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军:放开是经济恢复的必要条件,但不充分
【导读】 张军,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津贴获得者、第八届国务院学术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和理论经济学联席召集人。他是中国具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对工业改革、经济增长和当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有深厚研究。
即将开启的2023年,中国经济如何稳中求进?接下来如何避免市场预期大起大落?还有哪些办法提振信心?张军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逐一进行了解答。
今年GDP增速预期3.5%左右
宏观经济就是这样,实际数字本身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这个数字跟我们的预期到底有没有落差。
《每日经济新闻》:2022年即将收官,您对中国经济全年增速作何判断?
张军:无论国际组织还是国内金融机构,目前大家对今年GDP增速在3.5%左右是有基本共识的。当然,实际情况还要看四季度数据。
我们看到,“二十条”措施出来前,防疫还是一个相对严格的基调,而且11月份的数据,包括出口负增长、CPI“破2”、PPI连续两个月在负区间等等,都在传递一个基本信息,就是四季度的情况应该不乐观。
《每日经济新闻》:您年中时曾判断,今年如果能达到4.5%或5%的话非常了不得。现在来看,和您当时的预期可能还有1~1.5个百分点的落差。
张军:是的。其实从三季度开始,中国经济出现了恢复势头,但是很脆弱。进入秋冬以后,疫情蔓延又更加严重,特别是四季度,一下子又把整个势头拉了下去,这是没有预料到的。我之前觉得全年增速4%是有可能的,但按照新的趋势推算来看是不太可能了。
不过,我想全年经济增长具体是多少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整个市场对今年的整体预期已经比较低。宏观经济就是这样,实际数字本身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这个数字跟我们的预期到底有没有落差。
如果到今年年底,经济的实际增长远低于我们的预期,这个影响会更大。特别是进入三季度后期,我相信无论市场人士还是机构,基本都有共识,那么大家把预期调低之后,可能落差就没那么大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每日经济新闻》:这是否意味着年初设定的“增长5.5%左右”目标太高了?
张军:这么多年来,我们习惯于中央政府在年初对全年增长给一个目标,你可以把这个目标看成对全年经济增长的一个预期。它不是指令性的,只是代表对全年经济表现的一个希望,也算一个粗略的预测值。
我们看到,以前年初定的增长目标几乎变成了每年实际增长的“下限”,绝大多数情况下,实际增长要远高于预期目标。也就是说,那时中央政府给定一个全年增长目标,是比较有把握、相对乐观的,这也反映出那个阶段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比较少。
而近年来,每年的实际增长和年初定的增长目标,平均来说两条线基本是重合的,这就和过去不仅完成目标、而且超额完成不一样了。并且因为完成得比较吃力,每年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预设的增长目标比上一年还会下调,有时候明确减0.5个百分点,有时候模糊一点,变成“左右”“区间”。这说明我们的经济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不确定性加大了。
所以,相对过去来讲,年初为全年定一个目标,我个人觉得意义已经不是那么大了。
“疤痕”已形成,不见得一定会有“V字型”反弹
随着不确定性加大,为全年定一个目标,它的参考价值在逐渐下降。从治理现代化的角度来讲,预期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每日经济新闻》:您历来强调要把预期管理放到宏观政策的中心位置,在不确定性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应该如何更有效地管理预期?
张军:我一直主张,在不确定性加大的情况下,为全年定一个目标,就可能要不断地修订,因为每个季度的情况都可能发生变化。像今年,我们一季度情况还可以,没想到二季度出了问题,二季度的预测值就应该下调。虽然我们也可以把它叫做“目标”,但要理解它实际上是一个参考值。
我认为最重要的,应该是政府给出每个季度的预测值。国际上很多大机构,像IMF、世界银行,每个季度对我们也都有预测,悲观了会下调,稍微乐观一点,又会上调,不断地在调整。这个就是预期管理,因为你的预测是发布给市场的,包括投资者、金融机构、企业家,甚至家庭,大家看到预测后心里有数,知道经济接下来大概会怎么样,也就减少了市场主体由于情况改变而出现准备不足的情况。
从这个意义上,按季度发布预测,其实是在考虑怎样让市场预期不至于大起大落。如果目标一年不能修订,最后完不成,第二年还得下调,就会显得很被动,按季度发布就有了调整空间。
所以,我认为中国也许需要一个过渡。2020年,我们没有制定增长目标,去年和今年还是给了目标,我估计未来还是会给。但我们要知道,随着不确定性加大,为全年定一个目标,它的参考价值在逐渐下降。从治理现代化的角度来讲,预期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需要考虑是不是每个季度给出一个预测值,这对引导市场预期是有好处的。
- 原标题:经济学家张军:放开是经济恢复的必要条件,但不充分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戴苏越 
-
防疫政策调整会对经济走势带来什么影响?发改委回应
2022-12-16 11:12 抗疫进行时 -
刘鹤:对明年中国经济实现整体好转极有信心
2022-12-15 22:11 观网财经-宏观 -
中高端90%需进口,深圳:争取自主解决智能传感器“卡脖子”问题
2022-12-15 21:53 观网财经-科创 -
梁凤仪将出任香港证监会第三任行政总裁
2022-12-15 20:08 观网财经-金融 -
在华营收持续下滑,花旗将关闭中国大陆个人银行业务
2022-12-15 19:59 观网财经-金融 -
为获得欧盟复苏资金,波兰“举白旗”
2022-12-15 16:53 -
上海口岸首次大批量出口新能源工程车
2022-12-15 15:19 观网财经-汽车 -
雅培退出中国婴幼儿营养品市场
2022-12-15 15:15 观网财经-消费 -
“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发布
2022-12-15 11:48 中国经济 -
携程三季报:营收69亿,国内酒店预订恢复至疫前
2022-12-15 11:38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工信部:明年起,除基本功能软件外,手机预装APP均可卸载
2022-12-15 10:36 观网财经-互联网 -
11月经济总体延续恢复态势,高技术制造业增长较快
2022-12-15 10:24 观网财经-宏观 -
国家统计局:11月房价环比总体延续降势
2022-12-15 09:45 观网财经-房产 -
光刻机巨头阿斯麦CEO:什么是国家安全,完全由美国人自己定义
2022-12-14 20:20 观网财经-科创 -
苹果或将允许用户从外部应用商店下载软件
2022-12-14 19:01 观网财经-海外 -
IPO募资额占全球一半,中国为何能一枝独秀?
2022-12-14 15:48 观网财经-科创 -
社科院:建议2023年GDP增速定在5%以上
2022-12-14 15:40 中国经济 -
美两党议员联合提案,欲禁止TikTok在美运营
2022-12-14 11:41 观网财经-海外 -
原定15日举行的11月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改为网络发布
2022-12-14 10:15 观网财经-宏观 -
美国核聚变取得重大突破,商用聚变发电依然相当遥远
2022-12-14 08:43 观网财经-科创
相关推荐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54“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31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评论 389“断供”阴影下,国产操作系统的破局时刻 评论 127“印巴冲突是叙事之战,中国装备重要性凸显” 评论 205最新闻 Hot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
印度称军事基地遭巴基斯坦袭击,巴方否认
-
特朗普:可能找中国帮忙
-
大搞家庭式腐败,甘肃省原副省长赵金云被决定逮捕
-
盖茨怒怼:马斯克就是在杀死儿童
-
微软总裁瞎操心:不让员工用DeepSeek
-
特朗普:美国与乌克兰达成稀土协议
-
特朗普祝贺:历史性时刻,美国的莫大荣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