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扬之:德国 “反美主义” 由来已久,监听丑闻是颗新种子
导读日前,欧洲多家媒体联合报道了又一起情报系统非法窃听政要的丑闻。美国国家安全局通过丹麦军情局(FE)窃听德国总理默克尔等政要。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默克尔均重申:“刺探盟友,绝对不行!”
欧美舆论虽然对此进行了报道,但新闻热度很快退去。
然而,德国的“反美主义”其实由来已久,美国的霸权行径犹如撒到地下的种子,总有一天会再次结出“反美”的果实来。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扬之】
如果日本国内存在一定的反美倾向,我们不会感到奇怪,因为日本在二战中败给了美国,还吃了两颗原子弹,战后又基本处于被美国独家占领的境地,直到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虽然日本经济的复苏要归因于美国在朝鲜战争之后的扶持,但美日之后在经济领域又发生了剧烈的冲突。
如果拉美地区存在生生不息的抗美运动,我们也不会感到诧异,因为美国在那里长期推行霸权政策,进行干涉渗透,支持当地的右翼政府。
如果穆斯林仇恨美国,我们更不会感到惊讶,因为华盛顿在中东地区一直力挺阿拉伯人的宿敌以色列,巴勒斯坦人至今都无法真正生活在完全属于自己的国家里。
但是,如果说德国也存在“反美主义”,我们或许未必会马上理解。毕竟,二战后德国的“经济奇迹”离不开“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德国的重新统一若无老布什总统的支持恐怕也很难实现。
可德国的确存在“反美主义”(Antiamerikanismus),而且,其源头很早。
何谓“反美主义”
1949年,美国曾进行了一次关于欧洲人对美国看法的大型调查,采访了欧洲不同国家各个阶层的人士。调查报告显示,许多德国人对美国社会还有明显的反感。他们虽然也承认大多数关于美国的负面报道并不真实,但依然贬谪美国社会的很多特点。在他们眼里,美国“是富得流油的国度,但同时又是极度贫穷、政治家腐败不堪、恶棍横行以及到处失业的地方。”
最近,“民主知觉指数”(Democracy Perception Index – DPI)进行了一次民调,发现德国人对美国现任总统拜登虽然颇有好感,但对美国的总体看法依然持批评态度。约三分之一的德国人(36%)认为,美国对德国民主构成的威胁超过中国或俄罗斯。超过半数的受访者(51%)认为美国对全球民主的影响更多是负面的,认为积极的只占32%。
一个国家的民众若对另一国长期反感,其原因一定不会那么简单。本文将着重谈谈德国“反美主义”的由来。
可是,谈论这个话题首先遇到的难题就是何谓“反美主义”。到目前为止,学界对此并无统一的定义。
美国社会学家霍兰德(Paul Hollander)试图用以下六个词来形容“反美主义”:理念、态度、感觉、倾向、情绪、偏见。也有学者认为,反美主义是“民族主义、反帝主义、社会主义或保守主义”这类思想意识的一种变相体现。美国学者鲁宾斯坦(Alvin Rubinstein)和史密斯(Donald Smith)则将其界定为“对美国外交政策、社会、文化和价值观不加区别进行攻击的一种敌对行动或表达”。
学界之所以很难达成共识,一方面因为每个研究此课题的学者本身也有政治倾向,因而会影响各自的视角和结论;另一方面,世界上“反美”现象的表现形式以及产生原因相当纷繁复杂。
本文涉及的“反美主义”,既非针对美国政治、社会或世界观文化等领域的学术研究结果,亦非针对美国政府某个具体决策提出的质疑或批评,而是关注这个现象表现出来的两个不同形式:1)广泛存在、更多基于感性认识而非认真了解之上的公众情绪;2)为满足某个现实政治目的而需制造 “敌视对象”(Feindbild)的各种运作。
必须承认,具有上述两种表现形式的“反美主义”与针对美利坚合众国的客观批评之间往往界限模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时还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尽管如此,我们在耐心观察和认真分析后还是能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的某种本质区别,那就是:前者更多是无选择地“逢美必反”,后者则是有选择的理性批判。
但是,即便在“理性批判”的范畴内,人们也很容易陷入“以点盖面”的惯性中,从而由“理性”滑入“感性”。这也是很难就“反美主义”的定义达成共识的重要原因之一。
早期的“反美主义”
德国的“反美主义”具有较长的历史,甚至可以一直追溯至美国建国初期。
从1776年7月4日北美13个英属殖民地代表签下《独立宣言》的那一刻起,“反美”和“亲美”这两种倾向便如一对孪生姐妹一样在德意志的土地上诞生了。
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以欧洲启蒙运动理念为立国之本。这既感动和激励了“旧大陆”的部分政治和文化精英,同时也招来了尚未摆脱专制和皇权传统的保守政治力量的仇视。
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德意志的若干诸侯贵族出于保守理念和与英皇室的血亲关系,站队大不列颠,加入英军奔赴北美前线;德裔移民和志愿者则加入华盛顿麾下的“大陆军”(Continental Army),为新生的合众国而战。
