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晓黎:想搞“印度教国家”的印度教民族主义者,原来怕这个…
印度独立之后,为限制改宗的立法提供了理据的,是《基督教传教活动调查委员会1956年报告》(Christianity Missionary Activities Inquiry Report 1956)(简称《尼约基报告》(Niyogi Report)。
1954年,中央邦的国大党政府任命了以退休法官尼约基博士(Dr.M.B.Niyogi)为主席的一个调查团,调查包括莱噶尔(莱噶尔土邦在印度独立后成为中央邦的一个县,2000 年成为贾坎德邦的一部分)在内的14个县的基督教传教活动和下层种姓、部落民的改宗问题。
1956年,中央邦政府出版了调查团提交的报告。报告的结论中很关键的一条,是改宗多半不是因为“信念”(convicts)而是各种形式的“诱惑”(inducements),例如免费的书本、教育、出借金钱等。涉及“强迫”(coersion)的案例,一般是基督徒父母希望家庭其他成员或通婚的女孩一起改宗。
报告不仅认为改宗会影响非基督教社会的团结,而且上升到国家安全关切:阿迪瓦西(Adivasi,意为原住民,又称部落民)群体改宗会创造基督教地带,威胁国家安全。由于中部印度存在相当多的部落聚居区,调查者担忧,他们的集体改宗会创造单独的基督教占主体的邦,或者像巴基斯坦一样从印度分离出去。
报告的建议之一,“禁止任何有意识地改变他人的宗教良心或信仰、同意劝导改宗方的观念或信条的行为”,实际上是要完全禁止劝人改宗行为。《尼约基报告》对改宗的敌意,无疑是被政治关切所主导。后话是,中部印度的部落地区确实建立了单独的贾坎德邦(而且还是在印人党执掌中央时的主动决策),但是宗教人口结构并没有大的改变,印度教徒仍是多数社群。宗教人口结构在20世纪发生了大的转变,多数人改宗基督教的是印度东北部山地部落地区,那里本来也不属于印度教影响范围。
而关于东北部族群改宗基督教的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是他们接触到传教士改宗劝导的程度与他们实际的改宗率之间,没有正相关关系——这揭示了印度反改宗话语中的一个根本缺陷:把改变宗教信仰的人当作被动的、缺乏主体性的被改宗者。
印度原住民阿迪瓦西(图片来源:adivasiculture)
印度国会曾经试图引入几个限制改宗的议案:1954年的《印度改宗(规范与登记)议案》,1960年的《落后社群(宗教保护)议案》(该议案明确提出限制印度教徒改信非印度宗教,包括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和祆教),1979 年的《宗教自由议案》。这些议案都因未能在国会获得多数支持而流产。也就是说,国大党的多数议员秉持世俗主义,不把改宗少数派宗教视为威胁和应禁止之事。
但在尼赫鲁去世之后、英迪拉·甘地全面掌控国大党之前的领导权空档期,奥里萨邦和中央邦的国大党政府分别于1967年、1968年通过了限制改宗的《宗教自由法》(Freedom of Religion Act)。它们成为日后其他邦类似法案的参照。
迄今为止,通过了限制改宗法案的邦有奥里萨邦、中央邦、恰蒂斯加尔邦、古吉拉特邦、喜马偕尔邦、贾坎德邦、北阿坎德邦、北方邦等,而卡纳塔卡邦和哈里亚纳邦分别在2021年12月和2022年3月通过了相关议案。除了奥里萨邦(1967年)和中央邦(1968年),其他法案都是在2000年之后通过的——这其中除了喜马偕尔邦,其余的都是在印人党主导之下通过的。
三、《宗教自由法》:条文与内在精神
印度独立后奥里萨邦第一个通过的《宗教自由法》,禁止用“强力(force)、引诱(inducement)或任何欺骗方式(fraudulent means)”使人改宗——这是法案的核心,后面所有《宗教自由法》都有相似的条款。强制改宗会被处以最高一年刑期,或/和最高5000卢比的罚款,如果强制改宗的对象是未成年人(18岁以下)、女性或表列种姓、表列部落,刑罚翻倍。所以,《宗教自由法》中的“宗教自由”与一般理解的正面的宗教自由不同,是一种防御性的自由。
不出意外,奥里萨邦和中央邦的《宗教自由法》都受到了司法挑战,被认为违反了宪法所保障的作为基本权利的宗教自由权。奥里萨高等法院判定该邦的法案超越了宪法权限,但中央邦高等法庭支持了自己邦的法案。接下来,最高法庭在1977年的相关判决中,支持了两个法案,认为基于“公共秩序”考虑而限制宗教自由没有违背宪法关于宗教自由的条款。
