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翀:中国债务的安全界限在哪里?
(三)债务可以凭空创造购买力吗
赵建提到,债务具有魔法功效,能凭空创造购买力和需求。笔者认为这种说法不严谨。债务包括居民债务、企业债务和政府债务,居民或企业从银行取得贷款投资房产或者固定资产,实际上是通过银行从别的居民或别的企业借款,这只是购买力的转移,而非凭空创造购买力。
另外,政府通过发行国债向公众借款,同样是购买力的转移,而非凭空创造货币。只有在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产生货币乘数效应的过程中银行发放的贷款,才会凭空创造购买力。但是,中央银行过度发行货币会造成通货膨胀,从而损害了货币的购买力,因此存在“程度”的问题。赵建的本意可能是从借款者的角度说的,但实际上借款者也是用未来的购买力与现在的购买力相交换。
徐高在指出赵建所说的债务凭空创造购买力不妥以后,提出当银行向实体经济发放贷款时,又或者银行购买实体经济发行的债券时,就在凭空创造货币,创造购买力。
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把中央银行投放货币过程中商业银行的作用一般化了。当中央银行以增加基础货币的形式投放货币时,商业银行将出现一轮一轮贷款和存款增加,从而产生货币乘数作用。但商业银行并非不受限制地以发放贷款的方式“创造存款”,最终决定货币供给的是中央银行。
在法定准备金比率和存贷比例的约束下,商业银行贷款规模还是取决于存款规模。如果商业银行可以不受限制地通过发放贷款“创造货币”,商业银行就不会因“挤提”而破产。
(四)我国的债务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吗
徐高提到,凯恩斯在他的著名《通论》里提过一个建议,当经济不行的时候,政府出钱雇人在地上挖坑,再填;再挖坑,再填,这样可以刺激经济。
他认为,如果用凯恩斯的宏观思维理解我国债务,我国全社会债务对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不高。我国政府在负有债务的同时,还拥有国有企业资产和国有土地资产,另外我国对外还是一个净债权的国家,因此我国债务还有很大上升空间。对徐高的观点笔者提出下述看法:
第一,徐高提到凯恩斯的建议时,还好的是注意到“当经济不行的时候”。这就是,凯恩斯的分析是一种短期的分析,当经济出现严重衰退的时候,政府应该借债支出刺激经济。对凯恩斯的看法本人高度认同。但是, “经济行或不行”的标准是什么?凯恩斯短期的宏观财政政策是否应该长期化?
徐高提到,过去10年,我国经济环境其实是需求不足主导的状况。这时我们要理解政府通过债务扩张去刺激需求,让经济避免滑入萧条甚至衰退,事实上这是我国经济在约束条件下最好的一条出路。徐高的这段话体现了他对宏观经济的判断,这就是他主张政府借债支出的根据。
实际上,从2014年开始,我国已经告别了高速发展时代,进入到一个艰难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时期,中速发展将成为常态。徐高却把这种常态看作“经济不行”,按照这个逻辑,政府大规模借债支出是否一直要继续下去?
在经济学上,经常用现实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与潜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差距来反映经济衰退情况,所谓潜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是指在社会资源充分利用条件下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实际上,在生产能力可以迅速扩大的当今时代,凯恩斯式的“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是常态,政府应该在发生比较严重的经济衰退时才借债支出。因此,如何客观准确地判断宏观经济形势,是决定政府是否应该借债支出的前提。
第二,徐高以我国政府拥有国有资产和国有土地为根据,认为我国政府资产负债表很健康。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这是否意味着我国政府可以继续借债支出,如果用财政收入偿还不了债务的本息,就变卖国有资产和国有土地来偿还?要知道,我国国有企业和国有土地是我国社会主义所有制的一种保证。
第三,徐高自己也指出,单纯用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不能说明债务情况的严重程度。我国表面上的债务率不高,但是个别产业和地方政府债务已经很严重。一旦出现债务崩溃,后果不堪设想。庆幸的是,目前我国中央政府债务和我国整体对外债务情况不严重。
(五)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负担不严重吗
关于这个问题,参与争论的三人有三种看法。徐高认为地方政府债务发行得还不够,地方政府债务非但不是宏观金融风险的来源,反倒是整个中国经济增长的法宝。赵燕菁认为地方政府债务很严重,但中央政府应该“救地方债”。
赵建认为,地方政府根本没有创造商业利润的能力,作为债权人的金融机构也知道它不可能还上,但是还是给其授信,原因何在,就是认为地方政府不会像企业倒闭,出了问题上级政府、中央政府会兜底。如果地方政府和银行都有这样的认识,那么地方债务大爆发也就不足为奇。
可以理解,对于同一个客观存在各人的主观认知是不同的,但中央政府的感受应该是最真切的。李克强总理于2023年3月5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利息负担,遏制增量、化解存量。”
笔者认可徐高和赵燕菁所提到的地方政府债务的历史作用,但同时应该指出地方政府债务已经形成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假如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爆发,将会对金融体系造成冲击,中央政府不可能坐视不管。因此,在考虑中央政府的借债空间的时候,必须把地方政府的债务状况考虑在内。
- 原标题:关于债务问题之争的思考:债务界限在哪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刘惠 
-
WPS被新OFFICE颠覆?金山回应:上半年推出GPT类产品
2023-03-21 22:47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同程挺过疫情:利润腰斩,年付费用户量却较疫前增两成
2023-03-21 18:19 观网财经-互联网 -
东方财富“崩”上热搜,损失算谁的?
2023-03-21 16:47 观网财经-金融 -
妖镍变石头?全球最大金属交易所再爆丑闻
2023-03-21 15:59 观网财经-海外 -
市值缩水超99.5%,趣头条将退市
2023-03-21 15:57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地产瘾难戒,香港中资券商集体巨亏
2023-03-21 15:20 观网财经-金融 -
民航局:运输持续恢复,国际货运已超疫情前
2023-03-21 15:12 -
耿爽安理会发言:光听听这些名字,就知道到底是不是防御性的?!
2023-03-21 09:33 半岛火箭 -
出口额近500亿元!被多国“疯抢”的中国罐头为啥这么火?
2023-03-21 09:23 -
裁员扩大,亚马逊将再减员9000人
2023-03-21 09:06 大公司 -
全国97%地级以上城市取消皮卡车进城限制
2023-03-21 07:26 观网财经-汽车 -
同比增长39%,拼多多2022年营收逾1300亿元
2023-03-20 19:51 观网财经-互联网 -
文心一言只是“ChatPPT”?我们和它深度聊了聊
2023-03-20 18:16 观网财经-科创 -
业务大幅收缩的斗鱼,终于减亏了
2023-03-20 18:13 观网财经-互联网 -
美国提名的世行行长候选人访日“拜票”
2023-03-20 13:41 -
海关总署回应集装箱空箱数量增加
2023-03-20 12:03 -
娃哈哈董事长回应《狂飙》中的AD钙奶镜头:没植入但我有意见
2023-03-20 11:11 -
瑞银收购瑞信!全球第五大财团只卖30亿
2023-03-20 10:31 观网财经-海外 -
3月LPR报价出炉:1年期与5年期以上均维持不变
2023-03-20 09:43 -
证监会现场检查:问题五花八门
2023-03-20 08:06
相关推荐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6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1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8“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