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使讲坛| 挪威驻华大使戴伟恩:中挪低碳转型实践如何开启全球绿色未来?
【问答交流】
问题1: 美国总统特朗普曾表示,整个绿色能源和低碳政策,从《巴黎协定》开始就是一场骗局。您认为他的言论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努力有何影响?全球社会应如何回应他的言论?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国际合作,在不同国家间建立多边机制?
戴伟恩:我们都知道,要解决气候危机,需要全球行动,所有主要国家都必须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所以,我想强调两点。
第一,我们有过经验,美国曾经退出《巴黎协定》,但后来发生了什么呢?美国的企业、城市、各州依然按照气候变化的实际情况在采取行动。根据我了解的情况,今天所作出的许多决策,比如基础设施建设、道路规划等,都是要为未来三十年负责的。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看,他们希望通过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来进行投资,这是一个乐观的信号。尽管美国政府不再推动这个方向,但美国社会依然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特朗普在第一任期时,宣布退出《巴黎协定》
第二,我们必须认识到,全球问题需要全球合作。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单独应对所有问题。再次强调,在气候治理方面,挪威要做出正确的决策,中国也是同样。我相信,只要各国做出正确的选择,就能够实现合作。例如,在欧盟内部,要确保碳定价机制和所付出的努力走在正确的方向上。我想,不仅是挪威,其他国家也会面临类似的情况。
当然,这是我从斯特勒首相身上学到的经验——如果你想推动改变,就必须为这种改变定价。如果不采取行动,必然会有代价。例如,在工业领域,如果想要减排,就必须让排放者付出代价。这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挪威则尤为明显。欧盟的排放交易体系也很成熟,中国的排放体系也非常优秀,并且很快会调节国家的排放。这些都是非常积极和乐观的信号。
问题2: 去年,中国和挪威签署了一项关于科技合作的行动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和挪威王国教育与研究部关于科学、技术和创新合作的行动计划(2024-2027)》),我想了解,目前是否已有具体的执行或落地计划?
戴伟恩:去年中挪确实签署了一项关于绿色转型的联合声明,希望在此框架下延续并更新现有的谅解备忘录(《中挪环境合作谅解备忘录》)。同时,我们还与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签署了一份新的谅解备忘录(《绿色低碳发展合作谅解备忘录》),这有助于更好地调动国家层面的资源支持,这一点非常重要,也得到了挪威斯特勒首相和挪威政府的高度重视。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要落地。在中挪的会谈中,我们看到挪威高校与中国高校之间、研究人员之间,以及挪威与中国企业之间的合作都在不断推进。就我个人而言,我自来到中国工作这几个月以来,也亲眼见证了斯特勒首相签署的联合声明正在逐步转化为实际合作项目。我们希望能看到挪威的工厂和公司,将自身在减排和碳中和方面的技术更好地落地到上海、珠海等地,实现有效应用,比如在电动交通工具、清洁能源等领域。
在生产过程中,如何更好地控制温度,提升能源效率,也是关键。我们正努力推广更多这类高技术方案,包括一些虽未实现完全碳中和、但显著减少碳排放的“低碳友好”型技术。这些都说明,中挪之间的合作正在不断深化。我们也希望政府能够进一步提供政策支持,鼓励这类务实的技术落地合作。
作为大使,我今天就要前往一家洲际酒店,见证一项挪威公司与中国公司之间的合作协议签署。从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动,到企业自下而上的探索,这种双向互动正是推动务实、有效合作的关键所在。
问题3: 您刚才提到电动汽车,这是当前中欧合作中的一个热点议题。但我们也注意到,欧盟方面正在对中国出口到欧洲的电动车征收关税,削弱了中国企业的市场优势。您认为这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人员往来。我们了解到欧盟刚刚发布了一个促进旅游的计划,而去年中国也对挪威实施了免签政策。您认为这一政策是否有助于加强两国之间的合作与人员交流?
