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维为《这就是中国》第210期:巴以冲突的全球影响
最后更新: 2023-11-26 08:35:21问答环节
于佳雨:哈马斯知道对以色列平民的袭击会使更多加沙平民受到报复,但他们依旧选择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是否存在获得更多支持来和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争夺权利的意图?谢谢。
李绍先:从2007年到现在,哈马斯被世界长期忽视的情况下,每一次引发世界关注都是用火箭弹,这是它唯一的能够引起国际社会关注的手段。这一次可以说酝酿已久,它要把全世界的注意力再拉回来,关注这几百万巴勒斯坦人的生存的处境。而从现在的情况看,它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这个目的。
至于说它要和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争夺权利,2006年美国大力在中东推进“民主化”的时候,美国在巴勒斯坦推动选举非常公正的,这是国际社会都承认的。哈马斯获得了第一的得票,70多票,法塔赫,就是我们说民族权力机构的核心,获得了45票。如果从这个意义上讲,哈马斯还是执政党,它的合法地位是经过选举的,而从2006年到现在,巴勒斯坦是没有选举的。所以哈马斯要和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争夺影响力,我觉得这个是不成立的。
张维为:我觉得这也是当时美国在中东地区推动所谓“大中东民主改造计划”的时候的一个失败案例,他们没想到最后会选出哈马斯,后来他们就不提了,这也说明他们调研和判断能力之差,我们叫唯心主义,自己拍脑袋,就这样做了。
你看现在的以色列和美国,他们的预设就是能够消灭哈马斯,能够彻底摧毁哈马斯,不可能的,即使哈马斯被摧毁了,“哈牛斯”还会出来,他们没有办法,问题的根源没有解决,新的仇恨又不断积累,而且越积越深。你看现在美国还在谈论哈马斯被消灭之后的加沙治理计划,这些东西实际上不太现实。
朱瞳菲:随着巴以冲突持续升级,联合国在加沙地带的人道主义工作也是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困难,一方面我们看到已经有数十余名联合国工作人员在这场危机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以色列政府对于联合国秘书长的发言,反应非常地激烈,我想请问我们应当如何看待这一场人道主义危机?谢谢。
李绍先:美国是有史以来在联合国安理会使用否决权最多的国家,美国否决议案最多的就是关于以色列的议案,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也很难想象安理会能够发挥有效作用。所以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我们召开了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大会压倒性的120票,支持要停火,当务之急,虽然联合国大会没有执行力,但是民意表现得是非常明显了。
张维为:联合国作用有限,但在国际舆论场上有一定的作用。为什么美国和西方这次危机之后会变得越来越孤立,就和这个有关,因为在联合国投票中大家看出来,西方不得人心,“双重标准”不得人心。
另外联合国在人道主义援助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这是1949年就成立的机构,第一次中东战争后就成立了,加沙地区的百分之六七十的居民就是拿各种各样的联合国救济才活下来的。11月13日,联合国总部和世界各地的办事处降半旗病举行默哀仪式,悼念因巴以冲突在加沙遇难的101名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工作人员,这是联合国78年历史上最大的人员损失,这是极不得人心的。
李绍先:一个多月已经一百多名救助人员死亡。
张维为:这些都会导致西方和美国道德制高点的滑落、乃至崩溃,直至变得非常孤立。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标签 巴以冲突-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周子怡 
-
中使馆驳斥英媒:中国是纪录最好的大国
2023-11-26 07:58 中国外交 -
以军参谋长:停火结束后将立即恢复
2023-11-26 07:47 巴以恩仇录 -
“哈马斯已释放第二批被扣押人员”
2023-11-26 07:45 巴以恩仇录 -
王毅:中日应制定出相应路线图、时间表
2023-11-25 21:40 中日关系 -
一以色列船只在印度洋遇袭,五角大楼官员“怀疑伊朗”
2023-11-25 21:11 巴以恩仇录 -
“德美秘密谋划这招,逼迫泽连斯基自动‘求和’”
2023-11-25 20:31 乌克兰之殇 -
乌克兰首次承认:冲突早就能结束,但西方让我们继续打
2023-11-25 20:18 乌克兰之殇 -
德国对华政策转向,但不会根本改变中德经贸走势
2023-11-25 20:13 德意志 -
卡梅伦复出后首谈中英关系:与华接触“仍然正确”
2023-11-25 19:44 不列颠 -
基辅遭“创纪录”袭击,来访的拉脱维亚总统躲进避难所
2023-11-25 19:14 乌克兰之殇 -
这两位首相“硬刚”以色列
2023-11-25 16:53 巴以恩仇录 -
西湖大学再从海外引进学者,施一公:不在国内挖墙脚
2023-11-25 16:02 中西教育 -
中方代表:AUKUS合作是典型的双重标准
2023-11-25 15:38 -
弗洛伊德案涉事前警察,在监狱内被人捅成重伤
2023-11-25 14:32 美国一梦 -
他重申:废央行这事“没得商量”
2023-11-25 14:29 -
下“猛药”救得了阿根廷吗?
2023-11-25 13:55 观察者头条 -
“不能让西方偏见垄断AI,俄将推出可靠系统与之抗衡”
2023-11-25 10:51 俄罗斯之声 -
王毅将出席中日韩外长会
2023-11-25 10:12 中国外交 -
解雇导火索:有人告发他开发新型强大AI,恐将威胁人类
2023-11-25 10:04 大公司 -
中方试行对欧亚六国单方面免签,德国大使:欢迎
2023-11-25 09:51
相关推荐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评论 5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243“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217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16“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90最新闻 Hot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
美国小企业苦苦挣扎:利润蒸发甚至变为负数,最糟的时刻还未到来
-
特朗普施压后,泽连斯基表态: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
日车企利润暴跌超20%,“与中国竞争加剧”
-
中美会谈结束后,美国股指期货应声上涨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