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军:放开是经济恢复的必要条件,但不充分
《每日经济新闻》:这次建议还是提到把明年GDP增速目标设为5%以上。
张军:6个人建议里还是延续了原来的做法,提了5%的目标。这个5%到底合不合理,大家可以有不同的看法。
最近也有经济学家提出,5%可能会有点误导,觉得太低了。因为今年如果只增长百分之三点几,基数就变低了,如果定5%的话,扣掉基数效应,可能明年也就增长百分之三点几,跟今年比好像没有真正恢复。
其实考虑到放开后的实际情况和可能面临的各种挑战,明年经济也不见得一定会有一个“V字型”反弹。像2021年那样,从2%突然反弹到8.1%的现象,估计很难重现。根本上取决于我们的宏观政策是否可能有大的转变。
广州珠海区市场“烟火气”渐浓(图片来源:ICphoto)
随着接下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明年新一届政府对经济应该会有一个整体考虑,有些政策会做出调整,但也可能希望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从今年年底的情况看,外部环境非常不乐观,并且经历了这样一个不平凡的三年,已经形成了“疤痕”,恐怕一下子不太容易完全走出来。所以我们认为,那种强劲的反弹很可能既不可能发生,也没有必要。
如果明年实际增长能够跟过去两三年的平均增长比较接近,就已经很不错了,不要指望明年会有一个强劲反弹。
当然,我们希望5%是下限,但必须充分估计到“疤痕效应”、外部环境恶化的影响,一下子冲到6%以上的增长,可能性不太大。
个体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当务之急是补齐医疗资源
从消费层面上讲,供给侧情况也许会好一些。但从需求侧看,大家还是比较谨慎,需求恢复还需要时间。
《每日经济新闻》:考虑到“疤痕效应”,放开之后经济活动还是很可能不活跃?
张军:放开以后,感染人数从持续增加到总量下降,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并不是说放开就万事大吉了。
放开是不得已,对我们国家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医疗资源怎样更科学合理配置?怎样严格执行分级诊疗?现在提出医联体要发挥作用,基层医疗要在社区发挥更大作用,而这些都不是现成的,还在摸索过程中。
坦率地讲,你现在出门,自我保护意识会更强,去人多密集的地方,很多人还是比较谨慎的。目前各个地方的进度也有差别,大城市更谨慎,中小城市反而放得更开,但医疗资源正好反过来,这就出现了严重错配,将来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所以我并不认为一放开,消费等各方面就会回来。放开是一个必要条件,不放开的话,经济恢复是不可能的。但放开并不一定说经济就会有很大反弹,还要有一系列配套跟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防止发生医疗挤兑。
《每日经济新闻》:所以当务之急是补齐医疗资源。
张军: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对每一个微观主体来讲,放开以后,相当于一下子进入到一个更加不确定的环境中,至少在一段时间里是这样。
从消费层面上讲,供给侧情况也许会好一些。“新十条”出来后,很多企业可以恢复正常生产,经营成本也会大幅降低,流动障碍也清除掉了。但从需求侧看,大家还是比较谨慎,需求恢复还需要时间。
北京加速药品流转,保障市民用药需求(图片来源:ICphoto)
预期变得乐观,当期消费就会有明显改善
最重要的是大幅降低放开以后可能带来的新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如果降不下来,对整个经济的影响就可能会低于我们的预期。
《每日经济新闻》:这次建议中提到放开餐饮、酒店、商场等场所的经济活动,但并没有其他更具体的针对消费的建议。
张军:提放开消费类场所的经济活动,当然是为了释放之前被抑制的消费需求。同时我们还加了一个条件,就是希望全国用同一个标准。
当时的主要问题是各地层层加码,大家标准不统一。所以我们建议能不能给一个最低要求,去餐厅吃饭、去看电影,就看48小时或者72小时核酸,再或者只量体温,统一标准,促进正常需求恢复。提这个建议的时候,我们也没想到“新十条”来得这么快。
《每日经济新闻》:您认为“新十条”能迅速刺激居民消费意愿回升吗?
