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扬之:德国 “反美主义” 由来已久,监听丑闻是颗新种子
1)在德国知识分子的眼里,美国既没有文化精英、也没有公务员阶层,那里的工人阶级还缺乏政治觉悟。可就是这么一个把追逐物质当作成功标准的社会模式,其经济竟然在具有悠久人文传统的欧洲影响越来越大。这让德国知识界感到不解、沮丧、甚至恐慌,所以,他们把“美国范”视为很难与欧洲和德国思想模式相融合的“新物渗透”(Eindringling von einer Neuartigkeit)。
2)“美国化”已与“现代化”画上等号:如艺术领域的包豪斯风格(Bauhaus)、经济领域的“优化”机制(Rationalisierung)、政治领域的“政党政治”(Parteienstaat)等。德国知识界认为,德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根基正受到很大的冲击和严重的威胁,而战败后的德国社会似乎已失去抵抗能力,而且正自觉地接受“美国化”。
3)在不少文化精英的眼里,美式现代化是一种“堕落现象”(Verfallserscheinung),因此,反美就必须反现代化。被称为“保守革命”思想大师的斯宾格勒(Oswald Sprengler)在其主要著作《西方的没落》(der Untergang des Abendlandes)一书中警告文化“衰落”(Verfall)的危险。这里的“文化”特指旧大陆的“精神价值”和德意志的“民族身份认同”。
4)魏玛时期的德国还在舔着一战留下的伤口。在德国精英的眼里,这场战争也是为了争取“德意志的民族自由”(deutsche Freiheit),亦即政治和文化意义上的德意志民族的独立生存权。美国的参战不仅碾碎了德国的这个“初愿”,而且还在战后不断增加对德国的影响。在这里,“反美主义”被逐渐上升到“保护德意志文化纯洁性和增强民族身份认同感”的高度。右翼直接骂魏玛共和国是“非德意志的美国舶来品”,认为必须消灭这个“美国化”了的政治体制。
“文化反美” 与“政治反美”合流,形成巨大的影响力。它不仅体现在对美国的态度上,也反映在国内的政治斗争中:右翼的反美与民族主义挂钩,左翼的反美则站在国际主义立场上。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右翼势力往往喜欢把“美国化”和“布尔什维克主义”视为冲击和破坏“民族性”的同类事物,纳粹则干脆把两者定性为“犹太人阴谋”(Weltjudentum)的具体表现。
冷战及后冷战时期的“反美主义”
由于美国的再次介入,德国称霸欧洲乃至世界的野心化为泡影。与一战之后的情况不同,德国这次败得如此彻底,以至于几乎完全丧失了“反美”的资本。随后的“冷战”格局导致欧洲和德国在“铁幕”之下一分为二。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被纳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大家庭,“反美主义” 在这里取得了类似“国教”的地位,成为其立国之本和施政义务,并与“民族主义”完全脱钩。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在政治上则照搬了“民主宪政”制度,意识形态方面彻底加入冷战反苏阵营,经济上在“马歇尔计划”之后彻底“美元化”,生活方式方面也不可逆转地受到美国“大众文化”的影响。“反美主义”貌似偃旗息鼓,断层明显,原先反美的右翼保守势力转而变成亲美,而冷战时期的“外来威胁”也强化了这种亲美态度。其实,“亲美”也是一种依赖美国保护的生存需求。
尽管如此,西德精英阶层对美国文化产品的抵制情绪在20世纪50年代渐渐弥漫开来。当时的西德人实际上同时在几条战线上“作战”:一是对法西斯历史的反思(“去纳粹化”);二是与冷战敌人的斗争;三是抵制美国式消费文化。
20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这股抵制美国的“潜能”终于再次公开爆发,并最终成为一场声势浩大的社会运动。
欧洲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反越战游行
德国二十世纪“反美主义”的两次高潮(1920/30年代主要由右翼主导的“反美主义”和1960至1980年代由左翼引领的“反美主义”)既有相同之处,亦有不同特点。
