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使讲坛| 挪威驻华大使戴伟恩:中挪低碳转型实践如何开启全球绿色未来?
编者按:2024年9月,挪威首相斯特勒与中国领导人进行了富有建设性的会晤与会谈。会谈后,在双方各领导人的共同见证下,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苏社与挪威驻华大使戴伟恩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挪威王国气候与环境部关于绿色低碳发展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谅解备忘录明确,双方将根据各自不同国情,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围绕应对气候变化、塑料污染治理、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开展政策对话、经验分享、技术交流、项目合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
在此背景下,人大重阳区域国别论坛之“大使讲坛”邀请挪威驻华大使戴伟恩访问中国人民大学并发表演讲,分享挪威绿色低碳转型的经验与未来发展展望。人大重阳已授权观察者网全文刊载。
戴伟恩:
尊敬的王文院长、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朋友们,大家好!
非常荣幸能够受邀参与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区域国别论坛之“大使讲坛”,来到中国最负盛名的高等学府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同时,我很高兴能够就“绿色转型”这一重要话题,与在座的中国优秀学子们进行交流。我注意到一些创业者和商界人士也参与了此次活动,积极关注中挪之间的商业合作。
挪威的高校和研究机构与中国人民大学建立了重要的合作关系,特别是在法律等领域,促进了学术交流,推动了这些重要领域的进展。近二十年来,有百余位挪威学生曾在人民大学学习,加深了他们对中国的理解,这一宝贵经历为他们在各行各业中的职业发展增添了丰富的色彩。挪威驻华大使馆也聘用了来自人大的高才生,所以我对人大的教学水平之高和毕业生之优秀非常了解。此外,今天还看到有挪威留学生在场,实在令人欣喜!选择出国留学、来到中国,这不仅是一个正确的决定,也是一个勇敢的选择。
能够与在座的各位同学交流,意义重大。不久的将来,你们将步入职场,成为科研人员、政府官员,或在民营及国有企业中担任高管。你们每个人都将在绿色转型中发挥独特而关键的作用,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向绿色、更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贡献力量。
在未来25年,也就是到2050年,欧洲承诺实现气候中和。根据《挪威气候变化法案》,挪威将于2050年成为一个低排放社会。中国也已承诺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些承诺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至关重要。
从你们的视角来看,25到35年或许显得很遥远。但请思考一下:如今所作的许多决策,无疑将影响未来25至35年后的经济和社会。我们今天建造的楼宇,希望到了2060年依然屹立不倒;大部分能源基础设施、道路和铁路,很可能到2050年、2060年都依然存在。到那时候,再回顾过去,我相信我们都希望在当下确实做出了有益的决策,帮助世界实现了气候中和与低排放。因此,我期待听到你们对未来挑战的看法,也期待听到你们对从中产生的机遇的见解。
挪威驻华大使戴伟恩发表主旨演讲
中挪气候与环境合作的多边路径
作为一个小而充满雄心的国家,挪威深知,要实现真正的影响力,我们必须与其他国家密切合作,共同寻找应对全球性挑战的解决方案。而在应对全球气候与环境问题时,中国的积极参与和贡献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去年是中挪两国建立外交关系70周年。早在2008年,挪威环境部就与中国生态环境部签署了《中挪环境合作谅解备忘录》。自那时起,气候和环境问题的项目合作一直是我们双边关系的重要支柱。双方合作的重点领域包括建设碳排放交易体系(ETS)、减少塑料污染及微塑料、减少危险化学品的使用以及恢复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塑料污染、危险化学品以及生物多样性丧失是全球性重大挑战,我们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应对并解决这些问题。
2024年9月,挪威首相斯特勒(Jonas Gahr Støre)与中国领导人进行了富有建设性的会晤与会谈。在与李强总理的会谈中,双方建立了绿色转型领域的正式对话机制,旨在推动两国政府、企业和各类组织之间更加紧密地合作,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发展绿色产业并创造就业机会。也正是在这一绿色框架下,挪威气候与环境部和中国发改委签署了《绿色低碳发展合作谅解备忘录》。
全球紧迫行动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将气候变化视为一个未来的挑战,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最新报告明确指出:气候变化正在发生,我们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努力将全球气温保持在“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2℃以内,并努力将升温限制在1.5℃之内”。为实现这一目标,全球各个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必须在本十年内(2020-2030年)迅速且大幅度地减少。
气候变化已经在影响着全球各个地区的天气模式。你只需打开电视,便能看到这一变化的实际体现:世界各地的暴雨、洪水、热浪和干旱愈加频繁。当然,不仅仅是气候变化,我们看到全球环境面临的挑战,正处于困难局面。环境领域存在许多亟待纠正的问题。
全球减排承诺与多边治理机制
回到气候问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下的缔约方会议(COP)每年召集所有成员国,共同审查公约及缔约方会议通过的其他法律文书的实施情况。在今年11月巴西召开缔约方大会(COP30)之前,所有成员国都必须提交第二份国家自主贡献(NDC),明确本国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以及在《巴黎协定》框架下的具体行动规划。这一轮国家自主贡献将覆盖至2035年。正如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所强调的,为实现全球气候目标,各国必须提出更具雄心的承诺与举措。
在阿塞拜疆巴库举行的第29届联合国气候大会全体会议现场联合国
2023年,全球首次气候评估在缔约方会议上进行,评估了2021年提交的第一批国家自主贡献。会议指出,全球在落实《巴黎协定》目标进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果,气候行动的覆盖范围不断拓展,近乎实现全面覆盖;然而,当前全球围绕气候变化所做的努力仍显不足,尚未踏上实现《巴黎协定》长期目标的正轨。全球气候形势正面临严峻考验,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举措。挪威和中国都支持多边方式应对气候危机,但每个国家必须采取实际行动,让企业、消费者和所有公民都参与进来。
绿色经济转型的实践经验
绿色转型将面临许多挑战。其中,在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的同时,如何保持能源安全和经济增长则是一项重大挑战。
我对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发展、绿色技术应用以及交通电气化方面的迅速进展印象颇深。中国拥有令人瞩目的高速铁路基础设施,在短短不到一代人的时间,这些设施拔地而起,不仅为人们在广袤国土上开展高效出行创造条件,更避免了航空运输伴随的大量碳排放。
投资低排放基础设施和技术对实现中国政府设定的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这也是调动资金进行投资的一个良好范例,此类投资能够成为碳中和社会所需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常识告诉我们,投资可持续解决方案能够降低风险。毕竟,谁愿意留下未来不符合低排放和可持续标准的资产呢?
