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维为《这就是中国》第232期:外国学者激辩中美关系
观众提问
观众:今年第60届慕安会主题为“双输”,地缘政治危机加剧,战火纷飞,西方右翼民粹主义势力抬头,这样的国际形势让人难以特别乐观。那中美关系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呢?
张维为:刚才吴老师很耐心地把“六不一无意”全部列出来了,我从来不列这个,因为我从第一天就知道美国不会这样去做的。我们对美国这个国家太了解了,这就是它言论自由的一部分,讲讲而已。
所以中美关系,看它实质性的内容,我的基本态度就是:第一,要经过交锋之后才能更好地交流,这个交锋阶段是回避不了的;第二,美国像一个心理病人,而心理病人要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否认,第二阶段愤怒,第三阶段是讨价还价,第四阶段接受。对中美关系也这样,第一阶段是否认,中国这种专制国家怎么可能崛起呢?然后是愤怒,中国居然也崛起了,还要超过美国?然后就开始跟你讨价还价了,最后是只能接受了。现在美国就处于愤怒和讨价还价交叉的阶段。
只要仔细了解美国,看美国自己的分析、美国各种各样的民调,就能看到美国现在是多么力不从心。北约三十个国家,以美国为首,居然在乌克兰打不下去了,炮弹都不够了,怎么办?过去它认为俄罗斯是小小西班牙,很容易对付的,结果金融战货币战也打不赢;现在又在东南亚搞金融危机,中国又帮助很多国家摆脱这种危机,所以美国很恼火。
主持人:刚才张老师说它想不出办法,过去五、六年的时间,从贸易战到科技战,对高新产业的各种封锁,包括对芯片产业的封锁,现在对新能源整个汽车领域提出所谓“产量过剩”这种遏制的理由,方法已经用了许多许多,但方法的效果怎么样,其实大家都已经看到了,时间证明了很多东西。
吴新文:中美关系非常大的一个机遇在哪?我觉得西方总体上还是相信实力的原则。中国现在的实力已经到了这样的高度,西方也看到了,那么它有时候通盘考虑下来之后,就要想一想如何来和我们中国共存。
想完全改变我们中国是不可能的,它已经认识到这一点了,我觉得这是一个重要的机遇;共存是有共存之道的,是绝对不能一方面说要和我们中国共存,另一方面天天拆我们的台脚,天天和我们作对、捣乱,这个就和前面说的原则自相矛盾,所以它的第二步就是要进一步把它的现实主义原则再向前贯彻一点,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分歧,行为、思维方式更自洽一点,那么中美关系就可以向前跨一步。
挑战是什么?挑战就是美国现在“心乱”,它既要这样又要那样,眼睛是不得不向前看,但是世界霸权的这种惯性、得来的红利太大了,上瘾了,它要维持这个霸权,就要搞很多小把戏。其中一个最大的把戏,就是要扭曲西方人,扭曲“全球南方”国家人民对我们中国的认知。因为它现在还掌握全球媒体,我觉得对我们中国的挑战还是比较大的,所以现在像马凯硕这些学者在世界上越多越好,世界人民发的声音越多越好。
主持人:一方面是像马凯硕、张老师这样的学者发声,还有一方面就是那么多的普通人,我一直说他们都是民间的“大使”,只要来往,大家都会发现一个真实的、立体可爱全面的中国。
另外还有一个,就是中国要非常稳定:第一,坚定地开放,欢迎大家来投资、做生意,我们不筑“小院高墙”,我们就是敞开胸怀来谈合作,大家来交流、来看看都好;第二,我们的经济经过疫情的挑战,慢慢地恢复到强劲的势头之后,整个世界会感受到这种稳定器的重要性。中国去年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依然在30%以上,接下来这个比例可能会更高、更大,对世界各国来说,这无疑是非常好的消息。
2023年11月8日在第六届进博会食品及农产品展区拍摄的百事公司展台。这是百事公司首次参展进博会。(图/新华社)
吴新文:所以破除美国狭隘的、扭曲的中国叙事,就是进一步开放,让各国人民进一步交融、交流,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战略。
张维为:现在好在有互联网,而且这个势头不可阻挡。你看前面引用的东南亚的民调,一年之内差别就很大,因为出现了巴以冲突,而东南亚很多国家以伊斯兰教为主,他们一下觉得美国太可恶了。
观众:两位老师如何看待中美两国在国际上争夺话语权的现象?美国会合作吗?还是像两位老师所说的那样,只想要单方面领导?
