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维为《这就是中国》第210期:巴以冲突的全球影响
最后更新: 2023-11-26 08:35:21主持人:在美国推动的《亚伯拉罕协议》之下,已经有不少的国家跟以色列有外交关系,还有一些可能也在建交的路上。随着巴以冲突的发生,您觉得会对其他的阿拉伯国家跟以色列的关系产生影响吗?
李绍先:沙特阿拉伯举行的阿拉伯-伊斯兰国家领导人联合特别峰会,发表了一个联合的声明,非常强烈地对以色列进行谴责,并支持埃及大力地推动物资进入加沙,呼吁立即停火、全面停火。危机开始以来,阿拉伯国家的立场经过了一个变化的过程,他们最初的情况不同,有的坚决反对以色列,有的已经建交,有的在巴以这个冲突中直接受到威胁的,如埃及、约旦。但他们随着冲突的发展逐渐完成了立场一致的过程,最终达成了这个联合文件。
阿拉伯-伊斯兰国家领导人联合特别峰会在沙特利雅得举行(图源:视觉中国)
阿拉伯国家在加沙地带人道主义灾难不断加重这样局面下,他们也受着灵魂的煎熬,也承受着实实在在的压力——就是他们各个国家内部民众的压力。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阿拉伯和以色列的和解,特别是沙特和以色列和解,明显地受到了重大的影响,但是这个进程不可能逆转。因为在这个会议上,一些阿拉伯国家提出来和以色列断交,还有一些国家(提出)惩罚以色列,断绝和以色列的能源关系,都不可能实现,也没有爆发所谓的第六次中东战争。
主持人:加沙地带遭遇了巨大的人道主义灾难,付出了极为惨烈的代价,才让阿拉伯国家有这个统一的声音。但是什么契机使得阿拉伯国家曾不跟以色列建交的立场松动了?
李绍先:就是美国的因素。《亚伯拉罕协议》就是美国在威逼利诱。当年苏丹为什么和以色列建交?是因为美国说如果不和以色列建交,那么就一直在恐怖主义国家名单中,苏丹怎么进行发展?这是威逼。
摩洛哥为什么同意和以色列建交呢?美国公开承认西撒哈拉是摩洛哥的,来换取摩洛哥和以色列建交,这是利诱。
身份不明的摩洛哥和以色列官员于2020年12月22日以色列特使访问摩洛哥拉巴特期间签署谅解备忘录 (图源:路透社)
1979年,埃及和以色列建交,有正式的外交关系,1994年约旦和以色列建交,大使馆也存在了很多年了,但是这两个国家和以色列有没有真正和解呢?和解只是政府之间的,民间绝没有和解。建交这么多年,没有一个犹太人敢大摇大摆地到埃及去旅行,也没有一个埃及人,说我堂而皇之地愿意到以色列去旅行。
张维为:这也说明美式思维方法的局限性,因为它的基本的考虑就是我把沙特这些逊尼派国家全部跟以色列建交,然后来集中对付伊朗。美国没想到事情是互相联系的,这反而把整个的“什叶派之弧”给激怒了,包括把哈马斯也给激怒了。另外,美国整体的外交的失误,就是它一定要把这个重心要放到亚洲来。但其实整个转向都是失误的。
李绍先:现在叫大国竞争,也就是来对付中国和俄罗斯,但是中东这块土地,美国又是不愿意离开的,它一方面力不从心,要把精力腾出来搞大国竞争,另一方面又不愿意放手中东,但是它对中东的持续投入在下降,影响力一路在下滑。在这种情况下,它就要“借刀杀人”,要动员它在中东这些盟友,但这些盟友又处于敌对状态。
以色列是它最铁的盟友,阿拉伯国家也有一些很重要的盟友,但是阿拉伯和以色列处于敌对状态,在中东地缘政治上最大的敌人是伊朗,所以无论是特朗普,还是现在的拜登,只有竭力地撮合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拧在一起,在中东遏制伊朗,同时用各种各样的利诱让他们离中国远一点。
但是恰恰相反,中东这些国家,处在地缘政治战略高地,那纵横捭阖多少帝国建立于此,近年来中东国家独立自主的意识都在增强,包括沙特阿拉伯、以色列都不像原来“听话”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在中东的布局,在这次巴以冲突中冲击得一塌糊涂。
主持人:这样的新一轮冲突,恰恰又对美国所谓的初衷影响非常大,破坏力也非常大,所以美国有可能改变它的中东战略吗?有可能真正地实质意义上地来推动巴以的和平进程吗?以色列会跟随美国的步伐吗?
