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学家建言2024中国经济”系列| 张军:助力民营经济,疫情时的一些帮扶政策应该延续
最后更新: 2024-03-01 07:46:01因此,我个人认为,在统计数据上要有较大的改变。我们通常每个月都会公布一些运行指标,但GDP每个月是算不出来的,所以通常是一个季度报告一次,但公布的都是跟去年同期相比的数据,这对于预期管理来说,不是特别好的办法,今后还需要加上环比数据。因为跟去年同期比,有12个月的时间差了,同比数据的预测性就要差一些。
观察者网:接下来,就想请您聊聊民营企业的预期。去年下半年,中央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措施,包括“31条”“25条”等等。但民营企业似乎还是预期偏弱、信心不足,全年民间投资同比下降0.4%。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民营企业家最看重什么,政策怎么做才能给他们更多信心?
张军:民营经济在中国整体经济中的占比非常大,又高度市场化。
虽然我们都知道针对民营企业的这些政策每一个都非常好,但这些政策如果不能改变整个经济的大格局,没有让经济从下行压力中走出来,对民营经济来说,就没有太大影响。
你只要跟民营企业家交流就会发现,所谓的信心问题其实很简单,如果他有挣钱的机会了、可以挣到钱了,想法、预期、信心都会慢慢发生改变。所以关键问题是,所有的这些政策如何才能让我们的经济发生边际上的改善,让情况变好;然后在边际改善的基础上,推动经济回到一个正常的增长轨道上。
这不仅仅是民营经济的问题。当整个中国经济发生边际上的改变,经济开始走出当前这种状况时,民营经济会第一时间感受到,他们是最有嗅觉的。换句话说,如果中国经济的总体运行好了,民营经济自然能感受到。
观察者网:他们能够赚到钱了,自然就会去投资了。
张军:所以,这就牵涉到短期和长期的问题。
我觉得,我们所有针对民营企业出台的政策,从中长期来看都是非常重要的,但对于短期内改善整个宏观经济状况的针对性没那么强。
比如,现在整体需求情况不太好,经过三年疫情的冲击,大量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损失较为惨重,这些损失怎样才能得到政府的一些补偿,怎样才能帮助他们生存下来,就变得更为重要。
观察者网:在短期内帮助民营企业生存下来,您有没有什么建议?比如政府可以出台哪些政策来帮助它们?
张军:我们在疫情期间出台了一些比较有针对性的政策,比如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物业如果是国有的,可以减免房租,这就是效果立竿见影的政策。
即使现在疫情已经过去了,但经历三年冲击后,很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可能没有太多收入。我认为可以将疫情期间推出的一些有较强针对性的政策延续下来,并且还要再加码,帮助他们度过困难时期。
比如,除了减免税收税费,房租能不能减免?再比如,符合一定条件的民营企业,可以得到一些非常直接的财政补助。让这些比较脆弱的群体,包括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家庭,感受到政府在帮他们,这一点非常重要。
观察者网:中小微企业背后就是千千万万个家庭。
张军:对,企业背后其实也是家庭。我一直在说,疫情三年我们出台了很多政策,但在落实上还存在很大问题。我曾经随机调查过一些中小微企业,比如减免房租到底有没有落实,他们给我的反馈是程序很繁琐,最后都是望而却步。
其实面对今天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拿出疫情期间那种劲头,一个街道一个社区地去排查一下,里面有哪些个体工商户、中小微企业,现况如何,这非常重要。了解情况后,地方政府才能出台一些实实在在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政策。
西方国家就很简单,直接给每个家庭发一张支票。我最近看到一项研究,在疫情期间,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家庭平均收入是增加的,比原来的趋势线还要高一点,是往上走的,因为政府补贴到位了,所以整体的消费、支出能力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但中国的情况是在趋势线以下,如果没有疫情,我们的收入应该是增长的,但现在却在往下走。显然中国受到的影响特别大。
所以在疫后经济、社会恢复时,没有政府支持和补贴的情况下,你让企业去增长,它首先要有一定的时间来消除这几年中经受的损失和代价。
比如,我碰到一个卖灯具的店主,疫情期间他的商店就关门了。他说我损失惨重,因为手上有很多货,投入了200万,现在经济又比较萧条,所以没有办法,现在开专车,希望在这个时间段也不要闲着,先挣一点钱。但是要让他回到疫情前的水平,压力很大。
所以我觉得,政府在财政上要有一定力度的支持,真正帮到需要帮助的家庭和中小微企业等。
观察者网:2023年,发改委内部新设立了民营经济发展局,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专门工作机构。首任局长魏东强调,该局的职责是服务,他们是“民企的娘家人,是自己人”。为什么之前没有专门设立这样一个机构,现在这个新机构可以为民企解决哪些问题?您对他们的“服务”有没有什么具体建议或期待?
