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维为《这就是中国》第210期:巴以冲突的全球影响
最后更新: 2023-11-26 08:35:21巴以之间核心的问题有三大争端。
第一,领土和主权。联合国的决议、世界各国的认可、巴勒斯坦的要求就是按照1967年战争前的边界,就是6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内,建立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但以色列容许巴勒斯坦拥有多大面积来建立巴勒斯坦国、巴勒斯坦能不能建国,建国之后的巴勒斯坦拥有多大的主权,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巴勒斯坦即使建国也不得和任何国家有接壤,也就是要完全地在以色列的包围之内。
第二,东耶路撒冷的地位。以色列说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久的不可分割的首都,而巴勒斯坦认为,东耶路撒冷是未来巴勒斯坦国的首都。
第三,巴勒斯坦难民的回归。在约旦、埃及、加沙地带居住着200多万人,其中70%、80%是难民。这些难民按照《联合国宪章》是有回归权的,联合国承认的至少有200到300万,而巴勒斯坦要求的有400多万,这些人怎么可能再回到以色列呢?
我觉得从中国的角度来讲,始终在巴以问题上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所以自从我们建国以来,我们一贯地是坚持支持巴勒斯坦恢复自己的民族权利。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坚持我们中国的主张,坚持“两国方案”,巴勒斯坦必须建国。
圆桌讨论
主持人:感谢李院长刚才给出这段演讲,可以说是把巴以冲突的历史的由来,讲得非常清楚。张老师曾经亲自去过这些地方,您能不能分享一下这一轮巴以冲突到现在的感受?
张维为:我对那个地区的访问集中在1994年《奥斯陆协议》刚刚签署的时候,属于缓和时期,所以我就从埃及到叙利亚、黎巴嫩和约旦。约旦当时刚刚和以色列建交,我从陆地口岸进入以色列,到杰里科,然后再到耶路撒冷,最后回到埃及。最直白的感觉就是那个地方的冲突问题无解,苦大仇深。
那里是三个宗教的发源地,原教旨主义者多,各个教派相互斗来斗去。我到耶路撒冷之后,自己租了一辆车,准备从这边开车一直开到死海,要经过杰里科。我问酒店的犹太人服务员,他提醒我千万要当心,拿着地图给我说明不同穆斯林教派的占据地以及风险情况。
当我一路开过去可以感觉出来,第三世界是巴勒斯坦人的居住区,第一世界是以色列人的,巴勒斯坦人称之为“种族隔离”,虽然可能不完全准确,但那个地方就是矛盾太深、积怨太深,很难解决。
主持人:那我们再回到这一轮的巴以冲突,它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李绍先:我们从两个维度来看这次爆发。第一个维度就是和平进程逐渐走下坡路,到2001年之后基本上就急转直下。如果说在“9·11”事件之前,美国的政府还高度关注巴以和平进程,那么“9·11”事件之后,巴以问题逐渐逐渐被边缘化。
在过去阿拉伯有个统一立场,就是如果以色列不容许巴勒斯坦建国,阿拉伯国家集体不和以色列发生外交关系。但2020年,特朗普启动了《亚伯拉罕协议》,几个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的关系缓和,便没有统一立场了。一直到最近,美国在推动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建交,如果成功的话,那阿拉伯国家大多都会和以色列建交。所以这是一个迫在眉睫的,巴勒斯坦逐渐被抛弃的一种现状。
从具体的方面来看,以色列国内政治不断右倾。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非常强硬,在以色列有“安全先生”的称谓。去年12月30日他再次组阁成功,是以色列有史以来最极端民族主义的政府。比如前几天发表评论的遗产部部长认为应该向加沙地带投掷核弹;财政部长说巴勒斯坦人只有三种选择,第一,移民,离开这个地方;第二,在征服下生活,当顺民;第三,去死。
所以这届政府上来以后,有两个执政的重点:不断地扩建犹太人定居点,不断地去挑战巴勒斯坦的心理的底线。新政府成立的第三天,国家安全部长就登上了圣殿山。巴勒斯坦人、阿拉伯人称之为“尊贵禁地”,是伊斯兰教很高贵的地方,上面有阿克萨清真寺,伊斯兰教的第三大圣地。按照巴以的协议,犹太人是不能上去的,但他上了宗教圣地之后,还要强行地进入阿克萨清真寺,到那里边去祈祷,可以想见这个行为对阿拉伯人构成的挑战。为什么大家都看到了哈马斯这次行动的代号叫“阿克萨洪水”,就是对犹太人亵渎阿克萨,冲击阿拉伯人灵魂的底线的一种反击。
以色列国家安全部长本-格维尔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访问照片
主持人:以色列右翼政府越来越极端之后,巴勒斯坦人在生存空间、心理空间、宗教尊重空间不断地遭受着这种挤压、压迫,那以色列当下有没有停下来的可能?