戴伟恩:先来说电动车关税的问题。挪威并不是欧盟成员国,因此不适用于欧盟的相关政策。目前,挪威并未对中国出口的电动汽车征收关税。在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下,由于我们尚未加入欧盟,所以没有义务执行相关的贸易限制。
至于中国与欧盟之间的关税争议,这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现实利益、技术标准和政策分歧等多个层面。我们理解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务实对话来解决。
就挪威自身而言,我们尚未就是否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作出决定。作为一个小型开放型经济体,挪威通常不会采取过多的贸易限制,因为这并不符合我们的经济利益。我们倾向于一个公平、自由的贸易环境,让各国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开展合作。这不仅有利于企业运营,也有助于减少资源浪费,从长远来看,对环境也是有益的。
关于旅游方面,我可以说这是非常成功的。近日,挪威驻华大使馆举办的人文交流活动举办得很顺利,大使馆对旅游合作给予了积极推动。从预测来看,今年来自中国的赴挪游客数量非常可观,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在签证合作方面,我们也持乐观态度。中国对挪威实施免签,不仅便利了旅游,也为商务交流创造了条件。我们希望通过这一政策,吸引更多中国游客,同时也鼓励更多挪威人前往中国。免签政策不仅适用于游客,也适用于商务人士,这将有助于更多挪威企业家前来中国,进一步推动双边经贸与人员交流。
中国对挪威等国试行免签的通知
问题4:大使您好!我是中国人民大学的一名学生,主修德语及德国文化。我对德语区国家如何看待中国的碳中和形象进行了相关研究。我们知道,挪威在绿色政策和低碳发展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无论在欧盟内部还是在中国的国际形象都非常积极。我想请教,挪威在推动绿色发展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值得中国借鉴,尤其是在对外传播自身绿色形象方面?
戴伟恩: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也是我在今天演讲以及很多其他场合中反复强调的几点核心经验。
首先,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合作至关重要。挪威绿色转型的许多进展都不是政府单方面推动完成的,而是建立在政府与工商界紧密合作的基础上。政府可以设定目标和方向,但实现这些目标需要企业界的参与和创新。反过来,企业如果想取得突破,也必须与政府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
以我们早期的石油产业为例,挪威在电气化进程中也采用了公私合营(PPP)模式,像电解铝等高耗能行业就广泛依靠这种机制,政府和私营部门共同承担风险和利益。此外,我们在推广绿色能源方面也做了很多尝试,比如早期水力发电站的建设,就通过吸引来自瑞典的投资实现了跨境协作。这些都体现了国家之间、政府与市场之间多层次的合作机制。
其次是政策设计的激励与约束并重。我刚也提到过,在电动汽车的推广上,除了技术本身的进步,更关键的是我们建立了合理的政策框架。挪威对电动车实行购置税减免、道路通行优惠等一系列鼓励措施,这极大地推动了电动车的市场接受度。这种正向激励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挪威奥斯陆街上行驶的几辆电动汽车
第三是一个非常核心的原则:污染者负担原则。这意味着,排放污染的企业或个人应承担环境治理的成本。这不仅是一种责任机制,也是一种促进清洁技术投资的手段。例如,在碳捕捉和封存(CCUS)方面,挪威正在推进北海地区的项目,通过技术研发和示范,探索将其规模化的可行性。未来,这项技术完全可能在多个国家推广,比如德国船只在北海航行时可以利用相关设施,而这些船只本身可能由中国制造。这是一种跨国协同的绿色实践。
因此,政府与企业合作、公私合营机制、激励与约束并存,以及污染者负担的定价体系,构成了挪威绿色政策的一整套逻辑,也是在国际传播中能够形成可信、有效形象的关键。我们认为,这些经验对其他国家,包括中国,也具有现实的参考意义。
问题5:我曾在挪威学习,注意到去年挪威的游客数量大幅增长,市场上的海鲜产品,比如三文鱼、鳕鱼等,都供不应求。这些挪威特色食材深受中国游客欢迎,也是挪威吸引游客的重要一环。我想请问,挪威是否计划增加对中国的三文鱼或其他食品的出口?
戴伟恩:您说得对,挪威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欢迎,这有很多原因。当然,旅游旺季期间我们的酒店经常满房,所以如果您计划前往挪威旅行,最好提前安排。特别是在夏天,很多人喜欢去挪威北部地区,尽管有时候也会遇到风暴或不稳定的天气,我仍然强烈推荐大家前往。
至于三文鱼出口,中国确实是我们非常重要的市场。去年,挪威对中国的三文鱼出口达到了历史新高,今年我们还计划继续增加。作为驻华大使,我对此感到非常自豪。我也愿意向更多中国朋友介绍我们产品的优势,如今越来越多中国消费者认识到,鱼类食品不仅健康,口味也非常好。
除了三文鱼,我们也在努力推动其他海产品出口到中国,比如鳕鱼也深受欢迎。我们正在拓展更多种类的高质量海鲜产品,以满足中国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
问题6:最近一些外媒提到,欧洲现在面临三大主要竞争对手:美国、俄罗斯和中国,并将这三方视为欧盟的战略竞争者。而中国其实非常希望改善与欧洲国家的关系,多数欧洲国家也希望与中国建立更稳健的合作。与此同时,亚洲和欧洲的资源日益紧张。您认为是否还有其他合作机会?比如,拉丁美洲拥有丰富的海上油气资源,而挪威在石油与海洋开发技术方面非常成熟,中挪企业是否可以携手进入拉美,共同开发资源,为未来开辟更多合作空间、改善彼此关系?