张维为:很明显,软实力的较量每天都在进行。美国是公开的,国会通过决议的,每年拨至少三亿美元资助对中国不利的言论,而且跟我们国内的所谓“第五纵队”高度配合。
但宏观上我对此不是特别担心,一个原因是我们现在整个的理念,比如我们提出“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我们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比起美国的“要么在‘餐桌’上,要么在‘菜单’上”,这完全不一样。过去我们讲得再多,作用有限;今天不一样了,因为我们有推动落实这些理念的强大实力。
比如“一带一路”,十年间,五千多个项目,一百五十多个国家参加,怎么会这么快地发展起来呢?就是因为我们的理念正确,同时有实力的支撑,可以给其它国家提供不少完整的解决方案。像石化工业,我可以帮你从采油到石油化工的各种产品全部建立起来。另外,美国人现在为什么对TikTok打压得这么厉害?因为西方主流几乎封锁不住真相了,美国太害怕了。原来Facebook排在第一,现在排在第五了,前面四个全是中国的,它当然害怕了。
吴新文:关于话语权争夺,我认为可能要有这几个大判断。
第一个就是,中国和西方现在的话语体系已经可以相匹配了。你有理想,我也有理想;你有价值观,我也有价值观;你有愿景,我也有愿景,也是成系统的。
第二点就是,我们话语的传播技术,现在完全不弱于西方,但是我们最缺乏一个东西,那就是“战争思维”。话语权的争夺是一场战争,西方人对此就讲得更清楚,是认知战、是舆论战、是信息战。它们相关的书已经写了很多了,文件也出来很多了,而我们中国人把话语权的争夺看作是战争的思维意识还非常弱。因为中国人比较多地还是讲温良恭俭让,温柔敦厚,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这样一个思维还是很强的。
主持人:甚至有的时候有人提出一些特别离谱的反对意见,大家可能还会很认真地去跟他讨论,而不知道这是一种节奏。
吴新文:对,有的是强盗,你很难和他讲理。
张维为:我想一方面是我们要看到我们的软实力,包括各种新的传播方法迅速地崛起,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年轻一代自信了。这个是西方最大失所望的,因为他们原来把“颜色革命”寄托在中国互联网一代,也就是九零后、九五后、零零后身上,结果所有的民调、所有的数据都证明,我们年轻一代是中国近代史以来最自信的。至少50%以上的零零后认为美国不如我们。中国的代际发展非常快,可能六零后、七零后不少人至今还觉得美国是一个理想的彼岸世界,年轻人则认为美国民主就是要给笑话。
另外就是文化自信带来的变化,往往我们传播最成功的方面不是政治传播,都是来自民间的文化传播。
主持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会了解到,认知战一旦失败的话,它的损伤是远远超出大家的想象的。
吴新文:这是一个多米诺骨牌,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特朗普团队正积极考虑黑利作为竞选搭档”
2024-05-11 22:50 美国大选 -
哈马斯称又有两名人质身亡,一人遭空袭受伤后因医疗中断死亡
2024-05-11 22:47 巴以恩仇录 -
“在巴西,中企正悄悄夺取三巨头阵地”
2024-05-11 22:19 -
新战线还是佯攻?俄军南北两线同时行动
2024-05-11 22:14 乌克兰之殇 -
威廉回应凯特近况:她很好
2024-05-11 20:11 -
普京签署法令:新一届政府将有10名副总理
2024-05-11 20:01 俄罗斯之声 -
世界粮食计划署:阿富汗巴格兰省洪灾已致超300人死亡
2024-05-11 20:01 阿富汗 -
梅德韦杰夫:俄“核武演习”旨在应对西方可能发动的袭击
2024-05-11 19:54 俄罗斯之声 -
所罗门新任总理:与中国建交是我们独立以来最重要的决定
2024-05-11 18:59 中国外交 -
常华出任中国驻沙特大使,此前担任驻伊朗大使
2024-05-11 18:06 中国外交 -
美国宣布向乌克兰提供4亿美元军事援助
2024-05-11 17:54 乌克兰之殇 -
日韩就网络公司起争端,李在明:伊藤博文曾侵占领土,他子孙又来...
2024-05-11 17:50 三八线之南 -
“很遗憾,巴伦拒绝参与”
2024-05-11 17:17 特朗普 -
来华试乘后,“凭啥中国人要永远买西方车?”
2024-05-11 16:42 新能源汽车 -
“联合国安理会必须考虑在加沙部署维和部队”
2024-05-11 16:35 巴以恩仇录 -
还想留下一小支驻军,美官员承认:是一厢情愿
2024-05-11 15:47 美国一梦 -
我国民航最长直飞国际客运航线开通,全长超1.4万公里
2024-05-11 15:25 航空航天 -
王毅谈习近平主席对法国、塞尔维亚、匈牙利国事访问
2024-05-11 14:55 中国外交 -
美国将在菲部署中导,副外长孙卫东:中方严重关切
2024-05-11 14:38 中国外交 -
他“复活”了《联合国宪章》:这里有很多本!
2024-05-11 14:36 巴以恩仇录
相关推荐 -
把中国货“藏”在加拿大,“我们赌特朗普会认怂” 评论 30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评论 422和特朗普一起“孤立中国”?欧盟拒绝 评论 52“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评论 143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评论 98最新闻 Hot
-
把中国货“藏”在加拿大,“我们赌特朗普会认怂”
-
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
“中方对美方鸣枪示警:这回来真的,能一票否决”
-
“特朗普一声令下,美国几十年联越制华努力,白干了”
-
特斯拉净收入锐减71%,马斯克“认怂”
-
普京送给特朗普的肖像画长这样
-
美欧倒逼肯尼亚“转头”,“中国又拿下一局”
-
和特朗普一起“孤立中国”?欧盟拒绝
-
“特朗普把科研领导权让给中国,10年才能恢复过来”
-
鲁比奥要重组美国务院:在大国竞争时代,难以履行使命
-
又变了!特朗普:无意解雇鲍威尔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
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针对游客的枪击事件,致至少20死
-
“我们投给特朗普,现在他的关税搅乱了我们的行业”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
“别用中国的”,美国务院内部文件曝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