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青松:俄哈关系的“裂痕”有多深?
最后更新: 2022-07-14 09:53:38至于托卡耶夫在圣彼得堡经济论坛上的公开表态,哈萨克斯坦国内的意见,大多认为更多是由主持人、“今日俄罗斯”国际通讯社和RT电视台总编辑西蒙尼扬“挑起”的,她本人很清楚托卡耶夫的立场。而托卡耶夫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自2014年以来,一直没有改变,俄方对此是心知肚明的。
因此,在媒体凸显俄哈关系紧张局势的同时,俄哈两国官方则一直强调进一步强化合作。6月中旬的圣彼得堡经济论坛期间,双方领导人会晤之后,托卡耶夫宣布可能向俄罗斯投资者提供必要基础设施和有利投资环境的工业用地。7月4日,俄哈总理签署了一项65亿美元的行动方案,以扩大工业合作,涉及7个行业的23个项目。俄罗斯希望哈萨克斯坦,不仅成为俄罗斯企业解决供应和国际结算问题的枢纽,而且还能成为吸引生产投资的中心。
修宪后,哈方对俄政策更具“进攻性”?
当然,还有一部分观察人士将近期俄哈之间的“纠纷”,与6月初举行的哈萨克斯坦修宪公投联系起来。(有关修宪改革参见笔者分析《托卡耶夫的政治改革是走西式路线,还是顺应区域“新潮流”?》)那么,是否可以认为修宪之后的哈萨克斯坦对俄罗斯政策更具“进攻性”?答案并不明确。
不过,两国“纠纷”的更深层次影响因素,恐怕还要在哈萨克斯坦国内找寻,不排除一些哈萨克斯坦的政治精英借机打“俄罗斯牌”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意图。
从6月初的公投结果来看,虽然哈官方宣布修宪公投率达到68.44%,最后以高达77.18%的支持率通过。但从俄哈两国专家的评论来看,修宪涉及的对现行宪法的33处修订和补充(采取的是“打包”通过的方式),实际上仅有3个主要问题需提交给全民公投,其他30个问题是可以通过议会表决的。
修宪的内容实际上对哈萨克斯坦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影响较小,主要还是服务于政治精英的“游戏规则”修改。换句话说,托卡耶夫需要修宪公投来巩固自身的合法性和执政精英的信心,真正开启建设“新哈萨克斯坦”。
6月5日,托卡耶夫参加修宪全民公投。来源:哈萨克斯坦国际通讯社
对托卡耶夫而言,推进哈全面改革的迫切性已经不言而喻。不过,对于这一雄心,俄罗斯“瓦尔代”俱乐部项目主任博尔达乔夫认为,今年1月的暴乱事件让托卡耶夫推行的政策方针很难完全摆脱“借助”集安组织平息暴乱的阴影,这会使得托卡耶夫的执政遭受国内的“质疑”。因此,如何摆脱这种外部“道义”的长时间捆绑,成为托卡耶夫亟需考虑的问题。而托卡耶夫可能的应对方式,包括通过修宪公投改善形象和巩固执政地位,在国内强大压力下“被迫”保持与俄罗斯之间的距离,以及处理好与前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之间的关系等。
事实上,虽然托卡耶夫的改革方案得到多数民众的支持,但在1月暴乱、随后的俄乌冲突、以及世界大变局叠加下的内外多重压力之下,哈萨克斯坦国内多数地区的贫困化、阶层之间的极化依然严重,社会层面期望的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并未得到实施,政策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等诸多内部问题,也会通过不同的方式“外溢”出来,比如制造一些紧张局势,国内民族主义力量排他性的升温,亦或激化特定民族群体之间的关系,从而变相给托卡耶夫施加压力。无疑,托卡耶夫的“新哈萨克斯坦”改革之路任重道远。
俄哈关系走向“乌克兰化”?