张军:从中长期来说,如果民营企业希望在政策层面上有些什么调整或改变,他们可以去建言,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听取民营企业的呼声,发展局当然是有意义的。
但我觉得现在的问题是,发展局恐怕离大多数民营企业还是比较远的。民营企业需要克服当前一些实实在在的困难,一些大的民营企业目前流动性都存在很大问题,中小微企业面临的更是生存问题,他们本来就处在边缘。
所以最重要的是,要能够直接帮到他们,这不是一个发展局就能做到的。我觉得发展局可能更像是一种姿态或者说一种象征,即中国对民营企业会倍加重视。
至于怎么帮到民营企业,这也是我最近一直在讲的话题,我觉得政府相比于在基建领域花那么大代价,还不如直接帮助这些中小微企业和家庭等等。
我们正处在一个特殊时期,经济遭遇疫情冲击后,家庭的平均收入在下降,企业也是如此,整个社会的支出能力受到了巨大伤害。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帮助它们恢复,回到基本正常的轨道之后,我们再去考虑中长期的事情。
现在如果总是考虑中长期的事情,就跟当前市场上这些最需要帮助的中小微企业、家庭等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你考虑的是中长期的事情,要花那么多钱去建那些未来若干年里才可能有用的东西,而这些急需帮助的经济主体实际上却没有得到帮助。
2023年10月23日,苏州一家企业的生产景象。图自视觉中国
观察者网:短期的政策要精准。
张军:对,在疫后转段的特殊时期,有限的资源要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有些中长期的事情可以缓一缓。
观察者网:这些年来,中国经济增速呈“L型”放缓趋势,您之前在演讲中提到,民企一方面要不断适应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另一方面也应该有国际化视野,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为什么当下这个阶段,全球布局对民企来说很重要?为了让它们更好地走出去,在政策上可以做出哪些调整?您有什么建言?
张军:其实过去10年,我们看到大量中国民营企业在往外走,这很正常,因为中国的相对优势在发生一些变化,比如劳动力变贵了,土地也变贵了,所以很多民营企业已经看到未来需要有全球格局,让自己的产能分布更加合理。像我认识的一些浙江民营企业老板,比如做服装的,他们很早就开始布局在东南亚的工厂。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房佶宜 
-
刑法修正案(十二)正式实施,如何加强打击行贿?
2024-03-01 07:01 依法治国 -
国台办主任宋涛会见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一行
2024-02-29 22:29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出版发行
2024-02-29 20:18 文化 -
16省份披露去年罚没收入:广东是宁夏约27倍,重庆增速最高
2024-02-29 19:40 基层治理 -
国民党副主席对撞船事件遇难同胞家属表达慰问
2024-02-29 18:35 两岸关系 -
山西省委原副书记商黎光被双开
2024-02-29 17:08 廉政风暴 -
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02-29 17:00 中国经济 -
神十七航天员预计4月底返回地面,今年发射神十八、十九号载人飞船
2024-02-29 16:10 航空航天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稿
2024-02-29 15:45 -
去年我国学前教育在园幼儿4093万,较上年减少534.5万
2024-02-29 15:39 -
政协委员:建议在粤港澳大湾区实行更为开放的签证政策
2024-02-29 15:05 -
20分钟深圳↔珠海!全球首条跨海跨城电动空中航线首飞成功
2024-02-29 14:31 -
中央环保督察:甘肃一高尔夫球场未按要求取缔,当地多次谎报
2024-02-29 13:48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张军:我们需要新一轮财政体制改革,虽然很难但必须走出这一步
2024-02-29 13:13 经济学家建言2024中国经济 -
张军:政府财政支出要和公众需求相匹配,避免矛盾越来越尖锐
2024-02-29 13:13 经济学家建言2024中国经济 -
速度和质量哪个重要?张军:高质量发展阶段,不能为了增速死要面子
2024-02-29 13:13 经济学家建言2024中国经济 -
“稳预期”成第一,释放了什么信号?
2024-02-29 13:13 经济学家建言2024中国经济 -
张军:强烈建议公布中国经济季度环比数据
2024-02-29 13:13 经济学家建言2024中国经济 -
张军:民营企业还没缓过来,不能一下子把帮扶政策都取消了
2024-02-29 13:13 经济学家建言2024中国经济 -
河南一地大片麦田被毁?官方回应
2024-02-29 11:52 聚焦三农
相关推荐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6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1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8“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