商
-
美国着急放风“即将与日印达成协议”,其实只是…
-
通用电气CEO:别打了,我们还没给中国交付...
-
哥伦比亚总统:我认为特朗普政府把我的签证吊销了
-
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
“孤立中国?东盟不会跟,否则…”
-
“中方对美方鸣枪示警:这回来真的,能一票否决”
-
“特朗普一声令下,美国几十年联越制华努力,白干了”
-
特斯拉净收入锐减71%,马斯克“认怂”
-
普京送给特朗普的肖像画长这样
-
美欧倒逼肯尼亚“转头”,“中国又拿下一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