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重困境下的中亚向何处去,迈向“全球东方”?
美欧强化中亚协调配合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冲中俄的影响力,通过维持碎片化且易于管控的中亚地区,试图在中俄之间建立起一堵“柏林墙”。这种通过威逼利诱迫使中亚国家选边站队的方式,极大限制了中亚国家借助大国间战略利益分歧和竞争求得“多方位”平衡外交的空间。[全文]
-
这两个字,道出了前苏联国家对俄罗斯的真切诉求
过去三十年里俄罗斯外交政策的矛盾结果是,该国成功地将自己转变为一个非常活跃和有影响力的全球大国,但却从未成为一个完全合法的地区领导国。“尊重”两个字道出了前苏联国家对俄罗斯的真切诉求。 [全文]
-
普京“左右开弓”,是为哪般?
普京还指出世界正站在一个历史关口,拒绝接受新自由主义世界秩序的核心地位,提议不要与之对抗,而是承认世界所有文明都有权按照自己的规则生活。在这样的特殊背景下,俄罗斯的对乌特别军事行动看起来更多是一个插曲,就算取得成功,似乎也“微不足道”。[全文]
-
这是在告诉俄罗斯民众不要心存幻想
普京意识到与美西方的对抗中,需要充分调动社会的所有力量来保障俄罗斯“获胜”——没有部分动员,就不会取得胜利,而没有胜利就不能维持较高的支持率。因此,如果胜利在前,可以暂时牺牲民众对其较高的支持率,以抵消后续的连锁影响。[全文]
-
俄乌冲突半年:乌克兰的“反攻”和西方的“B计划”?
如果“A计划”,即乌克兰的胜利,看起来越来越不现实,那么西方可能已经在考虑“B计划”了。这意味着不仅在莫斯科和基辅之间,而且在俄罗斯和西方之间至少将达成一个临时的妥协。[全文]
-
埃尔多安的“平衡术”,能在美俄间晃多久
“俄土这种伙伴关系对俄罗斯而言很重要,特别是面对世界和地区形势的千变万化,俄罗斯更喜欢与自己利益相符、且能够解决具体问题的国家建立伙伴关系,而不是永远的兄弟关系。”[全文]
-
俄哈“裂痕”有多深?
今年1月的暴乱事件让托卡耶夫很难完全摆脱借集安组织之力平息的阴影,而如何摆脱这种外部“道义”的长时间捆绑,成为他亟需考虑的问题。可能的应对方式,如通过修宪公投改善形象和巩固执政地位,在国内压力下与俄保持距离,处理好与纳扎尔巴耶夫的关系等。[全文]
-
北约全球转型,意在打通印太与“北太”夹击中俄?
值得注意的是,“印太”与“北太”的交汇点正好是欧亚大陆,尤其是交汇点欧亚大陆东端是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与东盟各国正好介于“印太”与“北太”之间,不排除同时面临“南翼”和“北翼”的巨大安全压力。[全文]
-
某种意义上,俄乌之间真正的严肃谈判恐怕还没开始
俄罗斯付出了巨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俄总统新闻秘书已有公开表态,政府作出公开政治妥协的空间并不大,尤其是冲突已经对老百姓生活造成巨大影响,甚至激起一些社会群体的反对。政府既要根据精英和民众的情绪来管理他们的预期,也会对一些目标群体做干预性的沟通。[全文]
-
哈萨克斯坦政治改革是走西式路线,还是顺应区域“新潮流”?
哈萨克斯坦的这轮政治改革是始于2020年俄罗斯修宪的后苏联国家总体政治改革潮流的一部分。用俄罗斯知名专家卢基扬诺夫的话来说,经过30年的改革,并不是所有的前苏联国家都展现出国家的独立自主性。[全文]
-
美国“点火”,俄罗斯“发火”,法德“灭火”,乌克兰“窝火”
乌克兰危机八年以来,一些民调显示,乌克兰的老百姓既不同意跟俄罗斯再组成一个统一的国家,跟它生活在一块儿,也不希望国家发展建立在完全反俄的基础上。乌克兰是有选择机会的,这个机会应该属于乌克兰人民,而不是乌克兰的一些政客来做这个决定。[全文]
-
普京“抛弃”明斯克协议,能换来美国接受“安保协议”吗
虽然“普京承认乌东两地区独立”这件事看上去很“突然”,但实际上早已“有迹可循”。在俄罗斯看来,乌克兰当局去年以来的“猖狂”举动,使俄方在《明斯克协议》中的优势和影响力被严重削弱。[全文]
-
俄乌战争一触即发?拜登该管好那些蠢蠢欲动的乌克兰精英
上半场的“俄攻美守”,以俄罗斯“初胜”收场,其标志事件就是美国答应给俄罗斯提供书面回复,实际上意味着拜登公开承认了俄罗斯的核心关切与具体要求。按照俄专家的说法,至少在官方层面,这是两德统一以来美西方首次公开展示出这样的姿态。[全文]
-
普京对美打出“安全保障牌”,有诸多“不合常理”之处
俄罗斯明知不会从美西方得到自己所“期望”的答案,也很难让美西方对俄罗斯做出任何实质性的让步,为什么俄罗斯还要在这个时候重提“安全保障”问题,上演这一戏码呢?[全文]
-
从苏联到俄罗斯,与美欧“斗气”但没有真“断气”
美国的制裁只会延缓能源项目的落实进度,并不会导致项目终止,西伯利亚天然气管道与“北溪-2”都是典型例证。政治因素在能源合作中依然起到重要作用,美俄争夺欧洲能源市场,但也清楚边际线在哪里,能保持一定的“理性”平衡。[全文]
-
美国学界为“离间”中俄操碎了心
自拜登上台以来,包括拜登本人在内的美国政界、学界、媒体界等“齐上阵”,公然对离间中俄关系进行舆论造势……[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