最高法庭更进一步地将宪法关于宗教自由的条款中“宣传”(propagate)宗教的权利,解释为一个人“传播”(transmit)自己的宗教的权利,而区别于有意将另一个人改宗(convert)到自己所信仰的宗教的权利。法庭认为用不当方法让人改宗侵犯了作为宗教自由的一部分的“良心的自由”。
在制宪会议关于宗教自由条款的讨论中,“宣传宗教的权利”具体意味着什么,是否包含“劝人改宗的权利”,基督徒代表和一些印度教徒代表的理解是有分歧的,但分歧并没有得到澄清。将“宣传”宗教解释为“传播”(这意味着一个长期的文化涵化过程)而非劝导改宗(这是基督教的一部分)——遵循的是印度本土宗教文化传统。
就此而言,处于争论中心的是两种宗教传统的差异,问题似乎回到了比较宗教领域。如前所述,改宗争议是在具体的历史和政治语境中浮现出来的。抛开关于“宗教自由”的概念争论,当代印度的《宗教自由法》的问题之一,在于它很容易被滥用。
- 原标题:吴晓黎:想搞“印度教国家”的印度教民族主义者,原来怕这个…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德力格尔 
-
“今年新增俄控土地403平方公里,继续向西击退乌军”
2024-04-03 08:36 俄罗斯之声 -
日本发布海啸警报
2024-04-03 08:24 -
美财政部部长耶伦将访华
2024-04-03 08:03 中国外交 -
世卫:以军已摧毁希法医院
2024-04-03 06:51 巴以恩仇录 -
朝鲜宣布试射高超音速弹道导弹
2024-04-03 06:51 朝鲜现状 -
多国要求解释,以总理“认错”:是“意外”
2024-04-02 22:56 巴以恩仇录 -
去年俄罗斯外债下降17.7%,“达十多年来最低点”
2024-04-02 22:37 俄罗斯之声 -
12岁小学生枪击同学致1死2伤,芬兰总理:深感震惊
2024-04-02 21:54 欧洲乱局 -
中美将爆发全面贸易战?他这么说
2024-04-02 21:05 中美关系 -
以总理“一路走到黑”,美国如何接招?伊朗怎样报复?
2024-04-02 20:00 巴以恩仇录 -
美《外国贸易壁垒评估报告》将中国列为首要关注国家,商务部回应
2024-04-02 19:55 中美关系 -
伊朗最高领袖、总统表态:以色列将受到惩罚
2024-04-02 19:06 -
马来西亚最高元首给反腐官员送蜂蜜,然后说了句…
2024-04-02 18:58 -
美智库提醒G7:若对华制裁,小心…
2024-04-02 18:08 中美关系 -
“拜登比特朗普还危险,对我搞封杀”
2024-04-02 18:08 -
国防部长董军会见普拉博沃
2024-04-02 18:08 -
美国“罕见”直接联系伊朗:我们没参与、不知情
2024-04-02 16:53 伊朗局势 -
美国对涉华应用级风电塔发起第二次双反日落复审调查
2024-04-02 16:35 中美关系 -
俄联邦安全局:截获自乌克兰经欧盟国家运往俄罗斯的爆炸物
2024-04-02 16:09 俄罗斯之声 -
“不可原谅”,以军打死美英澳等国多名救援人员
2024-04-02 16:03 巴以恩仇录
相关推荐 -
佩通坦被停职,泰国副总理出任看守总理 评论 7加拿大“怂”了,欧盟也要让步? 评论 69特朗普威胁日本:被宠坏了,贸易协议要告吹 评论 140“欧盟想一石二鸟,结果可能两头空” 评论 65印度财长:对美贸易谈判有两条“非常大的红线” 评论 166最新闻 Hot
-
佩通坦被停职,泰国副总理出任看守总理
-
中国披露新型“石墨炸弹”?“可致目标区全面断电”
-
加拿大“怂”了,欧盟也要让步?
-
特朗普开炮:如果没有补贴,马斯克可能早就回南非老家了
-
荣昌区委书记高洪波回应带头下馆子:我们都不消费,民生就没有钱了
-
急急急!特朗普拉了一张表,再怼美联储
-
俄方宣称完全占领卢甘斯克州
-
贬值超10%,美元今年开局表现创52年来最差
-
水均益晒新身份证,辟谣移民
-
伊朗警告乌克兰:这么做,将产生严重后果
-
立菲防长沆瀣一气:我们都有个“敌对邻居”
-
“稀土禁令让全球面临抉择:买中国的,不然没得用”
-
小布什、奥巴马罕见联手谴责
-
内塔尼亚胡7月7日再访美
-
和中国分庭抗礼?日本要开采海底稀土
-
特朗普威胁日本:被宠坏了,贸易协议要告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