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时报:西方应如何应对来自中国的收购挑战
关键字: 中国欧洲华为
tasdk:“阿尔特迈尔部长提出了一项未必可行的建议,即德国政府应获得授权以阻止中国公司对具有重要战略价值或涉及关键技术领域的德国公司的收购。阿尔特迈尔部长的建议若付诸实施将带来一定风险,因为这将把那些受到欧洲欢迎的中国投资挡在门外,如此一来很多欧洲企业的风险投资来源将被切断,欧洲初创企业的成功率也将下降”——作者的这一观点对于英国或美国来说是有价值的,这两个国家的储蓄率太低,不足以支撑投资。不过对于作为整体的欧盟来说,情况还是不一样的。
过去,欧盟的储蓄水平恰好可以支撑起自己的投资需求。其实在欧盟内部,当时各国的情况差异巨大。欧盟核心国家的储蓄率过高,而欧盟边缘国家的储蓄率又过低,这种不平衡状况引发了欧元危机。不过总地来说,欧盟的储蓄与投资之间大致上还是平衡的。自欧元危机以来,我们的储蓄水平已经不再仅仅是满足投资需求,而是超出了投资需求。由于欧盟并不缺乏储蓄,各种既有企业和初创公司是不应缺乏资金的。如果中国投资者愿意比欧盟投资者和储户在欧洲公司身上出更多的钱,那么很显然我们就要问问为什么了,答案应该并不难猜。我觉得阿尔特迈尔部长的建议还是明智的。
Professory:德国人的问题在于,他们手中仍有实力强大的大型国民企业,他们还有害怕会失去的东西。而我们除了军工产业之外已经没有什么厉害的大企业了。事实上,我们在创意和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与中国人在大规模生产方面的优势相结合,已经产生了非常好的协同效应。当德国经济遇到问题,不得不说我也是很紧张的。德国车很棒,希望他们的汽车生产线不要停下来。
William Thayer Sr:我给欧洲提个建议吧。欧洲把99%的精力都放在社会福利上了,也许可以分一些精力在科技创新上,哪怕10%也行。在芯片和软件这两个产业,欧洲已经完全出局了。拥有漂亮的葡萄园的确很不错,可是也得为未来考虑一下啊!还记得当年是欧洲人发明了汽车、无线电、蒸汽机和纺织机吗?那些已经是褪色的尘封历史了,今天的欧洲正散发着社会民主主义催生的平庸气息。
SpringTime:欧洲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中国成功地使5亿人口脱离了贫困,这个规模已经接近欧盟制造出来的贫困人口数量了。中国取得的减贫成就在欧洲政治家的圈子里引发了一种混合了敬畏和自我厌恶的复杂情绪。另外,中国的外交政策与英国当年建立帝国时的做法有些相似——当年我们创立了东印度公司,如今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更糟糕的是,当年我们在亚洲有离岸的香港,如今中国在欧洲有离岸的不列颠。
Move Te Ipsum:在当下的这个“数字时代”里,中国给我们建设交通基础设施,还是给我们建设信息基础设施,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是很大的。前者会使我们不具竞争力的产业损失一些工作岗位,而后者虽然也会使我们损失一些工作岗位,然而允许一个全球性的竞争对手参与敏感的国家信息网络的建设,这将给我们带来长期的不利影响。鼓励全球竞争者和投资人参与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我们的社会生产力和国民收入当然是好事情,可是允许他们介入国家权力工具的运行却是完全不同的另一件事了。政府在这方面慎重一些是对的,我们需要合理地评估其中的安全风险。关于华为,首要的问题并不在于它是否能够提供我们所需要的设备(我们的确需要他们的设备),而是在于他们是否能够在不牺牲我们(不仅我们英国,还有我们在“五眼联盟”的朋友们)的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向我们提供那些设备;第二个问题在于,我们的政府体系是否有能力正确评估使用华为设备的风险并对其加以管控。
B Ytab回复Move Te Ipsum:爱立信和诺基亚都能够制造华为提供的那些设备,只是价格较高,这将推高用户使用5G服务的成本。如果一家电信运营商使用了华为的设备,那么其他运营商为了在市场上保持竞争力也将不得不使用华为的设备。20年前,英国电信产业为12万人提供了薪资优厚的工作岗位。私有化之后,英国电信(BT)的竞争对手们都用上了便宜的进口设备,于是英国电信也不得不这样做。