首批去美国的欧洲移民主要是两部分:宗教纯粹主义或极端主义者(如在欧陆受迫害的清教徒)和追求致富的物质主义者。这也是美国文化中那种反叛、创新和商业混合物产生的根源。
在与家乡的通讯中,这些早期的德国移民一方面赞叹新大陆提供了“无限的发展机会”(unbegrenzte Möglichkeiten),同时也抱怨那里是“一个无文化的、矫揉造作的、缺乏同情心的和受机器控制的社会”,因而十分思念家乡那种文化氛围给人带来的稳定与安全感。
十九世纪奥匈帝国著名诗人雷瑙(Nikolaus Lenau)在股市投机失败后失去了一半家产,于是决定去北美置地发展。但是,那里盛行的物质主义让这位浪漫主义诗人大失所望,他很快便回到家乡。雷瑙称“美利坚合众国”为“美利坚合猪国”(die verschweinten Staaten von Amerika),这个口语化的蔑称反映了他对美国低俗不堪氛围的厌恶。他还说:“我们称为祖国的东西在那里只是一份财产保险单。”
雷瑙:“美利坚合猪国”(本文图片由作者收集)
归根结底,德国人和美国人对文化的体认完全不同:在德国,“文化”是衡量高雅艺术和情趣的一种“规范”,是超越世俗生活的一种自我精神解放,有点“出世”的意味在其中;在美国,“文化”是用技术手段征服自然和控制资源的结果,完全服务于人们的现实生活,更多是“入世”的做法。所以,对德国精英来说,美国受“功利主义”支配,其文明是“没有灵魂的文化”。
标签 德国-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陈轩甫 
-
日本为何还没生产出新冠疫苗?
2021-06-02 08:01 新冠肺炎抗疫战 -
瑞典首相:必须深究美国监视事件
2021-06-02 07:02 -
美国新增确诊19156例、死亡520例
2021-06-02 06:53 美国一梦 -
蒙古外长:地处中俄之间非常安全,没必要加入集安组织
2021-06-01 23:16 中俄关系 -
美国应该发生“缅甸那样的政变”?他否认了
2021-06-01 23:07 美国政治 -
一夜夷平“黑人华尔街”!这场种族屠杀,美国掩盖了100年
2021-06-01 23:04 美国一梦 -
征兵广告被批把美军变“娘”?美防长怼:小心被中俄利用
2021-06-01 22:55 美国政治 -
世卫将中国科兴疫苗列入“紧急使用清单”
2021-06-01 22:54 新冠肺炎抗疫战 -
“聊人权可以啊,咱聊聊冲击国会山吧”
2021-06-01 22:26 凉战 -
碰瓷营销?韩剧称坚持“观众至上”,随即删除所有中国广告
2021-06-01 19:29 -
一天修订11万!秘鲁成全球疫情死亡率最高国家
2021-06-01 18:17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澳大利亚人民又"站起来了"?
2021-06-01 18:16 -
印度近3000名医生罢工,要求感染新冠后可获免费治疗
2021-06-01 18:02 印度惊奇 -
美国扣押伊朗油轮卖掉船上200万桶原油,获利1.1亿美元
2021-06-01 17:50 美国经济 -
“世界各行各业依赖中国,这一改变影响巨大”
2021-06-01 17:33 -
首个批准中国疫苗的欧盟国家,又宣布一件大事
2021-06-01 16:2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旧金山一男子反抗亚裔女警执法,曾扬言“杀死亚裔”
2021-06-01 16:03 -
匈牙利外长:冻结中欧投资协定进程不符合欧洲利益
2021-06-01 15:39 一带一路 -
迈阿密3名枪手朝人群无差别射击,致2死21伤
2021-06-01 15:38 美国枪击案 -
日本前大臣:为什么日本解决少子化问题毫无进展?
2021-06-01 15:32 日本
相关推荐 -
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评论 54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评论 298直播:跟着军工组探访俄罗斯兵器博物馆 评论 127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评论 1296商务部:中方决定同意与美方接触 评论 423最新闻 Hot
-
担心美国施压,在华德企:希望新一届德国政府确立平衡立场
-
印空军:今起在与巴基斯坦接壤地区进行演习
-
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
拜登卸任后首次受访:特朗普太掉价了,美国不代表掠夺
-
哥伦比亚准备加入“一带一路”?中方回应
-
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
首批145%关税中国货船抵洛杉矶港,美业界预警…
-
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又使坏,俄方怒斥
-
俄方宣布:8月底,普京将访华
-
特朗普又要给波斯湾改名了
-
英国快和美国谈成了?条件是…
-
改道、停飞,各大航司又遭罪了
-
巴军方公布回击细节:两国战机均未侵入对方领空
-
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
印度称向这几个国家通报了行动
-
巴军方:印度袭击已致26死46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