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观点 | Opinion more
-
内塔尼亚胡想当“地区霸主”,埃尔多安:难道我不想?
土耳其外长的言论折射出该国对以色列地区定位认知的转变:从曾经的盟友,到后来的对手,如今正日益被视作彻头彻尾的敌手。安卡拉对以色列日益强硬的姿态及自诩的“地区霸主”新身份深感不安——这本是土总统埃尔多安觊觎已久的角色。[全文]
-
伊朗人松了一口气,在核问题上正好“借坡下驴”
伊朗同美以博弈的目标,最终还是自身在中东扮演的角色问题,以怎样的方式融入国际社会,跟邻国到底处于怎样的关系中?伊核问题的处理,本质上也取决于伊朗同西方或地区国家的互动。[全文]
-
早有预谋!伊以冲突竟是三十年“斩草除根”计划中最重要一步
以色列“斩草除根”战略在美国的落实主要由犹太游说团体推动。美国以色列公共事务委员会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犹太人游说团体,它们利用自身在美国国会的影响,力促美国对以色列的有利行动,而美国是被“拉入”以色列重塑中东的战争。[全文]
-
内塔尼亚胡打出了“特朗普王炸”,但未来将手握更烂的牌
特朗普政府推行了一条很可能加速伊朗发展核武器计划、同时移除国际监督的路线方针,这相当于越过了历届美国政府都竭力避免跨越的红线。[全文]
-
在伊朗,我多次感受到民众对美国的复杂心态
不少人基于“身边统计学”得出“伊朗人普遍反对现政权”的结论,我认为这主要源于两个原因。鉴于伊朗独特的政治体制,要接触亲近伊斯兰共和国的普通民众,最好是前往宗教场所或参加大型活动。[全文]
-
以伊冲突再起,有人又搬出了布热津斯基的“大棋局”
中国、伊朗和俄罗斯三国虽然形成了事实上的三边结构,但并未形成稳固的所谓“大三角”。说白了,布热津斯基津津乐道的中国、俄罗斯、伊朗“三边联盟”,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全文]
-
以伊正从速决战转向持久战,美国下场是“请君入瓮”
以色列、伊朗都承受不了冲突长期化,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双方背后的民意支持率还很坚固,必须让子弹再飞一会,他们还没有到打完子弹的时候。[全文]
-
美以袭击伊朗核设施,全球核不扩散体系岌岌可危?
以色列在美国的全力支持下,明显、故意且极具侵略性地违反了多项国际法律、规范和协约,却逍遥法外。而条约其他签署国对此并未作出任何有效回应。这使得包括NPT在内的多项国际协议前景非常不确定。未来不仅伊朗会认真考虑退出NPT,许多国家也可能会考虑退出NPT。[全文]
-
拥核机会窗口可能已经关闭,伊朗面临艰难选择
从近几天的情况来看,伊朗国内并没有发生严重的危机和骚乱,冲突爆发之初那种因领导层大面积死亡导致的恐慌与严重危机时期,伊朗已经挺过来了。而考虑到美国、以色列正摩拳擦掌,伊核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伊朗现在追求实现拥核的机会窗口可能已经关闭。[全文]
-
这张照片,把西方政治看得明明白白
“帮派”老大的特点和手段是什么?归纳起来无非就是恩威并施,笼络人心,拉帮结派,以强凌弱,损人利己,唯我独尊。这些特质若放到美国身上,可以说几乎无一不匹配。而综合西方阵营中各方的表现,以色列是当之无愧的“金牌打仔”,而且是功勋卓著的“双花红棍”。[全文]
-
伊朗会政权更迭吗?