Chase D. Parker III:我们的对华政策是混乱的、过时的,已经无可救药了。当我们谈论任何与中国有关的话题时,我们总是脱不开意识形态、道德谴责、歇斯底里的极端情绪以及对历史的肤浅理解。最令人忧虑的是,我们对中国的实际情况并不了解。因此,我们对中国真正的优势视而不见,当他们取得进步尤其是在科技和经济领域取得进步时,我们总是居高临下地不以为然。我们认为中国所取得的经济成就几乎都是来自不公平的政策和欺骗,这种态度是傲慢的,与事实不符的。这些年华为公司发展速度之快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如果我们要制定对华大战略,我们就必须尽快打起精神来,发怒是无济于事的。我们一直把精力放在遏制上,可这并没有什么效果。我们一直致力于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里把中国边缘化,而中国人却成功地以亚投行进行了反击,我们在欧洲的很多盟友都与中国签署协议成为了亚投行的创始成员国。我们施压盟友将华为挡在门外,可是这也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因为没有哪家公司能以同样的价格提供同样品质的产品。中国宣布了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计划,而我们认为那些参与的国家将陷入债务陷阱,我们嘲笑他们新建的基础设施将毫无用处。如今中国人把他们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用在了“一带一路”项目上,而我们遏制“一带一路”的努力也没有成功。意大利和希腊已经与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估计其他欧盟成员国也会跟进。虽然欧盟作为一个整体对“一带一路”有些微词,然而当时机到来的时候,其成员国都将逐一加入。
没人提到该如何加强我们自身的竞争力,我们只是一味地在“一带一路”问题上哀怨不已,却无法拿出自己的方案与其竞争。我们在谴责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的同时,却以腐败和缺乏人权为借口不愿去非洲投资。我们一直说思科、诺基亚和爱立信的产品比华为的更好,可是我们为何无法把华为完全挡在市场之外呢?除非我们能对中国进行透彻的分析,否则我们甚至都难以搞清楚到底该解决什么问题。当下这种毫无意义的对华战略是没有出路的。
(观察者网马力译自2019年4月26日英国《金融时报》网站)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原标题:金融时报:西方应如何应对来自中国的收购挑战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马力
- 最后更新: 2019-05-14 07:52:57
-
朝鲜首家汉语水平考试中心揭牌 中国大使出席
2019-05-14 07:19 朝鲜现状 -
澳总理称“中国是客户,美国是朋友” 遭反对党炮轰
2019-05-13 22:57 -
哭笑不得!俄罗斯棕熊“洗劫”猎人食物后逃跑
2019-05-13 21:49 观网看片 -
土欲在塞浦路斯海域钻探油气,又举行史上最大海军演习
2019-05-13 21:46 奥斯曼之春 -
这件事上,加拿大选择站中国
2019-05-13 21:33 -
美国农民:为加税买单的是我们
2019-05-13 21:30 中美关系 -
美国“旧船票”登不上各国“新客船”
2019-05-13 20:02 中美关系 -
西班牙最长滑梯开放一天被关闭,网友:就是坨垃圾
2019-05-13 18:27 观网看片 -
“针对中国人”恐袭被挫败,外交部感谢巴方
2019-05-13 18:06 巴铁 -
“中国更有优势,美缺乏对华长期战略”
2019-05-13 17:57 中美关系 -
中美关系转圜,中国将对日本苛刻?外交部副部长回应
2019-05-13 17:11 中国外交 -
又有两艘沙特油轮遭袭 伊朗:警惕坏人阴谋
2019-05-13 16:44 伊朗局势 -
IS首次宣称在印度建“省” 外媒忧南亚反恐形势
2019-05-13 16:18 打击IS -
一男子在靖国神社附近剖腹自杀
2019-05-13 16:03 日本 -
就因发这张照片 约旦裔作家新书泡汤
2019-05-13 14:30 美国一梦 -
蓬佩奥取消莫斯科行程,赴欧盟总部谈伊朗局势
2019-05-13 14:19 美国一梦 -
他要调查劲敌拜登“通乌”,然而…
2019-05-13 13:59 美国政治 -
英前情报高官跟风咋呼:去中国,别带手机!
2019-05-13 13:37 华为 -
美军就位后,埃及、巴林、阿联酋谴责“港口破坏事件”
2019-05-13 13:23 伊朗局势 -
相关推荐 -
“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34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03“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84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91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评论 229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