所以,动员来自公共、私人和非营利部门的资金流向可持续解决方案,对实现我们的气候和环境目标至关重要。挪威的银行为符合可持续标准的公司提供绿色债券和贷款,中国也有类似的政策。为了促进可持续投资,企业界必须承担起提供必要信息的责任。如今,披露可持续发展相关信息已成为欧洲企业强制性报告要求的一部分。根据挪威的《会计法》和《证券交易法》,企业必须就其面临的各类可持续发展风险以及其对社会与环境的影响,提供可比、可靠且易于获取的决策相关信息。
不过,我们仍处在转型过程中。目前仍有不少例子表明,非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在成本上更低、投资回报率更高,这意味着,我们仍需进一步完善政策工具:绿色方案不仅要环保,也必须具备经济可行性。
在挪威,绿色转型是国家政策议程中的优先事项。在某些方面,我们是幸运的: 挪威的电力几乎全部都来自可再生能源,特别是水力发电。目前,挪威约98%的国内电力来自水电站。然而,挪威同时也是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国,这一产业既是国家的传统主要收入来源,也构成了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大部分。
挪威主要依靠水力和风力发电
所以,电气化与能源效率提升是实现挪威气候变化目标的一个关键战略路径。目前,挪威已承诺推进交通运输以及油气行业的电气化,并正在制定应对“难减排行业”的解决方案。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正是我们认为适用于这些行业的一项重要工具。
然而,要实现碳中和目标就意味着,挪威也必须从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向以可持续产业为内核的绿色经济模式转型。这一转型过程离不开技术创新、审慎的政策规划,以及开发更多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
- 原标题:绿色低碳转型:经验与展望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陈佳芮 
-
“52%美国人反对对中国商品征收关税”
2025-04-09 10:03 -
特朗普宣布将对药品征收关税
2025-04-09 10:00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美贸易代表遭围攻:对中国,我们压根就没战略
2025-04-09 09:41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特朗普关税政策加剧市场担忧,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下跌
2025-04-09 09:35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我大使:有人鼓吹“民主芯片同盟”,蓄意制造中以裂隙
2025-04-09 08:30 中国外交 -
AI致用电量激增,特朗普:烧煤!
2025-04-09 08:29 人工智能 -
特朗普:希望削减超1万亿美元开支
2025-04-09 08:05 美国政治 -
美防长又抹黑,我使馆驳斥
2025-04-09 07:55 观察者头条 -
俄副外长:目前没跟日本进行任何和平条约相关谈判
2025-04-09 06:49 -
古特雷斯:贸易战没有赢家
2025-04-09 06:48 -
加拿大宣布,对美汽车加征25%关税
2025-04-09 06:48 -
英协会警告企业:学美国,会吃官司的
2025-04-08 23:45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特朗普太愚蠢,根本不了解中国”
2025-04-08 23:24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经济学家们痛批:既蠢且坏!特朗普就是想让全世界都俯首称臣
2025-04-08 23:14 美国一梦 -
俄外交部:第二轮俄美磋商将于几天内举行
2025-04-08 23:13 俄罗斯之声 -
“对美国非常失望,这算哪门子朋友?”
2025-04-08 22:47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美国人边囤货边抱怨:中国商品物美价廉,凭什么受罚?
2025-04-08 22:34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李强同冯德莱恩通电话
2025-04-08 20:54 中国外交 -
“美伊冲突是‘灾难性’的,但俄无义务对伊提供军事援助”
2025-04-08 20:53 伊朗局势 -
“八年了,所有美国制造商都劝我们:回中国生产吧!”
2025-04-08 20:28 观察者头条
相关推荐 -
“特朗普,听听劝吧,我们需借鉴中国” 评论 26“中国打样后,印度突然硬气了” 评论 181“中国在南美建巨型码头,确保替代美国粮食” 评论 89政策突转,特朗普中东行大撒先进AI芯片 评论 147“英美贸易协议这项‘毒丸’条款,中方狠批” 评论 146最新闻 Hot