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媒报道西藏地震:何以不见拼音“Xizang”?
在国际政治舞台,各种地名总是异常敏感的。尤其在谈判桌上,我方坚持用拼音,别人坚持用英文,你来我往,好像聊的不是一个地儿……[全文]
-
“女干部”让外媒懵圈,不好翻译!
很多时候,英文不好表述,根子在中文。“顺应社会环境变化”调整文风,国际传播工作或许更好干一些。[全文]
-
北约给中国贴了新标签,翻译这个词要当心
这两个英文单词都可以翻译成“系统性”,这是中文的“包容”,但把“系统性”译成英文就得加点小心。[全文]
-
看《纽约时报》涉疆报道:内外有别,不是空话
我们常说,内外有别。从技术层面讲,“工人集体升国旗唱国歌”是否“对外”构成“美丽的风景线”,正是这个“别”的体现。同一件事,对内讲与对外讲,效果上可能是天壤之别。[全文]
-
外媒故意歪曲任正非的“杀出一条血路”,怎么掰正?
原话本是以形象化表达激励员工奋进,并无“暴力”可言,奈何以“暴力”污蔑之?是不懂中文还是故意扭曲?翻译无小事,当引起足够重视。事到临头懊悔迟。[全文]
-
“在职未就业”,统计局新词令翻译抓狂
照着字面直译恐怕会陷入困境,译者难免左右为难。然而,要知道,语言终究是现实的反映。“在职未就业”虽是“中国特色表述”,但却不是“中国特色现象”。不论中外,在新冠疫情面前,很多人不幸地成了“在职未就业人群”。[全文]
-
罗斯福号航母上的病毒哪来的?
今天这个时代,发言其实越来越容易,可调查精神越来越稀缺。希望读者多掌握一些信息再下结论,小心被人当猴耍!也希望收割智商者莫欺人太甚![全文]
-
CNN故意歧视武汉,咱也不能被带了节奏
很多人急于上马驳斥“美帝谣言”,因为骂美帝早已成为一种“政治正确”。可是,骂美帝也得讲实事求是,讲一个有理有据有节,如果连基本的英文都看不懂,还硬要拿美媒的英文说事,怎能不闹笑话?[全文]
-
“外籍员工”不等于“外籍专家”,谢谢!
这些年来,来华的老外越来越多,聘用老外的单位越来越多,国人越来越发现,“外来的和尚不一定真会念经”,有时候这“外来的和尚”还是个“花和尚”“假和尚”。[全文]
-
外国政要谈香港,有个词要特别警惕
从古至今,妖由人兴。在香港问题上,兴风作浪的除了外国人,也少不了中国人。早在1982年,邓小平与撒切尔谈话时就预言,在香港制造混乱的“不光有外国人,也有中国人”。[全文]
-
面对“台独”“港独”,翻译也不能太天真无邪
历史告诉我们,曾经的殖民统治势力不会甘心退出历史舞台,斗争一直都在,只是你可能不曾感觉到罢了。历史还告诉我们,有时候打败自己的不是外部势力,而是自己的天真无邪。小到翻译,大到国是,莫不如此。[全文]
-
外交部的调皮都藏在英文里……
耿爽谈到华为与欧洲多国签订5G商用合同,其中不乏美国“苦口婆心”劝说的一些盟友。“至于这些国家的名字,我在这里就不点了,以免某些人听了之后扎心。”“spare someone the heartache”经常出现在哪?在英文情诗、情歌里。[全文]
-
中文又给翻译出了个难题,如何英译“杠精”?
“网络喷子(internet troll)”很普遍,你我身边潜伏着很多,但“杠精”不如“网络喷子”那般普遍。在英文里,似乎很难找到一个对等词汇表达“杠精”。但英语世界里,有着“杠精”气质的人群想必是存在的。[全文]
-
美国“外交部高翻”是怎样的存在?
在各个国家的翻译行业,“外交部高翻”都是神一样的存在,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美国“外交部高翻”还面临着一个独特的挑战:特朗普的英文。特朗普会晤普京,虽然有英俄翻译,但美国人民可能需要一个英语翻译吧![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