张维为:在中东战略中,美国一贯是“拉偏架”的,哪怕是包括促和式的《奥斯陆协议》,它还是有偏向的,它对一些基本事实我觉得判断不准确。
李绍先:现在的事态的发展正在逼着美国往回走,因为虽然美国支持以色列不遗余力,但是过了度对美国是非常不利的。美国在这一轮冲突中有两个担心的点,一个就是加沙地带出现灾难,使美国在全球道义上越来越处于一种非常难堪的境地。比如说它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朗,四星上将,他公开说以色列现在的这种做法正在把更多的巴勒斯坦人推向哈马斯。
拜登总统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会面(图源:纽约时报)
还有据说美国在阿拉伯的使领馆向拜登政府提交秘密报告,说美国现在这个政策不改变的话,将失去阿拉伯世界整整一代人的信任。这对美国破坏是很大的,所以美国出于它全球战略的考虑,会有所改变。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它从刚开始连轻声细语都不愿意影响以色列,到现在越来越多地不许重新占领加沙,要注意平民,要在合理的范围的话术的转变。
美国最担心的就是这个冲突持续下去,有可能漫出巴以,那对中东地区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寄希望就是在国际社会巨大的压力下,迫使美国对以色列施加更大的压力。阿拉伯世界、伊斯兰国家、中国、俄罗斯能形成合力,共同向美国施压,共同向以色列施压,我觉得目前这场冲突要让它冷却下来,必须有非常强大的压力。
标签 巴以冲突-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周子怡 
-
中使馆驳斥英媒:中国是纪录最好的大国
2023-11-26 07:58 中国外交 -
以军参谋长:停火结束后将立即恢复
2023-11-26 07:47 巴以恩仇录 -
“哈马斯已释放第二批被扣押人员”
2023-11-26 07:45 巴以恩仇录 -
王毅:中日应制定出相应路线图、时间表
2023-11-25 21:40 中日关系 -
一以色列船只在印度洋遇袭,五角大楼官员“怀疑伊朗”
2023-11-25 21:11 巴以恩仇录 -
“德美秘密谋划这招,逼迫泽连斯基自动‘求和’”
2023-11-25 20:31 乌克兰之殇 -
乌克兰首次承认:冲突早就能结束,但西方让我们继续打
2023-11-25 20:18 乌克兰之殇 -
德国对华政策转向,但不会根本改变中德经贸走势
2023-11-25 20:13 德意志 -
卡梅伦复出后首谈中英关系:与华接触“仍然正确”
2023-11-25 19:44 不列颠 -
基辅遭“创纪录”袭击,来访的拉脱维亚总统躲进避难所
2023-11-25 19:14 乌克兰之殇 -
这两位首相“硬刚”以色列
2023-11-25 16:53 巴以恩仇录 -
西湖大学再从海外引进学者,施一公:不在国内挖墙脚
2023-11-25 16:02 中西教育 -
中方代表:AUKUS合作是典型的双重标准
2023-11-25 15:38 -
弗洛伊德案涉事前警察,在监狱内被人捅成重伤
2023-11-25 14:32 美国一梦 -
他重申:废央行这事“没得商量”
2023-11-25 14:29 -
下“猛药”救得了阿根廷吗?
2023-11-25 13:55 观察者头条 -
“不能让西方偏见垄断AI,俄将推出可靠系统与之抗衡”
2023-11-25 10:51 俄罗斯之声 -
王毅将出席中日韩外长会
2023-11-25 10:12 中国外交 -
解雇导火索:有人告发他开发新型强大AI,恐将威胁人类
2023-11-25 10:04 大公司 -
中方试行对欧亚六国单方面免签,德国大使:欢迎
2023-11-25 09:51
相关推荐 -
“中国打贸易战有秘密武器:AI机器人大军” 评论 62中国不买美国液化气了,换中东 评论 101把中国货“藏”在加拿大,“我们赌特朗普会认怂” 评论 97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评论 471和特朗普一起“孤立中国”?欧盟拒绝 评论 63最新闻 Hot
-
“纯关税壁垒最粗暴,欧盟快和中国谈吧”
-
总计7亿欧元,欧盟对苹果、Meta“罚酒三杯”
-
“俄乌都得在领土上让步,再不同意美国就退出”
-
中国不买美国液化气了,换中东
-
把中国货“藏”在加拿大,“我们赌特朗普会认怂”
-
涉及稀土,马斯克:正与中方协商
-
美国着急放风“即将与日印达成协议”,其实只是…
-
通用电气CEO:别打了,我们还没给中国交付...
-
哥伦比亚总统:我认为特朗普政府把我的签证吊销了
-
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
“孤立中国?东盟不会跟,否则…”
-
“中方对美方鸣枪示警:这回来真的,能一票否决”
-
“特朗普一声令下,美国几十年联越制华努力,白干了”
-
特斯拉净收入锐减71%,马斯克“认怂”
-
普京送给特朗普的肖像画长这样
-
美欧倒逼肯尼亚“转头”,“中国又拿下一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