张军:放开比不放开,肯定对消费需求有很大拉动,过去很多被抑制的需求会释放,中小微商家多数会恢复业务,这是很重要的。
我想强调的是,放开是经济恢复的必要条件,但不充分,还要有其他政策配套。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大幅降低放开以后可能带来的新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如果降不下来,对整个经济的影响就可能会低于我们的预期。
《每日经济新闻》:经历这三年,很多人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明显下降,消费不振对经济恢复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张军:我们讲消费受中长期收入的影响,当期的消费支出受到中长期收入预期的影响。过去三年,大量中小微企业受到很大冲击,中国90%的就业又都在中小微企业,所以,这部分就业人群的收入预期一定是恶化的。在这种情况下,他当期的消费很难改善。如果中小微企业对未来一两年的经济有比较好的看法,预期变得谨慎乐观了,这些人的当期消费就会有明显变化。
这就很有意思。微观经济的个体跟宏观经济的总体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每一个人怎么看,会影响宏观经济的变化,宏观经济变化以后,每个人都看得到,又会改变每个人的预期。应该说,现在处于一个刚刚开始的阶段,可能需要几个月,从微观到宏观、从宏观到微观,反反复复,说不定到了某个时间段上,突然所有微观主体的看法比较接近了,形成所谓的共识,大家就都认为经济又变好了。
我们经常说预期会自我实现,就是这个道理。你相信经济会变好,你就愿意花钱。如果大家都认为今天应该花更多的钱,经济就会提前变好。大家都相信什么事情会来,这个事情就会提前到来。
- 原标题:经济学家张军:放开是经济恢复的必要条件,但不充分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戴苏越 
-
防疫政策调整会对经济走势带来什么影响?发改委回应
2022-12-16 11:12 抗疫进行时 -
刘鹤:对明年中国经济实现整体好转极有信心
2022-12-15 22:11 观网财经-宏观 -
中高端90%需进口,深圳:争取自主解决智能传感器“卡脖子”问题
2022-12-15 21:53 观网财经-科创 -
梁凤仪将出任香港证监会第三任行政总裁
2022-12-15 20:08 观网财经-金融 -
在华营收持续下滑,花旗将关闭中国大陆个人银行业务
2022-12-15 19:59 观网财经-金融 -
为获得欧盟复苏资金,波兰“举白旗”
2022-12-15 16:53 -
上海口岸首次大批量出口新能源工程车
2022-12-15 15:19 观网财经-汽车 -
雅培退出中国婴幼儿营养品市场
2022-12-15 15:15 观网财经-消费 -
“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发布
2022-12-15 11:48 中国经济 -
携程三季报:营收69亿,国内酒店预订恢复至疫前
2022-12-15 11:38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工信部:明年起,除基本功能软件外,手机预装APP均可卸载
2022-12-15 10:36 观网财经-互联网 -
11月经济总体延续恢复态势,高技术制造业增长较快
2022-12-15 10:24 观网财经-宏观 -
国家统计局:11月房价环比总体延续降势
2022-12-15 09:45 观网财经-房产 -
光刻机巨头阿斯麦CEO:什么是国家安全,完全由美国人自己定义
2022-12-14 20:20 观网财经-科创 -
苹果或将允许用户从外部应用商店下载软件
2022-12-14 19:01 观网财经-海外 -
IPO募资额占全球一半,中国为何能一枝独秀?
2022-12-14 15:48 观网财经-科创 -
社科院:建议2023年GDP增速定在5%以上
2022-12-14 15:40 中国经济 -
美两党议员联合提案,欲禁止TikTok在美运营
2022-12-14 11:41 观网财经-海外 -
原定15日举行的11月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改为网络发布
2022-12-14 10:15 观网财经-宏观 -
美国核聚变取得重大突破,商用聚变发电依然相当遥远
2022-12-14 08:43 观网财经-科创
相关推荐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6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1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8“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