戴伟恩:您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远见的问题,我首先想跟您分享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其实,中挪在这一领域的合作已经在稳步推进。
挪威国家石油公司(Equinor)即将开始开发巴西最大的天然气田。这一项目的多个工程模块正是在中国建造,并由中国运输至当地。目前已有上千名中国员工在参与这一开发工作。这正是中国与挪威技术合作、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的一个典型案例。
此外,我们之前提到的碳捕捉与封存项目,也正在以类似方式展开合作。这类技术型合作不仅意义重大,更体现了我们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可以携手前行。
关于您提到的“竞争”问题,我也想谈谈我的看法。竞争在全球体系中是客观存在的。欧盟在制定战略时确实考虑到来自美国、俄罗斯和中国的不同层面竞争。对挪威来说,我们的立场非常明确:中国是我们重要的合作伙伴,这一点不容置疑。我们希望与中国进一步拓展各领域合作。
就挪威而言,我们和中国之间并没有太多直接竞争。例如在三文鱼、海鲜出口领域,中国市场欢迎我们的产品;在绿色技术、能源合作等领域,很多中国企业也希望与我们开展合作。我们之间的互动更多是互补,而不是零和博弈。
当然,欧洲整体层面在某些产业上确实与中国存在竞争,比如电动汽车等高端制造。但我认为,健康的竞争是推动进步的动力。关键在于要实现公平竞争,这不仅有利于企业,也有利于消费者。
与此同时,不同国家有不同的价值观、社会治理模式和优先议题,比如人权保障、社会稳定、公共服务质量等,这些也会影响国家间的合作方式和对彼此的看法。我们应当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保持开放和坦诚的对话。
我相信,只要我们本着合作、互利和价值创造的态度来看待伙伴关系,就能够建立起更加积极、稳定和有意义的双边关系。这是我们对待朋友的方式,也是我们对待国际合作的基本原则。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原标题:绿色低碳转型:经验与展望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陈佳芮 
-
“52%美国人反对对中国商品征收关税”
2025-04-09 10:03 -
特朗普宣布将对药品征收关税
2025-04-09 10:00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美贸易代表遭围攻:对中国,我们压根就没战略
2025-04-09 09:41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特朗普关税政策加剧市场担忧,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下跌
2025-04-09 09:35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我大使:有人鼓吹“民主芯片同盟”,蓄意制造中以裂隙
2025-04-09 08:30 中国外交 -
AI致用电量激增,特朗普:烧煤!
2025-04-09 08:29 人工智能 -
特朗普:希望削减超1万亿美元开支
2025-04-09 08:05 美国政治 -
美防长又抹黑,我使馆驳斥
2025-04-09 07:55 观察者头条 -
俄副外长:目前没跟日本进行任何和平条约相关谈判
2025-04-09 06:49 -
古特雷斯:贸易战没有赢家
2025-04-09 06:48 -
加拿大宣布,对美汽车加征25%关税
2025-04-09 06:48 -
英协会警告企业:学美国,会吃官司的
2025-04-08 23:45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特朗普太愚蠢,根本不了解中国”
2025-04-08 23:24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经济学家们痛批:既蠢且坏!特朗普就是想让全世界都俯首称臣
2025-04-08 23:14 美国一梦 -
俄外交部:第二轮俄美磋商将于几天内举行
2025-04-08 23:13 俄罗斯之声 -
“对美国非常失望,这算哪门子朋友?”
2025-04-08 22:47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美国人边囤货边抱怨:中国商品物美价廉,凭什么受罚?
2025-04-08 22:34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李强同冯德莱恩通电话
2025-04-08 20:54 中国外交 -
“美伊冲突是‘灾难性’的,但俄无义务对伊提供军事援助”
2025-04-08 20:53 伊朗局势 -
“八年了,所有美国制造商都劝我们:回中国生产吧!”
2025-04-08 20:28 观察者头条
相关推荐 -
脑洞很大!前北约秘书长:新组织D7,可对付中美 评论 176“特朗普,听听劝吧,我们需借鉴中国” 评论 123“中国打样后,印度突然硬气了” 评论 229“中国在南美建巨型码头,确保替代美国粮食” 评论 101政策突转,特朗普中东行大撒先进AI芯片 评论 148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