张维为:非常难。一般认为现代国家都是政教分离的,但是宗教对以色列现在的政府影响非常大,这就导致一种理性的缺位。他们认为这个地方是“天选之地”,就是我们的。他们对联合国秘书长的态度也很强硬:必须下台,必须辞职,联合国必须解散。这确实导致他们失去了道德的制高点。
另外,美国的作用明显是“拉偏架”,从特朗普开始,先是废除伊核协议,再到苏莱曼尼遇刺,然后特朗普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这些事件都是严重地伤害巴勒斯坦人感情的,导致他们的愤怒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
李绍先:2007年哈马斯基本上被圈在了加沙地带,成为地球上最大的“露天监狱”,所以哈马斯这样爆发出来,对以色列的冲击是有史以来没有过的。以色列迅速定性为是以色列的“9·11”事件、“珍珠港事件”,以色列民众大量充斥着把巴勒斯坦人全杀掉、把加沙地带重新占领这种情绪。
如果说这场冲突过去,像内塔尼亚胡这样当政的这些人,恐怕通通要走人。因为民众认为这个政府没有保护好平民,使得以色列遭受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痛苦。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现在的领导人、战时内阁在加沙地带做的这些事,在以色列内部看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主持人:您刚才说到来自于以色列国内的民众的声音,那么以色列民众只管自己,不管别人吗?
李绍先:十多年前我曾经在以色列见过他们一些前任领导人,我曾经很苦口婆心地给他们讲中国的围棋艺术。围棋是一种“双活”的艺术,在犹太人那里,他们不会这样思考问题。
现在短短一个多月,死于炮火的平民已经超过1万多人了,国际社会一片哗然。人们就很纳闷,这么一个小小以色列,怎么就能顶住这种压力呢?美国在那压着阵,各种各样的兵力在那里部署。用拜登的话讲,就是“你们不要轻举妄动,不要参与进来,就让以色列好好地收拾加沙地带。”我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加沙地带人道主义灾难的加重,美国会越来越处于道义的拷问台上,他会越来越处于两难的困境。
张维为:现在从国际舆论的反映来看,俄乌冲突爆发的时候,俄军杀了十几个平民,马上就被描绘成massacre(大屠杀)。现在你看相比之下俄军变成“文明之师”了,所以西方“双重标准”走得太远了。这次西方道德整个滑坡乃至崩溃,大家都看得非常清楚。中国人提出建议,停火、禁止人道主义伤害、“两国方案”,这是一个治标、一个治本,标本兼治的方案。但现在他们就是不愿意接受。中华文明没有中断,它不停地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从中间汲取很多智慧。比方说,我们有“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文化,巴以那个地方地域狭小,积冤难消,很难产生这种文化,当时以色列领导人拉宾想退一步,土地换和平,结果就被暗杀了,你去那访问过你就知道了,各种利益早已盘根错节,那些定居点的人,你要他让出土地、让出房子,他不会接受的。
标签 巴以冲突-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周子怡 
-
中使馆驳斥英媒:中国是纪录最好的大国
2023-11-26 07:58 中国外交 -
以军参谋长:停火结束后将立即恢复
2023-11-26 07:47 巴以恩仇录 -
“哈马斯已释放第二批被扣押人员”
2023-11-26 07:45 巴以恩仇录 -
王毅:中日应制定出相应路线图、时间表
2023-11-25 21:40 中日关系 -
一以色列船只在印度洋遇袭,五角大楼官员“怀疑伊朗”
2023-11-25 21:11 巴以恩仇录 -
“德美秘密谋划这招,逼迫泽连斯基自动‘求和’”
2023-11-25 20:31 乌克兰之殇 -
乌克兰首次承认:冲突早就能结束,但西方让我们继续打
2023-11-25 20:18 乌克兰之殇 -
德国对华政策转向,但不会根本改变中德经贸走势
2023-11-25 20:13 德意志 -
卡梅伦复出后首谈中英关系:与华接触“仍然正确”
2023-11-25 19:44 不列颠 -
基辅遭“创纪录”袭击,来访的拉脱维亚总统躲进避难所
2023-11-25 19:14 乌克兰之殇 -
这两位首相“硬刚”以色列
2023-11-25 16:53 巴以恩仇录 -
西湖大学再从海外引进学者,施一公:不在国内挖墙脚
2023-11-25 16:02 中西教育 -
中方代表:AUKUS合作是典型的双重标准
2023-11-25 15:38 -
弗洛伊德案涉事前警察,在监狱内被人捅成重伤
2023-11-25 14:32 美国一梦 -
他重申:废央行这事“没得商量”
2023-11-25 14:29 -
下“猛药”救得了阿根廷吗?
2023-11-25 13:55 观察者头条 -
“不能让西方偏见垄断AI,俄将推出可靠系统与之抗衡”
2023-11-25 10:51 俄罗斯之声 -
王毅将出席中日韩外长会
2023-11-25 10:12 中国外交 -
解雇导火索:有人告发他开发新型强大AI,恐将威胁人类
2023-11-25 10:04 大公司 -
中方试行对欧亚六国单方面免签,德国大使:欢迎
2023-11-25 09:51
相关推荐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评论 5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243“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217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16“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90最新闻 Hot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
美国小企业苦苦挣扎:利润蒸发甚至变为负数,最糟的时刻还未到来
-
特朗普施压后,泽连斯基表态: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
日车企利润暴跌超20%,“与中国竞争加剧”
-
中美会谈结束后,美国股指期货应声上涨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