相同之处包括对“美元帝国主义”的批判、对本国上层建筑(政治体制、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及其价值观等)的否定以及对受压迫民族的同理心(1933年亚瑟·穆勒的“与后起民族共命运”理论和六十年代的“团结第三世界”理论)。
不同特点是,战后联邦德国要比战前魏玛共和国的“美国化”程度深得多。左翼主导的“反美”以青年学生为主力,他们从左派国际大联合的角度出发,甘愿与为建设一个更美好更和平的美利坚而抗议的美国同龄人为伍,共同反对美国支持南越类似希特勒纳粹的法西斯政府,视越战为一场“阶级战争”(Klassenkrieg)。
从中亦可见,六十年代的德国“政治反美”已从“文化反美”中剥离开来,并在1980/90年代与“和平主义”潮流对接挂钩。这也是绿党诞生、发展与壮大的历史大背景。
这阶段的反美和平主义者认为,鉴于德国发动过两次世界大战,并犯下严重的反人类罪行,德国人今后决不能再动用武力,哪怕有联合国或欧洲组织的授权。他们普遍反对北约部署中程导弹(“双重协议”),反对介入两伊战争等。和魏玛时期一样,反美主义者也骂联邦德国政府是“美国产物”(Amerikanisches Erzeugnis),只不过指向不再是德国的政治体制,而是对美国的依赖。
新时期的“反美主义”出现过两次低潮:1)美国对1989/90年德国重新统一的支持再次唤起德国人对美国的感恩之心。2)2001年9月11日“基地组织”对美国的袭击引发了德国人对美国的同情之心。
然而,这两次“间歇”时间很短。
标签 德国-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陈轩甫 
-
日本为何还没生产出新冠疫苗?
2021-06-02 08:01 新冠肺炎抗疫战 -
瑞典首相:必须深究美国监视事件
2021-06-02 07:02 -
美国新增确诊19156例、死亡520例
2021-06-02 06:53 美国一梦 -
蒙古外长:地处中俄之间非常安全,没必要加入集安组织
2021-06-01 23:16 中俄关系 -
美国应该发生“缅甸那样的政变”?他否认了
2021-06-01 23:07 美国政治 -
一夜夷平“黑人华尔街”!这场种族屠杀,美国掩盖了100年
2021-06-01 23:04 美国一梦 -
征兵广告被批把美军变“娘”?美防长怼:小心被中俄利用
2021-06-01 22:55 美国政治 -
世卫将中国科兴疫苗列入“紧急使用清单”
2021-06-01 22:54 新冠肺炎抗疫战 -
“聊人权可以啊,咱聊聊冲击国会山吧”
2021-06-01 22:26 凉战 -
碰瓷营销?韩剧称坚持“观众至上”,随即删除所有中国广告
2021-06-01 19:29 -
一天修订11万!秘鲁成全球疫情死亡率最高国家
2021-06-01 18:17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澳大利亚人民又"站起来了"?
2021-06-01 18:16 -
印度近3000名医生罢工,要求感染新冠后可获免费治疗
2021-06-01 18:02 印度惊奇 -
美国扣押伊朗油轮卖掉船上200万桶原油,获利1.1亿美元
2021-06-01 17:50 美国经济 -
“世界各行各业依赖中国,这一改变影响巨大”
2021-06-01 17:33 -
首个批准中国疫苗的欧盟国家,又宣布一件大事
2021-06-01 16:2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旧金山一男子反抗亚裔女警执法,曾扬言“杀死亚裔”
2021-06-01 16:03 -
匈牙利外长:冻结中欧投资协定进程不符合欧洲利益
2021-06-01 15:39 一带一路 -
迈阿密3名枪手朝人群无差别射击,致2死21伤
2021-06-01 15:38 美国枪击案 -
日本前大臣:为什么日本解决少子化问题毫无进展?
2021-06-01 15:32 日本
相关推荐 -
“显然特朗普先退一步,虽尴尬但有用” 评论 51欧盟深吸一口气:这也太荒谬了 评论 198阵容庞大!关键时刻,拉美伙伴“力挺”中国 评论 91转头,特朗普就炮轰欧盟 评论 310“中美会谈成果远超预期,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 评论 262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