实际上,在俄乌冲突中,不管是哈萨克斯坦国内出于爱国主义情绪要求主动与俄保持“距离”(或者说不选边站、保持中立),还是俄媒对哈萨克斯坦的“忘恩负义”表达不满,背后还牵扯到一个绕不开的问题:对俄哈关系“乌克兰化”的担忧。
从俄方来看,政策研究界和舆论并不回避这个问题,而是清晰地阐述立场。俄罗斯舆论的主流观点是,没有理由担心哈萨克斯坦会重蹈乌克兰的悲剧。俄罗斯也不应该担忧美西方能将哈萨克斯坦变成威胁其主要利益和价值观的“殖民地”;而且哈萨克斯坦通过加入欧亚经济联盟和集安组织,其发展与安全可以得到基本的保障;哈萨克斯坦国内也并不存在类似于乌克兰国内系统性的“恐俄症”;更没有客观的地缘政治与地缘安全分歧导致俄哈冲突。
比如,俄独立报社论就指出,“哈萨克斯坦不是乌克兰”的原因在于:哈萨克斯坦既不渴望加入反俄罗斯的军事联盟,也不会处于西方的控制之下,更不会将其领土用作对俄罗斯的威胁。同时,该报还批评俄罗斯的一些精英对哈领土的“假性声明”,不合时宜且有害。
即使是在是否承认“卢甘斯克共和国”和“顿涅茨克共和国”独立的问题上,俄罗斯专家中间也有更加客观的立场。俄外交与国防政策委员会主席卢基扬诺夫就认为,俄罗斯在2008年的俄格“五日战争”、2014年的克里米亚危机,以及当前的对乌克兰“特别军事行动”之前,都没有让盟友和伙伴提前了解情况,更没有征求他们的意见,更何况他们面对的既是本国周边非常严重的事件,更是一种强行改变主权国家边界的事实。虽然俄罗斯人理解这一切的起因,但与俄罗斯为邻且曾生活在一个统一国家的他们来说,不可避免地将这种行为投射到本国身上。因此,如果考虑到这些因素,就没有理由期望这些国家采纳和遵循俄罗斯的路线。
即便是白俄罗斯,俄方也没有公开提要求。俄乌冲突以来,白俄罗斯既有表达支持俄的立场,也有模糊不定的地方,并且也会随着局势变化不断调整。卢基扬诺夫指出,一方面,俄罗斯不应该迫使这些盟友在对莫斯科的忠诚和他们明确不想做及认为是错误的事情之间做选择;另一方面,俄罗斯也应该要求他们不要参与任何“反俄联盟”。
从哈萨克斯坦民意来看,今年4月,也即俄乌冲突持续两个月之际,瑞士民意调查机构Demoscope对哈萨克斯坦进行的民调显示:当被问及“你认为乌克兰现在发生了什么”时,36%的哈萨克斯坦受访者回答:“俄罗斯对‘纳粹分子’的军事行动”,26%的人认为“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战争是为了阻止北约部队在那里部署”,仅有13%的人认为“俄罗斯是为了‘兼并’乌克兰”。当被问及对其中一方的支持时,46%的人回答自己是中立的,39%的人支持俄罗斯,只有10%支持乌克兰。在被问及“俄哈之间是否可能发生这样的军事冲突”时,65%的受访者表示不可能,15%的受访者认为有可能,另有9%的受访者认为有“一定的可能性”。
由此可见,虽然俄乌冲突背景下的俄哈关系确实正在经历一系列新考验,但两国高层保持高频率的常态化沟通(今年以来,俄哈总统每个月都有电话会谈或面对面会晤),及时就分歧与矛盾进行沟通并解决,加上俄哈内部主流的民意基础相对积极,可以预计俄哈关系不会发生根本性转变,更不会走向所谓的“乌克兰化”。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英国保守党党首选举首轮投票:他得票最高,两人出局
2022-07-14 09:42 不列颠 -
武契奇:塞尔维亚走“欧洲道路”,也与中俄保持友好
2022-07-14 09:06 -
克罗地亚将于2023年1月1日加入欧元区
2022-07-14 08:57 观网财经-海外 -
又一次!美国特勤局成员在耶路撒冷袭击女性,被遣返回国
2022-07-14 08:37 美国一梦 -
特朗普和马斯克嘴炮战开启
2022-07-14 07:55 -
朝鲜承认乌东两地独立,乌克兰宣布断交
2022-07-14 07:31 乌克兰之殇 -
拜登称美国保留对伊朗动武的选项
2022-07-14 07:24 -
美国新增感染194123例,死亡877例
2022-07-14 07:24 美国一梦 -
欧盟同意不再阻碍俄货物中转过境,立陶宛让步
2022-07-14 07:02 乌克兰之殇 -
乌粮食出口问题四方会谈就多项问题达成一致
2022-07-14 06:46 乌克兰之殇 -
朝鲜承认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独立
2022-07-13 23:25 乌克兰之殇 -
美国声称伊朗将向俄提供无人机?伊朗、俄罗斯否认
2022-07-13 23:12 伊朗局势 -
美媒:斯里兰卡总统或于今晚从马尔代夫前往新加坡
2022-07-13 22:58 -
俄对外情报局长:波兰想“肢解”乌克兰,计划暴露紧张了
2022-07-13 22:47 乌克兰之殇 -
美国加州对枪支制造商出手,但…
2022-07-13 21:58 美国枪击案 -
拜登落地以色列,伊朗“狠话”先行
2022-07-13 21:54 美国政治 -
德国:分别从8月1日、12月31日起停止进口俄罗斯煤炭、石油
2022-07-13 21:45 欧洲乱局 -
白宫刚打完“预防针”,美国6月通胀数据“破九”
2022-07-13 21:30 美国经济 -
菲外长称南海仲裁案裁决是“最终裁决”,中方回应
2022-07-13 21:24 南海局势 -
美将在太平洋地区新设两个使馆,中方回应
2022-07-13 21:02 中国外交
相关推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评论 106巴菲特首次批评贸易战:75亿人不喜欢你,这是大错误 评论 143“这事传到特朗普那儿,龙颜大怒” 评论 50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评论 145最新闻 Hot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