我的判断是,伊朗政治疲弱,漏洞百出,但政权更迭是另一个层面的事情,另一个性质的东西,它虽然不能完全排除,但概率很低。我们所能看到和听到的关于伊朗政权更迭的信息,更多的是内塔尼亚胡极右翼政府(及其在美国的响应方)为了服务自己的政治议程所做的政治宣传与运作的回响。[全文]
-
仅凭这一条,以色列就不可能成为地区霸权
这场冲突尚未结束。就算伊朗在最新一轮交锋中落败,也没有证据显示德黑兰会甘愿让自身的利益从属于以色列。仅凭这一条理由,以色列就谈不上是地区霸权。 [全文]
-
伊朗关键设施已转入地下,地面损失不影响核心功能
伊朗的所有关键资产,无论是导弹、无人机还是它们的核心生产线、与核计划相关的设施,都被深埋到地下,以色列当局无法触及。目前他们仅仅袭击了地面建筑,但我们核计划的所在地,关键设施并不在地表。[全文]
-
伊朗损失惨重,战略短板不只是反特
关键的问题同样是毋庸置疑的——偏科,致命性的偏科。[全文]
-
以色列导弹将美国的中东“大转弯”炸回原点
如果美国准备抛弃特拉维夫,为何不停止对以军援?又为何始终不对以色列祭出有效制裁?显然,真实世界的“大转弯”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美以关系盘根错节,又在政治利益与战略基础上相互綑绑,很难因为一场战争尽数毁弃。[全文]
-
以军空袭目的不在于摧毁伊朗,而是将美国拖入冲突
以色列需要把伊朗拉进冲突并消耗其国力,这样才能在地区的竞争中占到上风。可以说,那些遭空袭的核设施从来不是以色列的真正目标,伊朗的政权才是。[全文]
-
这条连接俄罗斯-伊朗-印度的走廊,将改变21世纪地缘经济游戏规则
一旦全面投入运营,该走廊将为欧亚大陆绝大部分地区提供一个免受制裁,相比苏伊士运河更便宜、更快捷的贸易和互联互通走廊。[全文]
-
小国也需要安全,如何打破核扩散和“安全悖论”的恶性循环?
当前全球各国过分强调军控和核不扩散的重要性,反而使本应作为最终目标的核裁军被牺牲掉了。各国不再谈核裁军,而只谈军控,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在误导公众。[全文]
-
伊朗处在十字路口,但不会轻易打出“核”这张牌
这是一个畸形的结构,已经形成了死结,并不是跟美国改善关系、解除制裁就能够解开的。甚至说,如果美国制裁突然解除了,反而会引爆矛盾。[全文]
-
伊朗改革派想与美国达成“大交易”,但强硬派选择继续周旋
“抵抗轴心”遭到重创之后,伊朗的战略面临三种选项:一是战略收缩,二是勉强周旋,三是激进反制。现在看来,伊朗选择的似乎是“勉强周旋”。[全文]
-
-
资讯 | Information more
-
美军评估又变了,“不是几个月是两年”
-
伊朗称逮捕700多名涉以间谍,以方回应
-
美国放风:伊朗有动作了
-
最新数字:以色列袭击致伊朗935人死亡
-
美媒曝伊朗官员私密通话,白宫急眼
-
美国想谈判,伊朗开出条件
-
国际原子能机构:伊朗技术还在,几个月就能重启铀浓缩
-
伊朗最高领袖顾问亲口讲述:我如何逃过以色列暗杀
-
“感谢中国政府和人民在伊朗最艰难时刻给予的支持”
-
伊朗举行国葬
-
特朗普:饶了哈梅内伊一命,还免了他“谢谢我”
-
中方开始进口伊朗石油?外交部回应
-
欧洲也来打脸:基本完好无损
-
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巴勒斯坦事务负责人身亡
-
伊朗外长:目前伊朗没有重启核谈判的计划
-
伊朗正式颁布法律:暂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
-
哈梅内伊发表讲话:伊朗狠狠扇了美国一耳光
-
“伊朗核设施被炸,美国政府得赔钱”
-
伊朗核设施受损如何,法国将独立分析
-
开绿灯?特朗普再提:不阻止中国买伊朗石油
-
-
· 伊朗局势 ·
伊朗局势受到全世界的密切关注,盖因当今世界的矛盾中心在中东,而伊朗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政治位置都无疑处在中东的中心。伊朗核问题、伊朗与以色列的关系、伊朗政府的权力交替……无论是美国、俄罗斯还是中国,无疑会持续对伊朗局势的变化保持敏感。
-
伊朗高级军事指挥官沙德马尼伤重不治
-
伊朗防长:感谢中方的理解支持,希望中方继续主持公道
-
伊朗外交部:核设施“严重受损”
-
伊朗防长抵达中国
-
伊朗外长证实:美在空袭前后多次传话过来
-
中方在伊以停火问题上持什么立场?外交部回应
-
大转弯?特朗普:中国可以继续买伊朗石油了
-
伊朗总统:12天战争结束,重建工作开启
-
特朗普:普京打电话要帮助解决伊朗问题
-
伊朗总统表态
-
特朗普改口:不想看到伊朗政权更迭
-
王毅:美方开创恶劣先例
-
王毅同伊朗外长阿拉格齐通话
-
以方:与特朗普通话后,停止了攻击行动
-
“别投炸弹了!让你们飞行员马上回家!”
-
卡塔尔召见伊朗大使:强烈谴责
-
又开打?伊朗官媒否认
-
特朗普称伊以已停火,中方表态
-
哈梅内伊最新发声:伊朗民族不是一个会投降的民族
-
特朗普隔空掐架梅德韦杰夫:别嘴上老是“核”不“核”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